书城励志胡雪岩的成功密码
16709100000040

第40章 商德济世,商谋报国(2)

在和左宗棠逐渐接触过程中,胡雪岩已经有了家国天下的概念。他甚至把一些事情视为己任,在创办胡庆余堂之前,他创办过雪记药厂。起因是,左宗棠的部队进入新疆以后,很多将士因为水土不服病倒了。胡雪岩主动和左宗棠说要开家药厂,不做别的,只做军用药品,免费将这些药品供应给西征大军。胡雪岩本来就是一个守信用的人,说到做到,自然这又需要一笔庞大的开支。因为这并不是短期供应,新疆一天没有收复,这个药厂就需要供应药品。

在开办雪记药厂后,胡雪岩渐渐认识到,医药是可以治病救人的。他逐渐萌生了开办一个药店的想法,治病救人、积善行德,这是一个绝好的行业,胡庆余堂最终创办起来,而这个药店也给胡雪岩留下了美名。

胡雪岩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很多人,特别是同行业的人都觉得十分不解,有人问他:“你好好的一个生意人,为什么要去参与国家的事情呢?就是因为要结交左宗棠吗?”

胡雪岩说:“左大人的为人,我胡某人也是在接触他以后才真正了解的,确实让我钦佩不已。这也是我极力帮助他的原因,我想自己如果有力量,可以帮助左大人成就一番事业的话,自然要帮助他。但是,我后来想想,帮助左大人其实也是帮助自己。我们是什么人?是经商的商人,国家不安定,商人根本没有办法做生意。很多生意人只看到表面,觉得做生意和国家安定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其实只有国家稳定了,生意人才能赚取更多利润。”

胡雪岩的一番话,道理不可谓不深刻,也道出了一个真理。这个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没有一个安定的大环境,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功。尤其在今天看来,商贸往来本来就需要稳定的环境,国内环境不稳定,国际环境自然也不会稳定。

胡雪岩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不仅从自身利益考虑,还会考虑到很多大方面、大方向。从他成功的事例中可以看出,他对社会上一些情况的把握可以说是十分到位的。因为拥有这样敏锐的眼光,这样广阔的胸襟,所以他最终拥有了骄人的成就。

现在的商人,可以从胡雪岩成功的经验中做一些借鉴。因为他的一些经验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发人深省,给人很多启迪和教育。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商人不想自己的事业能够成功,诚然成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多借鉴、多观察、多体验很必要。

积极出资,参与洋务

胡雪岩生活的时期是清朝末期,那个时期的中国外强入侵,战乱频繁,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一些大臣和爱国志士想要变革维新来挽救僵局,所以开展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左宗棠,左宗棠参与洋务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场变革,来挽救危局。因为左宗棠参与到了这次运动中,胡雪岩自然也不能避开洋务。要参与洋务自然需要有一些具体的措施。

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参与洋务运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开办福州船厂,因为外国列强的入侵,清政府也意识到他们需要一批强大的海军军需设备来对付外国人的坚船利炮,所以当左宗棠呈上奏折以后,很快也就获得了批准。

但是,要建造一个船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比较困难。首先需要选址,而最困难的就是筹措资金问题。

左宗棠列出的计划是五年需要银子三百万两,但是也指出了,在船厂造船初期,可能会出现花费多,而成船少的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计划中的银两可能就会出现超支的问题。那个时候朝廷本来就国库空虚,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耗资又这样大,朝廷自然不能全权承办船厂工程。但是建造船厂是左宗棠的心愿,对这一点,胡雪岩非常了解。在建造船厂这个问题上,胡雪岩又一次成了左宗棠坚实的经济后盾。不仅如此,他还通过自己的关系聘请国外优秀的造船技术人员来帮助建造船厂。

因为胡雪岩办事果断,且善于与洋商斡旋,连清政府都赞扬他“才大心细”,这个时候,胡雪岩的功劳才开始被朝廷承认。

胡雪岩是一个生意人,对造船这件事情,他有着很深的顾虑。因为朝廷和一些国家关系不稳定,胡雪岩想到如果一旦发生矛盾,这些外国技术人员有可能就不会再帮助自己建造船厂。所以,最要紧的是一边建造船厂,一边培养属于自己的技术人员。因此,他积极奔走,设立了一个求是堂艺局,找来的都是十多岁、聪慧勤奋的少年。为了教授他们,还特地为他们聘请了洋师讲授外语、算学,培养督造、管驾等方面的技能。

从1868年船厂正式开工到1874年为止,一共造出了15艘船,而且有很多船是在遣散外国师匠的情况下自行制造的。福州船厂可以说是中国第一家新式造船企业,虽然和当时外国的造船技术相比存在差距,但是具有开风气之先的意义。这家船厂中蕴含着胡雪岩的一番心血,离不开他积极奔走和筹措资金的功劳。

胡雪岩参与洋务运动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在甘肃成立织呢总局。左宗棠做了陕甘总督以后,在西北地区先后办过西安机器局、兰州制造局等军工企业,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外国的洋呢。当时洋务运动的口号就是“自强”,左宗棠觉得这种洋呢比较轻薄,穿起来轻薄又保暖,于是他决定成立一个织呢总局来生产这种布料。

不久以后,左宗棠把图样随信附上,寄给在上海采运局承办事务的胡雪岩,并嘱咐胡雪岩说,一定要购置全套织呢、织布火机。胡雪岩在获得清朝政府批准以后,就按左宗棠的指示,在上海此类洋行接洽购机事宜。胡雪岩还特地聘请这些洋行的技术人员去安装机器并传授技艺。

机器安装完毕,运到兰州耗时五个月。这中间的事情,也是由胡雪岩全权负责。抵达兰州后不久,机器就开始投入到织呢生产之中。这家织呢总局也是洋务运动中最早的一家官办轻工企业。

左宗棠到新疆以后,才发现新疆地区干旱缺雨,灌溉庄稼都是用渠水。但是因为渠少,庄稼灌溉不及时,所以左宗棠决定开挖渠道。西北大旱以后,左宗棠令胡雪岩寻找一种国外开渠机器。胡雪岩四处寻访,并向德国购买了这样一种机器,带着技术人员来到新疆泾源工地,开凿挖渠。可以说,在这件事情上,胡雪岩帮助左宗棠完成了一个创举:引进机器,在古朴荒凉的西北高原成功地开挖了河渠。

除此之外,左宗棠还和胡雪岩商量在文殊山试着开采金矿。而开采机器一样由胡雪岩负责去采购和运输。左宗棠决定在新疆开展蚕桑等农业,胡雪岩便寻觅熟悉养蚕、种桑人员和一批种田能手,把他们送往新疆,向当地百姓传授技艺。

从上述这些事务中可以看出,每进行一项建设,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大量的人力。整个洋务运动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左宗棠是一个代表人物,自然需要在洋务运动中参与很多事情。而参与这些事情所需要的资金都是由胡雪岩来想办法处理的。在上海成立的采办局就是给胡雪岩用来筹措资金的。

左宗棠在洋务运动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虽然终究没能够改变清朝政府的境遇,但是把一些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引入了落后的国家。而在左宗棠的背后,胡雪岩一直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可以说,左宗棠之所以能够取得那样的成就,最终离不开胡雪岩的一份功劳。如果没有胡雪岩提供的强大资金支持,这些事情都无从办起。

从这一场洋务运动上可以看出,胡雪岩的心中装着整个国家。如果没有这样的信仰和意念,胡雪岩不可能去做这些事情。之所以尽心尽力地去办理这些事情,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对左宗棠的支持,另一个原因就是他作为一个商人的社会责任感。

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胡雪岩作为一个商人,做生意才是他的本行。他完全可以不顾及这些事情,不给自己增加这些难题,一心一意地做生意,但是因为社会责任感,他一次又一次地替左宗棠挑起了重担,解决了难题。

从胡雪岩的成功经验里可以看出,一个商人最终取得成就还是需要有家国、责任这些概念。一个没有大观念的人,最终只能做营营役役的商界小人物,如果想让自己的事业攀上高峰,心怀天下是必要的。

终获成就,成为红顶商人

胡雪岩的一生风光异常。他在生意场上的成就,在当时没有几个人能匹敌。他经营钱庄生意,联合丝商销洋庄,开设胡庆余堂,公济典当行等,在商场上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还因为结交到左宗棠这样的朝廷大员,开始为国家效力。

胡雪岩为洋务运动的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因为这一点,左宗棠曾经不止一次地在奏折中向朝廷申报胡雪岩的功劳,于是胡雪岩被破格提升为江西候补道,赐穿黄马褂。在那个时候,这就是无上的荣耀。

封建社会,等级观念本来就十分严重,商人是最下层的阶级。按清朝惯例,在乾隆年间,曾经有盐商戴过红顶子,而又戴红顶,又穿黄马褂的人,在历史上只有胡雪岩一个。

对胡雪岩来说,这个成就来之不易,在很多人看来,胡雪岩就是因为结交上了左宗棠这棵大树,所以才获得了这样的成就,这当然是一个基本的原因。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得到别人的帮助本来就是一件必须的事情。胡雪岩结交了左宗棠,自然就会得到左宗棠的帮助。

然而,从胡雪岩对待左宗棠的态度中也可以看出,他并不是单单让左宗棠来帮助自己,更多的时候是胡雪岩在为左宗棠的事情积极奔走。左宗棠本来就不是一个善于人情世故的人,在和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还得仰仗胡雪岩。

胡雪岩在参加洋务运动以前已经和洋人打了几年的交道,所以知道洋人的一些规矩。再加上他身边有古应春这样的得力助手,所以和洋人打起交道来又轻松一些。

在创业的最初阶段,胡雪岩并没有想到过能有最终这样的成就。但是,事情总是一步步被做出来的。胡雪岩在商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成为浙江一带有名的富翁时,结交了左宗棠。在当时,他也曾经考虑到左宗棠的这层关系,可以帮助自己在商场上建立功勋。

对一个商人来说,在商场上取得成就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胡雪岩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做生意的眼光灵活,再加上头脑活络,善于抓住机会,自然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结交左宗棠以后,胡雪岩身上的担子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因为左宗棠做的都是大事业,且需要他提供大量的资金。只有在商场上取得更多利润,才能给予左宗棠更多的支持。可以说,最终胡雪岩做生意的目的并不在于富有二字了,因为在认识左宗棠以前,胡雪岩已经算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商人了。

同样,左宗棠也知道胡雪岩为了洋务运动以及筹备自己的军饷做过很多努力,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给朝廷递出奏折。可以看出,胡雪岩在左宗棠的心目中已经不是一个伙伴或是一个朋友那么简单了,左宗棠已经在有意无意之间把他当做了一个得力的助手。这样,无形之中就提升了胡雪岩的位置。

胡雪岩在被赐穿黄马褂的时候,引来了很多朝廷大臣的不满,因为终归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一个先例。很多守旧的大臣搬出了当时的条例规定,因为在规定上写明了:“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门、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凡巡幸扈从銮舆,以为观瞻。其他文武诸臣或以大射中侯,或以宣劳中外,上特赐之,以示宠异。”就是说,穿黄马褂的人,只有皇帝身边的侍卫扈从以及立有功勋的大臣方能穿得。而胡雪岩只不过是一个最低阶层的商人,因为立了一些功劳就被赐穿黄马褂实在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情。

其实,胡雪岩为左宗棠筹备军饷,以及协助洋务这些事情上,实在没有辜负左宗棠的那句“实与前敌将领无殊”之言。左宗棠将胡雪岩的功劳呈报给朝廷的时候说:“胡光墉呈报捐赈各款,合计银钱米价棉衣及水陆运解脚价,估计已在二十万内外,而捐助陕甘赈款为数尤多;又历年捐解陕甘各军营应验膏丹丸散及道地药材,凡西北备觅不出者,无不应时而至,总计亦成巨款。其好义之诚、用情之挚如此。”既道出了胡雪岩的功劳,又说出了他的善举。

对和胡雪岩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很多人来说,做到这一点的几乎没有。所以,在左宗棠看来,胡雪岩就是一个对朝廷有功的臣子,一个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子民。这样的一个人,穿黄马褂,戴红顶子都不为过。

不仅如此,胡雪岩还为收复古董做出了贡献。他曾经两次东渡日本,花重金将流落到日本的一些珍贵文物收归故土。从这个方面来说,胡雪岩已经完全超脱了一个商人应该有的基本意识,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国商。

有能力为国家办事,就要去办。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早年间并没有士大夫心中的家国观念,但是胡雪岩有了能力和财力以后,为当时的国家所做出的努力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大。

在今天这个社会看来,胡雪岩最终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红顶商人也是因为他身上具备的这种品质。一个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的商人,最终被赐穿黄马褂,戴上红顶子,成为一名官商,在那个时代来说,胡雪岩取得的成功可谓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