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淡定的人生不生气
16708100000002

第2章 日出东海落西山,喜也一天,忧也一天(1)

古人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又云:“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说的都是要活在当下,把握现在。昨日之日不可留,因此不必沉湎于过去无法自拔;明日之事更是无法预测,所以更不该一味地空想未来。人应该淡泊处事,乐活今朝,这样才算是真正地活过、爱过、痛过,才不会在人世间白走了一遭。

恬静的心态才会开出莲花

《菜根谭》有云:“贪心胜者,逐兽而不见泰山在前,弹雀而不知深井在后;疑心胜者,见弓影而惊杯中之蛇,听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视有为无,造无作有。如此,心可妄动乎哉!”

佛经上说:“世间万物皆为虚空。”一切因缘而起,一切因念而在,当我们执著于某一事或某一物时,便会患得患失,烦恼也会接踵而来,如果能看开一切,心无挂碍,便会无所惧。

云居禅师拜百丈明照禅师为师,并因百丈明照禅师指点而得度。云居禅师静心参禅,每天晚上都独自去荒岛上的洞穴里坐禅。

有一天,几个爱捣乱的年轻人躲藏在云居禅师去洞穴的必经之路上,路的两侧有粗大的树木,等到禅师过来时,从树上垂下来一只手,扣在禅师的头上。

那个年轻人原以为禅师必定会被吓得魂飞魄散,哪知禅师任凭年轻人扣住,只是静静地站立不动。如此出乎意料之举,反而把年轻人吓了一跳,急忙将手缩回,此时,禅师又神情自若地离去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第二天,这几个年轻人又想出了一个歪主意,他们一起到云居禅师那里,问道:“大师,最近听说附近经常闹鬼,有这回事吗?”

云居禅师淡定地说:“没有!”

“真的吗?但我们听说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时候突然被飞来的魔鬼用手按住了头。”

“那根本不是鬼,而是村里的年轻人!”

“大师怎么知道不是鬼,为什么这么说呢?”

禅师答道:“因为魔鬼怎么可能有那么宽厚、温暖的手!”

禅师又说:“临阵不惧生死,是将军之勇;进山不惧虎狼,是猎人之勇;入水不惧蛟龙,是渔人之勇;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个字‘悟’,一个人如果连生死都超脱了,怎么还会有恐惧感?”

听了大师的一番话,这群年轻人顿时大悟。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糠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竹,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智者最宝贵之处就是有一个极好的心态,他有对世事变幻的足够的心理准备和良好的应对能力。

从禅学而言,就是有大悟。禅就是一颗如水的平常心,没有一丝浑浊,平淡如水,纯净如水,不为世间的色彩迷惑,不被人生的百味侵入。

细壤虽小,积累万年便会有峰峦的气势;小善虽轻,持之以恒便是无上的功德。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又是漫长的,珍惜它就是使自己的生命价值保值、增值,荒废它就会使人加速损耗自己的价值。

禅宗《正法眼藏》对人生的提示记载着:“生即生,灭即灭,正视这轮回往复,均属自然。所以做人要不怨天,不尤人。”

唐代著名的法常禅师是这样告别人世的:一天,法常禅师对他的弟子们说:“将要来临的不可抑制,已经失去的无法追回。”弟子们模糊地感觉到了什么,但又一时不知说什么好。静默之间,忽然传来老鼠的吱吱叫声。禅师说:“就是这个,并非其他。你们各位,擅自保重,吾今逝矣。”说完就圆寂了。

而以烧佛像取暖而闻名禅林的天然禅师是这样逝世的:长庆四年六月,禅师对弟子们说:“去给我准备热水洗浴,我要准备出发啦。”禅师洗完澡,戴上笠帽,穿上鞋子,操起拄杖,刚从床上下来,脚还没有着地,就去世了。

《正法眼藏》告诫世人:在无常到来之际,国王、大臣、亲属、仆人、妻子、珍宝,这一切都是空的,只能一个人孤独地奔赴黄泉。的确,在死亡面前,无论是卑贱还是高贵,无论是贫困还是富有,任谁也无计可施。受到这种人生无常的哲学思想熏陶之后,人们就会理解心平气和是悟道的表现,因此也就能够平心静气地生活下去。

良宽禅师曾经这样写道:“病就让它病好了,死就让它死好了!”可见,再也没有比良宽禅师更心平气和的人了!人生充满了不可预测的未知,正所谓世事无常,没人知道什么时候生命就要中止了,所以,道元禅师说:“正因为人生无常,才更要加倍努力追求正道。”

常释怀,才能真的快乐

人活在世上,总也离不开一个“争”字,只因为有欲望,有不知足的心。为了追求荣誉,不惜弄得精疲力竭;为了蝇头小利,不惜造谣中伤;为了加官晋级,请客送礼,不惜抛掉廉耻,何苦呢?当看到身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一个个都超越自己,成就了不凡的事业,你是自怨自艾,还是淡定从容呢?当看到不如自己的人,你是心生怜悯,还是不屑一顾呢?

这一切的分别,只在于你的心。你的心若知足,自然喜乐太平;你的心若不知足,自然烦恼丛生。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福报,没有谁的人生会一无是处。所以,你应该珍惜自己的人生,看到人生中的独特之处。

有个失去了双脚的人,拄着拐杖,气冲冲地找神明理论,他质问神明:“为什么不能给我一个健全的身躯?”

神明见到他之后,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招了招手,一个恍如烟雾的影子飘了过来——这是一个刚刚死亡不久的魂灵。

神明看着失去了双脚的人,说:“珍惜吧!至少你活着啊!”

这时,有个官场失意的人来了,他问神明:“既然命运让我进入官场,为什么没有给我一个获得高官厚禄的机会呢?”

神明看着他,对他说:“来吧,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

神明把这位官场失意的人带到了失去双脚的人身边。

失去双脚的人看到官场失意的人,说:“你也太不知足了吧。珍惜吧!至少你有手有脚,身体没有缺陷!”

这边刚说完话,忽然传来吵闹的声音。

两人回头看是一个年轻人来找神明理论:“为什么没有人看得起我?也没有人愿意重用我?”

神明笑了笑,便把年轻人带到先来的两个失意的人身边。

先来的两个失意之人对视一眼,然后对年轻人说:“珍惜吧!至少你还年轻!”

刚说完这句话,突然天旋地转。失去了双脚的人感觉自己的身子一沉,不禁大叫一声。

“嘭!”头上撞了个包,原来是一场梦!

然而,这真的只是一场梦而已吗?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人生多舛,命运堪嗟,却从没有想过,其实这只是心态不端正所致。如果有一点知足的心思,想必也不至于整日悲叹失意,感伤命运。相比那些境遇更加不如意的人,你的感受是什么呢?

当你看见身有残疾的朋友们,依然怀抱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时,你是否为自己的无病呻吟而不齿呢?当你看见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患者们,依然顽强地绽放充满生命活力的笑容时,你心中是否会感到惭愧呢?当你看到那些退休的老人,依然在勤奋学习时,你是否能够有所感悟呢?

为什么在这些有残缺的生命身上,反而愈见生活能量?很简单,因为他们曾经“失去”,所以知道“珍惜”。那么,你也要等到失去之后,才去珍惜吗?显然不能如此,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个道理,若还是让宝贵的东西失去而不知珍惜,那岂不是傻子吗?

别人的经验谈、老人的生命禅,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感悟,我们有机会获得这些智慧箴言,就要懂得学习与把握。

有个年轻人向禅师请教,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禅师没有马上说出答案,而是带着他走访了很多人。

他们访问了一位富翁。富翁拥有好几套别墅、好几辆名贵轿车,还有上百个仆人和一二十个貌若天仙的情人。但是,现在他却得了不治之症。富翁说:“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显然,是健康。如果能够给我一个健康的身体,我情愿付出我所有的财富。”

年轻人说:“啊,原来最宝贵的东西是健康。”禅师说:“我们再看看吧。”

他们访问了城里的一个斗牛士。斗牛士的身体不但健康,而且非常强健,浑身的肌肉十分结实,好似大公牛一般。然而,这个倒霉的家伙失恋了:那位全城最漂亮的姑娘与他相恋5年,却在一个星期前投入别人的怀抱。斗牛士说:“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当然是爱情,真正的爱情才是世上最宝贵的东西!”

年轻人疑惑了:“健康不是最宝贵的吗?怎么变成了爱情。”禅师说:“我们再看看。”

他们走到河边,遇到一位正在沐浴阳光的老人。年轻人问老人:“请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宝贵?”老人慨叹道:“年轻人,世间再没有什么东西比青春更宝贵了。瞧,你拥有青春多好呀!可惜,我再也不能拥有它了!”

年轻人更加疑惑了:“难道最珍贵的不是健康,也不是爱情,而是青春吗?”禅师笑而不答。

后来,他们还访问了很多人,发现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拥有权力的人渴望得到友情,身陷囹圄的人渴望得到自由,精神压抑的人渴望得到快乐,门庭若市的人渴望得到宁静。

年轻人越来越困惑:“大师,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你发现了吗?那些人所谓最宝贵的东西,其实都是他们已经失去和即将失去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呢,只是人心不足而已。”禅师笑着说,“其实,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东西都十分宝贵。当我们拥有它时,浑然不觉,而一旦失去它,便觉得弥足珍贵。所以,除非我们学会珍惜,否则就算拥有了最珍贵的东西,也不会知道。”

想想看,每天都能享受到金灿灿的阳光、和煦的微风、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还有路旁青青的小草,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你还有什么不满呢?

想想看,每天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穿上漂亮的衣服,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并且还能学到很多新东西,这一切连金子都买不到,你还有什么怨怼呢?

好好珍惜你的人生和正拥有的一切吧!你应该庆幸,至少还活着,还拥有可贵的生命,还能享受阳光,还能哭能笑。只要有生命,就是幸福;只要有生命,就是快乐。遇到痛苦,至少你还能知道体味痛苦的酸涩,遇到艰辛,至少你还能知道艰辛的泪水。

因此,不妨对自己说,至少我还活着,这样就会感受到知足的快乐。拥有可贵的生命,已经是最幸运的事情,我们要格外珍惜。

昨日不可留,明日未可知

佛说:“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一位哲人也曾经说过:“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则是你唯一拥有的现金——所以应当聪明地把握。”这就要求我们好好地把握现在,活在当下。

人生就是一个把无数明天变为今天,再把今天变为昨天的过程。把握现在就等于把握了未来。泰戈尔说:“当你为错过星星而伤神时,你也将错过月亮。”无论你快乐还是痛苦,生活不会因为你而放慢脚步。所以,如果我们错过了昨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地把握今天、把握当下,别再留下更多的遗憾。

一位得道高僧在游历天下的过程中,无意间在一座古城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双面神”神像,高僧上前顶礼膜拜,然后问道:“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两副面孔呢?”

双面神回答说:“因为这样才能一面回望过去,以记取教训;一面瞻望未来,以给人憧憬。”“可是,你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呢?”高僧问。

“现在?”双面神有些茫然。

高僧说:“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未来是现在的延续,你既然无视现在,即使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机,又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双面神听了,突然号啕大哭起来。原来他就是因为没有把握住“现在”,所以才致使这座古城被敌人攻陷,他自己也因此被视为敝屣,被人丢弃在了废墟之中。

昨天已经逝去,一味地回望,只能徒费精力,徒增烦恼;明天是未知的存在,明天的事情只属于明天,今天的人永远不可能解决明天的问题。唯有懂得把握今天的人,才能赢得成功的机会。

佛家常劝世人要“活在当下”。什么是“当下”呢?简单地说,当下就是我们眼前的人、身边的事、此刻的心情。“活在当下”就是要不悲过去,不喜未来,全心全意地去关注眼前的人、身边的事。

很久以前有个小和尚,主要负责寺庙的清扫工作。每天清晨,他都要早早地起床,把整个寺庙彻底清扫一遍。打扫院子着实是一件苦差事,每天寺院里都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杂物,尤其是到了秋天,一阵秋风吹过,地上到处都是落叶。小和尚无论多么忙碌,每天都会有扫不完的落叶,这让他感到很头疼。

“要是一次就能把所有的落叶都扫干净多好啊!”小和尚忍不住想。由于自己想不到好主意,于是他去问寺里的其他和尚。有个和尚告诉他:“你在每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树上即将掉落的枯叶统统摇下来,那你就不用忙个不停了。”小和尚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决定试一试。

第二天,小和尚起了个大早,使劲地摇院子里的每一棵树,他觉得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这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第三天,小和尚到院子里一看,傻眼了——院子里的落叶居然和以前一样多。小和尚大惑不解,于是去问老方丈。老方丈摸了摸小和尚的头,然后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啊!”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只有认真地把握现在,活好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该发生的你怎么阻挡也阻挡不了,不会发生的你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发生。只要把当下的事情做好了,人生就无怨无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