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
16707600000036

第36章 位高善急流勇退,位低宜苛己修身(1)

当人们站在成功顶峰的时候,其实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不懂得如何谢幕,则经常引发让人遗憾的结局。古往今来,成功登上顶峰的人不在少数,然而因成功而引来灾难的人也不在少数,许多人因为一时不慎,便从顶峰上摔了下来,让原本在人们心中美好的形象一下丧失殆尽,甚至是身败名裂,这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追究这些人失败的原因,无外乎因为他们不懂得“见好就收”、“激流勇退”等道理。一个人要想永不退让,一生都保持“万丈光芒”是很不容易的,有时甚至很可能前功尽弃。而在功成名就时退让,则可成就美名,所以位高时,我们要善于急流勇退。

人生有高则有低,当我们身处低位时,也不要去埋怨什么,不必看轻自己,也不必嫉妒别人,埋怨和嫉妒别人都不如提高和反省我们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增进品德。

识时务者为俊杰,知进退者是英雄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功成名就的理想追求,可是,却很少有人会去想,当功成名就之后,又该当如何?有的人选择在功成名就之后,享受功成名就的好处,而有的人则会选择功成身退。正是这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结果。做人应把名利看淡一些,切莫只知进而不知退,细数中国古代的那些开国功臣,能够做到善始善终的人只占极少数,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功高盖主,且不知道藏连锋芒,所以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疑心,最终只能落得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而也有极少数的聪明人,成功了,有名望了,然后笑着退出是非之地。

贪恋手中高位或权势的人,虽然表面上机关算尽,但事实上却算不上是聪明人,他们的不聪明在于,非让别人把自己从高位上炒鱿鱼,而不是主动提出退让。在这一点上,许多人是比不上汉代萧何的。

纵观汉高祖一朝,很多开国元勋都被以各种罪名诛杀掉,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幸免于此,其中功高盖主的萧何就是其中一人。在别人都忙着争功的时候,萧何却藏其锋芒,甚至不惜自污名声,借此来打消皇帝的猜疑,才换来了最后的善始善终。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知进退者是英雄”,该出手时出手,该收手时就要及时收手,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惹祸上身。

人们常常过于喜欢表现自己,却并不懂得保护自己,功成名就时,想让这份光芒永远留住,就要学会知机而退,做人应该低调,识时务,知进退,否则只会败事。

唐朝名相姚崇是个精明的人,他参与过推翻武则天的谋划,不过,他也看到了武则天退位后,宫廷内必定会经历一场腥风血雨,而己方阵营中,李显昏聩懦弱,张柬之等人又强直而缺少变通,思来想去,他决定暂避一时,保护好自己再说。

不过,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如果贸然提出要退出,恐怕有十个姚崇也不够死的。于是他想了一条妙计。当中宗和文武百官欢欣鼓舞,相互庆贺时。姚崇突然独自呜咽流涕,哭了起来。张柬之与桓彦范等人很是诧异,对他说:“如今新君刚刚登基,你却偏偏要哭武则天?你安的是什么心?你不知道这天下是从谁手里夺回来的么?。”

姚崇坦然地说:“事奉则天皇帝年代久了,突然离开她,发自内心的感情,实在控制不住啊!昨天参与你们组织的诛杀凶逆之举,是尽做臣子的常道;今天与旧主告辞而悲泣,也是做臣子应有的节操。”

结果就在当天,姚崇就被调离朝廷,贬为亳州刺史。姚崇安然走出了中央这个是非场。没过多长时间,朝廷之中果然爆发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政治风波。

身在高位,更应谨慎处事,进退要得当,该退让的时候就退让,这才既能自保,也能留住美名,懂得随机应变的人才能保住青山,以防没柴烧。正所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此一时,彼一时,“人情反复,世路崎岖”。每个人在人生路上,有所斩获都应该懂得收手。最高明的归宿,就是光明正大的适时收手。知退是一种成熟,是一种眼光,是一种睿智。当你还在那份幸运中悠然自得时,它很可能会摔倒并把所有的东西撞得七零八落。知机而退,见好就收,才能保证自己的平安。退守是一种大智慧,它不仅可以保全你自己的成功和好名声,让自己永远留在光辉的一页,而且还能避免招致祸患。

急流勇退的先祖还要首推范蠡,功成名就后,毫不留恋地离开朝野去泛舟。他的故事是野史也好,历史也罢,它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一条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识时务,知进退,懂得放弃和收手。功成名就,自然可乐,但是要保全自己,就要学会适时隐退。激流勇退是一种明智的生存方法。自然界无比复杂,人类情感的变化也是奥妙无穷。在名利场上,过河拆桥、饮水塞井的事情司空见惯。正所谓树大招风,功成名就本是件好事,可是如果我们的树太大,扎到别人的眼睛,招致厌烦,在成功的喜悦还未退却之时,恐怕失败的阴影就已悄悄浮现了。成功了,更要谦虚谨慎,步步为营,以免为成功所伤。

急流勇退谓之知机

急流勇退是全身远祸的一个方法,所谓急流勇退、功成身退,就是一种明智的生存方法,它比低调来得更彻底,也能更有效地自保平安。或许有些人觉得,功成身退的思想于今天的人们而言是不现实且毫无用处的,还有人认为它会让人失去积极的进取心,从而满足于现状。可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所说功成身退不过是一种退守策略,是教我们把握住机会,获得一定成功后名利已有,见好就收,不要过于贪恋名利,以免被其所伤。

介子推跟随重耳流亡在外19年,历尽千辛万苦,他曾经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王后,他赏赐和提拔了许多有功之臣,却独独把介子推忘了。

有人对介子推说:“重耳这人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啊。”介子推却说:“作为国君,日理万机,实在太忙,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想得那么周到。再说我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主公渡过难关时还有点用处,现在要治理国家却并非我的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了。我知道自己的难耐有多大,从不怪他人。”

介子推正是以其低调而成名的,如果他像其他人一样,因为一有点功劳就去请功,或许他就不会名垂青史了,当人们在某个方便有所付出时,因为拥有了一份功劳,便常常会有产生邀功的念头,而这又常常让人陷入无论得到什么都不知足的深渊,于是也常常因此惹来祸患。而能做到功成身退的,毫不张扬的人则越显其风格和傲骨了。

而战国时代的商鞅却因不明白功成身退的道理,结局就非常悲惨。商鞅在秦孝公时,以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同时巩固了秦国的统治。可是,他最大的不幸,正在于他知进而不知退,因而触犯了自己强有力的靠山——秦孝公。

秦孝公时,为了最快速地提升秦国国力,商鞅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由于他制定了苛刻的刑罚制度,令秦国民风一变,掌权二十年令秦国国力大幅提升。然而,商鞅虽为治世之能臣,但是,由于过于严苛的法治,得罪了不少人。他虽然为秦国政治清明、富国强兵做出了根本贡献,可是他的改革也触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一时间,他在朝野中也树起了数不清的政敌,然而有秦孝公的支持,政敌对他也无可奈何。

后来,连秦孝公都感到他的威胁,《战国策》中记载:“孝公疾起,传位商君,商辞而不受。”这无疑是孝公故意传位,以试商鞅之心,可见此时,他已经怀疑商鞅了。这时他本应主动提出退避,以隐遁避险。糟糕的是,功成名就的商鞅并没有去想过自己的归宿。作为一个强势的超卓人物,商鞅也没有看破名利,而是为眼前的国富兵强的业绩所陶醉。得意之余,他还问赵良:“你看我治理秦国,与五毂大夫百里奚相比,谁更贤?”赵良没有回答,而是述说了五毂大夫的事情,并分析了商鞅所处之情形。他劝商鞅见好就收,否则没忘的日子翘首可待了。可是,商鞅根本就听不进去。

秦孝公死后,太子秦惠王即位。秦惠王的老师公子虔为了报商鞅刖鼻之仇,告商鞅意图谋反,并下令逮捕他。商鞅打算逃入魏国,谁料到,魏国人因为曾经中过商鞅的计策而打了败仗,把商鞅当成了仇人,因此拒而不纳。商鞅没办法,只好再次回到秦国,最终被施以五马分尸,而且家人也全部被杀。

可见商鞅于“退”字上实在是欠火候,他固执己见,最终落得悲惨的局面,一世的荣华马上化为乌有,即使在死后,依然骂声不绝。商鞅之死缘于他太不识时务,只知进,不知退,所以引起众怒。

虽然是不是要功成身退还要因时,因地,因人而议,但功成身退却肯定是保平安的最佳选择,此乃天之道也,因喜退者忠心弥坚,极少生事。历史上那些懂得得功成身退之人,都是聪明人,他们识时务,懂得随时随地保全自己。自己退让方能成就别人,算是君子有成人之美也罢,算是为自己找条出路也罢,自己退让总比让人敌视或陷害好得多,退让之后,反而有更多的时间去笑对人生。要知道,名利本就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有关,因此,我们不妨淡泊名利,看轻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平安之道。

不恋高位,俘虏权力欲

2008年8月28日,蒙牛集团原董事长牛根生辞去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务,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走马上任。牛跟生本来是一个普通人,他在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商业奇迹后,居然在事业达到顶峰之时,在最佳的时机选择了急流勇退,这让他的形象显得淡泊而高大起来,在功成名就时退让的人,总是值得敬佩,也不得不称赞他们是智者。

中国企业发展30余年来,曾经涌现了大批的商业精英,每位商业精英都有着自己的辉煌成绩,他们所创造的商业传奇到现在都为人津津乐道。可是他们也不得面对一个现实,经历了一个时代的企业领头人们都已经进入迟暮之年,在他们的事业依旧如日中天之时,也不得不面对这样哲学难题:是继续老而弥坚下去,或者急流勇退,图个完美的结局?

如何谢幕是考验一个人智慧的时候,在达到巅峰和在衰落之间的隐退,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很多明智的领导者都在这谢幕之际选择了急流勇退,及时放下手中的名与利,做个不管闲事的“散仙”。

微软的CEO比尔·盖茨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之内,创造了庞大的微软帝国,他的这一创举,随时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影响力更是延伸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中,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盖茨的个人荣誉也达到了高峰,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世界首富。然而相同的,他也选择了隐退,在2008年7月,比尔·盖茨辞去了微软CEO之职,卸下了在微软的一切管理职务,进而投身于慈善事业。在如日中天的时刻,盖茨选择了急流勇退,真是一个明智之选,这样既保全了他的美名,也让他可偷得浮生半日闲。

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是在自己的名声大噪的时候选择的急流勇退,他让杨元庆成为联想集团的新任掌门,这一举动不仅为人乐道,也对别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他的退让,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别人。

1999年,潘宁在科龙的最红火的时候选择了退位,在他隐退不久后,科龙就走向衰落,被别人并购。在他之后的几任总裁都被看作是科龙的罪人,而潘宁却因及时地退避而得以保全名誉。

许多人都认为急流勇退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时代,只是一味地冒进,还谓之为“进取”。可是我们看看这些站在成功顶峰上的人,他们的选择何尝不是成就了他们最后一次更大的成功?在联想的柳传志、微软的盖茨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成功者急流勇退的身影,这是他们对事业的选择,也是最明智的选择。在该退避的时候,就不要再留恋高位了。现在不也有许多因不甘心隐退,而落得黯然退场的人,这些人比起主动退让的人,则显得不那么高明了。

2001年2月,曾经沉寂的彩电大王倪润峰再次出山,出任长虹CEO。这位当年风云一时的彩电大王又一次于电器市场上选择了拼杀。可是在倪润峰复出的期间,他却没能创造出比昨天更辉煌的成绩,与之相反,在他复出的时候,长虹集团反被被APEX诈骗44亿余元。同时,在发展战略上他也未做出什么惊人的成绩,倪润峰领导的长虹反而开始迷失了方向,尤其是长虹被APEX诈骗的消息传开之后,更是给长虹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最后,倪润峰不得不苍凉谢幕。

奋斗终生是一种选择,在正值如日中天时退让也是一种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取舍。然而,选择如何谢幕毕竟是一门大学问,无论做怎样的抉择,都需要仔细斟酌,多方面考虑,不然,累积一生的名誉和荣耀都可能随着不明智的选择而丢失。适时而退的人总是可以名垂青史的,因为人们永远记得的都是他的成功,似乎他从未败过。

李经纬用18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知名品牌——健力宝,这个品牌曾雄踞中国“民族饮料第一品牌”十几年,创造了民族饮料的传奇,而李经纬也因此获得了非常高的社会声誉。可是,李经纬却并不满足,他要的不仅有名誉和地位,还希望能够得到更实惠的东西,做到真正的名利双收,这种贪婪导致了2009年9月健力宝的董事长李经纬受贿案曝光人,他亲手把自己送上了不归路。

让人们不由地想起了那些晚节不保人。在李经纬的身后,还有一长串不知足的人,像赵新先,郑俊怀等,他们莫不是风光半生,却终因不能及时抽身于名利,最终身处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