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
16707600000016

第16章 常虑忧患,低调敛锋芒(2)

斑马领袖成了一只非常普通的狮子的猎物,身为低等动物的斑马,它们也许找不也真正的原因所在,可是作为高等动物的人来说,却能看出这只斑马丧命的原因,作为这只领袖斑马,曾一蹄踢死一只狮子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它可以算得上是斑马群中成功的典范,可是它忘记了其中偶然的因素,也忘记了危险,如果它在大家都推崇自己当了领袖后,仍然记得危险的存在,它会更加努力地苦练奔跑能力和求生技巧,而绝不是因为偶然的成功贪图安逸,自高自傲。

斑马终究是斑马,经不起任何的伪装幸福的诱惑,自己把自己养肥了,送到狮子的肚子里。这只斑马的悲惨结局可以给我们竖起了很好的榜样,它从侧面告诉我们:一次偶然的成功并不算什么,即使是真正的成功也来不得半点骄傲,更来得得意忘形,否则,一次偶然的成功很可能会导致永远的失败。

谨慎处世,不授人以柄

人们常常犯一个错误:一旦出发达了,出头了,就想炫耀自己。此时的人本来就容易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被人品评和臧否。如果再不知道收敛,恐怕会为自己招致灾难。所以越是位居显要处,就越讲究低调做人,谨慎处世,不授人以柄,唯此,才能做到更有效地保护自己。

历史上大凡做大官的人,谁都想要有一个好的结局的。但是很多时候却往往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处世并不怎么低调谨慎。曾国藩深明谨慎之道,所以他的结局非常好,以他身居高位的亲身体验,具体开出了三个方了,以防居高官之败。

其一是不参与,就像是于自己没有丝毫的交涉;其二是没有结局,他秉着一天比一天谨慎,唯恐高位不长久的态度处世,所以得了善终;其三是不胜任,唯恐自己不能胜任。《周易·鼎》中说:“鼎折断足,鼎中的食物便倾倒出来,这种情形很可怕。”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每次升迁,曾国藩都要以十倍于以前的谨慎心理来处理各种事务。他借用烈马驾车,绳索已朽,形容自己随时有失败的可能。正因为曾国藩虽身居高位,时时犹履薄冰,才成就了他虽居高位,却有惊无险的人生。

曾国藩作为一名政府大员,无论是出于自卫,还是出于名利,他也曾面临过无数的空中乱石袭击的危险,不过他成功就成功在凡事谨慎处之,从不落人口实,也不授人以柄,让人有攻击他的机会。身在高位的人能做到这一点的却很少,明朝的沈万三便是其中一个。

朱元璋初建明朝,想修建首都南京的城墙,正好江南巨富沈万三主动报名,提出承担三分之一的资金,而且还献给朱元璋白金二千锭,黄金二百斤。朱元璋在高兴之余,封了沈万三的两个儿子为官作为回报。

这本来是好事一件,可是沈万三却因为帮助过皇帝而变得自命不凡起来,他主动献媚,要求犒赏三军。这个举动惹怒了朱元璋:“区区匹夫就想犒劳三军,简直是乱民!”于是马上想下令把沈万三斩了。

还好皇后劝谏,沈万三才保住了性命,不过朱元璋余怒未消,仍然把他发配到云南,家人也都受了牢狱之灾,后来沈万三的女婿顾学文因为蓝玉谋反一案被牵连,最后包括沈万三在内的近80余人都被凌迟处死,一代富商沈万三就这样陨落了。

沈万三仗着自己帮助过皇帝,便不拿自己当外人,又是献媚,又是炫耀的,这本身就已经让有心人看不顺眼了,更何况他的张狂给别人找了一个杀他的充分理由,因为他一不小心,做了不属于自己分内的事,越权了。行事这样的不小心,即使有再大的功劳又如何?出钱出力也落不到好。由沈万三的悲剧,我们可以看出,做人还是低调一些的好,切莫过于张扬,即使有些本钱,也不要处处炫耀,惹人不高兴的代价便是自取其辱了。

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是一代大文豪,1925年因作品《圣女贞德》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有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了一个丰盛的晚宴。在席间,萧伯纳碰见一个青年。在萧伯纳面前,这个青年人不知道是否是想引起大文豪的注意,他一直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是个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样样通晓,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

起初,萧伯纳缄口不言,洗耳恭听。后来,他愈听愈觉得不是滋味,最后,他终于忍不住了,便开口说道:“年轻的朋友,只要我们两人联合起来,世界上的事情就无一不晓了。”

青年人听了,一愣,觉得萧伯纳这话说得有点玄乎,便说:“先生,这可能未必如此吧!”

萧伯纳笑着说:“为什么不是,你是这样地精通世界万物,不过,尚有一点欠缺,就是不知夸夸其谈会使丰盛的佳肴也变得淡而无味,而我刚好明了这一点,我们合在一起,不就是无一不晓了吗?”青年人一听这话,已知自己的无知与狂妄。

或许我们能有所成就,证明我们的确比普通人强一些,可是这不过是就做事的能力而言的,并不是每个方面都比别人强,如果仅因为自己某方面比人强,就大加炫耀,最终不仅不会得到别人的赞赏,反而会招致他人的嘲笑和反感。在顺境的时候,更要低调着点,因为已经是众人焦点的我们,如果一步不小心,就可能落人口实,在我们因此受伤时,可能还不知道究竟自己走错了哪步。

不再前进时,就是后退

人生只有两种轨迹,一种是朝着目标向上前行走,另一种就是止步不前,事实,也就是退步,因为大多数人都在朝前走的时候,不向前就是后退。可是人们却常常在拥有一定成就的时候,更容易走入第二种轨迹中。一个人一旦有止步不前的迹象,那么他的人生也将只剩下退步了。

当人们一旦有些资本的时候,常常容易变得自满起来,因为有了成就,有了荣耀和资历,便开始因循守旧起来,习惯助长惰性,平淡易磨精神。这就需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停止努力,否则我们很快就要被人超越了。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我们成为前浪时,不要让自己死在沙滩上。

为人不应自满,因为自满会蒙蔽我们的眼睛,从而只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却看不到别人的能力,这样一来,极易固步自封,被别人打垮。人生就像往坡上推车,不但途中不能休息,而且如果不推完全程的话,车子很可能会直接滑落到原点,这样一来,你只能重头做起。人生就是爬坡比赛,不进则退,从前的再多努力,假如不能一直保持这种兢兢业业的状态,你也会失去优势。在把所有的“资本”吃光之后,过去所有的努力也会随之会诸东流。我们应时时督促自己向前。

人们往往因为成绩而变得不懂何为忧患,就像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他们一旦进入名牌大学,便以为自己功德圆满了,于是每天都只知道自由玩乐,不再有高中时的压力,总觉得自己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便可以高枕无忧,用不着去考虑以后工作的事。可是他们却不知在如今这个社会里,假如没有实践能力,单凭一纸证书,同样也不会被单位录取的。眼下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在餐厅端盘子,或许正是因为他们过去的生活太安逸了,没有学到真正的技能,缺乏危机意识。相反,也有很多并不知名的学校的学生被好的企业录取,这是为什么?其实,就在于有的人存在危机感,时时刻刻不忘努力学习,上学的时候就到社会去实践,增长了知识,又受了锻炼,同时也将所学知识变成了实践能力,从而被录取。校园生活是社会的缩影,由此引申而来的还有那些在优秀单位的人,以为有了铁饭碗便不思进取,殊不知这正是他们明日下岗的理由。

不要总是抱怨自己没有机会,在升迁机会来临时,或许我们该感叹的是自己平日里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和能力,以致不能胜任,最终只好后悔莫及。不思进取的结果就是面临失败,不管你过去拥有多大的成就。我们的成绩只属于过去,而今天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如果你不努力,就是在退步。英特尔总裁葛洛夫说得好: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合适,只有更合适,只有合适的才是好的。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每个人生存与发展的主题。

当人们有所成就的时候,往往开始过分肯定自己的价值,以至于不愿意改变现状,而可能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成就是从过去的努力中开始的。从自满的那一刻,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却忽视他人的长处,忘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我们强的人。假如我们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只记住自己的成绩,满足现状而生出自满之心,这样不仅自身的能力难以取得突破与发展,还会败得很惨

一位本来很穷苦的印第安人得到一块土地,因为在土地上发现了石油,这位印第安人的贫瘠之地就变成财富的聚宝盆。石油的发现改变了他的一切,他顺利地将那块土地变卖了出去。转眼间,这位印第安人就成不名一文的穷光蛋变成了有钱人。

可是这位印第安人并没有用他的财富去学习一些现代的知识,甚至很少外出。当他听说富人的生活是怎样时,他也像所有有钱人一样,买了一辆豪华的旅行车,还天天抽黑色大雪茄。而且每天,他都会开着他的车到附近的城里去——他想看到每一个人,当然,他更希望被每个人所看到。这位友善的老人开车经过城镇时,会把车一下子开到左边,一下子开到右边,跟他所遇见的每个人说话。尽管车子摇来晃去,前进得不是很稳定,可是却从来没有撞过人。这让人感到奇怪。可是,如果我们看到那个人开车,则会更加奇怪:在那汽车正前方,有两匹马拉着。这辆动力机车还要用马来拉。

难不成是这车出了什么毛病不成?不,根据当地的技师说,那辆汽车一点毛病也没有,而且汽车内部有一百匹马力。可是,为什么现在只剩下两匹马力呢?有位好心的技师去询问老印第安人为什么不驾驶汽车,而要用马拉?这位印第安人感到惊讶道:“难道车不是用马拉的吗?”技师微微一笑,道:“不,先生,这辆车不用马拉就可以行动,只要你学会驾驶就行了,就好像骑马一样。”老印第安人疑惑不解地问:“那么,应该怎么驾驶?”

“哦,首先你应该有一把钥匙,”技师停了一下,继续说,“请问你是否有一把钥匙?”

“钥匙?”老印第安人想了想,眼睛一亮:“啊,有,不过,我不知道那个东西怎么用,因此我把它扔了。”于是,印第安人的汽车只好用马拉了。

我们不知道这位印第安人能得意多久,毕竟他钱财是有限的。可是如果我们想一直在舞台上表演下去,切不可忘记人生如逆流而上,如果我们一时懒惰,停止划桨,就会立刻倒退到下游去,哪怕你只想让摆舵的手休息一下,在激流中也难免被冲刷到原点,想追求成功的梦想,就要毫不松懈地努力,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怠慢,不要以充分的休息,保持体力才能更好的进取。不要找借口偷懒,哪怕是休息片刻,我们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以免被时代的浪潮抛弃。

居安思危,规避潜在的风险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治国就如同治病,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如果马上就开始自我放纵,一旦旧病复发,再治起来可就难了。如今国家很幸运地得到安宁,各地的少数民族都服从于我,这是自古以来少有的,可是我却一天比一天小心,只担心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和争辩啊。”

魏征高兴地回答:“国家安宁,臣并不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但是我对陛下的居安思危感到高兴。”

明白此理的并非仅唐太宗一人,古人陈亮在《上孝宗皇帝第一书》中也说到了“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安,经常被理解为安全、安稳、安逸等含义,这些词都是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但是当我们在足够安逸的时候,在享受安乐生活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危险的存在,这样才能规避潜在的风险。

金融危机来了,一些企业的员工惨了不少金领和白领纷纷下岗。金融危机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主要原因还是这些人缺乏居安思危的思想,在这之前,也许是他们的生活过得安逸极了,就盲目地认为眼前的生活非常让人满足,好工作,好收入就不必为以后操心了,于是便不思进取,荒废业务,金融危机的出现势必会裁减一些不必要的人员,而他们理所当然地被选中了。他们的眼光只停留在眼前,并没放远些看,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下岗,会为了生活而去拼命的找工作。

也有许多人员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好机会。那些用业余的时间逼迫自己学习,来充实自己的人不仅没下岗,反而可能升迁了。因为他们平时就有危机感,总觉得自己随时会被炒,所以让自己拥有高于别人的技能,以至于自己可以从容的面对危机。同样的危机,却画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人无近忧,必有远虑。”就像爬山,当你正在攀爬的时候,一失手就可能粉身碎骨,这种危险属于“近忧”,因为你不能想其他事情,只能全神贯注,应付眼前的困难;而“远虑”则好像是你可能在上山之后,才发现自己没预备水和食品之类补充体力的东西,而天又要黑了,怎样下山成了问题。

如今的社会虽然没有暴力和战争,可是仍然是充满危机的,生活过得安乐的人,其实身边随时埋着定时炸弹,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突然爆炸。不管是谁,不管你的的生活过得多舒服,多滋润,都应考虑到危机的存在,而非沉迷于安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