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常识一本通
16703200000016

第16章 市场与竞争(3)

实际生活中,重工业部门,比如汽车、钢铁、造船、石化以及我们正在谈论的飞机制造等部门常出现寡头垄断。这些部门的突出特点就是:大规模投入、大规模生产、高科技支撑,简称“两大一高”。有了这么苛刻的条件,一般的厂商根本难以进入,多么有钱的老板站在这些行业门口都只是做“小本生意”的。而且,那些已经历动辄几十、上百年发展的“巨无霸”企业,为了持续拥有对技术的垄断和丰厚的利益,采取各种高压手段打击竞争对手也是必须的,他们不能容忍任何后来者与自己分享这一市场。现实就是如此,这也是一种市场竞争的必然。一直以来,在民用飞机市场里,“波音”“空客”不太关注支线飞机市场,而是把精力投注在干线飞机市场。而加拿大庞巴迪宇航公司则在支线领域有所发展,它占据了20座~92座支线飞机市场的41%的份额。随着公司的日益发展壮大,庞巴迪有意寻觅更广阔的天空。此时干线市场已被“双寡头”垄断,庞巴迪不甘心如此,决定研发干线飞机技术,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使用了大量类似于“波音”和“空客”的技术,着力于110座和130座的C系列民用飞机的研发。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不顾曾是竞争对手的“波音”和“空客”马上联手,依仗富可敌国的财力予以强烈反击,将种种合作策略抛给相关企业(实际上是“恩威并施”),就这样在两大“寡头”的影响下,为了自己的利益,庞巴迪的研发计划没有得到全球一家发动机制造商和航空公司的实质行动支持,这就表示没人向其出售发动机,也没有人敢向其订购大飞机。迫不得已,庞巴迪公司放弃了已成“空中楼阁”的宏伟计划。

除了庞巴迪公司,“波音”和“空客”还压制过日本、荷兰、俄罗斯、印尼甚至还有中国的民机制造业。在大飞机市场里,两大寡头是绝不容许外来者进入的,外来者只能进入狭小的支线飞机市场。虽然情况很严峻,仍然有许多企业盯着这一市场,并不懈地为进入该领域努力着。

寡头市场有着长期的发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形成的优势也是不容小觑的,但是劣势也很明显。就经济效率而言,寡头市场长期以来的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由于企业利润有着稳定、可靠的保障,又没有竞争者的加入,因此在生产经营上要缺乏积极性,这会降低其效率。但是,寡头企业的大规模便于大量使用先进技术,从这个角度看又有效率较高的一面。由此,许多国家都在试图“扬长避短”,具有了高效率的同时,相应的政策法规也应制定以抑制其低效的一面(比如保护与寡头企业密切关联的其他中小企业的权利,打击垄断等),从而使寡头市场的竞争得到促进。企业兼并中常出现大鱼吃小鱼的现象,优势企业会兼并劣势企业,后者的资源便整合到前者中,这就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优势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从国家的角度看,企业兼并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资源的利用率在宏观上得到提高。“兼并”一直是经济学家的重点课题。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提起兼并,人们往往会与“合并”“收购”混淆。它们有共同点:都是企业产权的有偿转让——都是企业的买卖,企业都是为了谋求发展采取的外部扩张措施。区别是:合并是指两家以上的公司归并为一个公司;兼并是指把其他企业并入本企业里,被兼并的企业将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收购在操作程序上与合并相比要相对简单,只要能够收购目标公司一定比例的股权,进行董事会、监事会改组就可以达到目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收购是兼并中的一种形式,即控股式兼并,而兼并又包含在广义的合并概念中,是合并中的一种形式,即吸收合并。

现如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都躲不过多次企业兼并的浪潮。纵观美国的历史,就曾有过5次大规模的企业兼并。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充分优化资源配置,在微观和宏观“双管齐下”的巨大威力作用下,不仅让企业走上了腾飞之路,更塑造了美国现代工业结构的雏形。

再回到美国波音公司,这个世界航空制造业排行第一的企业多次兼并过其他企业,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兼并美国麦道公司。1996年,“麦道”在航空制造业仅次于“波音”和“空中客车”排行世界第三。当年“波音”以130亿美元的巨资兼并“麦道”,改变了世界航空制造业原来“波音”“麦道”和“空中客车”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了“波音”和“空中客车”两家之间的超级竞争。兼并了“麦道”后的波音公司在各方面的实力急剧膨胀,其总资产达五百多亿美元,并且员工总数达20万人,世界上最大的民用和军用飞机制造企业诞生了,严重地威胁了“空中客车”,从此两家公司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为了换取欧洲人对这一超级兼并的认可,经过一系列艰苦的协商、谈判,波音公司被迫放弃了和美国几十家航空公司已经签订的垄断性供货合同。尽管如此,史无前例的空中“巨无霸”诞生了,并且对世界航空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由于涉及两家以上企业的合组,兼并的操作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企业兼有这样几个基本原则:“合法”“合理”“可操作性强”“产业导向正确”以及“产品具有竞争能力”。除此以外,企业还要处理好“沟通”环节,不仅包括企业之间技术的沟通,还有人与人的交流。做到了这些,企业兼并才能发挥它的优势,否则不能达到兼并目的反而深受其害。据统计,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企业兼并行为都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主要表现为表面上看增加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却没有增加,甚至有些企业因为兼并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例子。20世纪90年代初期,微软的Internet Explorer和美国网景公司的Netscape两种浏览器同时存在于网民的计算机上。凭借强有力的竞争措施,微软逐渐在浏览器市场上占据了优势地位,这样一来,网景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1998年,美国在线(AOL)在1998年斥资42亿美元收购了Netscape。其实当时,在微软所提供的免费浏览器面前,Netscape已经显得微不足道,美国在线却很看好其前景。他们认为美国在线拥有雄厚财力和技术优势,这些可以帮助Netscape重新焕发活力,从而继续与微软竞争,然而事与愿违。首先,很多人一开始就质疑这次合并,认为两个公司在程序设计的技术上差异太大,很难兼容;其次,美国在线急于求成,2000年曾直接跳过Netscape 5,自行推出了基于一项新技术——Mozilla 0.6原始码的Netscape 6。但是Mozilla 0.6一时并不稳定,导致Netscape 6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用户。因为这两个失误,美国在线不得不于2008年3月1日起停止了开发网景浏览器,这款曾经改变互联网、有着辉煌历史的浏览器——Netscape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要点回顾

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市场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同时价格高于最低平均成本。因此,寡头垄断企业在生产量和技术使用方面应该是缺乏效率的。但从程度上来看,由于寡头市场存在竞争,有时竞争还比较激烈,因而其效率比垄断市场要高。

完全垄断:上帝也买我的货

完全垄断是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但不能同时调节),垄断厂商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他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

曾经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则有关垄断的笑话:有位领导来到一家招待所居住,经过一天的颠簸后,感到很疲倦,于是想要去澡堂洗个热水澡。当来到澡堂门口时,有位服务员拦住他说:“先生,如果您想洗澡就需要先交15元初装费。我们会为您安装一个喷头供您使用。”领导交钱以后刚要进去,又被服务员拦住:“先生,非常抱歉,为了方便管理,我们的每个喷头都是有编号的,所以您需要先交纳10元的选号费,选好的号码供您一个人使用。”这时领导有些生气了,但还是交钱选了8号。服务员又说:“您选的这个号码很吉利,还需要交8元的附加费。”领导压住火气,说:“那我要4号。这个不是吉利号码,不需要交特别附加费了吧?”服务员说:“4号只是普通号码,自然是不需要交特别附加费的,但是您需要交纳5元的改号费。”领导摇摇头叹气,但还是交钱了,问:“现在我可以进去洗澡了吗?”服务员微笑着说:“当然可以,这边请!”领导看了他一眼,然后往里走。这个时候服务员突然又说:“非常抱歉,有件事还得告诉您:由于4号喷头只提供给您一个人使用,所以不管是否洗澡,每月都需要交纳7元5角的月租费。此外,您每次洗澡都需要按照每30分钟6元的价格收取费用。另外,每月交费的时间是在15日之前,如果逾期未交的话,还要交纳滞纳金……”“够了,我不洗了!”领导很生气,转身就要走。“您真的确定不洗吗?”服务员微笑着说,“如果您不使用4号喷头的话,那您还需要交纳9元8角的销号费用。这样,以后您才可以不用向我们交纳费用。”领导实在是生气极了,于是和服务员吵起来。过了一会儿,经理赶过来,在了解实际情况后笑着对领导说:“先生,非常抱歉,也许您还不清楚,洗澡业在我们这里是垄断经营的,幸好您没有去泡澡,不然还需要收您的‘漫游’费。”

垄断的意思是“唯一的卖主”,它指的是经济中一种特殊的情况,即一家厂商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例如,一个城市中只有一家自来水公司,而它又能够阻止其他竞争对手进入它这个领域,这就叫作完全垄断。既然整个行业只有这一家,那么显然这个垄断企业就可以成为价格的制定者,而不需要为价格左右。可以肯定的是,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将远远超过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垄断企业因此也可以获得超过正常利润的垄断利润,而其他企业由于无法加入该行业竞争,就将导致这种垄断利润一直存在。

但是,垄断企业是不可能随意地抬高价格的,因为任何商品都会有替代品。如果电费让人负担不起,那么人们就会选择用蜡烛来照明。所以,较高的价格必然会抑制一部分人的消费,导致需求量降低,还不一定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

垄断企业成了价格的决定者,并不意味着垄断企业产品的价格会单一。有时候,垄断企业需要面对需求状况不同的消费群体,必须分情况制定出有差别的价格。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可能会采用低价策略,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可能会采用高价策略,如此才会获得较理想的收益。

从理论上说,完全垄断市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市场上只有这一家企业;该企业的产品不存在任何相近的替代品;进入该市场存在着某些障碍。现实中真正满足这3个条件的市场几乎是没有的,因为人们总是能够找到各种替代品。

想要打破垄断绝非轻而易举的。很多时候,完全垄断市场都有3座护卫“碉堡”,其一是垄断企业具有较大规模的经济优势,也就是说在生产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垄断企业之所以能够打败其他企业,靠的是生产规模大、产量高,从而拥有总平均成本较低的优势。其二是垄断企业控制着某种资源。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就是因为能长期控制制造该饮料的配料而独霸世界的,南非的德比公司也是因为控制着世界约85%的钻石供应而形成垄断的。其三是垄断企业都具有法律庇护。例如:许多国家政府对铁路、邮政、供电、供水等公共事业都实行完全的垄断,对某些产品的商标、专利权等也会在一定时期内给予法律的保护,从而使之形成完全的垄断。

要点回顾

完全垄断对经济是很不利的,因为它会让资源无法自由流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消费者也会因为商品定价过高而得不到实惠。“孤家寡人”的存在也不利于创造性的提高,也有可能阻碍技术的进步。

外部性定律:言者无意,听者有心

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外部性就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

曾有一段时间,营养保健品市场中展开了一场如火如荼、十分搞笑的“补钙大战”。众多商家携带着琳琅满目的补钙商品参与其中。报纸上、杂志上、电视上、广播里都充斥着补钙的广告。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这样铺天盖地的补钙广告并没有让补钙营养品的销量提高,反而让农贸市场里的肉骨头畅销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