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16703000000007

第7章 商朝卷商朝卷·风华正茂的奴隶制时代(1)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前后相传了17世31王,延续600年。商朝是奴隶制度的鼎盛时期,当时奴隶主既可以买卖奴隶,也可以随意处死,甚至奴隶主死后,奴隶还要殉葬。商朝的农业、畜牧业、养殖业都比较发达,尤其是手工业更为成熟,当时常用的器具、礼器和酒器都非常精美。

商汤灭夏的“三步骤”

夏朝的统治持续了将近四百多年。到了16世纪,夏朝统治残暴,社会矛盾激化。商部落的畜牧业较快发展,部落逐渐强大,部落首领商汤见夏朝统治日渐腐败,便决心消灭夏朝,取而代之。商汤是一位高明的领导者,他运筹帷幄,一步步将夏朝消灭。总结起来,商汤灭夏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刺探军情。商汤派遣伊尹深入夏都斟鄩,了解夏朝统治,离间夏朝君臣。由此,商汤掌握了夏朝“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信息,夏桀已经众叛亲离。

第二步,商汤翦除夏朝羽翼。商汤以替童子复仇之名起义,起兵消灭了夏的属国葛。继而,商汤又集中兵力逐次消灭了韦(即豕韦,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即鼓,今河南范县东南)和实力较强的昆吾(今河南许昌)。

此时夏桀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商汤便实行第三部,选择战机,发动战争。首先商汤停止向夏桀纳贡,以试探其反应。夏桀立即调动九夷之师,欲讨伐商汤。商汤见此,立即“谢罪请服,复入职贡”。不久之后,夏桀诛杀朝中重臣,积怨四起。商汤再次停止向夏桀纳贡,此时,九夷之师不起,而有氏却公然反抗夏朝,夏桀已经落入众叛亲离的境地。商汤见时机成熟,果断下令起兵。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隆重誓师后,选良车七十乘,“必死之士”六千人,与各国军队联合,从夏都西边攻入夏都,在鸣条与夏桀展开决战。鸣条之战后,夏桀逃至南巢,不久病死。商汤率军回到西亳(今河南省偃师市西),并召集诸侯,举行了“景亳之命”大会,在此次大会中,商汤得到三千诸侯的拥护,称王天下。夏朝的统治宣告结束,商朝开始建立。

第一“三朝元老”:伊尹

伊尹是商朝初年的大臣,一说名挚,今洛阳人,奴隶出身。据说,他母亲在伊水居住,因此,他以伊为氏,尹是官名。他为了见到商汤,让自己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说汤而被用为“小臣”,后被重用。伊尹深入夏朝,帮助商汤消灭了夏。汤死后,伊尹辅佐卜丙(即外丙)、仲壬两位国王。仲壬死后,汤的孙子太甲即位,太甲不遵汤规,横行无道,伊尹将他放之于桐宫(一说是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另一说是今河南省虞城东北),让太甲重新学习汤的法令,三年后令其复位。伊尹在商朝为官五十多年,励精图治,权倾一时,世称贤相,是第一位“三朝元老”。

伊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的贤相。他参与了灭夏战争的策划、准备和实施。他将人心向背的政治因素用于指导战争,应用“上智为间”的谋略,根据敌我力量的变化选择作战时机。

谁是中国的第一位杰出庖人

伊尹由厨入宰,是中国的第一位杰出庖人。据史料记载,伊尹幼年养于庖人之家,学习烹饪之术,长大后他成了一位精通烹饪的大师,是中国第一位杰出的庖人。他“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在烹饪理论和实践中,伊尹的建树卓著,在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枚乘《七发》载:“伊尹煎熬”。梁昭明太子《七契》记载:“伊公调和”。《史记》记载:“伊尹负鼎”。《汉书》记载:“伊尹善割烹”。《鹖冠子·世兵篇》记载:“伊尹酒保”,据此可知,伊尹在饭馆打过工。据说,伊尹去见汤时烹制了一份鹄鸟之羹,即天鹅羹,汤吃了非常高兴。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的烹饪理论水平绝对一流。他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精辟简练,通俗易懂。如果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可能说得如此精辟在理。伊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贤相,还是第一个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他创立“五味调和说”、“火候论”,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被中国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和“厨圣”。

自相残杀的九世之乱

公元前1411年至公元前1321年,在商王仲丁之后,商王朝内部发生了王位纷争,并多次迁都,国家一度中衰,诸侯离叛的事件多次发生,前后经历九位商王,史称“九世之乱”。

这段自相残杀的“九世之乱”先后经历了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位商王。

商王太戊的儿子仲丁继位后将国都从西亳迁至嚣(一说在今河南省郑州市附近,另说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

东南方的夷族逐渐强大,蓝夷向商朝发起进攻,仲丁出兵击退,自身的势力也被削弱。仲丁死后,他的兄弟们开始了多年的王位之争。外壬是仲丁的弟弟,他在仲丁死后继承王位,并开创了凭势力争取继承王位的先例,此后一百多年内,商王朝的王位继承非常混乱。河亶甲是商王仲丁、外壬的弟弟、商王太戊的儿子,他在外壬死后继位。河亶甲在位期间曾迁都于相(今河南省内黄县境内),并讨伐位于东南方的蓝夷和班方,后在战争中病死。之后,河亶甲的儿子祖乙继承王位。祖乙继位后迁都至耿(也称邢,在今河南省温县东),后又迁至庇(今山东省定陶县)。祖乙在位期间,平复了蓝夷和班方等国家,商王朝再度兴起。祖乙死后,他的儿子祖辛继位。祖辛死后,他的弟弟沃甲继位。沃甲死后,他的侄子、祖辛的儿子祖丁继位。祖丁死后,沃甲的儿子、祖丁的堂弟南庚继位。南庚在位期间又将国都迁至奄(今山东省曲阜市)。此时,商王朝再度走向衰落。南庚死后,祖丁的儿子阳甲继承王位。当时的商王朝内乱不断,奴隶主贵族互相残杀,商朝衰落,诸侯不朝,此时的商王阳甲也无法改变这一状况。

“九世之乱”期间,“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的王位继承制度被破坏。商王朝的统治力量逐渐衰弱,四方诸侯、方国势力日益强大,逐渐威胁到商朝的统治。北方以及西北方的土方、鬼方和羌方等的实力都日渐强大。商国内部,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商王朝的统治非常混乱。

盘庚横渡黄河改变命运

盘庚是祖丁之子,阳甲的弟弟。阳甲死后,盘庚继位,成为商代第二十位帝王。经过“九世之乱”后,商朝的国都已经先后迁移五次,当时商朝内乱,黄河下游经常发生水灾,社会动乱,人心不安。盘庚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国王,他为了改变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再次将国都迁至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当时,大部分贵族因贪图安逸而反对迁都。甚至有部分贵族势力还煽动平民,反抗朝廷。但是,盘庚并没有动摇,他将反对迁都的贵族召集到宫中,耐心劝说。盘庚说:“迁都是为了使国家安定,各位不但不能理解我的苦心,还产生无谓的惊慌。即使如此,我也不会改变决定。”盘庚得知北蒙(今安阳)一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林中有虎,山中有兽,水里有虾,就决心在此地发展。在动员迁都期间,盘庚还发表过一个重要的演讲。一些贵族势力极力反对,盘庚于是发出布告文殊,严令他们服从。终于,盘庚横渡黄河,成功地将国都迁至殷,史称“盘庚迁殷“。

盘庚深谋远虑,完成了商都最重要的一次迁徙。他体察百姓疾苦,吸收先王的治国经验,“古我先后,罔不惟民之承保”,令一度衰落的商朝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据《竹书纪年》记载,直到商纣王时,273年之间,商都再未迁徙。百姓生活安定,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经济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注定戎马一生的武丁

武丁(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姓子,名昭,是商朝的第二十三位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他是盘庚的侄子,商王小乙的儿子,商王小乙是盘庚之弟。武丁年幼时曾与“小人”(指平民)一起劳作,因此,他深知“稼穑之艰难”。武丁即位后,三年不理朝政,他将国家政事交给家宰管理,自己在一旁观摩,并思索治国之策。他提拔傅说执政,任用甘盘为大臣,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辅助武丁,使得商王朝得以大治。《史记·殷本纪》记载:“武丁修政行德,殷道复兴。”武丁重用王后妇好,征兵四方,扩大了商朝的疆域。

武丁在位期间,向东面的夷方,南面的虎方,北面的鬼方和羌方、周族都发起了大规模的征伐。商朝的军队英勇善战,其动员的兵力有时为三千,有时为五千。据史料记载,商朝征讨鬼方,三年才取得胜利。王后妇好亲自率兵,征讨羌方。抓获的俘虏被作为人祭的牺牲,而且数目惊人。武丁在位期间不断用兵,征服了许多小国,为商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阔疆域奠定了基础。当时的商王朝西起甘肃,东至海滨,北至大漠,南逾江、汉流域,征服了众多部族,经济、文化、军事、政治都得到空前发展。商王朝走向极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武丁在位59年,死后,其子祖庚继位。

“后宫”走出的中国第一位女将

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妇好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军事家,同时她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

据考证,“妇”是一种亲属称谓,妇好就是这位女军事家的名字。她是商王武丁的第一任王后,祖己的母亲,死后庙号为“幸”。商王朝武功最强的是武丁,他通过连年征讨将疆土扩大数倍。而为他东征西讨、扩疆辟土的大将就是王后妇好。

据甲骨文记载,一年夏天,北方的战争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带兵征讨,开始时武丁还犹豫,占卜之后才同意其带兵前往,结果大胜。后来,武丁就让妇好担任军队的统帅。从此以后,妇好带兵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开疆拓土,为商朝收复了大片土地。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时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当时,这一万三千多人相当于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除了带兵打仗之外,妇好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她通晓占卜和祭祀礼仪,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祖先、祭神泉等大型祭典。妇好还担任占卜之官,在商朝这样一个迷信鬼神的时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掌握了祭祀和占卜的权力,在朝中的地位与国王不相上下。

妇好十分聪明,拥有超乎寻常的见识、勇气和智慧。武丁与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在她去世时,武丁非常悲痛,追谥为“辛”。

比孔子早八百年的“圣人”

傅说是商朝宰相。《孟子·告子下》记载:“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武丁幼年在民间从事劳动,并认识傅说。他向傅说请教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傅说对答如流,道理极其深刻。武丁继位后,假说上苍托梦引荐圣人,这圣人就在商朝内,其形貌如傅说,命众人找到傅说。武丁将傅说提拔为宰相,辅助管理国家政事,形成“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傅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建筑学家。

傅说在从政之前曾在傅险做苦役。在殷商时期,傅险是虞、虢两国交界处,这里是潞盐运销黄河以南的交通要道。两座高山耸立,中间有涧水,每到夏季,这里的洪水暴涨,就会冲毁道,以至于行旅受阻,奴隶们以土石阻拦。智者傅说发明了版筑术,并筑路堤,坚不可摧,有效阻止了洪水的泛滥。此后,人们便延用筑路造房。版筑的发明是我国建筑科学史上的巨大成就和人类建筑史上的巨大进步。

傅说的言行记录于《说命》三篇中,其中留下了“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千古名句。《说命》是我国最早的朴素唯物主义史观的基石。傅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尊为“圣人”的人,比孔子早800年。

占卜与汉字的不解之缘

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上,人们发现了各种刻划的符号,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雏形。到了商朝,我国的文字已经发展到了基本成熟的阶段。中国商朝后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形成并广泛使用。甲骨文是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占卜记事的文字。在商朝灭亡之后,周朝初期,甲骨文还沿用了一段时期。

商朝的甲骨文造字方法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指事等多种。考古学家在甲骨卜辞中共发现了4672个字。因刻写材料坚硬,所以甲骨文多为方形。商朝大兴占卜之风。王室贵族中,无论大事小事,如祭祀、收成、病患、出门、气候、生育,都要求神问卜。占卜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朝内设有专门的占卜机构和官员。有刻辞的甲骨就相当于国家档案,存储在窖穴之中。甲骨上的卜辞就是商朝人们生活的缩影。甲骨文就是殷墟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古代文字。

发明牛车的王亥之死

王亥,又名振,是商人的始祖,在商人心目中有着王者的风范和至尊地位,是殷人先公之一。在商先公中,只有亥称王。甲骨卜辞中称王亥为“高祖亥”“高祖王亥”。王亥的六世祖契曾协助禹治水,虞舜命其担任司徒一职,封于商(今陕西省商县),商民族因此而诞生。王亥的高祖父相土在夏相在位时驯养马匹,发明了马车。冥是王亥的父亲,在夏少康时担任司空,后在黄河身亡。王亥协助父亲治水,发明了牛车,开始驯牛,教人使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