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16702900000005

第5章 古河文明之旅——人类文明的曙光(4)

历法制定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年、月、日的计算方法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日”和“月”比较容易确定,因为它们的周期现象有着非常显著的起止标志,但是“年”就不一样了,它的长度并不是那么容易确定的。因此,各种各样的历法基础都是确定一年从哪一天开始。

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200年),古埃及人发现,每当尼罗河开始泛滥之时,天狼星与太阳就会同时出现在埃及的地平线上(天文学上称为偕日升),于是,古埃及人就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第一天。但是,天狼星偕日升的周期也并不完全相同。经过古埃及人的推算得出:天狼星偕日升那天在120年之后,与120年前偕日升的那一天正好相差一个月,而到了第1461年,偕日升那天又正好成了一年的开始。古埃及人用天狗周来命名这个1460年的周期。原来在他们的神话中,天狗是用来称呼天狼星的。其实古埃及人的计算结果和今天天文学家的计算结果相差无几,都是以365天为一年,只比实际一回归年(365.25天)少了0.25天;而120年过去之后则少了30天;1460年之后,就会少了365天,正好少了一年。就这样,一年的天数确定下来。接下来,就是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30天,年终再加5天宗教节日。为了便于农业生产,古埃及人还把一年分为3季,即“泛滥季”、“长出五谷季”和“收割季”,每季4个月,完整的太阳历就这样形成了。古埃及人之所以能制定出如此精确的历法,完全在于他们长期细致的天文观测。

太阳历传入欧洲之后,罗马统帅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在公元前46年以太阳历为基础编制了《儒略历》。《儒略历》针对埃及太阳历中每年约0.25天的误差,作了相关的调整:将“年”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每年365天,闰年每年366天,每4年设一闰年。一年照旧12个月,但是每月天数又有所变化,单月每月31天,双月中除了2月之外,其他双月每月30天,至于2月,平年为29天,闰年为30天。恺撒死后,奥古斯继位,他因为自己生在8月,于是便从2月份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让8月也变成大月,即31天。同时,把相应的9月和11月定为小月,10月和12月定为大月。经过这样一改再改,各月的天数与今天使用的公历基本上相同了。

罗马皇帝在公元325年的一次君士坦丁宗教会议上规定,将《儒略历》定为基督教的历法,但是没有规定哪一年是它的起点。到了公元6世纪时,基督教徒们决定把五百多年前,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天定为公元元年。“公元”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主的生年”,用英文A.D.来表示。而在这一年以前则被称为“公元前”,意为“基督以前”,用英文B.C.来表示。

《儒略历》虽然是在古埃及的太阳历上进步起来的,但是它和太阳运动周期回归年相比,还是有误差的,这其中相差了11分14秒,累积128年之后又相差了一天。《儒略历》在欧洲通行了一千六百多年,到了16世纪下半叶,历法上的日期比周期回归年迟了整整10天。比如:1583年的春分应该是在3月21日,但是历法上却是3月11日。此外,教会还规定,耶稣复活节应该是在过春分月圆之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但是由于春分已经相差10天之多,所以耶稣究竟是哪一天“复活”的,也就成了问题。因此,对《儒略历》作进一步的修改,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于是到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位时,又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对《儒略历》进行修改:将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撤销,也就是说继10月4日之后直接变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回复到3月21日。过去4年设1个闰年,400年后共计100个闰年,但是现在将400年中的100个闰年改为97个闰年,用以弥补那11分14秒的误差。设闰的方法是:以公元纪年为标准,凡是逢百年那一年可以用400除尽的,就是闰年,除不尽的就不是。如:1600年是闰年,1700年就不是闰年。这样大体上就能弥补每年11分14秒的误差了,要等到三千多年之后才会比太阳历的时间多一天。这就是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被人们称之公历或格列历。

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格列历自然也是如此。

它规则性不强,每月的天数仍然参差不齐,而且在每经过三千多年之后还是会有一天的误差。但是,社会是在发展的,人是在进步的,这些缺陷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不断得到改进。

其实不想走——希伯来人的迁徙

据《圣经》记载,古代闪米特人居然是诺亚长子的后裔。

古闪米特人原本生活在撒哈拉的北部地区,但是到了大约公元前五千年的时候,由于气候的变迁,迫使古闪米特人陆续东迁,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也是他们曾经到过的地方。

公元前四千年左右,该游牧民族的后裔塞姆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赶着羊群,在非洲和亚洲之间的阿拉伯沙漠中穿梭,寻找水草,同时也寻找他们赖以生存的牧场。

终于,塞姆人在沙漠的北方找到了一片水草肥美的新月形沃土,他们把这片新月形的沃土看做是生存的天堂,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突然到来而扰乱了这里的原有秩序。原本生活在这里的迦南人极力保卫着自己的家园,屡次把他们赶了出去。但是塞姆人并没有气馁,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和失败后,终于如愿以偿,占领了该地区。

在这片新月形的沃土中的一条狭长地带,被称为“流着奶和蜜的地方”,该地带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塞姆人中有一支希伯来人的部落,他们为了占领这块宝地,只能与捷足先登的迦南人通过战争来解决了。

而事实上,他们根本就不是迦南人的对手。果不其然,希伯来人战败了,败后的希伯来人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只好召集全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商议如何才能找到一条出路。这时,一位老人说,他知道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块肥沃的土地,那里遍地羊群,年年丰收,如果能够顺利到达那里,那他们全族人就从此不用再忍受饥饿和寒冷了,这个地方就是埃及。老人的意见很快就得到了赞同,于是希伯来人离开巴勒斯坦,踏上了前往埃及的漫漫征途。

大约在公元前一千七百年,希伯来人历经千辛万苦,赶着羊群,带着妻儿老小,在族长以色列的带领下,终于到达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地方——埃及。他们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东部草原上安顿下来,终于过上了好几百年的安定生活。但是到了公元前一千三百年左右,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的时候,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当时,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要建造两座宫殿,于是把希伯来人变成了他的奴隶,逼着他们去服各种各样的苦役。等到拉美西斯二世死后,埃及出现动荡,四方的蛮夷和海盗一起入侵了埃及,当时希伯来人的首领摩西见此情景,趁机带领全族人越过红海,逃出了埃及。逃亡的过程是艰难的,他们缺水少食,风餐露宿,每天都在大沙漠中行走,苦不堪言,在这其中有不少人想返回埃及,他们宁可重新当奴隶,也不愿再受这逃亡之苦。身为首领的摩西,看到族人对前途信心尽丧,于是就声称自己见到了上帝耶和华,还得到他的“圣谕”,这才重新激起希伯来人的信心。他们凭借上帝的“圣谕”,最终逃回了迦南,可是强悍的迦南人依旧容不下他们,没办法,摩西只好带着族人继续流浪。

没过多久,摩西死去,约书亚当上了希伯来人的首领。年轻勇敢的他带着族人经过无数次的战斗,终于渡过约旦河,重新占领迦南,在此定居下来。之后,力士参孙和扫罗先后当上了希伯来人的首领。再后来,大卫统治了希伯来人,在他的带领下,希伯来军队顺利攻下了迦南人统治的耶路撒冷,并建立了犹太王国。大卫死后,他的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到此时,希伯来人的漫漫迁徙路才终于走到了终点。

称霸一时——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处于米底统治之下的波斯,有6个农业部落、4个游牧部落。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在居鲁士(公元前558年-公元前529年在位)的领导下,经过3年的浴血奋战,于公元前550年灭掉米底,并建立了波斯王国,定都波斯波利斯。

居鲁士保留了米底人的大多数法律和法规,对于阿斯提阿格斯王也未予加害,而是仍以国王的礼遇对待他,并对他的忠告言听计从。

在米底帝国的基础上,居鲁士依靠外交手段和军事实力,逐步向外扩张。公元前546年,灭小亚细亚的强国吕底亚,进而采取分化和征服的政策,使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各希腊城邦臣服。次年,向东占领赫拉特及阿富汗北部等地,并一一置省;又渡乌浒河(今阿姆河),直至药杀水(今锡尔河),在其南岸修筑七城,连成一道防线。公元前539年,进军美索不达米亚,一箭未发就使新巴比伦面北称臣,同时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并划入波斯版图。

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中亚细亚战败身亡,其子冈比西二世(公元前529年-公元前522年在位)即位后继续奉行扩张政策。正当冈比西斯远征埃及时,公元前522年3月,原米底的一个拜火教僧侣高马达趁机发动政变,假冒冈比西斯之弟巴尔迪亚的名义篡夺了王位。其实,巴尔迪亚早已被骄横暴戾的冈比西斯秘密杀害了。高马达夺取政权后,利用平民力量打击氏族贵族,宣布减免赋税和兵役3年。帝国境内各个被压迫民族竞相效仿,纷纷宣布独立,一时四方扰攘,天下大乱。

大流士随冈比西斯出征埃及期间,任万人不死军总指挥。冈比西斯惊闻国内有变,急忙赶回波斯,不料因误伤而死于归国途中。危急关头,年仅28岁的大流士与另外6名贵族杀死高马达,最终大流士利用智谋登上了波斯王位,称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5年在位)。

大流士一世执政后,平定了各地此起彼伏的暴动和起义,恢复了帝国的统治。大流士一世把镇压这一系列起义的过程,用波斯、埃兰、巴比伦三种文字,刻在从巴比伦到爱克巴坦那(原米底首都,今哈马丹)大路中途的贝希斯敦崖石上,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敦铭文”。

大流士一世从公元前518年起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在被征服地区普遍置行省,每个行省设总督、将军和司税收的大员各一人,各大员直属国王。另置钦使,即所谓“国王耳目”,建立起庞大的间谍侦察网,使中央得以有效地控制地方。为强化王权,他还制定了一套森严的宫廷制度:国王上朝时,头戴金皇冠,身着绛红长袍,腰系金丝带,手握金权杖,威仪赫赫,高高在上。身后则有大群高擎仪仗的便嬖和侍卫。对朝见的大臣,也要用帷幕与之隔离开来,为的是避免被其呼吸所亵渎。

大流士实行军权独立制度。他把全国分成5个大军区,军区的长官直接听命于国王,其他任何人无权调动军队。他将军队编成万人不死军、千人团、百人团、十人队四级,以波斯人为核心组成步兵和骑兵,以腓尼基水手为骨干建成一支拥有600艘~1000艘战船的水军舰队。国王另有“无敌”近卫军1.2万人,是波斯军队的核心。

大流士还在统一铸币制度、修筑驿道及宗教改革上,做出了不菲的成绩。

从居鲁士建立波斯王国,到大流士一世执政,前后仅28年时间,波斯即从一个蕞尔小邦成长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东侵波斯,波斯军队节节溃败,大流士三世在逃亡途中被杀,延续两百多年的波斯帝国至此灭亡,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也随之宣告终结。

菩提树下的顿悟——佛教的起源

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3年-公元前483年)。

根据佛教的传说,悉达多在16岁的时候和同龄的表妹结婚,在王宫里过着奢华幸福的生活。幸福生活之余,悉达多总是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人是婆罗门,有的人却是首陀罗呢?还有,为什么婆罗门世代都是婆罗门,首陀罗世代都是首陀罗?悉达多看到大多数人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即使是有钱人家也会常常遭受到挫折和不幸,每个人最终都难以逃脱死亡的命运。为此,悉达多想到,生活中必然还有比转瞬即逝的快乐更为重要的东西。

在悉达多29岁的时候,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消息传出后,全城庆祝净饭王得了孙子,悉达多有了儿子。然而就在这万民同乐的时候,悉达多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放弃优越的生活,一心一意地去寻求人生的真谛。他抛弃万贯家财,告别了妻子和孩子,毅然离开宫殿,成为一个苦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