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16702900000042

第42章 革命的狂飙——时代的悲与喜(7)

1896年秋天,爱因斯坦就读于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学校,除了数学外他对所学课程一点儿也不感兴趣,老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让他很痛苦。因为他喜欢数学,所以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研究数学上。同时,他对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哲学和自然科学书籍。1900年,爱因斯坦毕业并加入了瑞士国籍,但他从一毕业就一直处于失业状态,直到1902年,他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谋得一份差事,一份与科学研究毫无关系的工作,每月仅有微薄的薪水。爱因斯坦没有安于现状,他依靠这份微薄的工资继续进行科学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在他的一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这一新的理论打破了传统物理学中的时空静止观。由于传统物理学理论认为:时空是静止的、机械的、绝对的,物质和物质、空间和时间之间的运动是相互独立的,不存在任何内在的联系,运动着的物质只是孤独地处于空间的某个点上,它所做的是虚无的、绝对的位置移动。同样,时间也是绝对的,它独立于空间之中,是不断流逝的。

爱因斯坦用他非凡的胆识冲击了传统的物理学理论,对之前形而上学的自然物理观发出了挑战。他说:“空间与时间、物质与物质的运动并非绝对的,它们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不可分割的;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基本存在方式,二者在本质上是一个统一体,随着物质的运动而不断发生变化。”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观点在物理学界引起了强烈震撼。

1911年,32岁的爱因斯坦担任布拉格大学的教授。1913年,他返回德国到柏林大学任教,并被推举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痛恨战争的爱因斯坦只能被迫躲在家里潜心研究科学。苦苦研究了十年的他,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于1915年创立了广义相对论。

1933年,希特勒执政德国,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希特勒还下令大肆屠杀犹太人,爱因斯坦被迫移居美国,之后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授。1940年,在费劲周折之后,他终于取得了美国国籍。1955年,爱因斯坦在美国病逝,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

我要飞得更高——莱特兄弟的飞天梦想

能够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翔,是人类多年以来的梦想。为了完成这个夙愿,人类进行了各种各样的飞行尝试,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和其他渴望飞天的人一样,莱特兄弟也抱着这样的梦想,他们希望制造出一种工具能够带着他们飞上蓝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1896年,莱特兄弟从报纸上得知,德国的李林塔尔由于驾驶的滑翔机失事而死亡。这则消息深深地刺激了兄弟两人,他们决定尽早研制出能实现飞天的东西。

开自行车商店的莱特兄弟平时一边干活挣钱,一边研究飞行所需要的资料。3年时间的不断积累,他们终于掌握了大量的飞行知识。他们观察和模仿老鹰在空中的飞行动作,并将每一个动作都画下来,之后,兄弟两人开始着手设计滑翔机。功夫不负有心人,莱特兄弟终于在1900年10月成功地研制出他们的第一架滑翔机。他们带着滑翔机来到一个周围没有村落和树木的吉蒂霍克海边,那里十分偏僻,对放飞滑翔机来说是最佳的场所。他们俩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将滑翔机装好,并系上绳索,然后像放风筝那样将滑翔机放飞,滑翔机被成功放飞了,尽管飞行的高度只有1米多,但兄弟二人都很开心。

回去后,莱特兄弟又在原有滑翔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改进,改装后的滑翔机似乎显得更完美。第二年秋天,兄弟二人再次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让人没有预料到的是,飞行高度一下子达到180米。此次试飞后,莱特兄弟开始考虑要研究出一种不用风力也能飞行的机器。尽管兄弟俩搜集了所有的飞行资料,但始终都没有想到能用什么动力来将庞大的滑翔机和人运往空中。有一天,一辆汽车因为发动机出现故障停在莱特兄弟的自行车商店门口,在帮助司机修理汽车的同时,莱特兄弟突然被触发了灵感,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发动机推动飞机飞行。

兄弟二人经过无数次废寝忘食的研究、实验,终于将发动机安装在滑翔机上,他们还在滑翔机上安上螺旋桨,用发动机推动螺旋桨旋转,从而带动滑翔机飞翔。

1903年9月,莱特兄弟再次带着刚刚研制出的滑翔机来到吉蒂霍克海边,试飞的结果再次遭到失败的打击。经历过多次失败的莱特兄弟毫不气馁,于12月17日上午10时,又进行了一次试飞,这次,飞机在飞出30米后稳稳地着陆了。兄弟二人又进行了两次飞行,使飞行距离达到255米,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地驾驶飞机飞行。

1908年9月10日,天气格外晴朗。吉蒂霍克海边的空地上聚集着一群人,他们在等待莱特兄弟的飞行表演。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再次飞上蓝天。从此,人类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航天时代随之到来。

战场上的“怪物”——航空母舰称霸海洋

第一架飞机的诞生实现了人类“展翅”飞天的梦想,它使人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前进中的人类社会,战争从未停歇过,不断爆发的战争和侵略让美国人突发奇想将飞机转变为冲锋陷阵的战争武器。有了在侦察、空中扫射和投弹方面都显示出无比优越性的飞机,使那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军事家们开始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当特技飞行员尤金·伊利按照美国海军部的要求,于1910年驾驶着飞机从蔚蓝的天空中成功降落在战舰的甲板上时,一个能够主宰未来海上世界的武器诞生了,它就是有“海上钢铁堡垒”之称的航空母舰。

早期的航空母舰用途非常有限,它除了搭载水上飞机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用处。最早涉足航空母舰研究的是英国,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航空母舰舰队的就是英国的皇家海军舰队。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海军和空军之间一度因为领导权的问题发生争执,军事将领们谁也不服谁,他们在召开军事会议时总是指责对方越权行事,争得面红耳赤问题也没得到解决。其实在航空母舰问世之初,皇家海军并不觉得飞机对舰队的作用到底有多大,那时的飞机只不过是偶尔帮助己方的舰队侦察敌人的目标,协助舰队攻击对手而已,因此,当时的战舰上并没有配备多少飞机。

航空母舰的产生,让那些想在新技术方面一显身手的人跃跃欲试,他们不顾禁忌积极探寻其价值所在。1912年1月,皇家海军的中尉查尔斯·桑普森驾驶飞机成功地在战舰上降落,这一举措给支持发展航空母舰的人以莫大的鼓舞,全英国人也因此增添了很大信心。在国防委员会的支持下,海军飞行队和陆军飞行队很快成立了。两年后,海军飞行队更名为“皇家海军航空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这支飞行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充分地展示了自己的实力。

1912年,在海军大臣丘吉尔的指示下,一艘老式的巡洋舰被改造成搭载飞机的航空母舰,舰首是飞行甲板,舰尾则成为停放飞机的处所。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也不甘示弱,纷纷开始了航空母舰的研究。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等国都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炮火的洗礼下,那些原本受到许多国家青睐的战列舰、重型巡洋舰和驱逐舰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海上战争了,飞机在海战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航空母舰的发展势在必行。日军偷袭珍珠港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之后经过了珊瑚海、中途岛和莱特湾的争锋后,航空母舰逐渐取代了其他战舰,奠定了其新的海上霸主的地位,承担起新的战争使命。

极地探险家——阿蒙森

1909年夏季的一天,烈日炙烤着大地,如此的高温使原本就很空旷的道路上行人更加稀少,但这时却有一个人在满头大汗地奔忙着,太阳已经落山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这个人就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1872年-1928年)。来不及休息的阿蒙森,一回到家就在地图旁仔细地查看起来,因为一个宏伟的北极探险计划正在他的酝酿之中,他打算率领自己的探险队到达人类未曾涉足的极点。

就在阿蒙森冥思苦想的时候,助手惊慌失措地跑过来,递给他一张报纸。接过报纸的那一刹那,阿蒙森就像被人狠狠地击了一棒,他死死地盯着那一行醒目的大字:1909年4月6日,美国海军军官罗伯特·皮尔里到达北极极点。这对一直都想去北极探险的阿蒙森来说是一个难以承受的打击,北极已经让别人捷足先登了。除此之外,助手又带来了另一个坏消息,在斯科特队长的率领下,英国的一个探险队正在向南极进发,他们的目标是无人能及的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