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世界史
16702900000018

第18章 黎明前的黑夜——中世纪早期(2)

查理曼还兴办了许多主教学校,甚至强令贵族子弟入学读书,目的在于培养传播基督教和管理国家的人才。查理曼还搜罗了欧洲最好的建筑师、雕刻家、工匠模拟拜占庭风格建造修道院和教堂,卢瓦雷的日尔米尼·雷·普雷教堂便是此时代的代表作。查理大帝所做的一切令一度文化暗淡的西欧又重现辉煌。

查理曼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开创了君主为欧洲倡导学问的良好风尚,甚至对后来的欧洲君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虽然查理曼的文化建树千古流芳,但是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庞大帝国却在他死后不久就被他的孙子分成了3个国家。

查理曼于公元814年去世,其子路易即位(公元814年-公元840年在位),这是一个醉心宗教而疏于政事的皇帝。公元817年,路易死后,长子罗退耳即位,但他的两个弟弟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不同意,便起兵反抗,三兄弟之间爆发了内战。

公元841年,他们在奥塞尔附近的丰特内展开大战,最终未分胜负。公元843年,三兄弟缔结《凡尔登条约》,条约规定:罗退耳保留皇帝头衔,并兼意大利国主,领有意大利半岛中、北部及东、西法兰克之间狭长的洛林地区;日耳曼路易为东法兰克王,拥有莱茵河右岸和巴伐利亚地区,其地域大致在现德国西部地区;光头查理为西法兰克王,领有大体在今法国境内的地区。

公元870年,另外两个兄弟日耳曼路易和秃头查理又签订《墨尔森条约》,此条约就是为了瓜分在他们中间的洛林地带。《凡尔登条约》使三兄弟把强大的帝国分为了3个国家,即日后的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

罗马遗脉——拜占庭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因其都城地处古希腊商业殖民城市拜占庭的旧址上,所以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而西罗马帝国急剧败落,被蚕食后走向灭亡,许多新的欧洲国家就在其废墟上建立起来。

拜占庭帝国的版图还是相当广阔的,它包括欧洲的巴尔干半岛、亚洲的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以及非洲的埃及等地,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拜占庭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经济比较发达,社会环境和西罗马帝国相比也较为安定,保持了国家体制的完整性,并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频繁的对外战争加速了拜占庭的封建化。公元6世纪初,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与拜占庭抗衡,从而导致其不断扩张。查士丁尼当政时期(公元527年-公元565年),拜占庭疯狂向西扩张,动辄举兵西进。公元533年,拜占庭帝国的进攻铁蹄踏入汪达尔王国。公元535年,率兵转向意大利,进攻东哥特王国,由于东哥特人民的强烈抵抗,致使这场战争持续了20年,拜占庭最后才将东哥特王国消灭,但自己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惨重的。就在东哥特的战事还没有结束时,查士丁尼又派出大军踏上远征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的征程,但很快就将西班牙东南部以及撒丁岛、科西嘉岛和巴利阿里群岛占领。到此,查士丁尼的西征计划才算结束。

公元610年,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希拉克略王朝逐渐将其从前用在局部地区的军区制在整个帝国推行起来。帝国把土地作为军饷,按照军种和级别分发给各级官兵,士兵定居在其部队驻守的附近,没有事情时经营田产,用土地经营所得武装自己。军区制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军事化体制,本国公民就是军队的稳定来源。

实行军区制,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历史意义。首先,拜占庭国家因此拥有了充足而稳定的兵源。其次,在战争连年和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这种制度为小农的复兴创造了条件。军区制的成功推行,逐渐稳定了拜占庭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的疆域,同时也使那些进入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臣服,并最终也成为了拜占庭的臣民。军区制的推行为拜占庭此后数百年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拜占庭借助军事力量击败了波斯人,打垮了阿瓦尔人,并将阿拉伯人的扩张势头组织在小亚细亚和东地中海一带。

另外,军区制的推行也为拜占庭封建化开辟了道路。由于各种原因,各军区的将军和中央政府的一些高级官职,都逐渐变成世袭,慢慢便形成了军事贵族阶层。将军们手中握有对农民的管理、征税权和调动大权,很容易将农民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军事贵族的兴起对小农阶层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到了公元11世纪末,小农几乎就不复存在。科穆宁王朝(1081年-1185年)时期,军区制被监领地制所取代,按这种新规定,自由农民就成了依附农,拜占庭的封建化至此宣告完成。

封建化的完成,更加强了拜占庭的国力,但有利必有弊,长此以往,致使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最终却导致了帝国力量的削弱。12世纪晚期,拜占庭人已无力抵抗塞尔柱突厥人入侵,最后只好向罗马教皇求救,一场长达近两百年的西方封建主对东方的掠夺战争由此引发了。这场漫无天日的浩劫,使得拜占庭帝国元气大伤,土地逐渐减少,最后也只能偏安于君士坦丁堡,强悍千年的拜占庭帝国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延续了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的对外影响也很大,尤其是对东正教的传播。通过侵略攻占的方式,拜占庭将其政治模式和文化传播给了东欧的斯拉夫人。所以有人说:“拜占庭对东方的斯拉夫世界来说,犹如罗马对西方的日耳曼世界一般。”

现在人家说了算——诺曼底公爵执政英国

1世纪时,英国还正处于封建化的激荡风云中,一些地主趁机掠夺了农民的大量田地,农民由此被转为农奴。吞并大量土地的地主有了巨额财富后,开始在政治上谋取席位,大规模的封建庄园犹如雨后春笋,阶级矛盾演化加剧。

1042年,爱德华坐上了英格兰王位宝座,并任命一批诺曼人在朝廷和教会中担任要职,想借此和贵族势力相抗衡。1066年,爱德华去世了,但他没有子嗣,因此很多贵族们便都出面推选哥德温家族的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继位。哈罗德刚即位就遭到了两个人的强烈不满:一个反对者就是诺曼底的公爵威廉,另一个是哈罗德的兄弟陶斯提格,他得到了挪威国王的支持。

1063年,威廉征服了缅因,后来又控制了布列塔尼,威廉身为诺曼底公国的第七位公爵,并将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南岸一线攥在自己手中,这些都成为他争夺王位的筹码。他首先下令伐木造船,大批招募水手,并招揽了很多骑士,为了加大胜算的机会,威廉还想方设法地取得了教皇、法德以及丹麦王储的支持。

哈罗德得知威廉前来夺取王位,背水一战,他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还把很多农民都招来充当士兵。一切准备就绪的哈罗德就等威廉来犯,但守株待兔了很久,也没见到威廉的人影。哈罗德手下的士兵都说威廉不过是说说而已,不会真的爆发战争,很快军队的士气就涣散了。

哈罗德怎能知道,威廉随时都可以出兵,正愁没有合适的机会呢。威廉一直在等待顺风,因为风可以让他的舰队渡过英吉利海峡变得更顺利。

1066年9月,机会姗姗而来,威廉借助一股强烈的海风率领舰队穿过英吉利海峡,抓住战机,大军直奔对面的英格兰。9月28日,威廉的军队在伯文西顺利登陆。为了引哈罗德前来应战,威廉下令军队在伯文西周围大肆烧杀抢掠。此招果然奏效了,哈罗德很快闻讯而出。10月14日,双方在哈斯丁激战了一天一夜,最后哈罗德的军队伤亡惨重,哈罗德本人也在沙场上阵亡,哈罗德一死,群龙无首,残余军队被威廉打得四散奔逃,威廉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威廉一鼓作气,率军一举攻下了伦敦,于当年12月25日加冕英国皇帝。诺曼底王朝从此开始了对英格兰的统治。

“借刀杀人”这招毒——诺曼底之战

征服英国后,诺曼底公国的威廉称为威廉一世。虽然称帝了,但威廉仍然拥有诺曼底公国的领地,因此诺曼底地区就意味着成了英国的领土,从此不再受到法国的管辖。法国国王试图要回,但十分困难。

卡佩家族自从公元987年统治法兰西之后,日子一直不好过。国王手中掌握的权力非常有限,王室的领地仅限于巴黎和奥尔良两大城市,其他都在封建主手里。

尽管如此,法国国王还是拥有相当大的优势,必定是全国的军事首领,全国的封建主还得向他行君臣之礼,并承认自己的土地是国王恩赐的。另外,每一任国王均被视为超自然力量的化身,因为即位时都由主教涂饰圣油,卡佩王朝的历代君主正是利用这样的方式扩张王室领地的。

威廉的根据地——诺曼底距离巴黎仅仅十余千米,法国国王对此很顾虑,所以想尽快削弱诺曼底的势力,并将它吞并。为了实施这样的打算,法国国王鼓励威廉一世的长子罗伯特向威廉提出要求,继任诺曼底公爵之位。继位心切的罗伯特,在法国国王的极力怂恿下,最后竟然与父亲威廉在战场上刀兵相见,罗伯特根本不顾父子之间的亲情,差一点用长矛将威廉刺死,父子二人从此反目成仇。

威廉于1087年在英国去世,他的另一个儿子罗浮斯继承了英国王位,称威廉二世,而长子罗伯特也获得了诺曼底公爵的头衔。这样的分治局面无疑为法国国王插手诺曼底和英国之间的事务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在法国国王的操纵下,英国国内的贵族叛乱经常发生。1100年,威廉二世在打猎时被人暗杀。随后威廉的弟弟亨利登上王位,称亨利一世。初登王位的亨利十分明白动乱的根源在于诺曼底没有控制在国王手中,他下定决心征讨罗伯特。

1105年,亨利一世率领大军渡过英吉利海峡,一举征服了诺曼底,并将罗伯特公爵押回英国永远囚禁。1109年,亨利一世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让自己唯一的女儿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五世订立婚约,法国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法国国王于同一年被迫向英国宣战,挑起了一场长达两个世纪的战争。

给点阳光就灿烂——阿普利亚公国

“诺曼”的本意是指北方人,诺曼人的祖先最初都居住在波罗的海、北海以及北欧的一些岛屿上。9世纪至10世纪间,正处于阶级分化和国家建立前夕的诺曼人,对当地一些新兴国家政权很厌恶,许多人便成群结队地向外进犯,其中的一支于公元841年进入法国西海岸,最后还威逼法国皇帝将其占领的土地分给他们作为封地,随后他们在封地上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11世纪初,法国诺曼底公国的部分诺曼人,前往意大利著名的圣地加尔诺山的圣迈克尔朝圣,此后,他们一不小心便陷入意大利南部各派政治势力斗争的旋涡之中。当时的意大利南部混乱不堪,东罗马帝国统治着卡拉布里亚和阿普利亚,阿拉伯人控制了西西里地区,伦巴德贵族掌握着加埃塔、那不勒斯和本尼凡托、卡普亚以及萨勒塔等城市,这些人为了各自的利益各不相让,斗争很激烈。

意大利南部的贵族梅洛是强烈反对东罗马帝国的人物,看见诺曼人的到来让他有了想法。梅洛想要借助诺曼人的力量摆脱东罗马帝国的统治,他便费尽心思利诱诺曼人到意大利南部冒险。前来朝圣的诺曼人由于受到梅洛的怂恿,回到诺曼底公国后,便行动起来,开始招兵买马,然后打着朝圣的旗号翻越了阿尔卑斯山,卷入意大利南部的政治斗争。

但是情况并非想象中的那样顺利,1018年,这支前来冒险的队伍在巴里就被东罗马帝国收拾了一顿。两年后,引诱并支持他们来此地的梅洛也死了,诺曼人只好开始流浪生活,并靠掠夺为生。意大利南部的贵族们争相利用这支好战的队伍,想在内战中称雄称王。贵族们认为,适当给诺曼人些好处是非常必要的。1029年,诺曼人很幸运,从那不勒斯公爵手中得到了一块富饶的土地阿韦尔萨,并可永久居住。诺曼人尝到土地的甜头后,越来越多的忍受不了诺曼底公国封建主的盘剥的诺曼人也大批大批地来到阿韦尔萨,于是,这里很快就成了诺曼人新的侨居地。

1095年,罗伯特·吉斯卡尔作为这批冒险者中的佼佼者,率领众人夺取了东罗马帝国掌控下的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一发不可收拾,他们很快就将东罗马帝国的势力排挤出局。之后,罗伯特又胁迫教皇尼古拉二世承认他为阿普利亚和卡拉布里亚公爵,为了得到教皇的支持,罗伯特还向教皇许诺,他可以从阿拉伯人和东罗马帝国手中抢夺土地,然后全部交给教皇管辖。

教皇出于贪心最终答应了罗伯特的恳求,罗伯特也很快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了强大的阿普利亚公国。

1071年,东罗马帝国坚守了4年的巴比伦城被罗伯特率领的诺曼人攻破。从此,东罗马帝国失去了在意大利南部的最后一个立脚点,诺曼人从此成了这片土地上的真正统治者。

抢到了又怎样——十字军东征

众所周知,耶路撒冷是闻名世界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诞生地,因此也是最著名的宗教圣地。所罗门王曾经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圣殿,所有犹太人都把耶路撒冷看做是“流着奶和蜜的地方”;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也是在耶路撒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此地自然成了基督教徒心目中的朝拜圣地;伊斯兰教徒也把这里作为心灵中的圣土。于是,这片充满了各种神秘色彩的地方便成了各个教派的你争我夺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