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16702400000032

第32章 父母无为乃大为(2)

发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

每个孩子的长处都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善表演,有的孩子善言谈;有的孩子擅长抽象思维,有的孩子擅长实际操作;有的孩子善于被调动积极性,协调能力强,有的孩子善于独自钻研,成绩卓著。因此,如果孩子能够发现自己比较擅长的方面,然后适当加强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孩子的一种特殊才能,这样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将大有裨益。

《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皮皮鲁和鲁西西》等童话的作者郑渊洁的作品被制成画册,还被搬上了电视屏幕,那些可爱的卡通形象被很多孩子津津乐道,他还独立编创了《童话大王》《大灰狼》两本杂志。但就是这样成功的郑渊洁在读小学的时候却有几门功课成绩非常不好,数学还总是不及格。老师曾经不客气地说:“郑渊洁,将来咱们班最没出息的那个人就是你!”然而,郑渊洁却不这么看自己,因为他从父亲那里知道,无论是谁,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自己的人生之路,而不管别人怎样看自己。他知道,自己有许多长处,比如,自己很富有想象力,一个小茶杯、一把钥匙也能编出一个故事来。自己的作文写得也很好,有时还被老师当成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听。虽然自己数学学不好,但可以在写作方面发展。因此,他开始注意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培养自己。最终他成功了,成为著名作家。

刚刚开始写童话的时候,郑渊洁创作了《黑黑在诚实岛》,并把这篇童话寄给了某出版社。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稿件被退了回来,还附有一封信,信上说郑渊洁实在没有写童话的天分,说他应该多看看文学名著,甚至给郑渊洁列出了一大堆文学读物的名单。虽然出师不利,但郑渊洁并没有怀疑自己的能力,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童话创作方面做出一点成绩来。后来,《黑黑在诚实岛》终于得到发表,从那以后,郑渊洁便走上了成功之路。

从郑渊洁的成功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突出,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坚定不移地奔向理想的目标。

有人请教郑渊洁成功的秘诀,郑渊洁说:“一句话,我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区,这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特殊能力,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什么是最佳才能区呢?就是自己最愿意做、做起来感到最轻松的事情,这种最擅长的能力就是最佳才能。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是因为我认识了自己,认识自我才是自我发展的开始。”

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尤其是孩子,由于阅历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常常无法发现自己擅长什么,以至于无法享受积极而快乐的人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时,父母就要积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并引导孩子积极发展自己的特长,及时发现孩子的特有素质。

父母要明白,想要成功固然要奋斗,但也离不开特有的素质。如果看别人的孩子做什么就要求自己孩子做什么,最终很可能得不偿失。

以下是一些有特长的孩子的特征,以帮助父母发现孩子所具有的特殊才能。

1。成就感较强的孩子

(1)能够较长时间地注意取得特殊成就领域内的活动。

(2)能够快速理解特殊领域的概念、方法和术语。

(3)能够把特殊领域的概念运用于其他学科活动中。

(4)乐意付出大量时间和努力,以便在特殊领域获得高水平的成就。

(5)愿意在一种特殊领域内竞争并做出最佳成就。

(6)能在特殊领域迅速学习。

2。具有高创造性潜能的孩子

(1)爱好发问。

(2)喜欢以独特的方式做事。

(3)喜欢独自工作。

(4)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5)有非常活跃的想象力。

(6)能够通过多途径思考达到一个目的或解决一个问题。

(7)常常有一些新颖的观念。

(9)喜欢冒险。

(10)具有一种强烈的幽默感。

(11)对美的事物很敏感。

(12)对细节缺乏兴趣。

一般来说,具有高创造力的孩子往往善于创造、独立性强,但也有可能会因此不顺从周围环境,容易固执己见。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注意给他们适当的指导。

3。具有领导和社交才能的孩子

(1)喜欢介入某种社会事业中,能主动积极地做出贡献。

(2)很受同伴欢迎。

(3)容易与其他孩子打成一片。

(4)很容易适应新环境。

(5)能够指挥别人和指挥活动。

(6)有时候会对别人的主意和决定抱有希望。

(7)很容易被同伴选中。

(8)能很好地承担责任,可靠性强。

(9)拥有完成任务的相关知识。

(10)能很好地表现自己的能力。

(11)善于激励他人积极行动。

具有潜在领导能力的孩子,也可能会由于遭到拒绝而易受伤害,所以,父母要尽量提供团体相互影响的机会与有效的鼓励,以帮助孩子发挥才干。

4。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

(1)喜欢音乐活动,并能主动寻求欣赏与创作音乐的机会。

(2)对音乐有深刻的体会,并能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动而体会出音乐所传达出的情感的变化。

(3)能轻松记住并重复音乐的曲调与旋律。

(4)对音乐有很敏锐的听觉感受能力。

(5)能够演奏一种乐器,或表现出要这样做的强烈愿望。

(6)有精确的音准。

5。具有艺术天赋的孩子

(1)喜欢涂抹描画,或进行其他艺术活动。

(2)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

(3)除了描述人、房子和花草以外,还描述其他各种东西。

(4)能记住事物的细节。

(5)能够严肃地对待艺术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

(6)能长时间地注意艺术活动。

(7)能够设计艺术作品的组成部分。

(8)极喜欢尝试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巧。

(9)掌握独特的方法解决艺术问题。

(10)运用有特色的风格、布局和协调性完成高度创造性的作品。

(11)艺术的技能技巧发展快速。

(12)在表演中显得很老练。

(13)寻求解释和指导。

(14)对艺术中的不寻常主题有积极反应。

(15)对周围世界是敏感的观察者。

(16)确立较高的质量标准,并反复工作使创作达到标准。

(17)通过学习和讨论,表现出对其他孩子作品的兴趣。

父母可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确定孩子是否有某种特长,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一般来说,孩子的某种特长通常也是孩子的兴趣所在。但需要注意的是,训练不要过量,以免使孩子厌烦。父母也要为孩子的兴趣培养提供充分的条件,尽量用鼓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在特长上的发展。

如果父母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特长,或者孩子做什么事在同伴中都不突出,父母也不必担心,因为大多数孩子都是均衡发展的,而天才孩子毕竟是极少数的。再说,孩子的兴趣也是可以慢慢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长时期地对某一领域感兴趣,通过引导,这就可以成为孩子的最佳才能区。

正面鼓励孩子的长处

很多时候,拔苗助长不如顺其自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正确地对待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向去发展。父母只需要在正确的时间里以正确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而不能强行扭转孩子的成长。

彼得小时候像很多普通的孩子那样成长着,他性格比较内向,却在科学领域很有天分,很擅长操纵机器。长大后,彼得进入耶鲁大学学习经济学,后来又在哈佛大学商业培训班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与其母亲张炳慧在教育时的因材施教密不可分。

彼得是一个早产儿,他的反应比别的孩子慢,因此他常常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这让他很自卑,上了小学后,他无论做什么都不是很积极。过了一段时间后,母亲张炳慧开始对彼得进行持续的观察。

一天,张炳慧偶然看到孩子们在房间的地板上聚精会神地玩着什么游戏,她便问他们在干什么。孩子们就告诉母亲说自己在玩彼得发明的一个游戏。原来,彼得很喜欢看科幻小说,他从一本科幻小说中得到启发并发明了这个游戏,后来姐姐和妹妹都很喜欢这个游戏,大家就一起玩起来。这让张炳慧从中发现了彼得与众不同的一面。

从此,只要彼得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张炳慧都会给予表扬。同时,张炳慧还尽可能多地让彼得和外界接触,只要有时间就会带他出去,让他直接去听、去看、去做。

在彼得做事的时候,张炳慧很少干涉彼得。每天放学后,彼得做完功课就经常发一会儿呆,然后开始捣鼓一些组装品,有时候还会掏出书来,在纸上画着什么。画画时,他会用画笔描绘自己的未来。通过涂鸦似的乱画、编织东西,他对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象有了更新的认识。由于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可以自由地思考,这培养了彼得的性格和特长。

渐渐地,彼得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时间也越来越紧张。但是,张炳慧给彼得自由的时间也越多了,因为他需要自己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彼得在自然科学尤其是数学方面的天分越发明显。上高中的时候,他曾代表学校在全美科学大会上获得发明奖。

与此同时,张炳慧还鼓励彼得去兼职。彼得自幼身体虚弱,一天,他跟妈妈提出要去送报纸。张炳慧认真思考后就答应了,还让他坚持下去。在妈妈的鼓励下,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彼得都没有放弃送报。中学毕业的时候,他足足送了3年的报。不但他的成绩一点没有退步,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强壮,而且还被评为“最优秀的配送员”。

正如张炳慧所说,这种送报的经历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后来彼得之所以能在耶鲁大学学习经济学,又在哈佛大学商业培训班以第一名的成绩结束学业,跟他送报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恒心和毅力不无关系,这与张炳慧的因材施教也是分不开的。

可见,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与其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内容,还不如让孩子相对自由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