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16702400000024

第24章 培养孩子自信的性格(3)

这个故事中所提到的现象,在许多孩子身上可能都有所体现,究其原因往往是自卑的“产物”。但是,孩子的这种现象却常常被家长所忽视,即使有的父母看到了也会觉得这是孩子的性格使然,而不加以重视。如果孩子的自卑心理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纠正,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过,自卑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父母能力很强,对孩子期望过高

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孩子总认为“爸爸妈妈什么都行,我什么都比不上他们,怎么努力都没用”。能力特别强的家长,一般对孩子的要求也很高,追求十全十美,而孩子不可能每一件事都做得十全十美,于是孩子就会受到家长的指责,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逐渐失去自信,变得自卑。

2。家庭不完整,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

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就会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抛弃的孩子。当看到别的孩子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他就会感到很自卑。

3。父母的教育方式粗暴、专横

如果家长不能以理服人,常常对子女采取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进而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4。父母自身有自卑情绪

自卑是后天形成的一种情绪,如果父母遇事总说“我不行”,孩子不但会模仿父母的这种处世态度,还会认为“父母都不行,我就更不行了”。因此,父母的这种错误倾向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因此,父母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倾向,一旦发现,必须尽早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以避免形成自卑性格。那么,父母如何纠正孩子的自卑心理呢?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就要对孩子的要求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家长应该用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其中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

(2)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心理学家莫顿曾提出“预言自动实现”的原则,认为人们具有一种自动实现预言的倾向。爱默生也认为:“在我们的心灵和眼睛面前长期而稳定地放着一幅自我肖像,我们会与它越来越接近。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当孩子感到信心不足时,家长应该让孩子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把“别紧张,我也行”、“我一定能成功”之类的话写下来,或者大声说出来。

(3)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当很多孩子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有的孩子却只在一旁听着,一言不发。孩子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相比之下,那些知识面窄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丰富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

(4)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自卑者大多孤僻、不合群,喜欢把自己孤立起来。而积极的人际关系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自身压力的减缓和排解,而且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开朗起来,与人交往中也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家长要鼓励自卑的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能。

(5)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孩子的自尊心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会很内疚。如果家长再对他冷嘲热讽,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孩子会“破罐破摔”,表现得越来越差。所以,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

学会因势利导

李路家里有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儿——王楠。李路在说起宝贝女儿时,脸上时常浮现出幸福的快乐。但是李路的这种幸福感并没有持续多久,从去年暑假开始,她就发现女儿有些令人担忧的状况:孩子胆子越来越小,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谈。于是李路开始带着女儿四处求医看病。可是,医生的话令李路更加不安,医生说:“以孩子目前的情况来看,病情不容乐观,她很可能患上了自闭症。”此外,医生还对李路说:“家长如果不能及时帮助孩子从自闭的阴影中走出来,那么,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此后,李路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一心想帮助女儿摆脱自闭症的困扰。虽然办法用了不少,但是效果却不明显。

一天晚上,王楠与妈妈一起在客厅里看电视连续剧,李路见王楠看得聚精会神,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于是便借故走出去,然后在外面转悠了约10分钟,又回到了客厅,而此时正好演完一集电视剧。李路见时机成熟便做起了文章:“哎呀,怎么就播完了呢,妈妈还没看完呢。这段演的什么啊,王楠,你能给妈妈讲讲吗?”李路见王楠不吭声,而且两眼直直地盯着电视屏幕。于是就心生一计,想到了“攻心为上”的策略,随即,李路又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继续央求着:“王楠,难道你不喜欢妈妈吗?妈妈最爱看这部电视剧了,现在居然落下了一小段,我心里可着急了。你难道就不想帮妈妈弥补一下吗?”

从女儿的表情中,李路能看出王楠已经开始心软了。虽然王楠有些不情愿,但是碍于母亲的情面,还是断断续续地给妈妈讲起了刚才的那一段电视内容。李路听了之后,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虽然王楠讲得不多,条理也不是很清楚,但即使是这样,她还是觉得很满足,而后情不自禁地将女儿抱入怀里,说道:“谢谢你,王楠,你真是妈妈的好女儿。”

就这样,李路开始经常借故走开,王楠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入妈妈设计好的“温柔陷阱”中,每次都会给妈妈讲述没有看到的那部分内容。讲的次数多了以后,王楠的语言组织能力越来越好了,而且条理也越发的清晰起来。李路认为女儿还有发展的空间,所以就未满足于现状,因为她知道女儿虽然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离走出自闭还有一段距离。

于是,她开始不断地给女儿增加难度,有时候就装作没听明白,让王楠再给她讲一遍,如此反复的训练,王楠就找到了最好的表达方式,而且讲得既详细又具体。为了增强孩子的表述能力,李路有时候还故意“找茬”:“王楠,你刚才是不是讲错了?女主人公不是已经死了吗?”这下,李路的提问又挑起了王楠的好胜心,于是她开始据理力争:“没死,如果死了,故事就没戏可演了。”于是,李路让她再清楚地讲一遍,于是王楠又开始新一番的“旁征博引”。

在帮王楠逐渐摆脱自闭的过程中,李路一次次地给女儿增加难度,她开始让女儿预测电视剧下一集的剧情,当电视剧的剧情果真按照王楠预测的那样发展的话,李路就会不失时机地竖起拇指:“我们家的王楠就是聪明,这剧本好像就是你写的一样。”自然王楠也很“买账”,得意地说道:“这并不是我有先见之明,而是我按照逻辑推理得来的,如果电视不按照我说的那样发展,那它就会演不下去了。”

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楠的性格正在一天天地变化着。她开始自信起来,也逐渐开朗起来,渐渐地融入人群当中,随意地和大家交谈起来。有一天,王楠突然脱口而出说:“将来我要做一名主持人。”聪明的妈妈马上因势利导地说:“做主持人好啊,可是你必须学识渊博,要各个方面都很优秀才行。并且胆子一定要大,还要善于言谈。王楠,要不这样你看好不好,妈妈去跟你的老师说说,让你当个班干部,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刚说到这儿,王楠就拦住了妈妈:“妈妈,不用你去说,我要自己去跟老师说。这也是一种锻炼,我要学会自己推销自己。”

如今,王楠已经是班上的文艺委员了,但她还是不满于现状,她下一个目标就是竞选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现在的她已经很自信,并且总是宣称要靠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

现如今,有些家长对孩子心理方面的关心非常少,导致很多孩子产生极强的自卑心理,严重者将患上自闭症。针对这种状况,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就像上面故事中那位妈妈一样,只有运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正确地帮助孩子。

著名的儿童专家曾经提出治疗自卑心理的七种方法,家长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言,从而选择适合且易于操作的方法,这样才会收到显而易见的效果。下面就提供这些方法,供家长参考。

1。预演胜利法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畏畏缩缩不敢接受挑战的时候,家长就应建议孩子在头脑中自己想象一下即将胜利的一些情景。这种所谓“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会帮助孩子战胜恐惧的心理,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接受困难与挑战,这一方法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2。改变形象法

心理专家通过对自卑孩子的观察后,发现这些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穿着比较保守,说话也总是吞吞吐吐,精神萎靡不振,走路不敢抬头看人,畏惧陌生人等。针对这些情况,专家建议家长先从孩子的服饰、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这是改变他们的心态、帮助其克服自卑心理的一条捷径。

据国外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在举重的时候,如果大声地叫喊,就会比平时多使出15%的力气,这样就会举起更重的杠铃。此项试验同时还证实,简洁大方的服装以及昂首阔步的走路姿势,都将大大提升个人的自信心。因此,建议,对于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家长应该特别注意一个细节,即改变他们的形象,替孩子选一些简洁、时尚的衣服,锻炼他们适当地放大说话声音,走路要抬头挺胸等。

3。语言暗示法

语言是人们思想的表露,积极向上的语言能使人产生乐观自信的情绪,从而改变消极的心态。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恰当地表扬孩子、赞美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多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多为孩子加油打气,例如“你真的很棒!”“你一定能行的!”“我相信你!”之类的话。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简单易做的,即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让孩子自己来拟定一句鼓舞斗志的话语,从而让他每天在上学之前都大声地读几遍,这些积极的鼓励暗示语言会让孩子满怀信心地去上课。

4。发挥长处法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缺点,聪明的家长知道如何让孩子扬长避短,他们会不断地强化孩子的长处。这样一来,即使是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也会是自信和乐观的,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因此,要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就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让孩子进一步发挥这些优点和长处,为孩子的发展提供创造性的机会与环境,这也是帮助孩子消除自卑心理的一条可行捷径。

5。储蓄成功法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而一些成功的经验却是自信的重要源泉。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获得每一次成功之后,大脑中便会有一种印刻的痕迹——动作模式的电路纹。每当人们重新记忆起成功的模式时,人们便又可以重新获得那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消除自卑心理,重新充满了自信。因而,从这一点出发,家长在消除孩子自卑的心理时,可以获取一定的成功启示: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帮助孩子创建个人成功档案,然后将每一次,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都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将成功的案例积少成多,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与孩子一起翻阅,经常重温成功时的喜悦,这样就能使孩子不断地增强信心,时刻充满勇气去战胜困难。

6。洗刷阴影法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自卑心理,在很大程度上与失败的阴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会比一般孩子多,要消除这种自卑心理,家长就要及时帮助孩子洗刷掉这些失败的阴影,重树信心。心理专家提出了两种较为有效的洗刷阴影的方法:一是家长要教育孩子把失败看做一次学习的机遇,从中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这些原因中去学习、吸取些教训,学会总结经验;第二种是彻底遗忘,家长要有意识地去帮助孩子忘掉那些不愉快的或痛苦的事情,可以运用心理转移法,用孩子曾经的成功经历去抵消那些失败的案例。

7。降低追求法

曾经有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那些后进的孩子来说,与其同他们空谈将来要当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还不如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订几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让孩子适当地降低追求,将空泛的大目标分解为具体可实现的小目标,从而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而且这些目标还要容易实践。目标制订得越小、越具体,孩子就越容易实现,时间长了,孩子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么进步自然就会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