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教育孩子要懂心理学第二版
16702400000020

第20章 那些伤了孩子信心的话(2)

其实,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这张纸会成为怎样的图画,决定权很多时候是在父母的手中。父母的否定性的评论只会给孩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最终导致一个不好的结果。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要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在积极的心理暗示下,孩子会越来越乐观自信,自然也就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罗尔斯住在纽约一个非常糟糕的贫民窟里,和他住在一条街区的还有很多黑人小孩。

罗尔斯整天跟他们在一起,大家无所事事、“无恶不作”。旷课、打架,对罗尔斯来说从来都是“家常便饭”。直到有一天,罗尔斯的小学校长皮尔·保罗来到罗尔斯面前,对他说:“一看你这双修长的小手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听到这话,罗尔斯的心为之一振。从那以后,只要一想到校长的话,他就会热血沸腾、颇为兴奋。慢慢地,罗尔斯开始关注州长的一举一动,对演讲、组织大家活动等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当上纽约州州长”当做一个理想,时刻鞭策自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以后40多年的时间里,我没有一天不按照州长的身份做事。”若干年以后,这位曾经终日“鬼混堕落”的黑人小孩成为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

可以说,改变了罗尔斯命运的只是校长的“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这样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也给父母们一个启示,那就是促进孩子成长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挖掘孩子身上的优点,接下来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将孩子的优点稍稍放大,再对他进行中肯的赞美和鼓励。

总而言之,很多时候,父母的一句话就能左右孩子的一生。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要谨言慎行,多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而不要总是否定孩子、批评孩子,这样父母才能拥有一个聪明、健康、乐观的孩子。

别事事拿成绩来说

成绩显示了孩子某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影响成绩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这段时间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考前复习及考试时的心理状态和身体状况等。所以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要知道它只是体现了孩子对前段时间的知识的掌握情况,此时应该做的是弥补欠缺的知识,争取下次获得好成绩。可是有的父母事事都和成绩扯上关系,给孩子增添了无谓的心理压力。

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

孩子考了不理想的分数,有的父母就点着孩子的脑门骂他“笨”、“没出息”,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尊心是孩子非常宝贵的情感,如果被伤害,别说提高分数,很可能就此毁掉了孩子的一生!要知道,每个人至少有9种智能,即语言、数学、逻辑、音乐、身体、空间、人际关系、内省和自然观察,以此衡量,所谓分数上的“差生”几乎不存在!

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有的父母平时只忙碌自己的事,把孩子抛在一边,偶尔过问一下,也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这样很难教育好孩子。

不要过分看重一次的分数

一次考试的分数毕竟只是一段时间的产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从过去、现在与将来的有机联系中去对待分数。分数下降了,应与孩子一起寻找原因,总结教训,争取下回赶上来;分数提高了,也要分析提高的原因,让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了解成功的原因,戒骄戒躁,为下次取得良好的成绩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要善于比较

父母要善于利用比较来激励孩子进步。对孩子进行纵向比较,也就是把孩子现在的成绩与他以前的成绩比较,可以发现孩子的进步和退步及其原因;将孩子与比他成绩稍好的孩子做比较,可以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另外,因为两人的情况比较接近,孩子容易接受,能因此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可以将他与班上的第一名或别班的第一名进行比较,让孩子有紧迫感,避免骄傲。但不要随便拿学习一般的孩子与学习最好的孩子比较,目标过高,孩子会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孩子进步。

总之,父母应尽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正确地对待学习,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不理想的成绩,父母要多问问自己该帮助孩子做点什么,还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告诉他“你行”。

有些话是一种“软暴力”

一些父母在家里不讲究语言文明,夫妻之间经常出言不逊,甚至满口污言秽语,对孩子也是骂声不绝,这些粗鲁的语言像毒菌一样污染着家庭的精神环境,毒害着孩子纯洁的心灵。

时下“活跃”在家长口头上的不文明用语太多了,如有的家长向孩子发脾气、耍权威:“我要管不了你就不是你妈(爸)了”;有的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瞧你这德性,长大肯定成不了才……只配上街擦皮鞋”;有的动辄把孩子“扫地出门”,大有斩草除根之势:“你给我滚出去,当我没生过你……”。

这些用语,反映了如今有些家长的自身素质不怎么高,缺乏正确教育孩子的意识。接受这样的教育,孩子人格不被尊重,性格也会被扭曲。天长日久,有的孩子便离家出走,甚至失去理智地采用暴力报复家长。

正因为如此,设立“家长忌语”很有必要。父母要让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言行美起来,摒弃“孩子是我的,我愿咋管就咋管”的陈旧思想观念,把孩子看做是人格上和自己平等的人,多体谅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让自己在孩子眼里是朋友、是伙伴,而不是“猫”、“老虎”,尽快实现和孩子感情上的磨合、心理上的沟通。在“家教”问题上,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给广大教师的一段话可移赠给爱说“忌语”的家长们:“你要让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等,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有些父母由于缺乏文化修养,平时粗话不离口,长期如此会使孩子从小就没有礼貌,粗鲁蛮横,不易被社会所接受和容纳。另外,这些父母都是孩子效仿的对象。因此,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绝不可以低估以上这些精神垃圾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精神文明程度,尽快将家庭精神垃圾驱逐出家门,就算是孩子犯了错,也应该合理教育和指导,而不应该用粗鲁的语言谩骂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改正孩子的错误,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父母与孩子双方的言语交往是孩子智力和人格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孩子不断地得到的丰富的言语刺激,会促使他们的智力和人格迅速而多方面地发展。研究表明,父母所用言语的内容和质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孩子个性品质的发展:在文化水平比较低下的家庭中,由于使用语言的不准确、词汇贫乏,甚至经常使用一些粗鲁的语言,造成孩子的语言能力差,智力发展迟缓,同时也使孩子形成了许多不良的品质,如语言攻击、撒谎、说脏话、打架等。

由此可见,父母要注意在与孩子交流时的用语,切忌使用简单、粗暴的话语,这对孩子来说这无疑是语言暴力,容易使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如果长久生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不但对孩子的教育无益,甚至使孩子形成缺陷型人格,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