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16702300000005

第5章 溺爱是一把温柔刀(4)

一位美国儿童教育家认为,孩子在3岁前还无法理解“分享”的概念,然而一些基本规则却可以从孩子小时候教起。比如,妈妈可以引导孩子“玩具大家轮流玩”“她先玩,然后再轮到你”或者“这个玩具你不玩了,就让别的小朋友玩吧”。经过科学的引导,使孩子的“独享”观念顺利过渡到“共享”的概念。

分享是一种博爱的心境,学会了分享,也就学会了生活。在《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这句话的含义就好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他人获得芬芳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与幸福。勾践以分享江山招贤纳士,终雪亡国之耻,成就春秋霸业;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它的真理光辉依然不灭,这都是古人在向后人传递分享的乐趣与意义。所以,从现在开始,让孩子学会分享,将培根的话告诉他:“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

隔代教育要扬长避短

我的方法就是“先培训,后上岗”。

——刘卫华

只要是关心孩子教育问题的妈妈,大多都知道哈佛女孩刘亦婷的故事,这是一个早期教育的成功例子。其中就提到了有关隔代教育的问题。

刘亦婷的妈妈在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把她送到姥姥家去抚养,因为姥姥家空气清新,牛奶新鲜,对小孩的成长非常有利。临行前,妈妈还给刘亦婷的姥姥列了一张“婷儿生活安排表”和“饮食安排表”,请老人帮忙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在让老人带孩子之前,刘亦婷的妈妈还事先请老人看了《早期教育与天才》这本书,以便在教育刘亦婷的问题上达成统一的教育思想。

值得庆幸的是,刘亦婷的姥姥也很佩服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满怀热情地参与了对刘亦婷的早期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姥姥离休前曾是一所幼儿园的领导,非常有爱心,所以她更是以满腔的爱和极大的耐心参与了对刘亦婷的早期教育。姥姥是个热情、善良的人,她经常在饭后带着刘亦婷去户外散步,跟别的大人、孩子交谈、玩耍,相处得十分和睦。这种友善之情,也印入了刘亦婷的神经网络。所以,刘亦婷的亲和力特别强。

事实证明,刘亦婷妈妈的这种做法十分明智。

在刘亦婷考上哈佛大学后,有记者在采访时赞叹道:“你们都是‘先培训,后上岗’啊!”

事实上,让和孩子朝夕相处的人“先培训,后上岗”,是刘亦婷妈妈培养孩子的一条重要经验。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深受教育家井深大先生的影响,井深大说过:“人类在0~3岁时,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属于‘模式时期’。”也就是说,婴儿不能像成人那样先理解之后再接受,而是一股脑儿地全记住。所以,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是为婴儿选择最好的信息刺激其大脑的神经发育,同时更要尽量避免那些不良信息印入婴儿的大脑网络。刘亦婷的妈妈认为,最大最多的“不良信息”就是大人们互相冲突的教育思想。

值得庆幸的是,刘亦婷的妈妈“先培训,后上岗”的教育方法在家庭内部没有遇到任何阻力。比如在给刘亦婷输入词汇方面,全家一致对刘亦婷说规范的语言,基本不用“奶话”。在她看来,教“奶话”等于是白白浪费孩子的时间和精力,尽管有人觉得跟孩子说“奶话”很有趣,但这却是“代价高昂的浪费”。当然,不教“奶话”的好处也十分明显,刘亦婷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在9个月大的时候,一次,当妈妈试着对她发出“把这袋糖果送给奶奶(并不指出奶奶在哪儿)”的指示时,刘亦婷居然接过糖果袋,在学步车里转过身,连蹬带滑地挪到几米以外的奶奶跟前,举起了糖果袋。

刘亦婷妈妈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她作为女儿教育的“总指挥”,奉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使全家达成了一致的教育观念,避免了隔代教育的种种弊端。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问题的国家。在国外,基本上都是父母负责孩子的早期教育。老一辈普遍认为管教孩子本身就是孩子父母的事,所以他们都不会进行干预,也就谈不上隔代教育的代沟问题了。

然而在中国,教育孩子的往往不只是父母,孩子一生下来,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争着要带孩子。于是,就形成了4位老人和父母紧密团结在孩子周围的“4—2—1”式家庭结构。而且在现实的压力之下,很多家长因为忙于工作,只能将孩子托付给老人来带。一个记者调查发现,在一所小学校门口的“接送大军”中,老人就占了90%的比例。一个事实就是,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并且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的现象也愈来愈普遍。

让很多妈妈担心的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老人虽然人生阅历丰富,但也会有许多“过时”的教育观念,比如奶奶常常会做“专利菜”,会追着孩子喂饭,甚至哄骗孩子,过分溺爱和迁就导致了孩子的任性、自私、适应能力差等毛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沟通不好,就很可能会引起“世界大战”。

每个人的教育理念都不同,孩子虽然小,却是天生的外交家,当他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出现分歧时,他就会聪明地学会怎样钻空子。这不仅对改善孩子的行为毫无益处,还会导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与不和谐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很不利。所以,如果隔代教育产生了分歧,千万不能在孩子面前爆发冲突。

但是隔代教育也有一定的好处,比如祖辈的经验更丰富,他们很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他们也有充裕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并且老人自身都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孩子一起玩等。

那么,如何才能协调好隔代教育的矛盾呢?首先一定要好好沟通,让老人了解一些教育的误区,纠正那些不科学的做法,像刘亦婷妈妈那样“先培训”,等确认老人与自己的教育理念一致后再让他们“上岗”。此外,还要确立妈妈或爸爸的“教育中心”地位,老人既不越位,也不做摆设,努力做好亲子之爱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