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16702300000031

第31章 为孩子准备一份心灵素食(2)

在遥远的波斯尼亚,费希玛和丈夫及两个儿子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一天,丈夫从外地回家,带回来一个鱼缸,鱼缸里有两条活泼可爱的小金鱼。第二年,波斯尼亚爆发了战争。在战火纷飞里,费希玛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他们的家园,不得不带着儿子走上颠沛流离的逃难之路。

在奔逃之际,费希玛不知道她和两个儿子的命运将如何,一切都那么慌乱、那么仓促。但关键时刻,费希玛还没有忘记丈夫带回来的那两条小金鱼,它们不仅代表了已逝丈夫的爱意,更是两条鲜活的生命。于是,费希玛捧起鱼缸,从容地走向湖边,将它们轻轻地放入湖水里。

几年后,战争平息了,费希玛带着孩子又返回家乡。只见村庄里一片荒芜,他们找到了当年的住处,心情万分悲痛。这时,费希玛的大儿子突然叫了起来:“妈妈,你看那是什么?”原来,就在他们当年放生金鱼的湖面上,正泛着片片金光,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群活泼美丽的金鱼,就跟他们当初放生的那两条长得一模一样。

更让人欣喜的是,两个儿子居然从那片湖水中摸回了那个圆圆的鱼缸,这是父亲当年送给他们的礼物!费希玛和孩子们别提有多么高兴了,仿佛与亲人在乱世后又重逢一般。

费希玛和金鱼的故事很快便流传开来,人们纷纷前来观看,并顺便买走两条金鱼带回家喂养。于是出售金鱼就成了费希玛一家维持生计的方式,他们终于摆脱了贫穷,过上了安宁、富足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没有一颗向善的心,他的人生会是多么的贫穷。善良之心就像一颗会生根发芽的种子,这颗种子可以蔓延、可以传递,就像小草一样慢慢地铺满大地。

妈妈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把“善良教育”作为第一课。培养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这是为人的根本。

诗人冰心一生都信奉“爱的哲学”,她在教育孩子时也坚持这一原则。女儿吴青还记得这样一件小事:“我小时候很喜欢抓鸟,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回妈妈问我,天黑了,你最想做什么?我说,想回家去。妈妈又问,回家你最想见到的人是谁?我回答说,想见到妈妈。妈妈接着又说,那现在天黑了,赶快把小鸟放了,小鸟也想回家。”

听了冰心这番话,吴青果然把小鸟放了,并且从此再也不抓小鸟了。吴青说,冰心的教育就是以这种方式对孩子循循善诱,让孩子听进心里去的。

纵观现在的家庭教育,妈妈们常灌输给孩子什么样的观念呢?有的妈妈怕孩子在幼儿园被别的小朋友欺负,就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你就打他,打不过就咬”“人善被人欺,咱们不能吃亏”。一个小小的孩子,早早地就懂得了钩心斗角、尔虞我诈,像这种教育方式,如何能让孩子养成善良、博爱、同情、宽容的品德呢?

一个没有善良心的孩子更无法很好地保护自己。作为妈妈,绝不能放松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

其实,善良教育在国外一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德国,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孩子接受“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妈妈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时,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而幼儿园也不怕麻烦,饲养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由孩子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等过程,做好“饲养记录”。

在孩子正式入学后,他们的日记中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作文还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发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孩子对饲养小动物的热情。此外,利用自己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一项常见的活动。

德国的中小学还经常开展有关“善待生命”的作文比赛,那些虐待小动物的孩子轻则接受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被惩罚,如果效果不明显,还会被送去心理医生处做进一步治疗。因为德国人认为,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后往往更具暴力倾向,这是一个比学习成绩倒退更严重的“品德问题”,绝不能熟视无睹。

“善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同情、帮助弱者。妈妈们会鼓励孩子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这在德国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进行“善良教育”的同时,德国人也很重视“反面教育”的作用。对那些校园里出现的恃强凌弱的“小霸王”,校方也是态度鲜明,果断地批评教育。凡经过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还会对其进行严惩,比如予以开除或交由“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专门的管教。一名小学校长严肃地指出:“今天的‘小霸王’或许日后就成了祸国殃民的希特勒!”

与德国的“善良教育”相比,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这就更需要妈妈付出努力,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发现机会,来教孩子懂得善良的含义。比如让孩子细心照顾一只宠物,在吃饭时鼓励孩子给奶奶夹一些好咀嚼的菜,当孩子帮助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时及时地给予赞美,教导孩子帮助在生活上有困难的老人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善良是一种美好的品质,而善行更会带给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就像奥勒利乌斯所说的:“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如果你挖掘,它将汩汩地涌出。”

夸奖孩子的每一次爱心行为

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泰戈尔

12岁的芬兰小男孩奥索,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在森林里采集小浆果,然后他在祖母的帮助下做了400瓶果汁,这些果汁总共卖了200欧元。你也许会问,小奥索用这些钱来干什么呢?原来,一年前小奥索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一只情绪低落的熊,而他做这些果汁的目的就是把卖果汁的200欧元捐给动物园,希望动物园可以给这只熊买一棵可以爬的树。

这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啊,和他的初衷相似的,还有一个名叫雷恩的加拿大男孩,他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雷恩是一个6岁的加拿大男孩,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有一个爱自己的妈妈。在雷恩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天上课,小雷恩听老师讲述非洲的生活状况:那里的孩子没有玩具,也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都喝不上洁净的水,成千上万的人因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

同学们都很同情非洲的孩子,老师说:“我们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帮助他们:一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80分就够一个孩子两个月的医药开支,90加元就可以帮他们挖一口井……”

老师的话让小雷恩非常震惊,他很想帮助那些非洲的孩子,想为他们挖一口井。

但是,挖一口井需要90加元,这对小雷恩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费用,于是雷恩便向妈妈寻求帮助。可是,妈妈并没有直接给他钱,而是告诉他:“家里一时拿不出90加元。你要捐90加元是好的,但是你需要付出自己的劳动。”妈妈让小雷恩自己想办法挣这笔钱,妈妈鼓励他说:“你要多干一些活,多承担一些家务,慢慢地积攒,积攒到一定时候,就有这些钱了。”

于是,小雷恩干活干得更起劲了,因为他决定要将这个想法实现。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他开始在做家务之外做更多的事。

雷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他干了两个多小时才完成。妈妈“验收”后,往雷恩的饼干盒里放了两加元。几天后,全家人都去看电影,雷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的玻璃,又挣了两加元。给爷爷捡松果,帮邻居们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奖励……瑞恩把所有得到的钱都放进了自己的饼干盒子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个多月的辛苦劳动,小雷恩终于攒够了90加元,他把这笔钱郑重地交给了相关的国际组织。然而,工作人员却告诉他:“90加元只够买一个水泵,挖一口井需要2 000加元。”

这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数字,也意味着更多的努力,但小雷恩并没有放弃。一次,妈妈的一位朋友知道了雷恩的梦想,她被雷恩的坚持不懈感动了,决定帮帮他,于是她把雷恩的事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很快,雷恩的故事传遍了加拿大。

一周后,雷恩收到了一张25加元的支票。没过多久,另一张支票也寄到了。此后,雷恩不断地收到捐款,在短短两个月内,雷恩就筹齐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不久后,加拿大援助会驻非洲办事处的工程师专程找到雷恩,和他一起讨论有关打井的事。这位工程师告诉雷恩:“人工凿井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大概要20个工人干10天才能完成。如果有一台钻井机,凿井的速度就快多了。”

于是雷恩又开始攒钱买钻井机,因为他想让非洲的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雷恩的妈妈和老师都被孩子的爱心感动了,老师号召班上的同学加入了捐钱打井的行列,还帮助雷恩跟非洲的孩子们通上了信。

雷恩的第一口井终于打好了,雷恩被非洲的孩子们簇拥着,来到了这口井前。只见水泥基座上刻着:“雷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

所有人都流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谁也不会想到,这当初只是一个6岁孩子的梦想,后来竟成为千百人参与进来的一项事业。

雷恩的故事还在继续,2001年3月,一个名为“雷恩的井”的基金会正式成立。这个基金会筹款近百万加元,为非洲国家建造了30多口井。而这个普通的男孩也被评为“北美洲十大少年英雄”,被称为“加拿大的灵魂”,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爱和帮助他人。

小雷恩的爱心故事给我们以启发,在这里,我们要赞扬的是小雷恩的妈妈,正是因为她首先呵护与珍惜了小雷恩的爱心,才使他实现了如此感人而美丽的梦想。

当6岁的小雷恩告诉妈妈自己的愿望时,妈妈并没有觉得幼稚或是嘲笑他,而是鼓励雷恩靠自己的力量去实现帮助他人的梦想,并且小心地呵护并培育着雷恩的幼小心灵,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比大人更强烈的爱心。这时,妈妈应给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和赏识,呵护孩子的爱心,而不是因为孩子没有和自己商量或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而否定孩子的爱心,更不能因个人的私利而打击孩子的爱心。否则,就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有爱心是错误的,从而自我否定这种爱心行为,变得自私、冷漠。

有时,孩子的爱心是幼稚的,此时,妈妈最应该做的不是嘲笑而是珍惜孩子爱的表达。更多的时候,孩子的爱心需要在妈妈的支持下才能实现,妈妈若想培养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首先必须自己有爱心,用自己的爱心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去支持孩子,才能让孩子拥有更纯洁的心灵。

当孩子做了一件有爱心的事时,不管有没有事先经过妈妈的允许,妈妈首先都要给孩子肯定和赞扬。你应该说:“好孩子,你真有爱心!不过以后要和妈妈商量一下,好吗?”

当孩子想付出爱心却又无力实现时,你应该说:“孩子,让我们一起来做吧!”对妈妈来讲,这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但对孩子来讲,这却是爱心成长的开始。

诚信的孩子值得奖励

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

——德国谚语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写过一篇小短文《去年的树》,讲了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在厂子里被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这个故事忧伤中带着温暖,而那种温暖就来自鸟儿对自己诺言的坚守。

德国有句谚语:“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诚信是做人的美德,是与人交往的基础。而这种美德往往是需要从小养成的。所以,妈妈教育孩子,不能忽视任何细节。只有认识到“两”的重要,才能得到“吨”的重量。

罗斯金有一句教育格言:“使孩子能够做到诚实,这就是教育的开端。”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喜欢说谎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不信任别人,性格也更加敏感多疑。不相信别人,就无法对别人诚恳。一个不诚恳的人注定做任何事都容易碰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