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会奖会罚做个好妈妈
16702300000027

第27章 奖罚得当,从家庭做起(4)

4。安排好学习和玩耍的时间

很多妈妈认为孩子做作业时间太长,是因为把时间都用在了玩上,不能专心做作业,于是就不停地埋怨孩子、催促孩子,甚至以给孩子增加作业量的方式来惩罚他。其实,孩子学习效率低与妈妈没有给他留出玩耍的时间有关,孩子丧失了玩耍的权利,对学习就提不起兴趣,才会做事磨蹭、拖拉,造成恶性循环。

因此,妈妈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自由支配一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也会逐渐培养起来。

引导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妈妈的责任重大。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一定要积极配合,当孩子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做事时,妈妈就应该多奖励、多赞美,使孩子增加自我管理的决心和勇气;反之,如果孩子放松对自我的管理,并对妈妈善意的提醒置之不理,妈妈也不要太过苛责,最好采用“自然后果法”,让孩子在考试中尝到成绩下降的苦头,从而主动改正坏习惯,更加坚定自我管理的信心。如果自我管理成了孩子的习惯,那就意味着,孩子正行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让孩子知道盲目竞争要不得

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佚名

这个故事曾经作为一则网络热帖引起了人们的反思,故事中的小女孩因为每次考试都排在第23名,所以她的同学都喊她“23号”。虽然女孩的父母觉得这个外号有点刺耳,但女孩却欣然接受了。

在一次中秋节聚会上,亲友们让孩子们说说将来想做什么,于是有的说想当钢琴家,有的说想做明星,还有的说想当政界要人,甚至连一个四岁半的女孩也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而这个12岁的女孩却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想做妈妈,穿着印着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女孩的回答让亲友们愕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女孩的爸爸神情也极为尴尬。

为了提高女孩的学习成绩,父母给她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使女孩就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一沓沓地做,到最后患上了重感冒。父母只好放弃了揠苗助长的活动。

在一次周末的亲子野餐活动中,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可女孩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地鼓掌。她不时地跑到后面,照看那些食物,一会儿把倾斜的饭盒摆好,一会儿拧拧松了的瓶盖子,一会儿又擦擦流出的菜汁,忙忙碌碌,就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在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是奥数尖子,一个是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大人们连劝带哄,可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这个女孩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野餐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堵车了,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孩就给大家讲起了笑话,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女孩还剪出许多小动物给孩子们玩,消磨时间,令其他的孩子赞叹不已。

期中考试后,妈妈接到了女孩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孩的成绩仍是中等,但班主任说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她。

原来,在那次的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奇怪的是,除了女孩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孩的名字。

他们的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女孩担任班长。班主任感叹道:“您的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很优秀啊。”

过后,妈妈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孩听了却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妈妈:“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女孩顿了顿,然后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妈妈的心里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女儿,那一刻,她忽然被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儿打动了。是啊,她想:“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可以在漫长的岁月里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女孩的想法让人感动,而妈妈的理解与支持更让人动容。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很多妈妈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鼓励孩子事事争先,甚至还有的妈妈会买一些贵重的礼物奖励孩子,盲目地鼓励孩子竞争,却没有让孩子了解竞争的意义,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恶性竞争。

一个屡屡得第一名的男孩在一次考试中屈居第二,当班主任在讲台上宣布考试成绩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男孩因为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一气之下,竟拔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刺伤了那个成绩超过自己的同学,然后扬长而去。

这样的事情让人震惊,但在震惊之余,我们可曾想过是什么扭曲了孩子的心理?“元凶”就是妈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所以妈妈要对孩子不正确的行为负责。

既然是竞争,就一定会有输赢,所以,妈妈在鼓励孩子竞争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让孩子把学习看做是一件功利性的事情,使其产生虚荣心,而陷入盲目竞争的误区。妈妈要让孩子明白竞争不应该是狭隘和自私的,竞争者应具有广阔的胸怀。如果妈妈能做到“考好了不奖励,考坏了不批评”,这种坦然的心态会影响孩子,让他们能正确地看待考试。

在德国的家庭教育中,孩子常常会听到父母说这样一句话:“你并非要得第一不可。”

德国妈妈比较注重为孩子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她们不希望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她们也很关心孩子的成绩,但不会把分数看得最重要。德国妈妈比较注重从情感上感染孩子,每次都会鼓励他们去做得更好。当孩子成绩不好或是出现不良行为时,德国妈妈会很认真地和孩子探讨原因,而不会用施加压力的方式去对待孩子。一句话,德国妈妈是把孩子置于成绩的上面。

很多家长认为,既然把孩子送到了学校,那教育孩子自然就是学校的事了。其实不然,在孩子长大成人以前,父母必须在家庭教育上花大力气。一位教授指出:“如果将一个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所有投资以‘1’为计算单位,那么父母就应该将其中的50%投资在家庭教育上。因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家庭中,妈妈的言传身教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妈妈才更需要在鼓励孩子的竞争意识这件事上保持平和的心态,多用宽容的心来面对孩子的失败与错误。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的境界,更值得妈妈仔细思索。

作业不是用来惩罚的

“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尹建莉

一天,数学老师突然在课堂上搞小测验,要求学生们默写一条刚讲过的定理。老师并没有提前布置背诵,现在突然要在课堂上测验,还要求一字不能错,否则就罚抄写10遍定理。结果可想而知,班里的同学全军覆没。

一个女孩回家之后就向妈妈讲了这件事,妈妈看出,女儿对抄写10遍定理很发愁。

于是妈妈就看了女儿在测验中写的内容,对照书上的定理,只有几个字与原文不符,而且妈妈能感觉出女儿是理解这条定理的。妈妈想到了死记硬背的坏处很多,看着自己才上四年级的女儿一脸愁容,妈妈心里想:“即使需要背诵,背会了写一遍不好吗,为什么非得写10遍不可?写10遍要花多长时间啊,这点时间干什么不好呢?花一两个小时去写这种没有意义的作业,不也是在浪费时间吗?”

于是妈妈问女儿现在是否背会了这条定理,女儿说会了。妈妈就让她在作业本上写了一遍,果然一字不差。妈妈便笑笑说:“你已经会了,一个字都不错,写一遍就行了。好了,这个作业已经完成了。”

女儿有点高兴,但马上又发愁说不行,因为老师明文要求写10遍,写不够可不行。妈妈便安慰女儿说:“老师是因为你们没背会,才要求写10遍的,现在你会了,就不用写10遍了。”

为了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妈妈坚持没让孩子写10遍,还给她打气说:“明天老师要问为什么只写一遍,你就告诉老师说是我不让写那么多遍的,把责任推到妈妈身上。老师如果要批评,你就乖乖地听着,什么也不要说;如果老师要叫家长,你就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去和老师沟通,向老师解释。无论怎样,你都不用太在意,因为你没做错什么事。”

听到妈妈这样说,女儿虽有犹豫,但因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就同意了。

第二天,女儿晚上放学回家,一见妈妈就要哭,原来在上数学课时,因为定理没写够10遍,老师不仅批评了她,还让她当天晚上回家把整本数学书里的全部定理都默写一遍,还说如果写不够,明天就默写两遍,再不够就写三遍。

听到老师已经是在布置“暴力作业”了,妈妈便用轻松的语气对女儿说:“这个作业不用写了,妈妈明天会亲自去学校和老师沟通。”

这个妈妈在面对“暴力作业”时,毫不妥协的态度让人钦佩。但并不是每个妈妈都有这样的勇气。现实中也有很多妈妈,明明知道有些老师布置“暴力作业”,却只是一边抱怨老师,一边又不停地督促孩子赶快写,担心孩子写不完被老师批评,这样就会混乱孩子的价值观,违背了写作业的目的,让孩子在学习上逐渐变得虚假做作,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还教会了他去迎合权威。

所谓“暴力作业”就是无意义的、重复无效率的作业,甚至带有恶意惩罚性质的作业。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的那种畸形的脑力劳动,不断地记诵、死记硬背,会造成思维的惰性。那种只知记忆、背诵的学生,可能记住了许多东西,可是当需要他在记忆里查寻出一条基本原理时候,他脑子里的一切东西都混杂成一团,以致他在一项很基本的智力作业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学生如果不会挑选最必要的东西去记忆,他也就不会思考。”

“暴力作业”最容易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它本身也已经带有了“惩治”的性质,可悲的是,现在许多孩子都遭遇了“暴力作业”,不只是来自老师的,也有来自家庭的,有时候妈妈一生气,也会用写作业来惩罚孩子,使孩子变成了作业的奴隶。

电视里曾有一则新闻说某学校的英语老师给家长们群发了一则短消息,内容是对前一天的英语作业导致学生熬夜的事情表示道歉。因为学校有政策,如果学生在晚上11点还没有做完作业,家长签字后就可以不做。

要知道,作业是不可以用来惩罚的。想一想,一个小学生,怀着无比恐惧和厌恶的心情,手里握着笔一遍又一遍地写着枯燥的定理,那条定理会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多大的阴影啊。所以,妈妈要呵护好孩子的学习情感,就要对“暴力作业”说“不”。

那种一边抱怨老师留的作业太多、太不合理,一边看孩子在“暴力作业”中苦苦挣扎而又无可奈何、袖手旁观的做法,其实是最不可取的。妈妈要告诉孩子不写,自己也不要帮孩子写,要让孩子懂得,作业不是用来惩罚的,不要为了心疼孩子被老师批评,为保护孩子的面子,就让他应付了事,这样对孩子的伤害会更大。妈妈要站在对孩子负责任的立场上,与老师和学校多沟通。

同时,妈妈更不要主观地为孩子制造“暴力作业”,要呵护孩子的学习情感,让孩子对写作业感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乐于去写。

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

——莱辛

在英国的一所幼儿园里,老师常常把鼓励孩子的兴趣放在第一位。比如为了让孩子明白颜料的用途,老师就会让一两岁的孩子任意使用环保无毒的颜料,孩子们可以随意坐在地上,也可以把颜料涂在地板上、墙壁上,甚至是自己的身上,有的孩子还会把颜料放在嘴里尝尝味道。孩子们的妈妈对幼儿园采取的这种方法也表示支持,但这样的情况如果发生在国内,情况会大有不同,妈妈们会担心颜料把孩子的衣服弄脏,担心孩子吃颜料会有碍健康,其实那些尝过了颜料味道的孩子很少会再把颜料放在嘴里尝,因为他们已经知道,那个味道并不好。

作家蔡澜的父亲柳北岸老先生是中国台湾著名学者,他有一间书房,书橱内密密麻麻地放满了古今中外的书。在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时也使用了和英国那所幼儿园相同的方法,柳北岸说:“我买了大量的书,放在地上,任由孩子们看。他们把书翻得乱七八糟,东南西北丢得满天满地,我一声不响地替他们收拾。隔一段时间,又买进另一批新书,任由他们翻。我从来不逼他们读,可是,他们见我读得津津有味,而满屋子的书又伸手可及,一个个都自动地成了爱书人。”对于柳北岸来说,一日不可无书。而他的几个孩子在书籍的熏陶下,后来都成为艺术界和教育界的佼佼者,他们都是手不释卷的爱书人。

孩子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就要给他建立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自由地、快乐地发挥创造和想象的空间,这时候,妈妈的过度奖励或约束都对孩子的兴趣发展很不利。

对于孩子的兴趣,妈妈要合理地引导,任何形式的过度干预或惩罚都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兴趣,甚至还会造成孩子的心灵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