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有出息男孩的100个细节
16702000000027

第27章 打造男孩的竞争力:男孩的未来,自己来规划(1)

不要因为别人学钢琴就给孩子报钢琴班,别人学电脑就给孩子报电脑班,望子成龙虽是每个家长的心愿,然而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何让你的孩子无法被取代,才是每个家长培养孩子的正确方向。

好奇真的害不死猫

很多男孩对学习很排斥,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剥夺了他们玩耍和吃零食的时间。淘气的男孩宁愿在沙地上玩闹打滚,也不愿意静下心来坐在书桌前学习。事实上,年幼的他们根本不明白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他们的心目中,玩显然比学有意思得多。因为玩的过程,不仅有趣,而且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于是,聪明的父母就学会了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让他对学习感兴趣。

汤姆有一段时间只爱玩游戏,对书本不感兴趣,这让父亲很失望。为了让儿子学习,他想了很多办法。

一天,父亲拿着一个沙漏,告诉汤姆说:“这是古时候的钟表,里面的沙子全部漏下去时,正好是3分钟。”

汤姆很想玩玩这个沙漏,以验证父亲的话。这时,父亲就说:“以沙漏为计时器,听爸爸讲故事,每次以3分钟为限。”

汤姆听了这个建议,很高兴地答应了。他果然静静地坐下来听父亲讲故事。但事实上他根本没有留心听,而是一直看着那个沙漏,3分钟一到,便跑去玩了。

汤姆的父亲没有气馁,他决定多试几次。这样试了数次之后,汤姆的视线渐渐地由沙漏转移到故事书上了。

虽说约定3分钟,但3分钟过后,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汤姆听得特别入神,他要求延长时间,但父亲坚持“3分钟”的约定,不肯继续讲下去。这样做,让汤姆充满了好奇。为了早点知道故事情节,汤姆便自己主动阅读了。

开始的时候,父亲在一旁陪伴他读书。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汤姆也懂得询问了。看到他问的多了,父亲就教他学习查字典。就这样,汤姆在短短的半年中所学习的生字超过了很多大孩子。

当然,故事书也远远不能满足汤姆的阅读兴趣了,他开始广泛地阅读不同的书籍,大大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看到自己不了解的事物都想探个究竟,小的时候更是这样,孩子会对自己看到的一切感到惊奇,常常会向父母问这问那,久而久之,即使最有耐心的父母也会感到麻烦。其实,他们往往忽视了重要的一点:好奇心是促使孩子学习、成长的良机。

在生活中,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的人,兴趣往往十分广泛,创造力也特别强。这种人对大家认为平常的问题,依然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驱使着他们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因此,孩子有好奇心是好事,不要厌烦。

对于孩子的好奇心,你不仅不能厌烦,还应该加以培养,并利用它让孩子爱上学习。如果学习的内容就像一壶白开水,没有一点悬念,那么没有人会对此产生兴趣,真正的趣味学习在于制造悬念,由浅入深。

有一对父母,他们不是把孩子看的书放在书桌上,而是把这些书籍藏起来,孩子觉得父母既然把它藏起来,肯定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便“偷”来仔细阅读。可见,只要掌握了孩子的好奇心,就不必害怕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父母成功引导孩子的关键所在。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独特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在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他一个指南针。尽管这个玩具很普通,但是爱因斯坦感到很新奇,对磁针指南的现象特别好奇。当时也有很多小孩玩指南针,但他们认为磁针指南就和物体落地一样,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可是爱因斯坦却有了疑问。他就好像看到了广阔世界中一只无形无影的手,幼小的心灵被震慑了。就这样,无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他引向一个无限深邃的世界。

从此以后,他的头脑中多了很多“为什么”:日落月升是为什么,群星闪烁是为什么……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都让他感到好奇,他总是觉得一些事情的背后一定有隐藏得很深的东西。正因为爱因斯坦这种强烈的好奇心,让他敢于怀疑和猜想,最终从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打开缺口建立了“相对论”,掀开了近代物理学崭新的一页。晚年的爱因斯坦仍像一个孩子似的,保持着童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求知欲望的一种体现,也是兴趣爱好的起点,更是学习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能够让人对知识充满渴望,有人认为对事物或现象的好奇是科学家必备的素质。哲学家维柯说:“好奇心是蒙昧无知的女儿和知识的母亲。”由此可见,好奇心对于求知的益处。

教育孩子读书也要引起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孩子才会认为学习有意思、有目标。家长完全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乖乖地学习,并以此为乐,让他更富有竞争力。

别让男孩与思考绝缘

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卢瑟福曾说过:“不要死记硬背,也不要满足于实验,而要学会思考。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获得知识,取得成就。”一直以来,他对思考都极为推崇。对于所有人来说,勤奋和汗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勤奋并不见得就能成就事业,还需要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没有思考不仅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找到思路和方法,而且在生活中也会因为缺乏主见而被烦恼所左右。当人们拉开历史的帷幕时就会发现,凡是有重大成就的人,在其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都曾给思考留有一定的时间。

沈括小时候学诗,当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他心里就想:“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曾上山实地考察一番,他发现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得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晚。凭借这种热爱思考和探索的实证精神,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很多发明家都是通过抓住生活的细节,引发自己的思考来达到创新的目的。阿切尔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有个人用别针在邮票的连接处刺上小孔,然后很整齐地把邮票撕开了。当时,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在他的思想里,那个人的动作已经变成了机器的动作。不久,阿切尔通过研究把自己的思考变成了现实。发明其实并不神秘,生活的难题其实并不难,只是缺少思考的头脑,事实上有时候只要多思考一分钟,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能通过思考来创造成功。

可是,生活中实际的状况却让许多人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很多男孩也因为紧张的学习任务,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甚至有些家长“越俎代庖”的行为让男孩与思考绝缘,这样男孩的思考能力就在无形中流失了。

有位国际教育家谈到中国教育的问题时,曾讲过这样一个事例:在一次亲子活动中,一个外国小男孩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由于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小男孩就用手指头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了,小男孩又把漏斗挪到瓶子口,放开手让沙子流进瓶子里。但是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即便小男孩采取这种方法,沙子依然会遗漏很多。小男孩并没有泄气,他在一次次的反复尝试中,终于知道了怎样才能让沙子不漏出来:先把漏斗口对准瓶子再倒沙子。小男孩高兴地对着身后的妈妈笑了,妈妈也正鼓掌为他庆贺。而另外一名妈妈的做法却是在孩子拿起漏斗时,立刻蹲下来对孩子说:“先把漏斗对准瓶口,再把沙子灌下去。”就这样,孩子还没有开动脑筋的时候,就已经按部就班地被格式化了。

事实证明,家长过度地关心或者包办事情常常会使孩子丧失思考的能力。儿童时期是孩子思考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小时候的思考是孩子成年后思维的基础。如果家长能够让男孩从小就学会计划、思考未来,并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勇敢、真理、信念、爱情进行理解,那么将让男孩收获成熟的大脑和思维。只要男孩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就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这会帮助他们形成对自我的认识。

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能力突出往往能够成就一个人的未来。而在小时候,人对外界的探索欲望最旺盛,良好的观察力能让孩子的认知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家长应该担负起锻炼男孩的观察力的任务,点燃男孩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让他们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全面而丰富的发展。

著名科学家伽利略还是比萨大学的学生时,他每周都要到比萨教堂参加祈祷仪式。有一次,他在做礼拜的时候,看到教堂天花板上的吊灯在空中轻轻地摆动,心中若有所思。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吊灯出神,觉得吊灯来回摆动的节奏似乎有某种规律。于是,他按着自己的脉搏,与吊灯摆动时间进行对比,发现每次摆动的时间差不多是一样的。对此,他产生了莫名的兴趣,为了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最终他证明了自己的猜测,同时提出了著名的“单摆等时性原理”。伽利略根据此原理设计了一个“摆钟”,后来通过荷兰人惠更斯的改进,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实用摆钟,实现了人类计时历史上的飞跃。

观察是知识的起点,也是走向进步和成功的起点。父母应该培养男孩的观察能力,让男孩自己去观察,并启发他在观察中思考,让他拥有更强劲的实力。

善于教育的家长会利用家庭环境诱发男孩的观察力。一般来说,男孩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并且他们对家里的环境也比较熟悉。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锻炼男孩观察能力的情境和机会。比如天气转冷了,家里人穿衣有什么变化?客人来了,家里人各自采用怎样的行动招待客人?这都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但是效果却很明显,这能让男孩形成观察的习惯。

家长应该让男孩在生活中去观察、发现。发明家瓦特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观察生活中的“怪事”。有一次,小瓦特看到水烧开后,蒸汽把壶盖冲得跳了起来,他感到十分吃惊,就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跳动的壶盖和水汽,冥思苦想其中的奥秘。后来,他经过努力地探索,终于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奇迹来自于生活,知识也来自于生活,让男孩热爱生活,在生活中细心观察,才能给男孩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各种环境中锻炼男孩的观察力,还要教给他正确的观察法。孩子毕竟没有多少生活经验,也没有系统的观察能力,即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时也不知道怎么去做。这时就需要父母教给他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他对生活细心地观察。观察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单一物体观察法。即让男孩观察一个物体,让他学会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也可以让男孩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第二种方法是两种物体比较观察法。比如比较鹅和鸭、雨前和雨后、日出和日落等,通过细致的观察找出相同和不同点。这些方法都能够很好地锻炼男孩的观察能力,让男孩变得更加细心。

提高男孩的观察能力,能够激发其求知欲,点燃男孩的兴趣,让男孩更具竞争力。家长在帮助男孩提高观察能力的过程中,应该从小事出发,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让男孩在感受现实生活的同时,提高各种认识水平。

注意力要集中,再集中

很多家有男孩的父母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刚开始玩积木不到几分钟,又去玩电子游戏;画画才学了两天,就扔下画笔闹着要学钢琴;钢琴买回来了,他又说想学吉他……看着孩子这样有头无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样子,家长很发愁:如果孩子一直这样,将来只能一事无成。

其实,坐不住是男孩的天性,男孩的注意力太容易分散了。他们可能会因为窗外的一只小鸟而跑出去玩,忘记自己正在画画;他们可能会因为地上的一只蚂蚁而出神,忘记读课文……

要改变男孩的这些坏毛病,家长不要只看问题的表面,还要了解孩子本身所固有的某些特性。

事实上,几岁到十几岁孩子的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自然比较短。如果小学阶段的孩子读书、写作业二三十分钟就起来动一动、做点别的事情,尤其对好动的男孩来说,是很正常的现象。家长不能期待他像大人一样,一两个小时都在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如果你非要让他这样做,他会觉得这是强人所难,于是就会以更多的小动作表达自己的不满意,这样反而没有效果。

所以,与其让男孩或与你对抗,或“消极怠工”,或搞更大的破坏,还不如拿出点耐心来,让孩子慢慢地学会专注。

首先,你要告诉他,每次专注做好一件事情才是做事的捷径,让他深刻体会到专注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可以故意给男孩很多任务,让他去完成,然后在他做得一塌糊涂的情况下,告诉他不管面临多少任务,要想做得最好,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每次只想、只做一件事情。

有个青年苦恼地对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不知疲劳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我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放大镜说:“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

专注就是要把涣散的精力集中起来,聚焦能量就如同凸透镜聚焦阳光一样。

其次,避免负面说辞影响孩子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