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16701900000024

第24章 少一点限制,多一些鼓励(6)

父母的设想不能决定女孩的命运,如果父母一开始就以拯救者的身份出现,那么,父母就成了女孩的主宰者。他们给予女孩过度的爱使女孩失去了独立、自主的能力,这样的生命意味着什么?在父母老去后,还会有人充当女孩的拯救者吗?

对思想成熟、行事稳重的家长而言,这一切的疑问都不难回答。作为家长,总会遇到这样的状况:一方面,父母希望女孩能够独立,这是生存的必要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当女孩遇到问题时,父母往往比女孩更着急,他们总是担心孩子没有经验,不能独自解决问题,更担心孩子会受到伤害。所以,父母总是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为此,家长必须学会放手,否则孩子永远学不会独自行走。要知道,正是这种“舍不得”让女孩独立思考、独自解决问题的做法,恰恰成为她们善于依赖的根源。

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孩做无助的玫瑰花,明智的家长懂得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使其凡事不依赖别人。在这种教育下成长的女孩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不做一手遮天的指挥者

按照小叶自己的说法,她从小就是“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的大小姐。因为家族里已经有多位男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直都盼着能有个女孩。

天遂人愿,小叶的到来给这个祥和美满的家庭又增添了一丝温馨之感。

对这个姗姗来迟的“小公主”,家里人都倍加关爱,甚至连她每天刷牙的牙膏都是父母事先挤好的。但是,身为教授的爷爷却常常教育小叶:“女孩也应当自强,不能事事都依赖他人。”

也许是受爷爷的影响,小叶从小就很要强。即使有时候父母明确地告诉她“这些事情我们来替你解决”,小叶也总是直截了当地拒绝他们的好意。

上大学时,很多家长都会陪孩子一同去学校报到,但是小叶不仅没有让父母送自己,而且谢绝了父母陪读的想法。虽然从未出过门的她有很多事都做不好,就连最简单的煮方便面都不拿手,但爷爷还是很赞同她的决定。

经过几年独立的大学生活,小叶学会了很多生活技巧,甚至自行车出现的小毛病,她也能自己修理,这在父母眼中是难以想象的。因为他们怕小叶摔伤,所以从来就没教过她骑自行车,更别提修理自行车了。

更令父母惊异的是,小叶居然学得了一手好厨艺。要知道,她在家时可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公主”。因为父母曾经一度认为,学习才是小叶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一切都无须她亲自动手。小叶有这样的变化令父母很欣慰。

对现代家长而言,不仅要“该出手时就出手”,还要懂得“该放手时且放手”,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放开束缚在孩子身上的那只手,他会发挥出令你意想不到的潜能。

独立性格是人格健全的表现之一,对于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成年后的事业与家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4岁的佳妮像所有孩子一样,受到长辈的百般疼爱,但是这份与众不同的爱却受到周围人的“质疑”。有人认为,佳妮的父母太娇惯她了;有人认为,父母对她的要求过高。是什么原因引起周围人对佳妮的行为褒贬不一呢?

佳妮虽然长相很文静,但骨子里却很顽皮。星期天一大早,由于家中来了几位客人,父母无暇照顾她,于是佳妮就在家中肆无忌惮地玩耍起来。

她一会儿拿起剪刀在妈妈新买的床单上剪出几个小圆圈;一会儿又俏皮地拿起水笔在墙壁上乱涂;过一会儿,她又用胶水把剪下来的洞贴上,一会儿又重新拿起水笔在窗帘上涂鸦。

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当妈妈送走客人后,才发现清晨刚打扫过的卧室被佳妮弄得乱七八糟。一般家长轻则会责怪孩子,重则会体罚孩子,但是佳妮的妈妈非但没有斥责她的行为,反而夸奖佳妮敢于独自尝试,有冒险的勇气,然后妈妈又认真地教佳妮使用剪刀、胶水、画笔的正确方法。

家里来客人时,妈妈还会高兴地复述一遍佳妮会用剪刀、会抹胶水、会画画的全过程。这就是那些认为“父母太娇惯佳妮”的人所看到的。

佳妮要求自己独立洗澡,于是妈妈就在她专用的儿童浴盆中调好水温,又帮她把衣服脱掉。然后,佳妮就快乐地爬进浴盆中。由于佳妮喜欢艳丽的颜色,所以妈妈当初就给她买了这个印有五颜六色图案的浴盆。

此时,在灯光和浴盆的映衬下,水花被镶上了五彩缤纷的颜色,一时间吸引了佳妮的注意力。在浴盆中,佳妮玩得不亦乐乎!玩腻之后,佳妮开始往身上抹肥皂,还拿出浴花擦出泡泡,然后再在水中慢慢地清洗,不一会儿,她就爬出了浴盆。

在佳妮洗澡的时候,妈妈一直和家里的客人聊天,既没有出手帮助小佳妮,也没有指挥佳妮,更没有因为她把水弄一地而指责她。当佳妮披着浴巾出来时,妈妈就夸奖她洗得又快又干净。这就是认为“父母严格要求佳妮”的人所看到的。

佳妮很早就学会了自己穿衣服、收拾玩具。一次,爸爸带她到公园里玩,由于当时是初秋,天气有点凉,而佳妮只穿了一件单薄的小裙子,她被冻得瑟瑟发抖。此时,爸爸静静地从包中拿出一件外套递给她。从此以后,佳妮就知道出门穿衣服要先看天气,同时,她还体会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教育佳妮的过程中,父母从来不用唠叨的教育方式,更不会过分地关心或是保护她;但是,他们让佳妮体会到了来自父母的浓浓爱意。在这种氛围下,佳妮渐渐地放心大胆地尝试着自己想做的一切,即使犯了错,或是失败了,她也不会惊慌。因为父母会给她源源不断的支持,在反复尝试和历练下,佳妮渐渐拥有了独立的意识和能力。

孩子是成为独立的木棉,还是攀援缠绕的凌霄花,完全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如果你什么都帮助孩子,那么,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管教,除此之外别无能事。

提起独立,也许有些女孩会说:“我也不想凡事依靠别人,我也想事事自己动手,可父母不是说我太小,就是说我没有社会经验。我也觉得自己不行。”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女孩不行,而是家长看轻了她们。

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在阐释着这样一个道理:不要轻易帮助孩子。可以说,孩子在会爬时,就已经开始憧憬着走路,他有着征服世界的决心和意志,但是依旧需要父母不断地支持和鼓励,然而父母绝不要做“一手遮天”的指挥者。

女孩要敢于尝试,即使是冒险的尝试也不例外。成功时,她会收获喜悦;失败时,她会遭受伤害。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历练中,徘徊在成败之间的女孩,一面在汲取经验,一面在获取知识,一面又在成熟、长大。

父母在给孩子更多爱的同时,必须有一个前提——不把女孩看成“弱者”,只有在父母理性的爱的呵护下,女孩才能独立,才能更快地成长。在任何时候,独立的木棉都要比攀援的凌霄花更值得尊敬。

让女孩拥有决策力

网络上流传一则笑话,说中国的家长在小时候为孩子报名补习班,高考时为孩子报考志愿,大学毕业前为孩子投简历,大学毕业后为孩子报相亲班。不少家长总是抱怨孩子遇事缩手缩脚,从小到大都不会自己做决定,甚至上大学时要不要参加班委竞选、加入什么社团这类的小事,都要打电话与父母一一商量,如此依赖父母当然不是好事。孩子不会做决定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家长不想让孩子遭受到哪怕微不足道的挫折与失败,总是替女孩打点好一切,小到午饭吃什么,中学选文理班,报哪个特长班;大到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从事哪种工作……所有需要女孩考虑、选择的事情,都被父母全权包办。别再说你的女孩没有决策能力,其实她是没有机会去锻炼。那么,怎样培养女孩的决策能力呢?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每天都应该给女孩做决定的机会,比如,下雨天要拿雨衣还是打雨伞;多穿衣服还是少穿衣服,诸如此类关于她们自身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让女孩知道做决定的重要性,告诉女孩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例如,下雨天女孩如果不愿意多穿衣服,打伞去学校,那么一旦淋湿了或是着凉了,都要为此付出代价。

如果全家外出郊游,父母可以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她就会感到自己是受重视的,从而在整个活动中都会积极主动地配合。寒暑假、周末是否该给孩子报班、报哪种班,都应该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她们自己做决定。

有一次,蕊蕊和妈妈外出逛街,临近午餐时间,蕊蕊提议到麦当劳解决中餐,但是,妈妈却一再要求她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结果,蕊蕊只得听妈妈的话放弃了去麦当劳吃饭的想法。从此,妈妈再问蕊蕊一些事情时,她也不愿意做决定了。

其实,为孩子补充营养不差一顿饭,但是让孩子自由做主,却会影响她的一生。从小事做起,千万不要等到有大事的时候才让女孩自己做主,因为那时女孩会无所适从。生活中点滴的小事足以让女孩学会抉择,也便于培养她将来遇大事为自己做主的习惯。

然而,女孩在独自面对疑难问题时,受依赖心理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无力感,转而希望父母或他人为自己做决定,这样既可以避免麻烦,又可以不用为之负责任。这不可不说是家长教育的失败。

通常来讲,等到女孩成长时,她们也不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知道怎么获取。因为她们习惯于一切由父母做主,失去父母这根拐棍,她们将成为犹豫不决、不负责的人。这一切都源于她们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判断,不会自己做主!

为了使你的女孩成为有决策力的人,从现在开始,不妨让她独立面对难题,此时,父母可以作为旁观者,适当地做些指导。例如,在非洲有些民族,当女孩摔倒时,家长会模仿孩子,与她们一起摔倒。在摔倒之后,自己先无声地站起来,用这种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从侧面帮助孩子站起来,而不是像大多数父母那样去搀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