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哈佛大学经典法则
16701700000035

第35章 光学习好,没什么值得骄傲的(2)

哈佛大学招生时最看重的就是学生潜在的领导能力。一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出众的活动能力的学生备受哈佛青睐。哈佛大学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会是社会的领导精英。所以立志报考哈佛的学生在高中期间就非常注重锻炼自己的各种才能,积累实践经验。一些同学参加团体的课外活动并担任干部,就可以提高领导能力的得分。但职位多也并不能说明领导能力强,更重要的是做出成绩。一位报考哈佛的女孩虽然在高中学校没有很多职位,但她是学校的法语智力竞赛队的队长,并带领这个队在每年一度的全州比赛中夺得过第一名。因此她的领导能力也受到了哈佛大学的重视。

哈佛商学院“领导力研究项目”前主管罗伯特·哈格罗夫认为:“具备领导才能就是要把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鼓励人们大胆想象、尝试。领导者就是要把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罗伯特·哈格罗夫认为:“比尔·盖茨完全称得上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

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读到大二便选择了退学创业,直到微软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微软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比尔·盖茨的志存高远,更在于他的领导艺术,可以说,比尔·盖茨是一个灵魂领军人物。

比尔·盖茨最大的领导特质就是建立团队的能力。他有着善于发现领导人才的眼光,他给他们充分的资源达到目标,达不到目标的就请走人。于是,他建立起了一支超级领导团队。比尔·盖茨曾经说:“微软在全球有8万名员工,但是带走100人就可以再搞一个微软了。”

很多人都认为领导才能是天生的,是不可培养的,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虽然比尔·盖茨的革命性远见是天生的,但好的领导才能则是后天修炼出来的,比尔·盖茨也不例外。

比尔·盖茨是微软最高的技术决策者,首席架构师。作为首席架构师,比尔·盖茨的工作是就是制定公司的长远技术路线图,并确认公司每一个行政部门的科研计划是互补而不是重叠的。因此,他要求每一个产品和技术部门都向他作汇报,这样,每个项目团队为了准备回答盖茨可能问到的各种问题,必须提前彻底调研市场、技术、竞争对手等信息,避免了闭门造车的风险。

此外,比尔·盖茨还有自己的“思考周”。在“思考周”前,他都会要求各部门精英在各自的专长领域给他提供大量阅读材料和技术建议。在“思考周”里,盖茨就是埋头阅读经过筛选的材料和技术建议,最终做出了重要的战略决定。

作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微软的公司文化也处处体现着盖茨的个人特性:员工们工作努力、喜欢创新、爱争论、表现优异、喜欢阅读科幻科技书籍、乐于与人辩论、也接受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等。所有这些无不反射出盖茨的个人魅力。

比尔·盖茨在请后来的Windows系统之父吉姆·阿尔琴加入微软时,曾请朋友多次联系了吉姆,但吉姆都置之不理。后来,经过盖茨再三邀请,吉姆才终于答应前来面试。结果,吉姆一见到比尔就直截了当地说,微软的软件是世界上最烂的,他实在不懂盖茨请他来做什么。比尔·盖茨不但没有介意,反而对他说:“正是因为微软的软件存在各种缺陷,微软才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比尔·盖茨的虚怀若谷打动了吉姆·阿尔琴,终于把他请到了微软公司。

微软公司有着一个充满自由的工作环境。它放权给每一个人主导自己的工作,没有“打卡”的制度,每个人上下班的时间基本上自己决定。微软支持人人平等,资深人员基本上没有“特权”,依然要自己回邮件,自己找停车位,自己倒咖啡,每个人的办公室基本上也都一样大。这种环境让每个人都感觉到平等和受尊重。

微软施行“开门政策”,就是说,可以找任何人谈任何话题,也可以发电子邮件给任何人。有一次,一个新员工开车上班时撞了比尔·盖茨停放着的新车。这名新员工不知道怎么办,她的经理便说:“你发一封电子邮件道歉就是了。”她发出电子邮件不到一小时,盖茨就回信告诉她,别担心,只要没伤到人就好,并对她加入公司表示欢迎。

比尔·盖茨鼓励员工们畅所欲言,甚至可以对上司的缺点毫无保留地提出批评或建议。盖茨认为:“如果人人都能提出建议,就说明人人都在关心公司,公司才会有前途。”微软每年至少还会做一次员工满意度调查,让员工以匿名的方式对公司、领导等各方面作回馈。然后,微软高层领导和人事科会仔细地研究这些信息,计划如何改进。

当比尔·盖茨宣布不涉足Internet领域产品的时候,很多员工提出反对意见。有几名员工甚至直接发信给盖茨说:“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盖茨发现有许多他尊敬的人持反对意见时,又花了很长时间与这些员工见面,最后写文章承认过错,扭转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同时,他也把许多优秀的员工调到Internet部门,那些批评盖茨的人不但没受处分,而且还得到了重用。

微软建立的这种公司文化,很大程度上也巩固了盖茨作为领导者的精神地位。微软从两个好朋友创业开始,一直发展到现在拥有8万多名员工,盖茨的领导能力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盖茨独特的人格魅力、宽松的工作氛围,吸引着全球软件行业的顶尖人物纷至沓来。众多个性迥异的电脑高手汇聚一起,如果没有良好的情商和卓越的领导力,微软将时刻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

那么,该如何培养领导能力呢?哈佛商学院院长JayOLight曾经说:“领导能力是不可以‘teach’的,不过却可以‘learnanddevelop’。”

“学习和发展”什么呢?答案有4点:

1判断力,可以理解为在特殊情况下,对事情轻重缓急的判断。

2沟通力,可以理解为当行为失误时,有效地表达自己、获得理解。

3创新力,可以理解为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否突破陈规,做出迅速而务实的反应。

4信心和勇气,这一点也可以放到最前面,因为做到前3点无不需要信心和勇气。

人人都有一颗慈善之心

哈佛大学曾经拒绝过无数个高分申请者,理由是他们没有服务社会的精神,他们从未参加过任何志愿者活动,没有做过‘义工’。这说明,他们只是一心只会读书的学生,是缺乏慈善之心的不完整的人。在哈佛,社会活动和社会服务也是考察一个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指标,想进入哈佛,就需要在你的履历上有社会服务的记录,这是哈佛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社会服务是一种慈善行为。美国人一直有热衷无偿劳动的传统,他们志愿服务的精神闻名于世。比如在美国,义工现象无处不在,几乎有半数美国人平均每年花在做义工上的时间就有100小时,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有15亿人,每人每三四天就会去做一小时的义工。

做义工还可以帮助中学生增加他们入学获得许可的机会。过去15年来,美国高中生当义工的比例增加了36倍。如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为社会服务不满75个小时,就不能获得“义工”学分,就不能正常毕业,有75%的大一新生在高中有过义工的经历。哈佛大学更是出于选拔全球顶尖人才的考虑,将义工经历与学生的品行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据说,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当年考取哈佛大学法学院时,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他曾经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在芝加哥黑人社区当了3年年薪仅13万美元的社区社工。

哈佛大学与社区合作,鼓励学生为社区提供不收取报酬的服务,学生可以选择做家教、料理伤残老人的生活、给孤儿上课、为难民营的难民做饭等服务,也可以选择改变社会和政治现状的活动,如改善贫困者的生活,为无家可归者申请低租金的住房等活动。

哈佛学生在哈佛校园内就曾经发起过一场关于“最低工资保障”的游行示威活动。

2001年春天,在安静平和的哈佛校园内发生了一场扩散到耶鲁等美国东部名校、并引起CNN等美国媒体关注的学生运动。

早在2000年3月中旬,新学期刚开始,哈佛一个学生组织就通过邮寄资料等方式号召学生们踊跃参与即将发起的“最低工资保障”运动,这场运动是为被哈佛校方雇用的上千名勤杂工争取将每小时825美元的工资调升到1025美元。

4月初,哈佛学生会开始组织学生在校长办公楼前进行游行示威,并组织了学生乐队前来助威参与。参加游行的学生有一百多人,他们举着示威牌,喊着口号。受到感染的不少围观的人也加入了游行队伍。

在校长办公楼周围,站了十几名警察。这些警察并不干预此次游行活动,大家都相安无事。学生游行队伍每隔十几分钟,便停下来休息一下。休息的时候,便有人走到场地中间,用麦克风发表演说。当演说到高潮时,有不少人鼓掌喝彩,乐队的伴奏声也适时地响起来。

当时的哈佛校长将在5月份的毕业典礼上正式宣布退休,新任校长将由萨默斯接任。所以,哈佛校方受此影响,对学生们的示威请求活动采取了不予理睬的策略。不想这样一来,让示威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大约一个星期后,示威的学生便占领了校长办公楼,使校长不得不转到别处办公。

示威学生们并没有罢休,他们在校长办公楼对面的草地上搭起了帐篷,夜间住宿,进行持久战。与此同时,学生们开始积极征集签名,号召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为筹集经费,游行示威活动的组织者们展开了募捐,并出售游行活动纪念品。

那些占领了校长办公楼的学生们白天将头伸出窗外,与围观的人群交流,做宣传,有时也与警察聊天。有的学生则在抄课堂笔记。到了晚上,学生们就睡在桌子和地板上。这样的持久战一直坚持到了第三周,哈佛校方却仍然没有任何协商的迹象。于是,示威组织者们便开始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呼吁更多学生参与并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媒体闻讯赶到现场进行采访报道,甚至波士顿区的议员也出现在了游行现场并发表了声援演讲,一些民权人士也来了。

哈佛法学院的一名教授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也出现在了游行现场,他发表了颇为煽动的演说,激烈地抨击了哈佛校方的政策,引来了围观人群的阵阵掌声。

哈佛草地上的帐篷越搭越多,接近百个。示威活动进入第四周,示威的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学生们的游行已不再局限于哈佛校园内,而是开始进入城区。游行的队伍有几百米长,口号声也此起彼伏。学生们充分发挥着表演天赋,在交通路口上演滑稽戏,来揭露哈佛校方的吝啬和冷漠,引来了路人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最后,CNN等媒体巨头也被吸引过来,并将示威的消息发送到了全美。耶鲁等东部名校也开始实施校园声援运动。哈佛校方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终于,在第五周,哈佛校长做出了让步,同意组织调查组对学校雇用的上千名勤杂工的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进行一次详细调查。于是,示威组织者迅速将这个消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了所有哈佛学生,一起庆祝胜利,并感谢社会各界的支持。鉴于期末考试的临近,示威组织者宣布此次示威活动暂告结束,等待校方的结果,并视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

这次“最低工资保障”的示威活动,充分体现出哈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不是在为自己的利益呼喊,而是为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挑战的是自己热爱的学校里的最高管理者。从这一点,我们便看到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和美国社会未来的脊梁。

为社会服务就是要以一颗慈善之心为让更多人过上幸福生活而努力,以慈善之心帮助弱势群体是一种人生的大快乐,它比单纯的学习所带来的快乐意义更大,因为它超脱了小我的利益,上升到了全人类的层次。

奥巴马的夫人米歇尔也是哈佛大学毕业生,她出生在芝加哥南部的黑人贫民区,在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哈佛大学法学学位之后,她放弃了律师的高薪职业,而是回到她生长的地方,在芝加哥大学的医院从事大学与附近黑人社区的共建工作。

慈善之心无国界,哈佛学生马克曾到世界各地去帮助那些艾滋病患者,他一直坚持做了18个月的工作。回到哈佛大学后,他又加入了相关的社会团体,致力于艾滋病各方面的宣传预防工作,在毕业后拥有了自己创业的财富后,他又加入了艾滋病防护基金会。他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哈佛教授经常教导学生们:“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充满慈善之心的人,会让爱心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是建立在他人的幸福之上的,是最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