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哈佛大学经典法则
16701700000026

第26章 一般人只失败一次就放弃,所以爱迪生只有一个(1)

一次成功就够了

哈佛大学的某位教授曾用一位美国传奇人物的经历来教育学生们,不要畏惧失败,要永不气馁。

这个人一生中经历了1000多次失败,但他却说:“一次成功就够了。”

5岁时,父亲突然病逝,没有留下任何财产,母亲不得不外出打工。年幼的他只好在家照顾弟妹,他竟然学会了做菜,成了远近闻名的烹饪能手。

12岁时,母亲改嫁,严厉的继父常常在母亲外出时痛打他。

14岁时,他辍学离校,开始流浪的生活。

16岁时,他瞒报年龄参加了远征军。因为在航行中晕船厉害,他被提前遣送回乡。

18岁时,他结婚了,但只过了几个月,妻子就变卖了他所有的财产逃回了娘家。

20岁时,他当过电工、开过轮渡,后来又当铁路工人,但没有一样是顺利的。

30岁时,他做推销员,卖保险,后因奖金问题与老板闹翻而辞职。

31岁时,他自学了法律,并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做了律师。在一次审案时,他竟在法庭上与当事人大打出手。

32岁时,他再次失业了,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35岁时,不幸再一次降临到他的头上。当他开车路过一座大桥时,大桥突然断裂。他连人带车掉下去,身受重伤,不得不又辞去轮胎推销员的工作。

40岁时,他开了一家加油站,因广告牌的纠纷而把竞争对手打伤,引来一场官司。

47岁时,他与第二任妻子离婚。

61岁时,他竞选参议员落败。

65岁时,他刚红火起来的快餐馆因政府修路被强拆了,他低价出售了所有设备。

66岁时,他开着他那辆1946年的老福特车,载着11种独特的配料和他的得力助手压力锅,开始上路,到各地餐厅推销自己掌握的炸鸡技术。

75岁时,他渐渐力不从心,便转让了自己创立的品牌。新主人提议给他一万股作为购买价的一部分,他拒绝了。后来公司股票大涨,他因此失去了成为亿万富翁的机会。

83岁时,他又开了一家快餐店,因商标专利与人发生纠纷。

88岁时,他终于收获了成功,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着他的笑脸,花白的胡须,白色的西装,黑色的眼睛,永远都是这个打扮,这个笑容,是世界上最著名、最昂贵的笑容。

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他的一生充满着美国式成功的传奇,他说:“人们经常抱怨天气不好,实际上并不是天气不好。只要自己有乐观自信的心情,天天都是好天气。”失败不是命运,

要屡败屡战

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哈佛学生们不仅要学习技能,更多的时候,还是在接受一种心理素质的训练,他们必须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和痛苦。在哈佛学习必须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强大压力,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心理素质,很多人都会被打垮。

一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这样描述自己:“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

这位名叫玛丽亚的女孩年仅19岁时,在宿舍里自杀了。她的室友们回忆说,就在她自杀的前一晚,在和同学谈论天气时,她还表现出十分开心的样子。

“她看起来很好,听着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在哈佛每年都有因承受不了考试的压力而退学甚至自杀的学生。“即使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着。即使是他们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的心理问题。”这是一位曾经患有严重焦虑症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的“经验之谈”。

所以,如何调整心态,拥有健康积极的人生便成了哈佛学生需要面对并解决的问题。在哈佛,最受学生欢迎的一堂课叫做“幸福课”,任课老师是泰勒·本沙哈尔,他提出,要获得幸福的人生,就必须学会面对失败。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和痛苦,但你依然可以活得很幸福。

关键就在于你的态度。在生活中,幸福才是常态,而失败只是小插曲。

心态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尤其是面对失败时。你也许会说:一次失败,可以重新再来,但两次失败、三次失败、四次甚至更多次呢?当人们面对屡战屡败的局面,该怎样调整心态呢?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小白鼠放到一个有门的笼子里,笼子的底部是金属的。

然后,给笼子底部通上低电流,这样就会使小白鼠受到虽然不致命,但是会引起痛楚的电击。

这时候,如果将笼门打开,小白鼠就会立刻跑出笼子以逃避电击。但如果用一块玻璃板将笼门口堵住,那么,小白鼠在遭遇到电击往外跑的时候,就会被玻璃板撞一下,然后被挡回来。如果重复给笼子的底部通电,小白鼠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在企图逃跑的时候受到玻璃板的阻碍被弹回来。

最终,小白鼠学会了屈服,它匍匐在笼子里,忍受着电击的折磨,完全放弃了逃跑的企图。

这时,如果把笼子门上的玻璃板移走,甚至让小白鼠的鼻子从门口伸出笼外,小白鼠也不会主动逃出笼子了,它彻底地放弃了所有努力,被动而绝望地忍受着痛苦。在心理学上,小白鼠的这种状态就被称为“习惯性无助”。

我们很多人也会有“习惯性无助”的时候,尤其是在愿望多次受到挫折以后,当绝望的情绪笼罩一切,很多人会选择退缩和放弃,这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使人变得悲观绝望,甚至听天由命。

的确,命运之神也许可以像这位心理实验者对待小白鼠那样操纵着人们,然而我们却不一定要像小白鼠那样活着。人是有思考、有意志的动物,更重要的是人可以通过驾驭自己的情感和意志来征服命运,这就是人性的光辉。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价值,“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含义才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

2002年,一位85岁的老太太安妮参加了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她成功地获得了本应该在63年前就拿到的毕业证书。可是她为什么到现在才拿到呢?

原来,在63年前,安妮就是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的毕业生,当时学校规定:学生必须要学会游泳并且通过考试游完规定的距离才能称为合格的毕业生。

但是,安妮有恐水症,她根本无法通过考试,尽管她修完了所有其他的功课,却仍然因游泳不及格而没能如期取得哈佛的毕业证书。

到了2002年,当哈佛重新考察安妮的案例时,院长提议,当年学校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会游泳无非是为了防止他们溺水身亡,而如今85岁的安妮已经用她的一生来证明了她是合格的,所以,她应该获得这本毕业证书。

就在同一年,还有一位1984年入学的老学生,也依然在获取毕业证书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着。

这位名叫乔治的同学,到了高年级时逐渐感觉到学业的吃力,于是,他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如期毕业的打算,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直到2001年,他带着自己11岁的儿子又重返哈佛,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子,向哈佛的毕业文凭发起了第二次的冲击。后来,他干脆在哈佛找了一份工作,作好了长期抗战的准备。

从哈佛的校友录中,可以清楚地查出他仍然被计算为1984届的文学学士。

在哈佛,有一个理念被称为“有教无期”,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机会完成他的教育过程。这是哈佛为所有不放弃梦想的人准备的礼物。

尽管有很多人经历了失败或者因为时间长了就会选择放弃,但是,哈佛却一直为那些坚持不懈的人洞开着一扇大门,前提只有一个——必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哈佛规定的获得学位的所有要求。

正因为如此,那些已在哈佛读了5年甚至更久一些的博士研究生们,与其说他们是在攻读学位,不如说他们正在享受一种奋斗的过程。

有一张发表在《哈佛校报》头版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年轻的妈妈正抱着出生不久的婴儿,照片上的女人名叫切瑞蒂,28岁,她曾经是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学生,如今正带着3个月大的孩子在哈佛重新继续她的学业。

是否选择做一个屡败屡战的斗士,其实都看你的抉择。很多时候,我们就像那只小白鼠——玻璃板其实不是挡在笼门口,而是挡在心里。

大发明家爱迪生失败了一万次才发现了适合的灯丝材料,最后成功发明了电灯。

不因一时挫折而结束尝试,不因一次失败而就此止步。许多情况下,我们只需要再多撑一分钟,再多做一次努力,就能反败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