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改变孩子一生的36堂人生课
16701600000038

第38章 为谁而学习,为什么而学习

小学的时候为了能过个好的寒暑假而学习,为了当个小队长而努力;上了中学就为了上个好的高中而努力学习、拼搏;高中呢,当然为了考上爸爸妈妈理想的大学而废寝忘食;可是到了大学,却有些迷茫了,不知是为了能找到好的工作而学习,还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亦或是自己做人的原则驱使,还是……

究竟为了什么而学习?这个问题可能许多人都回答不出内心深处的那个答案来。一、 为了改变命远而学习

姜锦程,1976年出生于山东高密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因为家庭贫困,他从小一直特别努力读书。那个时候,他就认为,知识能够改变贫困的命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贫困的状况。可是,没想到,高中一年级时,父亲去世,姜锦程不得不辍学回家。

1989年,辍学在家的他,来到青岛做了一名建筑工人,靠打工挣得微薄的钱养家糊口。这时,他还是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虽然不能在学校里继续学习,但是为了改变现状,他在建筑工地打工之余,仍然坚持自学。别人下班后,喝喝酒、打打牌,而他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苦读。终于,他考上了工程预算员,不再做一名建筑工人,命运第一次因为知识而改变。

可是,他渐渐地发现,仅仅一个工程预算员不足以改变他贫困的命运。所以,他决定参加成人高考,他要上大学。工程预算员的工作要比建筑工人轻松许多,这样他就有更多的精力自学。1990年,姜锦程终于考上青岛市职工大学,学的是工业民用建筑专业。

可是,1992年,他所在的建筑队要从青岛搬走,为了能取得大专文凭,他决定留下来。没有了工作,怎么维持生存,怎样继续自学?后来,他看到路边修鞋的人,比较自由、清闲。他就想:这种工作有人的时候就修鞋,没人的时候还可以看书。而且,挣的钱足够自己度日。于是,他摆了一个修鞋摊,每天,一边修鞋,一边学习成人大学的课程,另外,他还报名参加了法律和英语的自学考试。经过努力,1994年姜锦程拿到了工业民用建筑专业的大专文凭。接着,到1999年,他又陆续拿到了法律和英语两个专业的大专文凭,并于2000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考取了律师资格证书。如今,他在青岛江河海律师事务所当律师,他彻底改变了自己贫困的命运。从建筑工人到修鞋匠,再到律师,正像姜锦程所说的那样:“知识的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

试想,姜锦程辍学后,如果只是甘心当一名建筑工,那么他一生的命运就是一个建筑工,最多就是在建筑队迁走时,去做修鞋匠,那么,也仅仅是一个修鞋匠的命运,每日与旧鞋打交道,温饱问题或许能够解决,可是人生的意义仅限于填饱肚子吗?如果是这样,姜锦程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律师。因此,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为了改变命远,我们应该努力地学好知识。

如果你生在贫困的乡村,努力学习就可以改变你贫困的命运,也改变你父母后半辈子的命运;如果你的家庭正处于不幸的灾难之中,那么请努力学习,因为只有知识才能将你的家庭从灾难中拯救出来。二、 为了探求未知世界而学习

荷兰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范特霍夫,小的时候是一个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爱动脑筋、喜欢探求未知世界的孩子。

在一个阳光灿烂、暖风洋洋的春天,公园里有一对小伙伴,一个在滑梯上滑上滑下尽情玩耍,另一个却坐在一边的草地上,捧着一本书,似乎在努力思考什么。

“喂!范特霍夫,别总是呆坐在那里看书呀!过来和我一起玩吧!”坐在滑梯上的男孩发现他的小伙伴始终没有和他一起玩,就大声叫起来。

“不,等一会吧,我正在思考一个问题呢,等我想通了再来陪你玩。”坐在草地上的范特霍夫一点儿也不着急。他若有所思地抬起头,笑眯眯地向他的伙伴解释。

“又是思考问题,每次都这样。你怎么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杰费很不高兴地嘟着嘴,抱怨着他的小伙伴,但他还是从滑梯上下来,走到范特霍夫面前,一屁股坐下来,说:“说说看,这次又是什么问题?”

范特霍夫很高兴地看见小伙伴走过来,因为这下子就不是他一个人在思考了。杰费十分聪明,每次范特霍夫提出的问题,杰费总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解决或是替他作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想到这里,范特霍夫那蓝色的大眼睛闪了闪,嘴巴一抿,就放心大胆地说起他的问题来:“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铁锅、铁锁、铁制管道总是会变旧,而且会变得很难看,它们原来都是银白色的,可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黑色,而且表面上再也不光滑了,那钥匙和汤匙怎么就不会这样?”说完,范特霍夫看着杰费,可是杰费仔细一想也迷糊了,他皱了皱眉头,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去问我爸爸吧!”

杰费的爸爸是一个化学家,听了范特霍夫的疑问,杰费的爸爸开始解释说:“铁制品变旧是一种化学反应,也许,你现在还听不懂什么是化学反应。你知道吗?铁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容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的结果是物体表面的一层铁会生成另一种东西,也就是你们看见的黑乎乎的东西,它叫氧化铁,可是里面还是铁。所以,有的人磨去最外面的一层,里面还是银白色的铁。而钥匙和汤匙是合金制成的,它的化学性质不如铁活泼,不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再加上钥匙和汤匙经常使用,即便是生成了其他细微的一些物质,也会在频繁的使用中被磨掉,所以,钥匙和汤匙不容易变颜色。”

从此,范特霍夫对化学产生了兴趣。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会起反应?会起什么反应?怎么起的反应?有什么东西在暗中帮它吗?这些问题都使他感兴趣极了,可是杰费的爸爸说要想知道这些,就得好好地学习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人才能明白世界中的现象,有的为什么是这样,有的又为什么是那样,否则就算有人讲解也听不懂。从那以后,他开始认真努力地学习。

每个生命,都会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人有着很强的探究欲望。而学习是满足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基础。因为,不学习、不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就无法理解事物的表象,更不能探究事物的根源。

有了一定的知识,人们才能明白自己身边的自然现象。三、感动一生的学习动机

贝耶尔是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他出生在柏林,却不像大多数柏林人那样喜欢说话、善于辩论,他只顾埋头学习和做事。他不善言辞,有时候遇到陌生人尤其是女人,说起话来还经常结结巴巴。

贝耶尔10岁生日那天,他原以为爸爸妈妈会像其他小朋友的父母那样,为他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大早,母亲就领着他到姥姥家里去,消磨了一整天。贝耶尔为此既纳闷,又生气。

晚上回家的路上,母亲一边走一边对贝耶尔说:“妈妈生你的时候,爸爸41岁了,但还是一个大老粗,大字认识不了几个。现在他和你一样,正在努力读书,明天还要考试。我不愿意因为你的生日,而耽误爸爸的学习。爸爸现在这么大年纪还在坚持学习,多么不容易呀,你忍心打扰他吗?”

母亲娓娓道来的解释,如雨露一般,点点滴滴滋润着贝耶尔幼小的心田。后来他回忆说:“这是母亲送给我最丰厚的生日礼物。”

贝耶尔的父亲因为长期在军队服役,所以,没有机会学习。但是他对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退役后,由于日常工作比较繁忙,虽然一直在自学,但是收获不大。直到50岁后,他才开始从师学习地质学。周围的人对他冷嘲热讽,他却全然不顾。

贝耶尔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与父亲随便谈起大学老师凯库勒教授。年轻气盛的贝耶尔随口说:“凯库勒嘛,不就是比我大六岁……”父亲当时就打断了贝耶尔的话,生气地说:“难道学问是与年龄成正比的吗?大6岁怎么了,就因为大6岁就不值得你好好学习吗?我学习地质的时候,所有的老师都比我小,有的老师年龄比我小30岁,我不也得好好向人家学习吗?”

此番话对贝耶尔震动很大,教育极深。后来他常说:“父亲一向是我学习的榜样,他给我的教育很多,最深刻的就是那一次。”

贝耶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23岁那年获得了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0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父母深夜学习、工作的身影,是朦胧中看到这一场景的孩子最大的学习动机。父母都在努力,孩子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

课后作业

请对下面的问题进行选择,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你为什么学习?

A.为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B.为了父母的爱

C.为了祖国

D.为了自己的理想

E.为了将来能挣到大笔的钱

D.为了掌握生存的技能

说明:这道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一个选择都是正确的,但是每一个选择,都可以带动你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代表着你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