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提高孩子竞争力的36个好方法
16701300000012

第12章 智力训练篇(2)

一、鼓励思考,从孩子抓起

独立思考与创造精神是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家长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就应当创造条件让孩子尽情地画:为孩子买些绘画用的铅笔、蜡笔等,并在作画的过程给予必要的指导;孩子喜欢拆自己的玩具,这是出于他的好奇心,要鼓励他从中探索奥妙所在;孩子喜欢玩水,要启发他了解水的来源、用途和对人类的重要性。总之,孩子对任何陌生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从不知道到知道,从孤立看问题到能把事物联系起来,这都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如果将孩子培养成为人云亦云、不动脑筋、干什么都只会照葫芦画瓢的人,那就是失败的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因此,要想让孩子在将来的学业和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鼓励和培养孩子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思考好比播种,行动好比耕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孩子才能真正品尝到丰收的成果,体味到成功的快乐。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他还说:“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的最大乐趣。”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认清世界,体味人生,思考自己的未来。

有的父母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考虑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和处理的,长此以往会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父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为孩子创造一个思考的条件。

这对孩子形成独立的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十分重要。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太小、需要家长照顾,而把他看成是家长的附属品,事事都要受家长的支配。孩子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应该允许他有自己的空间。比如:允许孩子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存在,给孩子一块由他自主“摆摊”的地盘;接受孩子的合理建议;相信孩子们的每一次保证等。父母不妨与孩子一起逛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和孩子一起阅读或看电视,然后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要保持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地位平等,遇事互相探讨、共同商量,让孩子在平等的气氛中长大。没有拘束和压力,孩子才能有开放的思维、愉悦的心境,才会不时闪烁出创造性思维的光芒。

有句话说:“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子女。”因此,在家长努力启发孩子创造力时,不要忘了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这样家长才能成为能欣赏创造力,并能与孩子的创造力互动。家长不应该在孩子与孩子间制造竞争压力,也不必为了培育孩子的创造力而将家庭生活弄得紧张而沉重。真正成功的创造力培养者,是能与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像个挚友般地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举止,知道何时给他掌声,何时扶持他一把的人。

第二,让孩子学会思考。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与交谈中,要以商量的口气进行协商,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余地,要让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对于已上学的孩子,可采用启发的方法,诱导孩子逐步展开思考。当孩子在想问题时,家长不要太心急,应该留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尤其不要轻易告诉其答案。孩子答错了,可用提高性的问题帮助他们思考,启发他们自己去发现和纠正错误。

第三,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并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创造出伟大成就的人,如居里夫人、爱迪生、达尔文等,都是从幼年时期就有相当强烈的好奇心。当孩子头脑中有疑问时,他们便开始一连串地问为什么,父母如果能够正确引导,孩子的求知欲必定会越来越旺盛,因为好奇是行动的动力。

曾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铜奖及亚太数学奥林匹克银奖的林英豪同学,从小就得到了许多思考能力的训练机会。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经常问个不停,他的父母常针对他的提问,教他一些常识,并且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教材,通过巧妙安排,培养他的思考能力。通常林英豪有疑问时,他的父母都先要求他想一想,而不是马上给他答案。偶尔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稍一提示,他便想通了;如果真没办法,父母再告诉他答案。家长不妨经常提出些问题让孩子去解决,让他们从中多思考、多探索,寻求多种途径和方法开拓思路,由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中,找出最佳答案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给予他思考的机会。如果不能确定,那就好好审视一下自己,争取把孩子培养成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许多孩子在遇到疑难的问题的时候,总希望家长能够给他一个答案。如果家长对孩子有问必答,虽然当时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但从长远来说,孩子会逐渐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如果孩子遇到问题时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这对于他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在俄罗斯家喻户晓:

卓娅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某些功课她学得很吃力。有时候她做数学和物理功课要做到深夜,可是始终不让舒拉帮助她。有很多次都是这样:舒拉已在准备第二天的功课了,可是卓娅仍然趴在桌子上做当天的功课。

“你做什么呢?”舒拉问。

“代数,算不出这道题。”

“来,我算给你看。”舒拉说。

“不用。我自己再想想。”

过了一个小时,卓娅仍然没有算出来。舒拉生气地说:“我睡觉去了!答案就放在这里。”

卓娅连头也不抬,继续埋头做题。舒拉遗憾地挥挥手,离开了。卓娅又做了很长时间,困了就用冷水洗脸,洗完后继续做题。答案就在旁边放着,伸手就可以拿到,可是卓娅连看也不看一眼。

第二天,卓娅的数学得了“优”,只有舒拉知道这个“优”的代价是什么。

聪明的家长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会启发孩子动用书本和资料等各种辅助工具,让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经常这样做,孩子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家长可以做出示范,让孩子学习思考的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则是创造的开始。所以,教孩子记住十个问题,不如引导孩子自己思考一个问题。孩子能独立思考并且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应该对孩子的这种做法给予肯定和表扬。

独立思考意味着在思考问题时要具有新颖性、独创性和积极主动性。独立思考是科技发明、文学艺术创作的源泉。培养孩子从小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利于他们当前的学习,也为他们今后的成才打好了基础。

三、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创造精神是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创新精神,是指通过采用一种新方法来解决某一问题。创新精神是人类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最为宝贵的品质。家长可以为孩子订一些科普方面的书报,培养孩子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的兴趣。家长还可以训练孩子在思考问题时开阔思路、独辟新径。比如,可以向孩子提出一个很普通的问题:树上有十只鸟,用枪打死了一只,还剩几只?一般的答案是一只也没有了,鸟全吓飞了。而擅长思考的孩子就可能会给出更多的答案,例如还剩一只,死鸟挂在树上;还剩九只,它们是死鸟还未出巢的孩子……只要有道理并且符合逻辑,家长对孩子超出常规的思维内容都应予以鼓励。

如果说,是想象力给孩子的思维插上翅膀,让他们在文学艺术领域畅飞的话,那么数理逻辑则给孩子带来了探索自然科学领域的无限乐趣。分析的头脑、有条不紊的逻辑推理、大胆过人的谋略,都是逻辑思维的体现。因此,当我们说一个人成绩卓越时,他的身上一定汇聚了这两方面的思维能力。

提高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是提高孩子的竞争力的关键。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能帮助他更多地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的实质,同时在思考中创造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德国数学家高斯是近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在数学研究领域与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非常善于思考,这种良好的习惯在他小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高斯的父亲是泥瓦厂的工头,负责发薪水给工人。高斯3岁时,有一次当父亲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让所有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

小高斯10岁时,有一次他的数学老师让他们全班解答一道习题:计算出“1+2+3+4……+100=?”的答案。要算出这么长的算术题耗时不少,孩子们都想争取第一个算出来,立刻在草稿纸上做了起来。

只有小高斯还没有开始动手,他在想,难道一定得经过这么复杂的计算过程吗?从客观上说,他在进行思维的谋划,谋划的目的是要寻找一种能够成倍提高思维效率的策略,这个过程花去了相当于其他同学进行加法计算的二分之一的时间。这时候,老师看见了沉思的小高斯,走上前来问他怎么了,为何还不开始计算。小高斯说他已经知道答案是5050。老师十分诧异,问他是否提前做过这道题。高斯告诉老师,他通过观察发现这一组数字中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的等式一共有50个,因此这道题可以简化为“101×50=5050”。

高斯的这种“精彩”理论并不取决于他的智商。事实上,它应该取决于高斯自身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高斯没有局限于一般的算法,而是通过自己的思维,找到了一个更为简捷的方式。这是高斯勤于思考的结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家长引导孩子走向成功的起步阶段。发现问题需要观察,解决问题则需要思考。只有勤于思考,擅于思考,才能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潜能。

运动健康的体魄是成功的关键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还会让孩子变得更开朗,可以适度缓解孩子的精神压力与紧张情绪,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体验成就感。

众所周知,运动对于能够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增强孩子的体质。不仅如此,运动对于孩子的智力提升、自我意识和心理健康都大有帮助。

现代脑科学研究证实:人体的每一块肌肉,都在大脑皮层中有着与之对应的“代表区”;孩子运动锻炼的经验越丰富,越能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得到有益的刺激。不同的运动方式,可以给孩子带来不同的锻炼效果。

例如,打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和篮球,除了能增加肺活量和肌体发育外,还能预防近视眼。因为打球时,双眼必须紧紧盯着运动中的球,这样眼球的内部不断运动,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机能就可以提高,有助于消除或减轻疲劳,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弹跳运动可以健脑益智,使大脑的思维与反应更为活跃、敏捷;跑步可提高心脏功能,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氧。

事实证明,运动锻炼可以丰富孩子的感觉和知觉,尤其是空间知觉,这是孩子探索未知世界和进行抽象思维的基础;运动锻炼能让孩子更加明确自我的存在与能力,明确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运动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树立起自信和在同伴中的威信,有利于孩子构建积极的心态。

由此可见,运动是身心健康的法宝。因此,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是帮助其创造美好未来,适应未来竞争的有效方法。

一、运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运动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孩子的意志力。有的家长重智轻体,使孩子的体格和精神面貌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孩子因缺乏运动,四肢缺乏灵活性、耐久性,肌肉无力,精神萎靡不振。

近年来,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智商、情商和财商之外,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体商”,即提高孩子对体育锻炼的喜爱程度以及锻炼水平。

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在于:

1.促进孩子身体的发育。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孩子的身体的生长和发育,使关节更为灵活,肌肉更加结实,呼吸更加顺畅,消化功能增强,心肌更加有力。

2.促进孩子神经系统的发展。

体育锻炼是一种让大脑休息的积极手段,可使大脑通过迅速的血液循环获得更多的氧气。体育活动后,再坐下来学习时,会感到头脑特别清醒,理解与记忆的效果更佳;经常锻炼的孩子也很少会失眠或患神经官能症。

3.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长期坚持锻炼,需要孩子付出极大的毅力和耐心,更需要孩子有顽强的意志。如果孩子能经受住这些考验,在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即使是面对巨大的困难与挫折也不会胆战心惊或垂头丧气。这对孩子的人生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4.保持体重。

事实证明,许多肥胖儿童在生活中明显缺乏体育锻炼。

肥胖儿童更容易受到诸如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威胁。因此,平衡能量摄入和能量输出并保持适当体重对于儿童很重要。经常进行有氧运动能在锻炼和休息时提高身体消耗热量的速度,从而达到保持体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