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笨孩子
16701100000027

第27章 高压造成孩子“笨”(1)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人中之龙,人中之凤,但时代的弄潮儿毕竟犹如凤毛麟角,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成为杰出的人才,部分家长就向孩子施加压力,认为只有高压之下才能出人才。然而事实上,很多孩子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并没有取得成就,反而扭曲变形,变成了“笨孩子”,甚至有些孩子背着沉重的心理负担痛苦地生活着。

孩子如果做不了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不妨让他做最优秀的自己。家长还孩子一个轻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放孩子一马吧!

撕下“差生”的标签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调皮捣蛋、反应慢等问题。而人们却给这类学习成绩不好、调皮捣蛋的学生拟定了一个特定的称谓:差生。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一提到“差生”两字就头痛不已,殊不知,很多所谓的“差生”其实都是老师和家长一手造成的,正是因为老师和家长认为这些孩子不容易管教和改变,甚至是不可救药的,所以就一棍子将他们打死,定义为“差生”。

如果一个孩子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他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或者自暴自弃的心理,感觉自己被周围人所抛弃、歧视。也许“贴标签”者只是不经意地表示自己的无奈或是气愤,但孩子却会牢记在心,自尊心强的孩子则会记恨在心,疏远给自己贴标签的人;而那些本来就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则会真的相信自己是无能和没用的,进而不是破罐子破摔,就是变得更加自卑。

目前在中国有367亿未成年人,其中中小学生占235亿,他们中有高达5000万人被老师和家长划入“差生”的行列中。这是一组惊人的数字!难道这些孩子天生就有问题吗?实际上,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智力正常的孩子。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他们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呢?

数十年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位置。部分学生在学校承受的压力已经接近极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回家之后还要承受来自父母的压力,这无疑夺走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来自父母、老师、学校的压力所产生的合力,足以将一些“另类学生”划分到一起,并且统一贴上“差生”的标签。这些被家长和老师所遗忘的“边缘学生”很容易走到一起,充分体验“差生”这一角色的“快乐”,也很容易成为家庭、学校、社会的潜在危险。

实际上,这些孩子不是差到极点了,只是一些家长和老师时刻“上纲上线”地“挽救”他们,所以才导致今天这样的结果。虽然现代教育大力地宣扬赏识教育,总是谈及信任、尊重、鼓励的积极意义,但实际上,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班主任最近发现张浩一直闷闷不乐,而且地理老师也向班主任反映,张浩上课总是走神,而且地理成绩一向不错的他,接连两次考试都没及格。班主任冥思苦想也不知其中的原因。有一天,班主任又发现张浩在那发呆,情急之下,老师再也无法忍受他的自暴自弃,于是就责问他:“你为什么开始自暴自弃?”

张浩面带愧色,怯懦地说:“我妈说我是一个差生,光地理成绩好有什么用呀?高考肯定没戏!”

班主任顿觉哑然,心头似针扎一样的痛。

“莲之出水有先后,十个指头有长短。”教育孩子当然是好事,但因个体差异,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急功近利,如果孩子自制力稍微有些差,或是行为能力差,或是成绩差,家长就会轻易地给孩子贴上“差生”的标签。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只狮子刚刚睡醒,它感觉心情非常不好,于是,便大声嘶吼以作发泄,没想到却震惊整个森林,但是,这只狮子仍很不满,继续在森林中打转。不一会儿,迎面走来一只猴子,看着狮子嚣张的样子,猴子心中十分不悦,于是便和狮子开了一个玩笑,趁狮子不注意,就将一个标签挂到了狮子的尾巴上。

猴子说:“天呐,你的身上有张标签,上面写着‘我是一头驴,不仅如此,上面还有编号、日期、圆圆的公章,旁边还有个性签名……”

狮子回头看了看,发现尾巴上果然有张标签,此时狮子非常恼火,于是就将全体动物叫来,狮子愤怒地吼道:“我是不是狮子?”

狼说:“没错,你是狮子,然而在法律上,你却是一头驴!”

狮子愤怒地说:“我怎么可能是驴?你问问袋鼠就知道我是不是狮子了!”

站在一旁的袋鼠说:“看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然而具体是不是狮子,我也说不清楚!”

愤怒的狮子顿时叫嚣了,他大声吼道:“蠢驴!你怎么不吭声?我从来不住畜生棚。”

驴也气愤地说:“我也无法证明你就是狮子呀?”

狮子声嘶力竭,只希望大家还给自己一个清白,但是没有人肯给他作证,焦虑的狮子越来越憔悴,没过多久,它变了模样,无论遇到什么动物,它都主动让路。一天早晨,其他动物听见,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嗯昂”的驴叫声。

了解心理学的人都深谙“皮革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所以,家长在拯救“差生”灵魂的时候,一定要换一种教育方式,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其实,即使有所谓的“差生”,在他们的身上也有许多值得家长去挖掘的闪光点。或许正是你发现的那个闪光点,从此照亮了孩子的心路,帮助他们找回了失落的自尊心、自信心。而如果家长习惯给“差生”贴标签,长此以往,“差生”就会由想象中的失败者变成真正的失败者。

给孩子贴上标签的直接后果,无疑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给孩子贴的标签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兴趣,致使孩子抬不起头,严重的还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阴影。尤其是老师口中所谓的“差生”,它将一直影响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所以,“差生”往往将放学回家作为“从龙潭到虎穴”,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有老师说:“差生是思维未觉醒的优生。”家长应该看到,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天赋,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在他们身上可能潜藏着诸多“第一”。有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创造力惊人;有的孩子虽然思维能力差,但是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有的孩子虽然行动能力差,但是口才却是一流的……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家长应该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释放出自己的闪光点,而不是给孩子贴上沉重的标签。为孩子减轻心理负担,家长应从拒绝贴标签开始,让孩子正确地面对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不要强求孩子优秀

在很多家长心中,现如今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事实上,孩子们并不幸福,虽然父母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但同时,他们也背负了社会和家庭的全部希望。试问,如此重的期望孩子能够担当的起吗?

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孩子的灵性在家长的“成材”教育中被扼杀。很多家长单纯地认为,好吃好穿就是爱护孩子。其实不然,爱孩子首先应该体验孩子的情感,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放开对孩子的一切束缚,让孩子犹如大自然的禾苗,接受阳光的照耀和雨露的滋润,让他们渐渐成长为挺拔的参天大树,而不是人为塑造的“温室花朵”。

张英的女儿晓华今年10岁了,女孩长得并不漂亮,皮肤像爸爸一样黝黑,个子像妈妈一样娇小,头发还卷卷的,而且学习成绩很一般,没有出众的天赋。

在张英心中,女儿实在过于平凡,平凡得犹如沧海一粟,让她没有夸奖女儿的机会,所以她很少夸奖孩子。张英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总是频频传来孩子升学的喜讯,不是出国留学,就是就读于名校,这让张英对唯一的女儿也寄予极高的期望,所以,她不允许孩子犯错误。每当晓华不小心做错事情时,张英总是气愤地说:“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孩子呢,你看我同事家的孩子多本事,人家都考上了好大学。有时候,我真怀疑,你长大了能不能有出息?我算指望不上你为我增光添彩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听到家长对孩子说类似的话,“你看看人家,落落大方,彬彬有礼,你怎么就这么不懂规矩呢?”“看看人家画得多好,你怎么画得就不像呢?”“看小朋友多干净,就你整天脏兮兮的。”有些家长常常会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作对比,意在批评自己孩子的不足。其实,这些父母并不明白,这种对比批评的方法,既不能弥补孩子自身的不足,也无法促使孩子拥有其他孩子的长处,而且父母说的次数越多,反而会让孩子从心里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从而对自己丧失信心。

任何人承受压力都是有限度的,孩子更是如此,父母这种“火上浇油”的教育方式,更容易使孩子压力过大导致受伤害。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时,切忌一味地指责,而是要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析不足的原因,努力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一步步地改正不足和缺点。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优点和缺点的集中体,孩子也是一样。父母天天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自然非常了解孩子的一切,但是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是最优秀的,所以总是放大孩子的缺点,忽视孩子的优点,以此种方法求得孩子的进步。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拿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作比较,甚至过度美化其他孩子,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结果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个孩子都有其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有快慢之分,成绩有高低之别,但是判断一个孩子的优劣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家长更不能以学习成绩、特长等单方面来判定孩子优秀与否,或是做出孩子不如别人的定论。聪明的家长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寻找孩子与众不同的地方,并且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他们会把赞美声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有这样一个孩子,读初中时他的体质羸弱,连最基本的体育活动都无法完成,但是,学习上他却很优秀,门门功课都“争强好胜”,即使偶尔有一门功课没得第一,他都会难过、自责一阵子,而且很长时间才能平复。后来,是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父亲说:“以你的条件,不必追求优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

他听了父亲的教诲,轻轻松松地将每门功课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这样他就有时间锻炼身体了。一段时间过后,他的体质也恢复到了良好的状态。在确定高考志愿时,他给自己定位在二本院校中,所以,他的压力自然不大,高考得以正常发挥,最终轻松考取了某重点大学。

读完这则案例,不知道广大家长会作何感想。毫无疑问,家长都是爱孩子的,而且常常会将满腔的爱化作热切的期望——孩子能够拥有璀璨无比的将来。父母都不希望孩子吃他们曾经吃过的苦,经历他们所经历的人生曲折,更不愿看到孩子发展得不如意。可就是这样厚重、强烈的爱,促使家长要求孩子成为最优秀的人才,但却迟迟得不到孩子的回应,有时这种期望甚至演化成家庭悲剧的根源。

其实,父母培育孩子的过程犹如农民种庄稼,只要按部就班地浇水、施肥,就能够获取巨大的丰收。同理,爱孩子的家长,只要掌握孩子成长的普遍规律,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那么洒在孩子身上的爱,就能够得到预期的回报。

有一个女孩的父母都是钢琴老师,所以,对她的要求也格外严格。聪明出众的她,从小就是同龄孩子中的佼佼者,不仅相貌出众、多才多艺,而且品学兼优、品行超群,所以,她自小就是听着赞美声长大的。

小女孩不喜欢听流行音乐,不穿时髦的服装,不讲校园的俚语俗话,不崇拜任何电影和体育明星,好像同龄女孩喜欢的东西,她都不喜欢或是不太在意。小女孩门门功课都是优秀的,业余时间不是弹钢琴,就是阅读名著。她是无数家长羡慕的对象,是让家长和老师骄傲的优秀学生,也是无数同学敬而远之的人。

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公主”,却在有一天,竟没有预兆地对家长歇斯底里,对同学拳打脚踢,满嘴污言秽语……医生给出的诊断为:长期、过分的紧张压抑所致。

现在我们来看看,维持“优秀”“出色”的形象需要怎样的努力?是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负荷运转,是对各种欲望的逃避和压抑。试问,年龄尚小的孩子怎么能够长时间背负重压,所以,最终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换一种角度来看,如果小女孩不那么“出类拔萃”,不那么“高尚优雅”;再比如,她热衷于普通女孩喜欢的饰品,听一些流行、通俗的音乐,崇拜一些歌星、影星,也许就不会有这样激烈的“反弹”举动了。

这个例子证明了“人无完人”的道理。处于成长期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地存有缺点或问题,所以家长不必强求孩子优秀。无论你的孩子优秀与否,被尊重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所以孩子的成绩好也罢,差也罢,家长都应该给予孩子尊重、理解和信任。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挽歌

多数家长的心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孩子的前程,家长就算再辛苦也会无怨无悔,但对此孩子又是怎样理解的呢?他们是否理解父母的苦心?是否接受父母的爱心?是否能够实现家长的愿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