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笨孩子
16701100000023

第23章 自卑之下无俊才(1)

自卑心理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有些人沉迷于自卑而不愿意去战胜自卑。自卑是人成长中的大敌。因为自卑,很多人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前进的热忱;因为自卑,有些人总是在退缩,一味地寻找推脱的理由,借此安慰自己脆弱的心灵。

法国作家拉罗什富科说:“如果没有自信心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快乐。”只有快乐的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对生活充满信心,自信不是相信自己强,而是相信自己会变强!所以,家长不妨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不用为任何事情感到自卑。

给孩子加点心理营养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漂亮出众的,站到人群中犹如繁星中的月亮般引人注目。但现实中,这只是大多数孩子一厢情愿的想象而已,多数孩子只能做毫不起眼的小星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天孩子都不希望自己有缺点,特别是相貌上的明显缺陷。当孩子对自己面容上的某些特点感到厌恶时,自卑心理就会如影随形地缠着他。

孙乐是个7岁的男孩,学习成绩一直很突出,但这令大多数孩子感到骄傲的事情,却丝毫没有减少他的烦恼:因为他的两只耳朵长得过大,甚至比一般的小朋友还要更竖立一些。小时候,他身边的叔叔、阿姨对此笑称:“在大街上,一眼就能认得出你,长着一双大耳朵的可爱孩子。”可是在学校里,同学们对他的评价就不客气多了,电视里经常放《西游记》的动画片,大耳朵的猪八戒一向就是人们嘲笑的对象,于是同学们很自然地就把孙乐与猪八戒联系到一起。不久之后,当同学们观看《大耳朵图图》这部动画片时常常会被图图的行为举止逗乐,在孩子的眼中图图就成了善意的嘲笑对象。

有一天,当孙乐哭着回家时,妈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原来学校里的同学经常对孙乐指指点点,并叫他大耳朵图图。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妈妈为此感到非常担忧。她知道如果此事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她更明白,如果不让孩子从小就对自己的这一特点有自信的话,那么,到青春期的时候他很可能会为这对耳朵感到自卑。

于是妈妈心生一计,故作吃惊的样子说道:“儿子,不要哭了。难道你不知道吗?爸爸妈妈一直都为你的大耳朵感到自豪呢!”此时,孙乐擦了擦泪水,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啊?”妈妈郑重地说:“因为凡是长着一对大耳朵的孩子将来都会特别有出息,并且耳朵大还代表着好运气、好福气。你还记得毛主席的故事吗?你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了,他从小就很与众不同,并且爱动脑筋,就是因为他的大耳朵。名气越大的人耳朵就越大。”孙乐见妈妈说得如此真实,于是就相信了妈妈的话。

过了几天,孙乐和妈妈一起看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时,一时间母子两人的笑声连连,孙乐非常喜欢这个节目,因为他非常喜欢节目的主持人。当两人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孙乐忽然指着那个主持人就说:“妈妈,你看他的耳朵真大!”这无意中的一句话让妈妈眼前一亮,说道:“我不是先前就说过了嘛,大耳朵的人往往是很有出息的,将来能出名。你看,他的节目大家都很喜欢。”

“妈妈,那我将来是不是也会像他一样出名啊?”

“那就要看你现在的努力了,耳朵大只能说明你有很大的成功机会,但要是不努力也只能成为普通人而已。”

“那为什么耳朵大的人,成功的机会就会大一些呢?”

“因为在你出生以前,老天爷就特别喜欢你,想赐予你更多的好机会,但是又害怕你将来长大了他认不出来,于是就让你的耳朵长得比别人大些,以便将来好识别。”

“哦,是这样啊!”孙乐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地说道。此时妈妈的心里也乐开了花:儿子慢慢转变了对大耳朵的看法。

在之后的日子里,凡是大耳朵的人取得成就时,妈妈总是特意告诉儿子。当孙乐在生活或是学习上取得一点成绩时,妈妈也会不失时机地告诉他,这是你有大耳朵和努力的结果。后来,孙乐不再为自己的大耳朵感到苦恼,反而庆幸自己有这么一对与众不同的大耳朵:小耳朵的人不知道这个秘密,总有一天他们会羡慕我的!

孙乐妈妈的做法值得每位家长去借鉴,而且这种教育方法简单易学。在此需要提醒广大家长的是,千万不能强化孩子的缺点,更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随意褒贬孩子,否则很可能因为你的这些无意之语,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不客观的评价,就会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灵负担。

孩子如果个子矮,你就让他知道:浓缩的都是精华,这些矮个子的人往往都是很聪明的。孩子如果长得胖,你就告诉他:只有心宽的人才会体胖。这说明你心地宽广、善良,能交到很多好朋友。如果孩子的眼睛小,你要让他知道:放大镜在阳光之下能让干枯的叶子燃烧,那是因为它能聚光,你的眼睛其实就像放大镜一样……

父母首先不能忽视孩子的想法,更不能无视孩子身上的某些缺点和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学会循循善诱,对孩子的不足和缺点进行指引,这样才能逐渐弱化孩子的缺点,强化孩子的优点。让孩子从小就坚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有了父母说的这些优点,孩子就会更加优秀!

6种表达方式使孩子不自信

英国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成年人要想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语言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父母、老师的语言内容、表达方式,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以及心理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犹如中国的一句古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想让孩子获得一个健康的心理,家长首先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争取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即使孩子有自卑心理,在长期受到家长的鼓励和良好的影响后,也会慢慢地产生自信。

一位有着良好素质和教养的家长不会当面讽刺孩子,或是在众人面前揭孩子的短处,因为这种做法对孩子的自信心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心理专家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之后,总结出了6种挫伤孩子积极性的语言表达方式。

迁移型

多数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习惯,当发现别的孩子身上有某种缺点或是不良倾向时,总会不自觉地想到自己的孩子。于是回到家,就当着孩子的面将自己发现的那些缺点或是不足一股脑地安在孩子身上。

当然,父母最初的本意是为孩子好,想给孩子一个警示的作用。但孩子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认为家长低估了自己,把自己想得过于“坏”。父母的做法很显然与青少年惯有的上进心和好胜心相违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孩子的情感推向了对立面,造成孩子对家长的说教经常是充耳不闻,甚至有的孩子还会与家长反唇相讥。

唠叨型

人生的某个道理,做孩子的明明很久之前就已经知道了,可是有些家长仍然会无数次的叮嘱。这种叮嘱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重复性的刺激,会对孩子的大脑皮层产生某种保护性的抑制。所以就会出现家长说得越多,孩子反而越不爱听的现象,甚至还会与家长产生冲撞。

讽刺型

美国篮球巨星乔丹在很小的时候就怀揣篮球明星梦。有一次,他把自己的梦想告诉了母亲,大受妈妈的赞赏,而且妈妈还祝贺他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有了奋斗目标的乔丹比之前更热爱篮球了,为此,母亲还专门抽出时间和乔丹一起欣赏专业的篮球报刊和电视比赛。看着那些优秀运动员完美的身姿、矫健的步伐和飒爽的姿态,乔丹更加坚信了自己的篮球梦。为了激发小乔丹的篮球梦想,妈妈建议乔丹把那些运动员的精彩图片都剪下来,贴到他卧室的墙壁上,让他们与小乔丹朝夕相伴。

几乎每个孩子在儿时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是大是小、能否实现,孩子在谈到自己的梦想时总会绘声绘色地对父母进行描述,但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的梦想不屑一顾,有时甚至会大泼冷水。

上小学一年级的李芳曾经对妈妈说过:“等我长大之后,想去当空姐。”妈妈本想鼓励孩子几句,但是又一想,鼓励孩子或许她会骄傲,所以就奚落了她两句:“就你那么糟的成绩,还想当空姐,依我看,你这辈子有机会坐上飞机就不错了。”

“连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你都做不好,你将来还能干什么?”“你能考出好成绩的那一天,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的一天!”……当看到类似这样的话语时,家长可能都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其中有些话是听别人说的,或是自己也曾这样“教训”过孩子;而孩子更是耳熟能详了。专家指出,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绝不可取,它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当家长脱口而出这些话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家长把孩子看得过“低”,这种刻薄的话语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且会长期停留在孩子的记忆中,从而增强接受教育的抵抗性。

提审型

当家长刚刚发现孩子有一些不良现象的苗头时,便会立刻对孩子进行“提审”,甚至有的家长还会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把可能性说成了现实性。这样,就把孩子轻而易举地定了性,也可以说是“判了刑”。父母这种草率、鲁莽的行为,极易激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威胁型

“别插嘴,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以后再不听话,你就别吃饭了!”经常用类似的话教育孩子,说明家长把孩子看“厌”了。家长如果经常这样“训斥”孩子,孩子会极易产生恐惧和反感,甚至会在幼小的心灵上烙下抵触的印痕。

揭丑型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有些家长总喜欢当着同学或他人的面直接数落自己的孩子。这样就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时间长了,孩子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走向父母的对立面。

犯错误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家长的谅解和宽恕。如果家长过分强调、突出孩子的缺点,甚至攻击孩子的人格和自尊,那么,对孩子心灵的刺激和伤害将是无法预估的。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再坚强的孩子也会逐渐丧失自尊与信心,由此产生的自卑感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

家长一定要选择一套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而不能粗心大意、盲目地教育孩子,甚至粗暴地对待孩子,破坏孩子的自信心。此外,与孩子沟通时,家长还应注意言语的表达方式,做一个真正懂得关心、爱护孩子的家长。

为自卑的孩子点亮自信的明灯

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骨骼势必会变得弯曲;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人后都不敢抬起头,那么,他的心灵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孩子需要昂起头走路,需要挺起胸膛做人。

有这样一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众所周知,自信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因为他敢于面对挑战和困难;而自卑的孩子会畏惧一切。

刘琦总说自己是“一个无用的女孩”。正值花季的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刘琦说:“我本来想在初一第一次考试时一举夺魁,考出一个好成绩。结果我不仅失败了,而且只考了67分,这对于向来是优等生的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在小学的任何一次考试中,我从来没考过低于80分。”

这次考试使刘琦丧失了认真学习的信心,也丧失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从此之后,她总是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太没用了?”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导致刘琦自卑性格的原因。对于那些特别敏感、心胸狭窄的孩子来讲,他们更容易自卑。有时候,家长、老师、同学的建议或是提醒,都有可能令这些孩子受不了,觉得好像有人在歧视自己,因此就产生了自卑心理。也正因为如此,同学们才会故意疏远他、冷落他,因为和这样的人在一起学习太累了。如此一来,就会加剧这些孩子的自卑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导致孩子自卑的心理因素有很多,主要是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较差,当他们遭遇困难或挫折时,或是听了别人的负面评价之后,如果既找不到合理的解决办法,又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会渐渐地自卑。

自卑孩子的心头都佩戴着沉重的十字架。因为自卑的存在,他们会在家长、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继而独自品尝自卑的苦涩滋味。

一个孩子说:“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利,我彻底失望了。路在我的眼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堵墙,我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一种罪恶……”

孩子一旦产生了自卑心理,就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一片漆黑的,他们对生活的唯一感受就是煎熬。

当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时,孩子可能正为其他事情而自卑不已。他们想认真学习,但是改不掉粗心、自制力差等毛病;他们想多结交一些朋友,但是发现很多同学都躲着他;他们想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出色,但是努力过后依然不见起色……加上别人的负面评价和家长的不信任,有些孩子开始痛苦地怀疑自己。

小菲在日记中写道:这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不太理想,妈妈就黑着脸斥责我说:“你呀,也就是我的孩子,要不然你该上哪去上哪去,我是不愿看见你,烦死了。”爸爸则板着脸说:“早知道你这么不争气,还不如当初不让你读高中呢!我告诉你,我现在看见谁都比看见你高兴。”

听到这样的话,孩子能不自卑吗?一个连父母都嫌弃的人,能自信起来吗?一个总是听父母说自己不好的人,能自信起来吗?对此,专家呼吁,家长应该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帮助自卑的孩子点燃自信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