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上没有笨孩子
16701100000017

第17章 怎样激发孩子的潜能(3)

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的步骤

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能,根据心理学的知识来看,通常来讲,一个人最多发挥了1/3的潜能。因此,父母一定不要因为孩子的天赋不如他人而泄气,更不要因为孩子成绩好就沾沾自喜。要知道,孩子将来的适应能力、事业成败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取决于能否应用潜能。

父母都希望下一代比自己好,希望孩子能够发挥出最佳的能力,有个幸福、成功的未来。但是,家长对于启发潜能则所知甚少,甚至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次次地步入误区,目前许多父母都存在着盲信盲从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痴迷于所谓的成功教子经验,而实际上,因孩子个性、能力的差异,这些经验并不适用于每个人,所以有些父母邯郸学步,结果适得其反。

其实,激发孩子的潜能并非直截了当,一目了然,就像人的顿悟一样,看起来遥不可及,实则功到自然成。对于孩子潜能的开发,没有所谓的时间表,但却是有步骤、有依据的。

第一,设立目标

没有目标,一切努力都是空谈,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而没有目标地指引,孩子的潜能便无从释放,所以激发孩子学习的潜能应当从目标的确定开始。

1952年7月4日清晨,在距离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位34岁的女人费罗伦丝·查德威克从太平洋涉水开始向加州海岸游过去。如果她成功了,她将是第一个游过这条海峡的妇女。

那天早晨雾气腾腾,冰冷的海水冻得她浑身发麻,时间一点点过去。鲨鱼靠近她好几次,幸好被人开枪吓跑了,她仍然在游。在她以往的渡海游泳中最大的难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海水。

15个小时过去了,她冻得发麻、发冷,而且还十分疲惫,她知道自己不能再继续游下去了,于是就叫人将她拉上船。此时,坐在另一只船上的教练和母亲都告诉她“这里离海岸很近了”,让她不要放弃,她只好继续坚持。但是因为浓雾的原因,她无法看见加州海岸。

几十分钟之后——距她出发算起已经有15个小时零55分钟了,人们将她拉上了船。又过了一个小时,她感觉身体渐渐地暖和起来,此时她却感到了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初我能看见陆地,兴许我就可能坚持下来。”

确实非常可惜,因为人们拉她上船的地方距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我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我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由此可见,目标的根本意义是确定奋斗的方向,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目标的意义就具体转化为自我评价或是他人的评价。人一旦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责任心和勇气。如果没有追求的目标,人就会变得彷徨、无助、孤独、不知所措。

一个人若是没有长远目标,就会变得没有气势;一个人若是没有中期目标,就会没有精神支柱;一个人若是没有短期目标,就会变得不勤奋。有人曾列出这样的公式:目标=目标高度×达到的可能性。目标定得过低,就会不感兴趣;目标定得过高,达到的可能性就会很小,继而失去信心。那么,应该如何制订孩子的学习目标呢?

简而言之,一个有效的目标必须具备以下5个条件:

(1)是可以量化的。

(2)是有时间期限的。

(3)要能够实现。

(4)是注重效果的。

(5)要具体。

如果不同时具备这些条件,那么,目标就不是目标。其中,前两点是最重要的,量化是指目标可以用精确的数字描述出来,即使不能用数字描述,也要能够一步步的分解;时间限制是指目标要在限定的期限内完成。没有量化又没有时间限定的目标是无效的,而且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第二,控制情绪

情绪对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良的情绪。假如让坏情绪占据高峰,就等于人的心理解除了武装,这样,别说挖掘孩子的潜能,就连孩子原有的潜能和技巧也会发挥不出来。

心理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坏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长期生活在恶劣的情绪中,渐渐地就会变得脾气暴躁,遇事爱激动,所以就会常常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那么孩子的成功概率就非常低了。

孩子一旦学会控制情绪,就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创造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并且在学习上也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一般而言,控制情绪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移法。当孩子遭遇失败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多看自己的优点,让孩子体验到自信、愉快的感觉,尽量避免外界不利的刺激。

(2)分散法。当孩子遇到困难、烦恼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分析这些烦恼,然后个个击破困难。一定不要把烦恼联系起来,也绝对不要提及孩子过去的烦恼,否则会火上浇油。

(3)弱化法。减弱烦恼的不利刺激,引导孩子忘记烦恼,不去记忆、思考、想象这些烦恼。一个刺激作为一个信息,需要经过感觉、思维、想象、记忆等闸门才能触动人们的情感,所以,家长应该减弱孩子的心理能量消耗。

第三,磨砺意志

意志力是一种韧性,它有十足而持久的后劲。学习是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有时候很需要意志力作为支撑。在最艰难的时候,你不妨告诉孩子:“再坚持一会儿,成功的曙光就在前方!”如果孩子具有意志力,就算他没在学习上取得突出的成绩,也会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力并非一成不变的,现如今我们已经不再为孩子的智力发育感到束手无策了,因为智力可以透过潜能加以改进。实际上,天才儿童是教育的结果,而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孩子潜能的发展。

多问一个为什么,就多一次成功的机会

在家庭教育中,相互提问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最经常使用的互动交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家长培养孩子的重要方法。多问一个为什么,就能让孩子全面地了解事情的经过,同时还能让孩子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从而锻炼其思维能力,所以,家长应该有意识地与孩子进行交流。

事实上,人的思维能力在孩提时发育特别快,家长应该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开发其智力。家长在向孩子提问问题时,所问的问题要具体、详细,这样有利于孩子的理解,同时让其明白问题的方向,从而让孩子形成思路清晰且有条理的逻辑思维习惯。

通常来讲,求知欲和上进心较强的孩子,往往都是比较听话、主动、积极向上的,所以父母为了纠正不听话的孩子,可以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入手。

求知欲和上进心是学习的一种内在潜能和渴望,按照家长的话讲就是“爱学”,而只有孩子“爱学”,才能获取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求知欲是一种内在、持续的追求愿望的行为,在这种行为下,孩子才能够“学好”,继而取得优秀的成绩。作为父母,应该特别重视孩子的求知欲望,那么,该如何诱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呢?

都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长不妨以这种天性作为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的“诱饵”,让孩子感受到“该有”并看清“没有”的东西。将孩子要学习的知识放在具体的知识体系中理解,这样不但能让孩子看清知识点,还能让其了解到相关的知识,做到“知其然,亦知所以然”,这样新知识就很容易被原有的知识所兼容,从而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更多的求知意识。

“妈妈,我得了全省特等奖!”电话的一端,儿子小光迫不及待地向妈妈温碧茹报喜。

去年11月,小光报名参加了江苏省第19届金钥匙科技竞赛。报名之初是本着体验比赛、锻炼能力的心态,但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小光居然获得了大奖。妈妈虽然略感意外,但还是十分高兴。

回忆比赛刚结束时,小光顺利地答完试题,曾骄傲地说:“这种比赛无需复习,比拼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因为试题涉及的范围太广了。”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事实上,小光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积累了。

小光在两三岁时,也和其他孩子一样对自己的影子着迷,无论是站立还是走路,都会紧紧地盯着自己的影子,甚至会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转上两圈,看自己影子的变化。当妈妈发现他有这个兴趣时,就有意识的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等不同时段陪儿子一起看影子的变化。

“儿子,你的影子好长啊!”“咦,小光,你的影子怎么变短了呢?”“你的影子跑到前面去了……”在妈妈温碧茹的提示下,小光开始提问了:“妈妈,为什么影子会有长有短?”“妈妈,小光没有变,为什么影子会不断地变幻呢?”

此时,妈妈找来手电筒,又拿来各种玩具,然后开始和小光做游戏。电筒忽远忽近,从这边过渡到那边……渐渐地,小光开始明白,随着手电筒位置的转移,影子的长短会随之改变;影子的长短与玩具和手电筒之间的距离有关。“太阳、月亮和路灯就像手电筒,小光和妈妈就像玩具一样,这个道理你能明白吗?”小光郑重其事地点点头。望着儿子那稚嫩的小脸,温碧茹淡淡地笑了。

在小光出生的11个年头中,父母对他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会极大地满足:重视他的每一个提问,能回答的就给予答案;暂时无法解释的,就和他一起去查阅资料。父母总是鼓励小光亲自动手去探索,遇到需要做的实验,也会想方设法地去做……总之,父母对于他的提问,都会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因为小光喜欢,妈妈在旅游时总将参观科技馆和博物馆放在活动之内,人类悠久的历史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常常令小光赞叹不已;因为小光喜欢,在他不到5岁时,妈妈就为他买了电子积木。不久之后,他就能看着电路图,熟练地搭出各种电路,而且一边摆弄,一边自言自语地说道:“电阻”、“电容”、“电动机”……还会一直缠着大人问东问西;因为小光喜欢,在他上学之后,又走进了“化学世界”。他整日着迷于化学世界,一个实验往往要做上两三次,直到原材料全部用完……

正是因为有这些经历,才使得小光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他时常思考的问题是:“这个科学道理是什么?”每当小光捧起《我们爱科学》《科学探索者》《原来如此》等科普书籍时,总会呈现出如痴如醉的表情,像是鱼儿坠入水中,自由自在地畅游。也许,年幼的小光还不能完全读懂书中的内容,也不可能事事都弄清楚,但是,在妈妈看来,孩子这份旺盛的求知欲是难能可贵的,正因为有它的存在,孩子总有一天会弄清楚,读懂一切。

求知欲是人体内在的动机和愿望,所以,这条由内心深处向外延伸的线路一旦被阻塞,内心就不可能与外在的影响对接。到那时,无论家长如何打骂孩子,或是苦口婆心地劝导孩子,甚至拿出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孩子会将你的话当做耳边风。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如果你以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告终;如果你从问题开始,则将以肯定结束。”家长要知道,孩子的疑问是知识的萌芽,如果这种萌芽得到甘甜雨露的滋润,那么,孩子的求知热情一定会膨胀。如果家长在一开始就不愿意回答孩子稚嫩的问题,那么无异于关闭了孩子的智慧之门,孩子的智力发育就会变得缓慢。反之,对于孩子的提问,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或引导,那么,就会诱使孩子对探索和解决问题产生兴趣,从而促使孩子在探索问题中丰富自己的知识。

很多成功人士都拥有提问的良好习惯,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小时候就是一个提问大王,他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而且遇事总喜欢刨根问底儿。有一次,爱迪生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一时间,老师被问得很窘迫,他认为爱迪生在捣乱,而且他的这种行为影响了其他学生听课,所以,就要求爱迪生改掉爱提问的习惯。

然而,这个天生爱提问的孩子始终改不掉这个习惯,因为他的好奇心实在太强了。于是,他只读了三个月的课程,老师就不愿意教他了。爱迪生回到家之后,妈妈并没有因为他被赶回家就责备他,反而鼓励他要多观察生活,多问为什么。在爱迪生的妈妈看来,好奇心和爱提问是孩子聪明的表现,于是,她就亲自担当起教育爱迪生的责任,并且为爱迪生准备了一间实验室。伟大的母亲培养出了伟大的孩子,长大后的爱迪生最终成为世界上鼎鼎大名的发明家。

总而言之,家长要重视孩子在生活中的“提问”,让提问之声为孩子打开认知的房门,读懂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孩子向家长提问,还是鼓励孩子提问,都是锻炼孩子的最好方法。

挖掘孩子的独特潜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类似的抱怨:“我家孩子就是不爱学习,总是落后于其他孩子,你看,隔壁张洁家的小儿子就很喜欢看书,而且一坐就能坐上两三个小时,而我家孩子和他同龄,可就是坐不住,只喜欢看电视,玩足球,眼看要期中考试了,我都不知道拿他如何是好了!”或者说:“别看兮兮长得矮小,但是胆子可大了,和谁都能玩到一起去,我家李娇就不行,总是躲在我身后看其他小朋友玩……”总之,父母总觉得其他孩子应该会的事情,自家孩子必须也得会,所以,总是在担心自家孩子落后于其他孩子。其实,家长的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