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喂养必读:新手妈妈常犯的300个错误
16700900000022

第22章 病儿喂养错误(1)

与营养调理

0~3岁是宝宝人生的第一个生长发育高峰期,所以每个妈妈都会非常重视此阶段宝宝的营养供应量,总会想尽办法满足宝宝的成长发育需求。但是,有些家长急于求成或是喂养不当,很容易致使该阶段的宝宝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甚至出现营养不良等一系列疾病。

宝宝一旦患病该如何进行喂养呢?这是每个新妈妈都将面临的一个难题,本章针对患病婴儿该如何喂养和调理做了说明。

生病几天后,大多数的宝宝食欲差,往往不喜欢吃东西。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常常要求宝宝多吃一些食物。实际上,在宝宝病愈的初期,其胃肠道的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而消化酶的分泌量也比较少,如果此时让宝宝勉强多食的话,反而会引起宝宝厌食。所以,在宝宝病愈的初期,妈妈应该循序渐进地给他吃一些易消化的软食或是新鲜的水果,比如米粥、牛奶、豆浆等。

另外,在宝宝病愈初期的饮食中,应该选择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避免油脂或是糖分过多的食物。对食欲较差的宝宝,妈妈应尽可能地喂他一些喜欢吃的食物,喂食时要有耐心和信心。如果宝宝在病愈的一星期后仍然没有食欲的话,妈妈应该及时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因为可能宝宝体内另有其他病因存在。

宝宝生病是最让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婴儿期的宝宝,服药就是一大难题。在这里需要提醒妈妈,在服药之前是不适合给婴儿喂奶的。如果选择在这个时候喂奶,之后再喂药,婴儿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不利于进药,从而也增加了给婴儿喂药的难度。

良药苦口,但是病儿常会拒服或服后即吐,如果家长掌握不了正确的喂药时间和方法,那么就会影响到药物的疗效。

首先是时间上的选择。要想有一个良好的服药效果,时间的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婴幼儿服药时间一般选在喂奶前半小时到1小时较为适合。此时病儿的胃已排空,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避免服后呕吐。但是那些对胃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如铁剂等可在喂奶后1小时喂服,以减少药物对病儿胃的刺激,防止损伤胃黏膜。另外,婴幼儿可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中间给服药。

其次是喂药方法的掌握。在喂奶前1小时左右给病儿喂药时,可以在药物中加少量糖浆抖匀,用左手固定住宝宝的前额部,右手用小药杯或小匙将药液从宝宝的口角旁沿舌下慢慢倒入,待药液咽下后再拿开药杯或匙。婴幼儿常拒服苦药,父母可将病儿抱起,使其半躺在喂药者身上,将其头部抬高,在颈部垫纱布或小毛巾,固定其手脚,用小药杯紧贴口角,让药液慢慢沿舌下倒入,等病儿有了吞咽动作后才移开药杯。如果病儿不肯咽下药,可用两手指轻轻捏其双颊使嘴微微张开,然后将药慢慢地喂下去,等吞咽后再放松双颊。需要注意的是,服药后应将病儿竖直,轻拍背部,使其胃内空气排出,避免因哭吞入较多空气而在打嗝时将药液一起吐出。

婴儿病了,做父母的会更加细心地护理自己的宝宝,甚至连吃药也让宝宝躺在床上吃,唯恐惊动了宝宝。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对宝宝的病情无益,反而更有害。

让病儿躺着吃药容易使药滞留在宝宝的食管里,刺激并损害食管内壁,有时甚至还会延缓药物的吸收,进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对于家长来说,给婴儿喂药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不是宝宝太小容易呛噎,就是因喂药方法不当而浪费不少药。下面给妈妈们提供一套喂药的绝招:

第一,要掌握一个正确的喂药姿势。最好是妈妈抱着婴儿或让婴儿坐着。为了避免药物弄脏病儿的衣服,最好给其围上围嘴,然后用一个比宝宝嘴小的勺盛上药,慢慢喂进去。如果宝宝病重,不能采用这两种姿势服药,父母要把宝宝的头部和上身托起再喂药。

第二,一般的药都有一天几次、每次多少量的要求。拿钙口服液来说,医生要求一天两次,每次半瓶,但家长可以灵活处理为少量多次,把一天的量服足即可。

第三,在宝宝吃完药后,紧接着喂两勺水去去药味,再抱起宝宝轻拍后背,让药顺畅地流进宝宝胃里。

无论是给婴儿喂药还是水,这都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如果喂糊状等辅食,也最好别让宝宝躺着,要把宝宝抱在膝盖上,这样会利于宝宝吞咽。

由于大多数宝宝难喂药,不是哭闹就是咬紧牙关,有的家长图省事常会捏着宝宝的鼻子强行喂药,但在医生看来,这种强硬的方法十分不可取。

捏住宝宝的鼻子灌药,会迫使其用口腔代替鼻腔呼吸,将药物灌进去后,宝宝往往来不及及时吞咽,弄不好药物就会随着吸入的气体一并进入气管。如果药物一旦进入气管,轻则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阵发性呛咳和气喘,重则可能阻塞气管,造成窒息,如不及时抢救就会直接威胁宝宝的生命。另外,药物会刺激气管黏膜,这样还可能引起感染,使宝宝出现发热、多痰等症状,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十分不利。

专家指出,宝宝不愿吃药主要是怕苦,所以要尽量想办法减少药的苦味,建议试试以下方法:

对于普通的药粉,妈妈可粘在乳头或奶嘴上再给宝宝吃奶,这样药物就会随同乳汁一起服下。药量比较大的时候,可以重复分次进行,也可拌糖水喂服。

对特别苦的药,如黄连素等,则可以用“糖”来进行喂服。首先在小勺里放点糖,接着将药粉倒在糖上,然后再放点糖盖上药,并准备好糖水,药入口内随即喂服糖水。

对油类药物来说,如鱼肝油滴剂、液体石蜡等,可滴于饼干、馒头等食物上,或滴在一勺粥内让宝宝一起吃下。年龄小的婴幼儿则用滴管直接滴于口中,再喂糖水冲口。

专家特别指出,宝宝吃药时宜多喝水以送服,这样有利于药物尽快到达胃肠,让宝宝及早吸收。如果喝水太少药物可能会粘在中间“渠道”上,难以尽快发挥药效。

儿童医师建议,如果宝宝拒绝吃药,父母可用手卡住宝宝的脸颊外上下齿的地方,稍稍用力使其张开嘴,然后把药送下。这种方法要比捏鼻子灌药安全。

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不宜服用退烧药。因为此时的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完善,保暖、出汗散热功能也都较差,在服用退烧药后,常可使其体温突然下降,使宝宝皮肤青紫,严重者还可出现便血、吐血、脐部出血、颅内出血等,甚至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因此,如阿司匹林、小儿退热片、ABC等退烧药是新生儿的禁用药。

退烧药是儿科最常用也是常见的药物。家长们都很熟悉,有的也能说出这些药的名字。但对退烧药的用法、作用却不完全了解,当使用不当时,还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应特别引起家长的注意。

家长首先应该知道的一点是,退烧药并不是万能药,不是任何原因引起的发烧一用退烧药后体温就会从高热降至正常,而且就不再升高。退烧药的作用只是临时降温,而且也不可能完全降至正常,它的有效时间一般为2小时,过后体温还会上升。

退烧药只是临时用药,没有必要给病儿定时服用。退烧药只是在高热时应用,如婴幼儿体温超过39℃、大龄儿童超过38。5℃时应用。

所以新生儿不宜给服用退烧药,2~3个月大的婴儿也应慎用,或遵医嘱。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妈妈会用大黄来哺喂新生儿,帮助他们排“胎粪”,殊不知这种做法对新生儿十分有害。

正常的新生儿在出生后的1~2小时内是会自然排出粪便的,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新生儿的肠道内部是无菌的,胃肠道黏膜十分娇嫩,而大黄又属于泻药,一旦给刚出生的宝宝哺喂大黄必然会导致婴儿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腹泻、腹胀及腹痛,不利于新生儿的健康。

所以家长们不要用大黄来帮新生儿排胎粪,最好等婴儿自己自然排出比较好,也不要因为新生儿迟迟不排粪便而过分担忧,如果有特殊的症状应及时询问医生。

婴儿便秘主要是因为大便硬结、干燥造成的。然而有些家长误以为宝宝便秘期间不适合给他们喂半流质的食物。事实恰恰相反,在其食物里面添加一些菜泥或果泥是十分有利于宝宝排便的。这些菜泥或果泥里都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可促进肠道的蠕动,帮助宝宝轻松顺畅地排便。

下面介绍几种婴幼儿便秘的调理食谱:

1。 葱蜜奶

原料:牛奶200毫升,蜂蜜20克~40克,葱汁2毫升~4毫升。

制法:将上述食物混匀后,放到锅内煮熟即可。

食法:每天早晨空腹喝。

2。 炒红薯叶

原料:红薯叶100克,盐少许,油适量。

制法:①将红薯叶洗干净后切碎。②在锅内放上盐和油,将红薯叶倒入锅中炒热即可。

食法:每日2次。

3。 土豆汁

原料:土豆适量。

制法:①将土豆洗干净后晾干,除去皮后切碎。②捣烂并挤出汁。

食法:早午饭前各服1次,每次服用10毫升~20毫升。

一遇到宝宝大便干燥时,有些家长就急于让宝宝吃些香蕉或是麻油,认为这样可以促进宝宝排便。其实这种方法并不科学,最重要的是妈妈要帮助宝宝养成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排便的时间一般也要固定。

妈妈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 首先应立足于预防大便干燥的发生。要试着调整饮食,如果宝宝是用牛乳喂养的话,可以将牛奶中的糖量增加到8%,并增加水果汁,较大的婴儿也可添加适量蜂蜜。如果宝宝已经能够吃成人食物,妈妈应注意为其减少蛋白质类饮食,增加谷类、蔬菜、水果等含渣食物。

(2) 帮助宝宝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 如果宝宝因大便干燥导致3~4天都排不出,家长可以自行采取一些临时性的措施,如可用小儿开塞露塞入肛门或挤入少量甘油。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塞露开口处不要剪得凹凸不平或非常锋利,以免在塞入时划伤宝宝的肛门。如果没有开塞露,也可以在肥皂头上滴点水,这样就很容易塞入肛门而减少宝宝的惊恐与不适。当然这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的方法,不能常用开塞露、肥皂头通便,因为一旦养成习惯,宝宝便秘就更难纠正了。

许多新妈妈一旦发现宝宝便秘,便会想到用水果来改善症状,实际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宝宝的肠功能发育还不够完善,用水果来增加肠道蠕动的这种做法容易引起宝宝的肠道功能紊乱。

妈妈首先应弄清楚引起小儿便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牛乳喂养。有的家庭选择长期用牛乳及代乳品进行喂养,没有及时添加辅食和水果汁的宝宝就容易发生便秘。

(2) 营养过剩。大多数妈妈都急切盼望宝宝长高长胖,一味地给宝宝添加营养,这就会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过高,导致了便秘。

(3) 食物过于精细。现在市面上的许多高级儿童食品都是精细粮食制品,这些含渣少的食品是缺少粗纤维的,对肠壁的刺激不够,如果长期让宝宝吃这些食品而不加限制的话就容易导致便秘。

(4) 缺少蔬菜和水果。有些宝宝平时就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这样就使其体内缺乏维生素和纤维素,从而影响到排便。

(5) 喝水少。水是人体内最好的通便剂,如果喝水太少,肠道内部就会缺少水分,从而导致大便干燥。

在这里给新妈妈们介绍几种比较有效的治疗宝宝便秘的小窍门:

食疗

用香油拌菠菜,每次吃150克。注意菠菜要尽量煮得熟软一些,这样有利于宝宝消化吸收。

用红枣熬汤来喂食宝宝,效果也不错。

按 摩

把宝宝平放在床上,妈妈用右手掌根部轻轻紧贴其腹肌,自右上腹——左上腹——右下腹方向边揉边推,按此方向反复进行,手法不宜太重,每次要持续约10分钟,每日进行2~3次,直至便秘好转。

婴幼儿腹泻时会丧失大量的营养物质,一些家长想为宝宝增加营养,就给宝宝喂食一些液状食物,比如鸡汤等。其实这种方法是错误的。

鸡汤在进入人体后,人体蛋白质的合成就会显著增多,而人体每合成1克的蛋白质就需要0。45毫克的钾,由于钾不断进入细胞,此时人体为了维持平衡,钠也跟着大量进入血液和细胞液中,因而造成体液高渗,也就是高钠血症。所以,婴幼儿在腹泻时是不宜喝鸡汤的。

婴幼儿腹泻主要有伤食型、风寒型、湿热型和脾虚型4种。家长只有区别不同症状并选择合适的食疗方法,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伤食型腹泻的主要症状有:小儿泻前哭闹,很可能是腹胀、腹疼所致;大便酸臭,状如蛋花,伴有口臭、不思食等症状,妈妈可以试试以下食疗:

取苹果1个,洗净后连皮切碎,然后加水250毫升左右并加入少量食盐,煎汤之后给患病的宝宝饮用即可。此疗法一般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如果大于1岁便可直接吃苹果泥。

风寒型腹泻的症状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状、色淡、臭气少、肠鸣腹痛,间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可采用以下食疗:

取干净糯米30克(在锅内略炒),山药约15克,然后把糯米与山药一并煮粥,熟后再加入少量胡椒末和白糖适量调服。

湿热型腹泻的症状有:大便如水样,伴有未消化的食物、呈草绿色或黄色、有少量黏液;小便黄少等,可采用以下食疗:

取乌梅10颗,加水500毫升进行煎汤,并酌量加红糖,每日给服数次。

脾虚型腹泻的症状有:时泻时止或久泻不愈、大便稀薄或带有白色奶块、食后便泻、面色苍白等,可采用以下食疗:

取洗净的鲜胡萝卜250克,连皮一起切成块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烂,去渣留汁,每日分2~3次饮用汁水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