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当好孩子的引路人
16700800000031

第31章 做孩子习惯的培养者(3)

父母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在孩子面前说大人的语言,孩子就会不理解、不明白。要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即使他不明白、不理解,也会去模仿。久而久之,通过不断地模仿,他也会理解的。所以,那些以为自己的错误评价不会影响孩子的家长都想错了。要想孩子养成一个好性格,父母首先要有一个好习惯,而这个习惯就是让孩子知道什么叫做公正合理。

培养孩子的决策权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宝贝,有些父母为孩子考虑得过于周到,在他五六岁时就把十几岁的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父母这样做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让也让孩子失去了体验人生的机会。

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过分地保护或过多地干涉孩子,往往会让孩子失去自主生活的能力。大多数父母在孩子一两岁前会整天抱着他。到了3岁以后,孩子本应该具备一些自理能力,但父母的照顾却让他的这种能力消失了,甚至有的孩子在五六岁的时候还要父母帮忙穿衣服。

面对孩子长大后的“低能”,许多家长都感到奇怪。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正是自己的事必躬亲造就了一大批生活能力缺乏的孩子;正是自己的过度干涉,让孩子面对问题的机会减少;正是自己错误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的生存能力减弱,以至于没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为了避免培养出不能对自己负责的孩子,每一位家长都应有这样的意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当家做主”的机会,至少也要让他们能“当自己的家,做自己的主”,让孩子真正地去体验人生。

景先生的儿子景小斌刚上一年级,有一次,他放学回来告诉景先生:“今天有老师到我们班选学小提琴的人。”

景先生问儿子:“你怎么样,有没有被选上啊?”

儿子说:“老师说我的手不适合学拉小提琴。”

景先生问儿子:“你喜欢小提琴吗,你想学拉小提琴吗?”

儿子说:“老师都说了,我的手不适合拉小提琴。”

景先生听到儿子的话,就知道儿子根本没有要学拉小提琴的意思。于是他对儿子说:“老师说你不能学拉小提琴,但是没有说你练习别的乐器不行。如果你喜欢上什么乐器就跟爸爸说,爸爸一定支持你学。”

有一次景先生带着儿子去逛街。走到一家乐器店的门口,儿子被架子鼓吸引了。景先生带着儿子来到乐器店里,儿子希望有人能给他示范一下架子鼓的打法。音乐店的老板就给儿子打了一段鼓。儿子很高兴,告诉景先生说自己要学打架子鼓。景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儿子对架子鼓很感兴趣,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到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开始登台表演了,五年级的时候他已经拿到了架子鼓九级证书。很多人都知道景先生的儿子架子鼓打得特别好,有几个年轻人组的乐队还找到他,希望能和他签约。但是景小斌觉得自己现在年纪还小,不想这么早就去参加乐队,因为那样会耽误学业。

景小斌对父亲说,如果可以的话上大学再组织乐队也来得及,现在还是要把学习弄好。景先生听到儿子的话很欣慰。景小斌说:“爸爸尊重我,一直很支持我学架子鼓。我也应该尊重他,做到他希望我做的事情。”

家长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所以不要包揽孩子生活的一切内容,而应给孩子一个锻炼生活能力的家庭环境,尽快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还有一点就是,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本来就有参与家庭生活的权利与义务,父母应该适当地给他们发言权,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

首先,父母要意识到,孩子并非自己的私有物。许多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希望孩子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中。他们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些事情,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决定是对孩子最好的。这样的父母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意识,也忘记了他们终有一天会离开自己的。

其次,在平时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应该民主一些,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孩子的不同观点,父母尽量不要持反对态度。孩子有自己的看法,说明孩子不再依赖父母,而是在用自己的大脑思考问题。这时,父母明智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讨论他的观点,从而做出正确的引导。要注意,仅仅是引导,最后的决定权还应该在孩子自己手中。即使孩子的选择会让他们摔一跤,也不要紧,因为他的选择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提高的。

再次,给孩子自主决策权,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提出的要求必须是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可以先让孩子从简单的事情做起。这个时候,父母最需要的是耐心,不要对他们期望过高,要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他会因为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苦恼,父母也会因为他没有进步而失望。

最后,当孩子取得进步时,父母要及时对他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赞赏。孩子掌握知识和发展人格的过程就像一个人从镜子里看自己,孩子会把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当做一面镜子,然后按照这面镜子里的自己去计划自己的人生。如果父母总是说他做得不够好,他就会放弃努力。父母的鼓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孩子自信的性格就是在父母的鼓励中培养出来的,学会鼓励孩子是父母需要做出努力的事。

当然,给孩子决策权,在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也许会给父母添不少麻烦,或偶尔犯一些错误,但别因此而放弃,应该让他们坚持自己做。

如果孩子自己做决定后,在实践中受到了挫折,陷入消极情绪中,父母千万不要说类似“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之类的话,这样的话最容易伤害孩子。既然放手让孩子决定、行动,就要让他学会承受后果。面对孩子决策后的失败,父母要做的不是打击,而是帮助孩子分析总结,使他有经验和勇气继续去尝试。

在给孩子决策权的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犯出尔反尔的毛病。

有个母亲为了让孩子认真完成作业,便对孩子说:“你快点做作业,做完后,你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

“好,我马上就做完了。”孩子听了妈妈的许诺,很高兴。

不一会儿,孩子的作业完成了。

“妈妈,我做完作业了。我想去滑旱冰板。”说着,孩子便准备去换鞋。

“滑旱冰板容易摔坏,你还是打会儿篮球吧!”

“不会摔坏的,别人不都是那样滑的。”

妈妈想了想说:“算了吧,你会摔坏的,还是听妈妈的话,打篮球安全。”

“不,妈妈,我要去滑旱冰板。”

“行了,听妈妈的话,做个好孩子。去打篮球吧!”

就这样,孩子没办法,只好听妈妈的话,去玩其他游戏了。

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家长往往告诉孩子可以自主决定,最后却总是干涉孩子的决定。

给孩子决策权,绝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更不是诱骗孩子的借口。如果父母要教孩子做出聪明的选择,就该给他们机会。有言在先,而后又自食其言,不仅干涉了孩子的自主权,而且削弱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父母不要把孩子看得太紧,要让孩子慢慢去承担一些他们可以做到的事情,并学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很重要。

告诉孩子,独立很重要

孩子终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成就自己的事业。在此之前,父母不要让孩子对自己产生过多的依赖。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靠别人终究不如靠自己,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是一样的。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只有他们自己拥有了能力,才能使他们成就未来。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顶天立地的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退缩、迎难而上。这样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要让孩子变成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从小时候就对他进行严格的要求。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在很多方面都舍不得对孩子严格要求,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家长应该告诉孩子的是,父母不可能成为你的保护伞,更多的时候,你要自己去面对这个世界。

22岁的刘妮不仅长相甜美,而且学习成绩优异,毕业时,还曾获得“最佳十大优秀毕业生”的称号。在父母的关系下,刘妮去了一家外贸公司就职,因为专业不对口以及无法处理繁杂的人际关系,刘妮仅仅上了一个月的班就辞职了。

在此之后,刘妮又找了很多份工作,可是每次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她总是为自己找很多种原因——人际关系复杂,工作繁重,领导不好相处等。为此,她妈妈还总是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在家待着,放心,有妈妈在,你一切都不用操心。我再托人找关系,一定让你去大公司当白领,不受那些小公司老板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