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娇不惯教女孩100招
16700700000020

第20章 多一些启迪,少一些控制(肖)(1)

女儿一天天长大,逐渐进入青春期。她已经不再完全依靠爸爸妈妈的百般呵护,而是将自己看成“大人”,一颗渴望自由的心灵时刻向往着独立的生活。她要自己选择朋友,去尝试新鲜事物,对美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追求……

然而,已经是“小大人”的女儿,毕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在辨识事物和自我约束上还有些欠缺,所以,父母不能放任她自由。当然,父母在管束上一定要坚持多启迪少控制的原则,只有这样,女儿才能感觉到被理解和尊重,并遵从你的教导。

莫对女儿的异性交往疑神疑鬼

“早恋”往往是个吓人的话题。许多父母对女儿与异性的交往十分警惕,害怕女儿会早恋,更担心她由于无知、好奇而发生难以挽回的后果。不过,很多时候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李芸是一位漂亮而又文静的女孩,她经常和其他女孩讨论:现在的父母太不理解孩子的感情了。李芸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李芸在六年级时和班上一位叫王涛的男生很要好。有一天放学回家后,她高兴地告诉妈妈,说自己很喜欢和王涛在一起。

妈妈听后不容分说就把李芸教训了一顿,并严令禁止她再与王涛来往。李芸十分委屈,但又无处诉说。连续几天,原本开朗活泼的她不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这种变化让她的父母非常着急,他们恳请老师帮忙开导自己的女儿。

老师得知李芸的“恋情”后也吃了一惊,于是找了个机会和李芸单独进行了一次交流。刚开始,老师谈起那个叫王涛的男生时,李芸沉默不语,无论老师怎么诱导,李芸也不肯主动谈自己和王涛之间的事情。后来老师问道:“你为什么会喜欢王涛呢?”

李芸终于肯开口说话了,她说:“他成绩好,我有不懂的地方问他,他都帮助我,所以我觉得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快乐。”

老师恍然大悟,原来李芸并没有早恋,只是与父母在接触异性朋友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认识,这造成了她与父母之间的心理隔阂。

李芸上初三时,妈妈有一次查看她的作业,在她的书包里无意中发现了一名男生的作业本。妈妈好奇地翻了一下,发现这名男生的作业本里夹着一片大大的玫瑰花瓣,花瓣上写满了文字。妈妈仔细一看,原来竟是女儿写给这名男生的“玫瑰情书”!在信中,女儿表达了自己对班上这位“小帅哥”的喜爱。

妈妈十分震惊,李芸的爸爸知道后也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他们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害怕突然向女儿提及“爱情”,会重复以前的错误,伤害女儿的自尊。经过一番商量,他们决定轮番上阵,旁敲侧击,让女儿以学业为重,不要有学习以外的任何想法。

面对父母的教导,李芸保证说自己会好好学习,不会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看到女儿的反应,父母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然而过了一个星期,妈妈却看到女儿和一个男生亲昵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李芸回到家后,自然免不了再次接受爸爸妈妈的轮番教育。然而,她不再像上次那么听话了,她厌烦了父母的唠叨,并且宣布自己要搬到学校去住。

第二天,李芸的父母下班后,看到女儿的衣服和被褥已经不见了,书桌上有一张女儿给他们的留言条:“爸爸、妈妈:请不要以你们的眼光来看我,我没有早恋……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友情的,我已经开始长大,渴望得到周围人的爱和友谊……”

看到这里,李芸的父母终于明白,他们的担心是完全的多余的,女儿只是需要朋友而已。

很多时候,父母一旦发现女儿与异性来往,往往感到震惊和愤怒。但是他们并没有认真去探究真实情况,即女儿与异性朋友之间是不是真的出现了像成人一样的恋情。

据调查,90%的孩子在8~15岁间会有很亲密的异性伙伴,但是这种异性伙伴关系并不能称为“早恋”。

青少年由于生理发育和性成熟,会对异性产生一种希望接近的冲动。这个阶段的他们,会比较关注异性的表现,渴望了解异性的心理和生理,了解异性对自己的态度。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父母无需对此大惊小怪。

除去青春期生理、心理发育带来的与异性交往的渴望,很多十几岁的女孩渴望与异性交往,还缘于对兄弟姐妹情感的向往。

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身边缺少同龄人做伴,生活比较孤单。一旦他们心里有话需要倾诉的时候,就会找个说得来的同学或者朋友来替代自己的兄弟姐妹。

另外,父母也应该认识到,异性交往是女儿人格独立的需要。女儿逐渐长大,她的独立意识也大大增强。她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小孩子,希望独立尤其是情感上的独立。

于是,她不再喜欢每件事都依赖父母,跟父母间的交流也不太容易产生共鸣。她喜欢通过独立认识、交往新朋友,建立自己的同龄朋友圈子,以此来证明她已经长大了。

的确,女儿在与异性交往中有些问题需要与父母交流,在某些方面也需要父母正确的引导。但是,父母首先要承认女儿的这种情感是美好的、纯真的、圣洁的,而不能用成年人的观念无端干涉、横加指责,否则就关闭了与女儿交流感情的闸门。

所以,父母在面对女儿这方面的问题时,千万不能疑神疑鬼,草木皆兵,把一般的同学、朋友关系误认为是早恋,而要细致观察、分析,确定女儿是否真的是在早恋。

即使女儿真的出现了早恋,父母也要正确对待,不能急躁、粗暴,而是要采取她能接受的方式,正确引导她走出迷茫。

对女儿的早恋要疏导而不是压制

上初三的林西西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子,她的学习很好,从小到大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但在最近一个阶段,林西西的成绩有所下降。她的父母为此很是焦急。

这天,妈妈在给林西西整理房间时,偶然发现了女儿与同学之间写的一些字条。字条上,女儿竟然与同学以老婆、老公相称。妈妈心里一惊,回想起女儿这段时间的异常表现,猜测女儿有早恋的倾向。

妈妈非常担心女儿陷入早恋而影响学习,这天晚上她严厉地批评了女儿。女儿红着脸低着头听着妈妈的训斥,最后表示以后一定会专注学业。

然而此后不久,妈妈又发现女儿有了异常的举动。她在女儿的书包里发现了一封情书,而且女儿放学回到家后,一直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小声通电话。

妈妈十分生气,把这件事告诉了林西西的爸爸。这天晚上,父母逼问女儿,让女儿把与那个男生的交往情况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最后,在震怒之下,爸爸忍不住打了女儿一巴掌,并要女儿发誓,从此以后不再与那个男生来往。

这件事让林西西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紧张。以往那个乖巧懂事的林西西不见了,现在的她处处和父母作对。每天放学回来她就躲进自己的房间,吃饭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妈妈稍微说她一句,她就重重地摔门。林西西在内心里对父母充满了敌视。

妈妈毫无办法,于是批评女儿成了她惟一的教育手段,但这样的方法非但没有奏效,反而更加重了女儿的逆反心理。期中考成绩出来了,女儿的成绩一落千丈。

看着因为早恋而颓废的女儿,妈妈气急败坏地发出了警告:“如果你再不听妈妈的话,不用心学习,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你的同学和老师。”

这天,在妈妈的又一番批评轰炸下,林西西终于暴发了。她大喊大叫,把书包往地上一摔,哭着跑出了家门。一连几天,她都没有回家。

父母发疯似的找遍了所有可能的地方,但是都没有找到女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过激了,但一切为时已晚。三天后警察局的人告诉他们:“有人看到一个神情恍惚的女孩从一座山上失足摔了下来……”

这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总是认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是独一无二的,她渴望通过行为上的尝试、经验上的体会来确认自己的成长与独立。于是,早恋便在对异性的关注和对爱情的懵懂与憧憬中不期然地产生了。

许多都深知早恋的严重危害,所以一直严格监督女儿的异性交往,一旦出现蛛丝马迹,必须要查个水落石出。父母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是不少人采取的方法措施很不妥当。

有些父母总把女儿看作小孩子,不尊重女儿的人格尊严,时常私拆女儿的信件,查看日记,监听电话。他们动不动就要训斥、责骂女儿,还不允许女儿辩解,因为辩解就是“不听话”、“顶嘴”、“造反”。一旦他们发现女儿有早恋倾向,更是不厌其烦地说教,甚至拳脚相加,控制女儿的人身自由。

父母的这种做法不但伤害了女儿的自尊心,而且很可能导致她产生叛逆心理。有一位妈妈发现了某男生给女儿写的情书。气急之下,妈妈拿着这封情书跑到学校,当着很多人的面质问女儿那个男生到底是谁。女儿难堪之极,哭着跑出学校……

她原本是一个活泼开朗充满朝气的女孩,但是从此以后一蹶不振,完全丧失了学习的动力,从前十名落到了全班最后一名。更为遗憾的是,她开始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她的妈妈后悔不已……

许多父母一旦发现女儿跟异性同学交往密切,有了所谓的“早恋”倾向,先是慌乱随后怒不可遏。他们对女儿责骂不休,甚至羞辱女儿,限制女儿与同学间的正常交往。

父母这种粗暴的做法,可能会使一些胆小懦弱的女孩却步,把对异性的倾慕暂时压抑于心底,等待以后的爆发。

而如果女儿的性格比较倔强,面对父母的粗暴干预,一方面她可能产生逆反心理,本来只是正常的异性交往,这时候反而会迅速向早恋关系发展。另一方面,她可能会把这种异性交往转入“地下”,陷入更深的感情漩涡。

因此,父母如果发现女儿有了关系要好或是交往密切的异性朋友时,不要先入为主地认定女儿“早恋”。这时应该学着去理解孩子们间的纯洁友情,充分尊重女儿,尤其是她的个人隐私权。

在尊重女儿的前提下,父母不妨找一些合适的机会,跟她进行一番坦诚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父母最好始终保持大方、坦诚的态度,不要让她觉得谈青春期、谈异性、谈性是一件很猥琐的事情。

父母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女儿交流自己对人生、爱情、学业的感悟,帮助她了解爱的真谛,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总之,父母大可不必把早恋看成大逆不道的滔天大罪,更不要对女儿施以重压。只有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顺应女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才能让女儿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循序渐进培养女儿的好习惯

一位美国作家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一种好习惯可以成就人的一生,一种坏习惯也可以葬送人的一生。

事实上,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惟一的差别在于他们拥有不一样的习惯。一个爱睡懒觉,生活懒散没有规律的人,根本无法约束自己勤奋工作;一个不爱阅读、不关心身外世界的人,不可能拥有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见识;一个自以为是、目中无人的人,是无法与别人好好合作、沟通的;一个不爱独立思考、人云亦云的人,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判断,也不可能成就自己的事业。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人类所有的优点都要变成习惯才有价值。所以,注重习惯的力量,从小培养女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她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家庭是女儿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她很多习惯形成的摇篮。因此,父母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女儿养成好习惯。

悠悠是一个只有4岁的小女孩。爸爸妈妈很晚才生了她,所以她倍受宠爱。为了更好地照顾悠悠,妈妈甚至辞了工作。

悠悠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天天抱着她来幼儿园,一步也不离开她,做她的“保护神”,为她做最周到的服务:帮上厕所的悠悠脱裤子;帮悠悠冲奶粉,一勺一勺的舀给悠悠喝;中午吃饭,妈妈数着米粒往悠悠的嘴里添;睡午觉时,妈妈要给悠悠脱下衣服、鞋子,盖上被子,哄着悠悠睡觉……

有一天,幼儿园组织了“个人能力测试”。在测试中,悠悠不会洗手,不会用杯子接水喝,不会脱鞋子,不会擦鼻涕……她总是跟在别的小朋友后面拖拖拉拉。

悠悠的妈妈后悔不已。她这才真正意识到,在自己的娇惯下,女儿已经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

作为女儿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更应该积极为她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通过日积月累,让她的良好生活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而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脉相承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女儿的学习效率,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女儿今后事业成功的首要条件。

关向南夫妇有三个可爱的孩子。这三个孩子都非常乖巧伶俐,学习也很自觉。邻居和朋友们经常羡慕地向关向南夫妇讨教经验。

其实,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关向南夫妇的用心教育下逐渐养成的。他们夫妇俩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在他们的大儿子还很小的时候,每天晚上,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哭闹或者看电视的时候,他们却和儿子围坐在一张桌子上。他们给孩子朗读童话,教孩子画画和识字。时间一长,这种三个人一起愉快游戏并学习就成为一种习惯了。

在他们有了第二个孩子以后,这种一起学习的好习惯仍然保持着。每天吃过晚饭,哥哥读书写字时,弟弟就在旁边学画画儿,爸爸妈妈一有空就围在桌边跟他们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