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认为“不要怕孩子犯错误”,“要允许孩子犯错”。在她看来,父母怎么对待孩子犯错误,以及怎样对待孩子改正错误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不恰当的批评只会让孩子觉得“我做不好”,最后导致孩子“干脆不做”了。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方法是,父母要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在错误中得到教训,并能从中学习到改正错误的方法。
蒙台梭利还认为,允许孩子犯错误,这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
一位妈妈有急事要出去一下,于是她匆匆忙忙地给孩子把衣服上的扣子都扣好,并且给他拉上了拉链,然后妈妈转身去拿车钥匙。等她拿了钥匙回头看的时候,发现孩子身上所有的小扣子又都解开了……
如果你是这位母亲你会怎么做呢?会不会去指责孩子?在母亲的眼里或许孩子是调皮不听话的,可是孩子可能就是想要学会扣扣子和享受扣扣子的乐趣。因此,孩子往往会有和成人不同的目的,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才可以。
其次,太多的责备和批评对孩子是有害无益的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德里森做过一些跟踪调查。他在经过5年对“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个课题的跟踪调查以后,发现有92%以上的孩子都对父母的指责表示出“强烈的反感”,只有不到4%的孩子选择“如果父母的指责有道理,我可以接受”。为此他呼吁:“要尊重你的孩子,别随意指责他!”
一位母亲是中学老师,她管教的学生都遵守纪律,并且成绩优秀。在家中她对自己孩子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她规定:孩子在家里不能大声说话,吃饭时也不许说话,坐在椅子上后背必须要伸直等。孩子稍有不注意,她就会大声呵斥和责骂。由于她长年用这种模式教育孩子,所以,孩子一直表现得非常听话,对人也彬彬有礼,但孩子却变得畏首畏尾,没有主见。
有一天,她因为要加班工作,没有回家给孩子做饭。孩子中午放学回来以后,就一直坐在沙发上等着。结果孩子饿了一个中午。晚上她回到家,问孩子中午吃了什么,孩子说没有吃东西。她对孩子说:“橱柜里有方便面,你为什么不泡着吃?”孩子回答:“你没有说啊,我怕你不让我吃……”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孩子在生活面前的无能更多是因为被父母管得过严,经常遭到父母的责骂使得他们只知道听从大人的吩咐,自己却没有了主见,也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和要求,有的孩子甚至连想都不会了。这就是父母不合理批评导致的不良后果。
最后,父母要掌握批评和责备的原则
既然过多的批评和责备对孩子没有益处,那父母是不是就不要责备和批评了呢?当然不是。其实,父母只要在责备和批评的时候掌握一个“度”,家庭教育还是会向良性方向发展的。
第一,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再小也是有人格和自尊的,如果忽视或是无视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孩子肯定不会接受父母的批评。
第二,要让孩子知道被批评的原因。孩子如果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批评,他是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就更谈不上改正了。如果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并且能真心地认错,父母也就不必刻意地追究,只要引导、监督孩子改正就可以了。
第三,批评要实事求是。批评要在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后再进行,切不可不分青红皂白,而且父母既不能偏听偏信,也不能片面地夸大错误。
除此之外,父母还要就事论事,批评时要注意场合,对孩子的错误要宽容。做到这些,就能很好地引导孩子去面对和改正错误。
做个合格的家长
要想做个合格的家长,其实也不太容易。对此,有关专家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夫妻要互相接纳、理解
这里说的接纳,就是指承认和宽容并能接受对方由于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的不同所形成的观念、性格、兴趣以及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分歧,也能体谅对方和自己的差异,双方共同努力来缩短相互之间的差距或者尽量承受合理的差距,在适当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做出必要的让步和改变,在生活中实现求同存异;愿意了解对方的需要,能经常赞赏对方的长处,找出彼此在理想、志趣与事业上的共同点,从而携手同行。
理解,是指要有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的心态。
沟通,是指夫妻双方能以相互信任的态度开诚布公地交换意见和交流思想,能共同做出家事的决策和调整措施。
婚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误解、矛盾或争论都是很难避免的。据相关部门对处于相同背景的家庭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显示,在一个家庭里,沟通是最重要的,沟通不仅能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更能得到对方的体谅和支持。沟通得好的家庭,会形成对孩子发展有利的空间。
2。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行为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孩子,所以,父母首先要在行为上做出表率,比如关心社会、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尤其是在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让孩子为有这样的好父母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父母要合理地创设家庭的物质条件和生活环境
比如房间应当收拾得整洁有序、美观且卫生;各种物品,特别是一些药品和餐具都有固定放置的地方;作息和生活都有规律等。一种稳定的生活秩序能使孩子的生理系统自然形成相应的规律,这也便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事能有条不紊。有条件的家庭可让孩子有单独的房间,能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置放玩具、图书、衣服及生活用品,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从而能提高孩子的劳动技能和审美情趣。
如果一个家庭的环境杂乱无章,经常杯盘狼藉、垃圾满地,孩子很快会适应这种脏、乱、差的生活秩序,他的玩具和图书等用品也会东丢西扔,容易让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从而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家庭环境不仅要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氛围,还要有新颖、有趣和丰富的智力信息。比如可以在墙上挂一些动物或人物画、风景画等,也可以挂一些名人的肖像、名言警句、传记故事、地图,或者让孩子自己选择需要做什么样的装饰。
总之,要放手让孩子制作和布置,提供给他动脑、动手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
4。父母要向孩子学习,亲子共同成长
向孩子学习,主要包含3层含义:
一是要真心地尊重。孩子是未来的公民,有独立的人格,应当享受全部的人权,即生存权、学习权、休息娱乐权和发言权等。父母应当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对待孩子,尊重他们的意见,发掘他们巨大的潜能,要接受孩子的合理建议,绝不能用惩罚和强制的手段。要做到真心地尊重,父母就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和认识他的世界。
二是要虚心地倾听。孩子都有自己的智慧,作为父母有责任了解他的一些古怪行为背后的正当理由。比如有一个母亲问孩子:“冰融化了是什么呀?”她原本以为孩子一定会说是“水”,可孩子回答说:“冰融化了就是春天。”结果母亲大骂孩子是一个“笨蛋”。为什么父母和孩子的看法会有这么大的不同?为什么被斥责的总是孩子呢?因为成年人的思维常会受到传统的对错标准和习惯束缚,而不愿去承认孩子。这样时间长了,一定会扼杀孩子的智慧火花和创造灵感。
三是要动态地看待孩子。每个孩子的成长道路都是有进有退的,也是有成功、有失败的。孩子随成长的过程而不断地改变着,所以父母也需要适应孩子的变化改变自己,要学会多从侧面动态地去看待孩子的优点和不足,既要引导孩子的现在,又要适应他们的发展;既要不断地鼓励和支持孩子,又要灵活地为孩子提出新的挑战和更高的前进目标。总之,父母要坚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做到因人施教、循序渐进,这样就可以较全面地督促孩子成长,也会在“向孩子学习”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