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16699400000024

第24章 禅是生命的境界(3)

生命是个过程

《沙原隐泉》中有这样一段话:“爬,不为那山顶,只为已经划下的曲线;爬,不管最后到达什么地方,只为了已经耗下的生命;嚷,站在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爬,只管爬。”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攀爬的过程,那是站在今天的顶端向着明天的顶端进步的过程。

一个国王非常想有一个女儿,而王后果真生了个女儿,国王很高兴,他日夜盼望女儿快些长大,可一个人的生长怎能如人的意志而变化呢?他的女儿仍然在不紧不慢地成长,好像丝毫不理会父王的急迫心情,国王实在没办法,便把宫中的医生召来。国王严厉地命令医生:“赶紧给我一种药,使我的女儿吃了能够立即长大。”医生笑着回答说:“我可以给您这种药,它能使公主立即长大,可是眼下我没有这种药方,您必须给我时间去寻找。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在我找药期间,请国王不要去看公主。等公主服了我给的药后,再请您见公主。”

于是医生就到远方去找药了,这一去就是十二年。十二年过后,医生采药回来了,他把药给公主吃了后,便带她去见国王。国王见了长大后的女儿很高兴,自言自语道:“确实是神医,真能找到这种药,吃了能让我女儿立即长大。”便诏令左右的侍从,给医生赏赐很多金银宝物。人们都会嘲笑这位国王的无知,不懂得起码的常识,十多年过后,看见女儿长大了,便认为是药的作用。

曾经有一个信徒来到一个修行有道的高僧面前说:“我非常想得到您的指点,使我很快地透彻领悟人生。”

高僧便从基础开始教他坐禅,抛除一切尘念的静虑,积累认识各种行为的规范,认真领会佛教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和解释,最后达到摒弃一切人生烦恼的修悟境界。这人听后欢呼雀跃,说道:“真快乐啊!大师,您这么快就让我能达到佛学的最高境界,您真是太了不起了。”高僧听了摇摇头,一声不吭地离开了。

生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有生必有死,生的必然和死的必然一样重要。然而,生命却不仅有这两种概念,生与死对某个个体而言也许只是一个符号,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这是每个人都该经历的,也是每个人都该尊重的。生命注定要在由生到死的过程中加入酸、甜、苦、辣的滋味,感受喜、怒、哀、乐的种种心情。在经历了一切该经历的之后,从幼稚变得圆熟,由青涩变成深红,如果你拒绝了这个过程,也就拒绝了生命。所以请不要在幼嫩的时候,急于经历风雨,也不要在熟稔之后渴盼回到从前。一生的过程需要每一天最真实的感受的积淀。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戏,有高兴、有失落、有松弛,也有紧张,令人回味无穷;也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本书,中间夹杂着无数的坎坷与危机,让人久久不能平静。其实无论是戏还是书,人生都只是一个过程。一个人有好的结果,往往是因为这个人很注重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即使失落,过后也会不断地继续追求。因为他知道唯有追求,才能完善完美生命的过程,完成一个有价值的生命。成功人士对于真理、对于事业的追求无不如此。而有些人却不懂得努力的过程,过分看重结果,到头来一事无成。其实只要追求过、用心过,即使得不到,也不会有遗憾!

传说中有一种荆棘鸟,这种鸟就是用剧痛和血泪换得了一生一次的生命绝唱,它让人们明白只有磨难与苦痛才能造就辉煌的生命过程。没有十年寒窗雪,哪得梅花扑鼻香?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任何一个成就的背后都是一个艰辛的历程,成功的事业需要用心经营,美满的婚姻需要真心经营,无悔的人生更需要细心经营。生命是一个过程,只有不一般的付出,才能见到不一般的结果,如果用简单的付出就能换来精彩,那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变得精彩,所以绚烂夺目的伟大光环只属于哪些艰苦付出的人。只要肯付出,用心了,努力了,最后能得到怎样的结果,都并不重要,因为自己并没有留下任何遗憾,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用心地把每一件事情都画上一个句号就够了。

自杀是无知的表现

佛在《大正藏》里说:“若有舍此身,余身相续者,我说彼等则有大过。”意思是说自杀的罪过极大。《梵网经》里说:“凡生者皆为我父、我母,故杀生即杀父母。”因此,自杀无异杀父杀母的极大罪过。

事业、婚姻、情感上的沉重打击,都可能令人想到自杀。遇到挫折就想一死了之,这是逃避现实的无知、怯懦、不负责任的行为,只要心生此念,将会对不起任何一个关心你、爱你和你爱的人。

一位诗人爱上了一个女人,就向那个女人示爱,然而却被无情地拒绝了。家人非常担忧,很害怕他会自杀,每个人都试着说服他。但他们越是这样做,他就越认为他应该就此了却红尘。最后他的家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没办法就把他的门锁起来。诗人就用头去撞门,这下家人更害怕了。突然间,他们想到了诗人有一个朋友是一位得道的禅师,于是他们就赶紧让人去叫禅师,看能不能劝住发疯的诗人——至少他们是同一种信仰。

禅师赶来时,诗人正用头在撞门,看样子他真的很生气,完全是下定决心了。禅师来到之后,竟然冲着他说:“你为什么要把这出戏演得这么隆重?如果你真的很想自杀,你就悄悄地自杀吧,为什么还要制造出这么响亮的噪音?只用头撞门人是不会死的。所以,你还是跟我来,我们可以爬上楼去,从十几层跃下,岂不痛快!而在这里搞得大家心神不宁,又是什么意思呢?”

诗人不再用头撞门,他感到困惑:堂堂一个得道禅师,不劝人生,居然劝人跳楼?禅师继续喋喋不休:“赶快把门打开,不要再这么演戏了,否则会引来一大堆的观众,你只要跟我来,爬上楼顶往下一跳,保证你很快会消失。”诗人将门打开,一脸的困惑。于是禅师毫不犹豫地拉住他的手,把他用力地拉出来。诗人一步一步地往楼上走,每上一个台阶都会变得越来越害怕。当他们到了楼顶时,诗人突然变得很愤怒:“你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的敌人?你好像非要杀死我不可?”禅师笑着解释道:“是你想要死,作为朋友我责无旁贷,此时不帮你何时还能再帮你。我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我们去栏杆那儿。今夜很美,月亮已经出来了,正是个跳楼的好时候。”诗人一听,脸色变得煞白,咆哮道:“你是何许人,你可以强迫一个人去死吗?”禅师说:“你看看!这就跟你念佛时一样,有口无心。你追求的那个女人,心不向你打开,得不到她的爱,你就想死;同样地,你的心不向佛祖打开,佛祖能接你去他的地盘吗?”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也会像诗人一样在经历了挫折之后,就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最后选择死。然而,在佛界看来,自杀也是杀生,同样是人的罪孽。

自杀是对生命意义无知的表现,更是懦弱者的行为。其实一个人之所以想要自杀,不外乎太过于自私、太为自己着想,懦弱而没有能力应付外来的压力。一个人如果天天只想“我”、“我想”、“我要”、“我爱”,就会感到很多都是得不到的,而自身的生命价值也就很有限。如果一个人有责任心,自然不会想要自杀。想想自己的家人、朋友,他们不是都曾爱过你、帮助过你吗?你何以这样忍心离开大家呢?再想想美好的山川大地,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温暖的社会大家庭,人的一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光景而已,怎能这样忍心离去?不要因为一点挫折就自暴自弃,甚至丧失生存的意志而选择自杀,自杀是无知的表现,不是智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