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16699400000010

第10章 禅是德行的航舵(3)

施恩而不图报,是一种崇高的品德。我们从小就受到助人为乐的教导,偶尔的一两次帮助他人很容易做到。然而,你可曾体会过,把助人为乐当成一种执著的理念,不计报酬地长期坚守,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品质?

放下你的优越感

把自己的优越感摆在别人面前,是一种无礼、无智,这种以势压人的愚蠢行为,最终只会遭到他人的鄙视、攻击和唾弃。

有一个家境殷实的女人,不论是在财富、地位、能力、权力上,还是在外貌上,都无人可与她相比,然而她整天总是闷闷不乐的样子,甚至连个能够谈心的朋友都没有。她自身的强烈优越感,使得人们都不愿意和她往来,因为她总会在有意无意中伤害到别人,时间一长就连最要好的朋友都不愿理她了。

例如,当好友兴高采烈地给她打电话,说自己用折价券到批发店买到了很多便宜的保养品时,她总是会说:“噢!你竟然还到这种地方买东西呀,我只去有品牌的专柜上买,那里的价格也很便宜。”这样的话不但让人产生了距离感,还让人产生了厌恶感。

于是,女人就去向无德禅师请教,问他怎么才能让自己拥有魅力,以赢得别人的喜欢。

无德禅师听完,就对她说:“假如你能随时随地与其他人合作,并且拥有与佛一样的慈悲胸怀,多说禅话,多听禅音,多做禅事,多悟禅心,那么你就定然会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

这位女人听完禅师的话后非常高兴,她虔诚地问道:“那禅话是怎么讲的呢?”

无德禅师答道:“禅话,其实就是讲快乐的话,讲实话,讲谦逊的话,讲利人的话,而并非到处说显示自己优越的话。”

女人接着问禅师:“那禅音又要如何来听呢?”

无德禅师缓缓说道:“禅音就是将一切音声化为微妙的音声,将咒骂的音声转化为悲悯的音声,把诋毁诽谤的音声转为助人的音声,把不屑的音声转化为尊敬的音声,把宽纵的音声变为贴心的音声;同时面对哭声、闹声、粗声、恶声时,你都能不介怀,那就是所谓的禅音了。”

女人进一步问道:“那又怎么来做禅事呢?”

无德禅师答道:“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符合佛法的事。”

女人问:“那禅心又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说:“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万物的心,普利万物的心。总之,就是要有一颗慈善的心。”

女人听了禅师的话后,顿有所悟。

此后,她一改之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炫耀自己的财富,也不再自恃自我的美貌,没有了以往那种目空一切的优越感,对人总是谦逊有礼,对朋友尤能关爱有加,于是大家就都开始喜欢她了,她也被评为“最具魅力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莫名其妙、不知所以的优越感。实际上,这种优越感实在是一种浅薄与可笑的表现。每个存在的生命都值得我们尊重,均有令人感动的地方,而那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只能凸显自己的幼稚和浮浅。

一个读懂人生的人,根本不会草率地去否定或忽视一个人,因为每个生命都有一些价值和特质是别人不可超越的。而抱有这种心理的人也肯定是一个道德高深的人。

某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寒风凛冽,在河口有一个老人等待着渡河。

接连好几个骑士从他身边过去了,然而他都没有向他们开口求助。但当最后一个骑士过来时,老人最终说道:“尊敬的先生,您可否载我到对岸去?”这位骑士听后,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不但把老人载过了河,而且还将他送到了几英里外的目的地。当快到时,这位骑士好奇地问老人:“先生,我看到您没有向前面经过的几个骑士求助,为什么直到我来时你才寻求帮助呢?”老人听完,不慌不忙地答道:“我其实看人看得很准,一看其他骑士的眼光就知道他们对于我的状况根本不关心,在他们骨子里都有着一种贵族的优越感,不屑并嫌弃我这个卑微的老头子。然而,当我看见您的眼光时,很明显地就找到了一种仁慈和悲悯。”

这位仁慈的骑士确实不是一般人,他就是托马斯·杰克逊,美国历史上的第三位总统。托马斯·杰克逊虽然出身于贵族,受到过最好的学校教育,思想和才能极为卓越,还为美国社会做出过杰出的贡献,然而他却没有丝毫的优越感,他总是用仁慈的心来善待每一个卑微的人,他理解生命的真谛,因此才被尊称为“人民的人”。

虽然说人们的出身、教育、能力、外表上会有很大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优越性可以用来作为伤害他人的工具。杰克逊的修养与仁慈之心,使他拥有了崇高的地位并受到了全体国人的礼遇。

我们都是普通人,虽然难以获得杰克逊所拥有的,却能够让自己在毫无优越感的状态下待人接物,在良好修养的影响下为自己赢得和谐的生活氛围。

为人要谦恭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中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教育我们无论做人做事都应以诚、敬、信这三方面为要点,即诚实、恭敬、守信。而恭敬则是三个要点中最外露的一个要点。

兜率从悦禅师在参访清素禅师的时候,对其恭敬有加。有一回吃荔枝,正好路过清素禅师的窗口,于是他就停下脚步恭敬地说:“长老!这水果是从家乡江西带来的,您也尝尝!”清素禅师很高兴地接过了荔枝,感慨地说:“自打先师圆寂后,这种水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尝过了。”从悦询问道:“长老先师是何大德?”清素回答道:“慈明禅师,我在他座下忝为职事十三年。”从悦禅师听后,感到十分惊讶,他感慨道:“您十三年来心甘情愿忍受职事这样的贱役,定然是已经得到了他的真传吧?”瞧着手上的荔枝,清素禅师感激地说:“由于福薄,先师的授记不让传人。现在看你这样虔诚,因这荔枝之缘,我愿意破例为你印证!”于是,从悦禅师具道所见。清素禅师点示道:“世界是佛魔共有的。最终放下时,要能人佛,不能人魔。”在从悦大师得道之后,清素禅师喊道:“我现在为你点破,让你有了大自在,然而切不可说是师承于我!你自有你的老师!”

“要学佛道,先结人缘”,荔枝有缘,就能从中悟道。“佛法在恭敬中求”,从悦也就是在对前辈的敬重中获得大道的。古人有一饭之思,终生难忘,像清素禅师,一荔之赐,居然肯道破自己的心得,这就是感恩有缘。

实际上,大凡做事,都不能离开“恭敬”二字。我们一定要培养自身恭敬的品质,以良好的态度做人做事,才能汲取别人的好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进而能够巧妙地为人处世。

恭敬要敬自己,也要敬他人,更要敬自己所做的事业。有的人虽敬自己,但不敬他人,自视甚高,没有把别人放在心上。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敬自己。因为别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以何种态度对待别人,也定然会受到别人一样的对待。因此,真正敬重自己的人首先是对他人恭敬,于是他也得到了别人的尊敬。

当然,敬自己还不是换得他人的尊敬这么简单,将自己看成一个有涵养的人,并按照有修养的方式对待其他人,这才称得上是真正地敬自己。假如只是换得尊敬,就有可能区别对待:看不起地位低的人,因为我不想得到他们的敬重;对没有修养的人太粗鲁,因为他如何对待我,我就如何对待他。这样一来,实际上也就和没有修养的没有多大差别了。

为何要敬重自己所做的事呢?因为只有你对所做的事保持敬意,才会真心实意地去做,然后才能将事情做好。有的人对喜爱的事认真去做,对讨厌的事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做。这实际上是对做事缺乏清晰的理解。

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帝,每天晚上他都要写字,还让太子给他磨墨。有时候磨到很晚,太子显得很困,眼皮都快要睁不开了。他就问父皇:“您为何总要我给您磨墨呢?”皇帝慢慢说道:“我这不是让你磨墨,是在让墨磨你。”太子听后,顿时恍然大悟。有些事确实不重要,可能也不为自己所喜欢,然而以最好的态度,认真地将事情做好十分重要。

孔子30岁的时候向师襄子学琴。在师襄子教他一首曲子后,孔子便每日弹奏不辍,一点也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也从生疏逐渐练到熟练。过了十余天,师襄子对他说:“你已经把这首曲子弹得非常好了,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没想到孔子站起身来,对师襄子恭敬地说:“我虽然已经学会了曲谱,然而还未学会弹奏的技巧啊!”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觉得孔子的手法已经很熟练了,乐曲也弹奏得十分和谐悦耳,就说:“弹奏技巧已经被你掌握了,你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虽然我学会了一些弹奏技巧,然而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还未领会啊!”

又过了几天,师襄子到了孔子的家里,正好听到他在弹琴,立即就被他精妙的弹奏给迷住了。一曲弹完,师襄子长吁了口气说:“你确实已经领悟了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可以再学新的曲子了!”孔子还是谦虚地说:“虽然我弹得有点像样子了,但是我对于作曲的这个人还没有体会出来啊!”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恭请师襄子来听自己弹琴。一曲弹完,师襄子很感慨地问道:“对于作曲者,你恐怕已经知道是谁了吧?”孔子高兴地说:“是的!这个人有着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双眼仰望苍穹,一心一意要感化四方。他难道是周文王吗?”师襄子惊讶之余,又十分敬佩,他激动地说:“你说得不错,我的师傅曾经告诉过我,此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只因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这样高深的境界啊!”

假如一个人总是依照这种态度为人处世,他肯定能够成为一个卓越的人。恭敬做人,敬自己、敬他人、敬自己所做的事,则事情就没有做不成的。

以礼待人,以德服人

《礼器》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标准。因此,孔夫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还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梦窗禅师,他不但是很有名望的禅师,而且还是当朝的国师。有一回,他搭船渡河,渡船刚要离开岸边,此时一位佩刀的大将军从远处快速骑马过来了,他大声呼喊道:“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载过去!”他边说边把马快速拴在岸边,拿着鞭子跑到了岸边。船上的人见此都说道:“已经开船了,不能再回头了,还是让他等下一艘渡船吧!”船夫于是大声喊道:“将军,请等下一班渡船吧!”将军听了很失望,在水边急得团团转。梦窗国师坐在船头,对船夫说:“船家,现在这渡船还没有开出多远,你就行个方便,掉转船头回去将他也载过河吧!”梦窗国师气度不凡,船夫一见出家师父开口求情了,便答应了把船撑回去,将那位将军载过河。

将军一上船就到处寻找座位,可是座位已满,这时他见到梦窗国师坐在船头,于是扬起鞭子就打,嘴里还粗鲁地咒骂:“老和尚!快走开,快把座位让给我来坐!难道你没看见本将军在船上?”这时鞭子正好打在了梦窗国师的头上,顿时国师的头上淌下了鲜血。国师对此却没有说什么,就把座位让给了那位粗野的将军。大家对这些都看在了眼里,心里既畏惧将军的蛮横,又为国师的遭遇感到不平,于是私下里议论纷纷:将军真是忘恩负义,禅师好心让船夫回去搭载他,他还将禅师的位子抢了,并且如此打他。将军在大家的纷纷议论中,好像明白了事情的经过。他内心感觉惭愧万分,不免心里有了悔意,然而身为将军却难以拉下脸面,羞于认错。

不久后,船抵达了对岸,大家都依次下了船。梦窗国师一言不发地走到水边,慢慢地将脸上的血污洗掉。那个将军终于忍受不住良心上的谴责,快步走上前去,跪倒在国师面前忏悔道:“禅师,我……真是对不住您!”梦窗国师平心静气地对他说:“没关系,出门在外心情不好是难免的。”

一念之差见凡圣,人格高低由己为。大度的禅师和无礼的将军,哪一个更让人充满敬意之情呢?答案不言自明。为人处世,知礼明礼,能够令你的形象愈加美好,当你在世界上闯荡的时候也就更容易得到其他人的帮助,从而能顺利渡过每一道难关。这不仅是做人的需要,也是做事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