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黄石公语录:素书
16699300000027

第27章 安礼章(1)

【原典】怨①在②不舍③小过,患在不豫④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张氏注曰:善积则致于福,恶积则致于祸;无善无恶,则亦无祸无福矣。

王氏点评:君不念旧恶。人有小怨,不能忘舍,常怀恨心;人生疑惧,岂有报效之心?事不从宽,必招怪怨之过。

人无远见之明,必有近忧之事。凡事必先计较、谋算必胜,然后可行。若不料量,临时无备,仓卒难成。不见利害,事不先谋,返招祸患。

人行善政,增长福德;若为恶事,必招祸患。

【注释】

①怨:怨恨。

②在:在于,因为。

③舍:原谅,宽恕。

④豫:事先,预先。

【译文】

之所以被人怨恨是因为不肯原谅别人的小过失,之所以蒙受灾祸是因为事先没有周详的计划。享受福祉是因为累积善行,遭受灾难是因为多行不义。

【解读】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对别人无关紧要的过错百般挑剔,吹毛求疵,那么,别人就会感到不公正,就会产生怨恨不满的情绪。因此,不计较别人的小过失,是一种雅量,这样会让人觉得你通情达理,很有人情味,从而产生吸引力。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任何事情都要在事前多作充分的准备,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的方法都进行周密的思考,而不能以灵机一动的方式进行,这就是前瞻性思考。古代的先贤们早就在他们的著述中进行过重要的论述,只是现代人不加重视而已。正所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积德行善,无偿地帮助别人,其实并没有损失,相反却为自己的人生积累了福报的资本。如今社会上的一些人,总觉得自己的生命比别人的都有价值,自己的时间比别人的要宝贵,自己的事情比别人的事情都重要,遇到本应该出手相助的善事,却想办法回避,找借口推脱,忙碌一辈子,钱挣了不少,却没积下什么德,这样的人怎么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交火非常激烈。有一天,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盟军最高首领艾森豪威尔将军正准备乘车回总部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正在这个时候,将军看到一对冻得瑟瑟发抖的法国老夫妇坐在马路旁边,非常可怜。他立刻命令士兵下车了解详情,身边的参谋急忙劝阻道:“这事还是交给当地的警方处理吧,我们要及时赶到总部开会!”

艾森豪威尔说:“等到警方赶到的时候,恐怕这对老夫妇早就冻死啦!”

根据士兵的了解,这对老夫妇准备去投奔自己在巴黎的儿子,但因为车子坏了,前不着村,后不挨店,正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艾森豪威尔将军立即把这对老夫妇请上车,还故意绕道将这对老夫妇送到目的地,才风驰电掣般地赶去参加紧急军事会议。

帮助别人比祈求神灵更有效。艾森豪威尔的义举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原来,那天德国纳粹的狙击手正埋伏在艾森豪威尔必须经过的那条路上,将军因为送那对夫妇而改变了行车路线,阴差阳错地躲过那场劫难。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这句话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因果报应,从总体上看,它表现了人类寻求正义,积善成德的心理诉求。

【原典】饥①在贱②农,寒在惰③织。安在得人,危在失士;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张氏注曰:唐尧之节俭,李悝(克)之尽地利,越王勾践之十年生聚,汉之平准,皆所以迎来之术也。

王氏点评:懒惰耕种之家,必受其饥;不勤养织之人,必有其寒。种田、养蚕,皆在于春;春不种养,秋无所收,必有饥寒之患。

国有善人,则安;朝失贤士,则危。韩信、英布、彭越三人,皆有智谋,霸王不用,皆归汉王;拜韩信为将,英布、彭越为王;运智施谋,灭强秦,而诛暴楚;讨逆招降,以安天下。汉得人,成大功;楚失贤,而丧国。

富起于勤俭,时未至,而可预办。谨身节用,营运生财之道,其家必富,不失其所。贫生于怠惰,好奢纵欲,不务其本,家道必贫,失其时也。

【注释】

①饥:饥荒,挨饿。

②贱:轻视,不重视。

③惰:懈怠,松懈。

【译文】

百姓挨饿是因为不重视农业,百姓受冻是因为懈怠纺织;国家安定是因为得到人才,国家危难是因为人才流失;国家富有是因为增产生聚,国家贫困是因为违背农时。

【解读】

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桑之重,重于泰山,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尧舜俭朴节约,李悝充分利用耕地让农民粮食增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汉代抑制物价,这些都是积累财富,让国家根基不动摇的好方法。而百姓贫困,都是因为耽误农时,荒废耕种。

唐太宗曾说:“致安之本,唯在得人。”得人才者方可得天下,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事,而在于人,国家强盛,百姓富足,是因为各种人才都得到了合理利用。如果出现危机,则是因为人才的流失。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在于把握事物运行的规律。一个人如果不去研究和探索事物的规律,就会被客观事实所抛弃,从而做事事事不顺心。中国人历来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其中的天时就是事物的运行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没有认真地去研究和探索事物的规律,仅凭自己的感觉经验和灵机一动妄下决定,因而很难得到好的结果。

“安在得人,危在失士”,这是古代先贤们总结的历史规律。如何任用人才、留住人才为自己效力,是每个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杰克·韦尔奇在刚开始进入GE公司时非常不满公司的官僚主义,才不到一年就打算另谋高就,结果GE公司副总裁鲁本·加托夫苦口婆心地挽留了他,还不惜作出让步,成功留住了一个优秀的人才,韦尔奇果然不负众望,后来将GE公司带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领导GE公司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企业。同时,这也成为鲁本·加托夫本人的管理生涯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

获得博士学位以后,杰克·韦尔奇进入GE公司工作。他的工作是负责PPO材料的研制,这种新型材料和所制定规格相比,在颜色与展延性上存在一些小问题,但韦尔奇仍然热情工作,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韦尔奇成功地推出PPO材料,被公认为GE公司塑胶部门的一颗脱颖而出的新星,并且成为众多化工公司关注的焦点,开始有公司盯上他了。就在韦尔奇雄心勃勃,想要大展宏图的时候,他发现GE公司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首先表现在薪酬管理制度上,年底时,公司给韦尔奇加了1000美元的薪水,他为此感到非常高兴。但很快韦尔奇发现,无论员工表现得好与坏,在工作的第一年结束时,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1000美元的加薪。

韦尔奇生性要强,无法忍受GE公司对人才的偏见,他认为,既然付出了努力,就应该得到等额的回报。他认为自己应该获得比别人更高的薪水,所以他毅然向GE公司提出了辞职。当时位于芝加哥的国际矿物化学公司非常欣赏韦尔奇的才能,他们向韦尔奇提出,只要韦尔奇愿意加入IMC做一名化学工程师,就可以获得25000美元的年薪,这个数字相当于韦尔奇在GE公司的两倍。韦尔奇略作考虑,欣然接受了这个职位。

韦尔奇正准备动身,正在麻州考察的GE公司副总裁鲁本·加托听到这个消息就赶到了塑胶部门。对这位年轻的化工博士,他早有耳闻,特别是他研制出PPO材料以后,公司业绩直线上升。加托夫意识到,如果GE公司不留住这个人才并且予以重用,那么对公司是一大损失,而且还会增加竞争对手的锐气。

加托夫找到了韦尔奇,极力劝他留在公司。他答应给他三倍于现薪的薪酬,工作出色还有奖励;还答应他,只要他的工作再出成绩,就委以他更多的重任。

加托夫用更高的薪酬和更高的职位使韦尔奇重新回到公司来上班,这个来公司不到一年就想跳槽的小伙子在今后的40年中一心一意为GE公司工作。并在1981年成了该公司的总裁,领导GE公司成为全球500强企业中的第一强。事实证明加托夫竭力挽留韦尔奇是个英明无比的决定,他成功了。

【原典】上①无常躁,下多疑心。

张氏注曰:躁静无常,喜怒不节;群情猜疑,莫能自安。

王氏点评:喜怒不常,言无诚信;心不忠正,赏罚不明。所行无定准之法,语言无忠信之诚。人生疑怨,事业难成。

【注释】

①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人。

【译文】

在上位的人如果经常焦躁不安,下属就会心存猜疑。

【解读】

权力之所以让人趋之若鹜,是因为拥有了权力,就可以让自己的主观意志凌驾于他人之上并且立即付诸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掌权者喜怒无常,昏庸无道,或者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朝令夕改,那么,下面的官吏就疑虑重重,无所适从,对上司就会产生不信任感。一个国家的混乱也就往往从此开始。

遇事沉着冷静,平心静气、不急不躁是领导的一种气度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战国时期,魏文侯准备发兵讨伐中山国。有人向他举荐一位叫乐羊的人,说他文武双全,定能攻下中山国。但有人又说乐羊的儿子正在中山国做大官,怕是投鼠忌器,乐羊不会竭尽全力。

魏文侯后来得知乐羊曾经拒绝儿子奉中山国君之命发出的邀请,还劝阻儿子不要跟随荒淫无道的中山国君,文侯于是决定重用乐羊,派他带兵去攻打中山国。

乐羊带兵一直打到中山国的都城,然后却按兵不动,只围不攻。

几个月过去了,乐羊还是没有动静,魏国的大臣都议论纷纷,可魏文侯却不听他们的,而是不断地派人去慰劳乐羊。

乐羊依然按兵不动,他的手下西门豹终于忍不住了,于是就问乐羊为什么还不动手,乐羊说:“我之所以这样只围不打,还放宽他们投降的日期,就是为了让中山国的百姓们看出谁是谁非,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收服民心,而不是为了我的儿子一个人。”

过了一个月,乐羊终于发动攻势,攻下了中山国的都城。乐羊留下西门豹看守,自己带兵回到魏国。

魏文侯很高兴,亲自为乐羊接风洗尘,等到宴会结束之后,魏文侯送给乐羊一只箱子,让他拿回家再打开看。

乐羊回家后打开箱子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里面全是自己攻打中山国时,大臣们诽谤自己的奏章。

如果魏文侯失去冷静,听信了别人的话而中途对乐羊采取行动,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原典】轻上生①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②,远臣轻之。

张氏注曰:轻上无礼,侮下无恩。淮南王言:去平津侯如发蒙耳。

王氏点评:承应君王,当志诚恭敬;若生轻慢,必受其责。安抚士民,可施深恩、厚惠;侵慢于人,必招其怨。轻蔑于上,自得其罪;欺罔于人,必不相亲。

君不圣明,礼衰、法乱;臣不匡政,其国危亡。君王不能修德行政,大臣无谨惧之心;公卿失尊敬之礼,边起轻慢之心。近不奉王命,远不尊朝廷;君上者,须要知之。

【注释】

①生:招来,引来,导致。

②重:重用,器重。

【译文】

轻视上级就会招致罪祸,轻辱下级就会失去亲信。身边的臣子得不到重用,边远的臣子就会产生轻视之心。

【解读】

尊敬上级是天职,尊重下级是美德。如果下级居功自傲,作为掌握权力的上级,就算软弱无能,也不能容忍,做下级的终究会遭受惩罚。从另一方面来看同样如此,如果上级喜怒无常,骄横跋扈,下级就不会亲近他,真正成了孤家寡人,政策法令就无法得到有效施行。历史上很多弑君犯上的事件,就是因此而发生的。

君主如果不能重用身边的大臣,无视他们的存在和作用,地方官吏也会因此而看不起他们,如此一来,朝廷的政策法令就得不到实施,从而影响整个国家事业的发展。大臣和君主应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这样才能够使国家这个权力系统得到很好的稳固,政策法令才能得以畅通和顺利实施。

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贬低下属,轻视下属,不承认下属的能力,不但不能衬托出老板的伟大、英明,反而只能暴露出这个做老板的气量狭小,容不得人。相比之下,那些敢于承认下属能力、擅长发掘下属潜能、努力为下属营造才能发挥空间的老板更能得到员工的尊重和拥护。

一个老板能够看到下属进步、承认下属的能力,是令人心悦诚服、能鼓舞士气和人心、知人善任的老板。

事实上,能力就像海里的冰,四分之一浮在水面上,四分之三埋没在海水里,如果你没有一双锐利的眼睛,是很难发现的。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无所事事但最终却成就大事的人,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员工得不到任用,才华自然也就得不到发挥。作为一个老板,如果连下属最起码的能力都熟视无睹,甚至还肆意贬低的话,那么不管他现在有多么强大,最终也难逃衰亡的命运。

【原典】自疑①不信人,自信不疑②人。

张氏注曰:暗也。明也。

王氏点评:自起疑心,不信忠直良言,是为昏暗;己若诚信,必不疑于贤人,是为聪明。

【注释】

①自疑:自己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

②疑:怀疑。

【译文】

怀疑自己,就不会相信别人;相信自己,就不会怀疑别人。

【解读】

猜疑源于缺少自信。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深信自己的才干和品行都无可挑剔,自然就不会担心别人猜疑自己了。首先要相信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只看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其次要相信别人,如果对方是你完全信得过的人,就算对方一时对你不够热情,你也不会怀疑对方对你有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