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黄石公语录:素书
16699300000015

第15章 求人之志章(4)

【原典】先揆①后度②,所以应③卒④。

张氏注曰:执一尺之度,而天下之长短尽在是矣。仓卒事物之来,而应之无穷者,揆度有数也。

王氏点评:料事于未行之先,应机于仓卒之际,先能料量眼前时务,后有定度所行事体。凡百事务,要先算计,料量已定。然后却行,临时必无差错。

【注释】

①揆:分析,预测。

②度:思量,考虑。

③应:应对。

④卒:通“淬”,忽然发生的事情。

【译文】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多一些谋划,弄清楚其中的利害,这样才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

【解读】

古话说:“三思而后行”,又说“凡事预则立”。一个人不但要有预见性,积极地准备和筹划,还要深思熟虑。预见性对于一件事情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它要求我们做事情要有规划,必须考虑和安排好每一个细节。我们不但要考虑到事情有利的一面,还应该想到其有害的一面,早日作好安排和准备。

公元前415年,雅典人打算进攻西西里岛。在发动战争之前,他们满以为战争会给他们带来财富和权力。发动战争之后,他们才意识到战争的危险,以及西西里人抵抗战争的顽强性。这个时候,他们没有停下来好好地思考,反而希望通过猛烈的攻势来迫使西西里人投降。结果,他们的战线拉得更长,一支原本强大的军队被分散成几股弱小的力量。他们凌厉的攻势非但没有让西西里人投降,反而激起了更多人的反抗。不久之后,他们一败涂地,伟大的雅典文明就此灭亡。

雅典人因为没有规划,没有在发动战争之前深思熟虑,结果引来了灭顶之灾。在生活中,胜利确实诱人,但其背后隐藏着的灾难也同样可怕。所以,面对诱惑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一定要足够冷静。不但要考虑到就在眼前的胜利,更要想到隐藏在不远处的危险。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毁了自己。

荀子说:“无急胜而忘败。”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要一味追求胜利,而忘记了潜在的失败和危险。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真正懂得的人并不多。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会被眼前的利益蒙住双眼,因此看不到潜在的危险。而他们拥有的权力和财富也会因此消失殆尽。因此,一个想要成功的人必须学会高瞻远瞩,努力提高自己对于未来的预见性。

许多人做事情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感觉有的时候是对的,会给我们带来胜利和利益,但大多数时候具有欺骗性,它只是让我们屈服于自己的欲望,让我们沉浸在对未来的空想之中。

因此,我们要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考虑到事物的方方面面。此外,我们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根据事物出现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计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增强自身的应变能力,我们还要通晓事理,要懂得人情世故,也要明白一种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我们具备这种能力,当我们遇到某一突发事件的时候,就能够掌握主动权,积极应对。

【原典】设变致权①,所以解结。

张氏注曰:有正、有变、有权、有经。方其正,有所不能行,则变而归之于正也;方其经,有所不能用,则权而归之于经也。

王氏点评:施设赏罚,在一时之权变;辨别善恶,出一时之聪明。有谋智、权变之人,必能体察善恶,别辨是非。从权行收,通机达变,便可解人所结冤仇。

【注释】

①权:权变,随机应变。

【译文】

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懂得随机应变,只有这样才能解开症结所在。

【解读】

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一个人要能经受得住委屈,才能让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能屈能伸,才会有大展宏图的机会。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甚至压迫。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平心静气,绝不能凭一时之气奋起反抗。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大丈夫能屈能伸。当自己的力量弱小,不足以打倒对手的时候,一定要隐忍,要在暗中积蓄力量。这样,等到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才能稳操胜券。

权又经常和变联系在一起。其实,它们是一个意思,权,变也。用灵活变通的方法来打开问题的死结,这是一种值得称道的智慧。在历史上,不少成功之士都懂得随机应变的方法,并且巧妙应用,很好地解决遇到的难题。

战国的时候,魏国大将庞涓领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跟大臣们商议之后,决定派遣田忌和孙膑领兵前去救援。田忌打算领兵直接去魏国,却被孙膑劝住了。孙膑认为,庞涓率领魏国的军队倾巢而出,后方一定空虚。因此,倘若这个时候领兵去攻打魏国的都城大梁,庞涓肯定只好从邯郸撤军。这样,就解了邯郸之围。庞涓率兵还朝的途中要经过许多险隘的关口,我们只要在这些地方设下伏兵,一定能让庞涓全军覆没。后来,庞涓果真全军覆没,万箭穿心而死。孙膑避重就轻,避免了齐军和魏军正面交锋,从而产生不必要的损伤,还达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所以,“围魏救赵”被奉为军事史上的典范。这正是因为孙膑懂得权变的道理啊。

善于应变的人,往往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一次,诸葛亮领兵讨伐魏国。魏国大将司马懿领兵前来应战。马谡不听诸葛亮的调遣,街亭失守。这样一来,蜀军就无所凭借。无奈之下,诸葛亮只好退兵。没料到他才安排好,司马懿就率领15万大军追上来了。诸葛亮让属下统计了一下城中的兵力,发现只有3000个老弱残兵。大兵压境,怎么办呢?诸葛亮很着急,但是没有惊慌。他仔细分析了自己和司马懿的性格,想出了空城计的妙招。

他让士兵们大开城门,并让里面的百姓在大街上自由走动。他自己则坐在城楼上,非常悠闲地焚香抚琴。探子将自己看到的一切都告诉了司马懿。手下们都劝司马懿赶紧发动进攻,活捉诸葛亮。司马懿却说,诸葛亮一向小心谨慎,而且用兵奸诈,肯定在城里面设下了伏兵。我们还是赶紧撤军,免得上当。就这样,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离开,一场灾难瞬间化为乌有。我们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

不仅是在战场上,在生活中也要懂得随机应变。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红人。他除了对慈禧太后忠心耿耿之外,还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慈禧太后很喜欢听戏,一次,就将著名的京剧大师杨小楼召进宫中唱戏。杨小楼唱得非常好,慈禧太后非常高兴,就问杨小楼说,你想要什么,哀家一定赏给你。杨小楼却说,我什么也不想要,只想要太后的一个字。因为心情比较好,慈禧太后爽快地答应了。她提起笔来给杨小楼写了一个“福”字。写完之后,她才发现,这个“福”字的部首多了一点。杨小楼也发现了这个错误,他要拿走吧,外人肯定会嘲笑慈禧太后,要是不拿走吧,又是抗旨不尊。正当他急得脑门冒汗的时候,李莲英笑着说:“太后就是不一样,福气都要比别人多一点。”慈禧太后听了李莲英的解释,也松了一口气。从此之后,她更加宠信李莲英了。

在这里,暂且不论慈禧太后和李莲英的是非功过。就事论事,应变能力对一个人的事业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