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保肝护肝不可不知的300个细节
16695500000032

第32章 心理保健的细节(1)

实践证明,患者若是忧愁焦虑,肝病就难以有好的治疗效果,良好的情绪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中医讲“善治者必先治其心”,很多疾病只要从心理方面加以调节,病情就会大为缓解,肝病更是如此。所以,医生和家属应该想方设法让患者的心情开朗、活跃起来,一份美好的心情胜过许多保肝药物。

肝病患者不要轻视心理保健

肝病,尤其是乙肝是目前最常见而又较难根治的疾病之一。由于病情易迁延、反复,而且传染性较强,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和心理负担,部分病人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当前,治疗肝病除了休息、补充营养和服用药物外,更要注意心理治疗和养生。

病人一旦被确诊为肝炎后,考虑到要注意传染性等问题,使人际交往淡化,无形中把自己封闭起来,产生了孤独、自卑心理,生活圈子也因此而发生了改变。此外,乙肝病人害怕病情迁延,久治不愈,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因而常常会抑郁、恐惧,情绪低落、悲观。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医疗耗资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也会随之加重。

心理障碍往往还会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如头痛、头晕、记忆不良、失眠、胸闷、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等。肝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变化,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不仅影响休息与饮食,还会引起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紊乱。肝脏内分布着丰富的交感神经,气恼、忧愁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缺血,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可见心理状态对肝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好的心理是肝病康复的关键。所以,肝病患者要及时调整心态,遇难莫愁,以豁达、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不然精神的损失更甚,肝病就更难以康复。对慢性活动性乙肝治疗的长期性要有一个心理准备,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要学好养生之道,积极地配合专科医生的治疗,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乙肝心理治疗的必要性

乙肝的发病不仅与生物学因素、自身免疫机制有关,还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乙肝患者的免疫系统损害会使病情迁延不愈或恶化,而不良的心理因素会加重这一进程。因此,针对不同的乙肝患者进行不同的心理治疗,使患者保持更好的心理状态,才能使乙肝的治疗达到最佳效果。

多年的临床观察可以看出,心理治疗在乙肝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些印证了社会——心理——医药模式的治疗原则。社会——心理——医药模式的治疗原则是现代医学工作者新提出的一种医疗模式,指出人类的疾病不仅与生理有关,更与社会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医学理念提出对患者不仅要给予相应的医学治疗,更要给予社会关怀。患者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支持,更需要精神支持。只有身体、心理、社会三者相和谐,才能使疾病得到最完美的治疗,使人类的生活状态达到最好。

乙肝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要想得到很好的稳定治疗,必须辅以相应的心理治疗,使病人和医生能够密切配合,病人与家属、社会之间保持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实现病情的稳固和恢复。

乙肝心理治疗的具体方法

乙肝患者要做到良好的心理治疗,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一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在病人就诊时应该详细地了解患者的个人和家庭情况,对患者的个性和脾气也要有个基本的了解。在治疗的过程中要留意患者的精神状态,及时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这对疾病的康复有很大的帮助。

二是要向患者多介绍关于乙肝的常识。有些乙肝患者对自己的病情不是非常了解,因此耽误了疾病的治疗。有的人认为乙肝并不是什么大病,所以在饮食和生活上不多加注意,导致疾病恶化。有的人对乙肝过度恐惧,加重了心理负担,也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所以应该让乙肝患者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科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保证病情的稳定。

三是要保证患者家属的配合。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有一位与艾滋病病魔抗争了8年的患者说:“我之所以能够一直生存下去,全都是因为我家人的支持。”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往往能够产生战胜病魔的奇迹,而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则会给病人雪上加霜。所以乙肝患者的家属一定要努力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才能使患者有一个好的健康状态。

肝硬化患者有哪些不良心态

肝病患者出现肝硬化的情况时,就表示疾病已经达到一个比较严重的阶段,这时患者的心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抑郁

肝硬化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的痛苦折磨,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破坏正常的家庭模式,更严重的还会导致夫妻关系恶化,家庭破裂。有些患者对此感到非常自责,深陷痛苦,有些人还会产生自杀的想法。

2.焦虑

乙肝患者肝硬化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患者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有些人还会担心自己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或者是产生癌变。这样的患者对自己身体的不适非常敏感,整天坐立不安、心绪不宁。

3.人际关系敏感

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因为本身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对于人际关系非常敏感。他们既担心被家人嫌弃,又担心会传染家人,心里非常矛盾。对于生活中的朋友和同事也非常在意,很容易被他人的言语和态度左右,怕被人看不起,感情很容易受到伤害。

4.满不在乎

有些人得了肝硬化后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认为自己反正都是要死,还不如享受现在的生活,于是开始不注意合理的安排饮食和生活,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极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当肝硬化患者出现以上几种不良的心态时,一定要注意克服,否则疾病会恶化变得难以控制。

肝硬化患者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

肝硬化是一种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的疾病,老年、中年、青少年都有患肝硬化的可能性。近年来,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老年人患肝硬化的比率越来越高。

当老年人得知自己患上肝硬化以后,会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猜疑、不满的心理及孤独感、老朽感;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中年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时期,因此若在这个时期得知自己患有肝硬化,会更悲观、绝望、自卑;青少年对肝硬化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家庭及社会对此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虽然年龄阶段不同,但对疾病的担忧和情绪的不稳定是相同的。如果不及时调理,会使肝硬化的病情恶化。对老年性肝硬化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放弃悲观、绝望的心态,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用乐观的心态来驱散病魔的影响;中年人是社会中最累的一个群体,所以心理状态也非常不稳定。因此肝硬化患者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意发脾气,养成平和的心态对疾病的控制非常有好处;青少年得了肝硬化以后往往会感到孤单无助,这时候不要自己钻牛角尖,可以向父母或是亲友寻求精神帮助,有了他人的支持,就更容易和疾病作斗争。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心理变化

肝硬化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在肝功能代偿期,肝病的症状较轻,以疲倦乏力、食欲减退及消化不良为主,有些患者会有腹部胀气、上腹不适、隐痛及腹泻等症状。当进入肝功能失代偿期以后,病人的身体情况开始恶化,全身的营养状况较差,身体消瘦,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卧床不起;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也增加,贫血状况更加严重,同时出现肝掌、蜘蛛痣、脾大及腹水等典型肝硬化特征。

肝功能失代偿期的患者心理状态非常不稳定,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变化:

一是由环境引发的心理变化。肝功能失代偿期的患者经常需要住院治疗,在医院的环境中常常会使病人产生紧张、孤独、忧郁、焦虑和恐惧等消极情绪。

二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心理变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在经历过出血、肝昏迷等危急情况后,会自然地出现低落、悲观等情绪,甚至出现严重的抑郁反应。

三是由治疗和护理所引起的心理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不够,对药品的副作用解释得不够,就会使病人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甚至产生恐惧心理。

四是由患者自身情况所引发的心理改变。有些患者的经济状况较差,这时经济因素就成了影响情绪的最关键部分。有些患者背井离乡,在患病后会更加想念亲人,同时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感。

面对患者的这些心理变化,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做好相应的调理工作,使肝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稳定。

肝硬化患者自我保健的要点

肝硬化患者的自我保健非常重要,主要应该注意以下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