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16694700000014

第14章 妇产科疾病的按摩(1)

月经失调

月经失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病,主要指女性的月经在周期、经量、经色、经质上发生异常改变。它可包括月经提早、月经推后、月经周期无规律(或提前或推后)、月经量过多、月经量过少等。

现代医学认为,这与体内雌激素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中医则认为,系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冲任气血津液生化失常。具体病理或因血为寒凝,或血热妄行,或统血失职,或气血瘀阻等。

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类:

寒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红,夹血块,小腹疼痛,得热则减,肢冷,畏寒,脉迟。

热证:月经先期经量多,色深红或紫,质粘稠,心烦口渴,面红目赤,脉数有力。

虚证:月经先期或先后不定,月经最少,色偏淡,质稀薄,肢体倦怠,神疲乏力,脉细。

实证:月经后期量少,色紫黑,夹瘀块,情绪抑郁,胸闷胁痛,小腹胀痛,舌质紫暗。

方法一

{1} 摩腹。患者仰卧,两腿屈曲,术者立其右,以手掌放叠于腹部,以气海为中心,在中、下腹部,沿顺时针方向反复做环形摩动约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手法要轻快、柔和,用力先轻后重,并按关元、气海。

{2} 推揉足太阳膀胱经。患者俯卧位,术者立其左,以两手指部交替着力,从腰部至背部沿脊柱两旁足太阳膀胱经行径,边推边揉,反复推揉约5分钟。并点按肝俞、脾俞、肾俞、命门穴。

{3} 按摩八髎穴。患者俯卧位,术者立其左,以小鱼际敲打八髎穴,自上而下擦至尾骨两旁,约3~5分钟。

{4} 点按血海、三阴交、内关穴。每穴1~2分钟,以局部麻胀为宜。

辨证论治

①气虚:加点按足三里、三阴交、天枢、归来等穴,每穴2分钟。

②血虚:加点按膈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每穴2分钟。

③肾虚:加点按太溪、然谷、涌泉、照海,每穴2分钟。

④血热:实热加点按曲池、行间、太冲,各2分钟;虚热点按太溪、然谷,各2分钟。

⑤血寒(实寒):加点按气穴、归来、天枢,各2分钟。

⑥虚寒:加点按太溪穴2分钟,直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⑦肝郁气滞:加点按膈俞、太冲、行间、蠡沟、阳陵泉,各2分钟。

⑧血瘀:加点按膈俞、行间、太冲、期门、章门,各2分钟。

⑨痰湿:加点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合谷,每穴2分钟。

注意事项

①月经不调患者,应注意日常生活调养和经期卫生,保持精神舒畅,调节温寒,适当休息,禁食生冷及辛辣食物等。

②按摩治疗前应做妇科检查,明确诊断,排除器质性病变。

③月经后五天开始按摩治疗,每日一次,10~15天为一疗程,经期停止按摩治疗。

④必要时配合口服药物治疗。

痛 经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骶部疼痛,甚至痛剧昏厥,常可影响女性正常工作和学习。痛经又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常由月经初潮即开始出现,无器质性病变,常见于青春期,未生育女性;继发性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急或慢性盆腔炎等。

症状多为行经时小腹疼痛,随月经周期发作。辩证以经前痛者属实;经后痛者属虚。痛时,拒按属实;喜按属虚。得热痛减轻为寒;得热痛剧烈为热。痛甚于胀为血淤,血块排出疼痛减轻;胀甚于痛为气滞。绞痛、冷痛,属寒;胀痛、钝痛、隐痛、绵绵作痛为虚。

方法一

{1} 用手掌揉摩小腹部20~30次。做逆时针方向摩动0.5分钟。双手拇指按揉关元、气海穴1~2分钟。

{2} 自我按摩下肢部:双手拇指分别按揉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各1分钟。

{3} 四指并拢横擦前胸中府、点按章门、期门穴各0.5分钟。

{4} 术者四指并拢,用手掌的大鱼际横擦八髎穴、以局部温热为度,以拇指点按次髎穴1分钟。

辨证论治

①气滞血瘀型:加用按揉章门、期门、肝俞、膈俞,每穴约1分钟,拿血海、三阴交以酸胀为度。

②寒湿凝滞型:直擦背部督脉,横擦腰部肾俞、命门,以透热为度;点按中极、水道、地机,各2分钟。

③湿热下注型:加按压气海、关元、血海、三阴交,每穴1分钟。

④气血虚弱型:直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点按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各1分钟。

⑤肝肾不足型:直擦背部督脉,以透热为度;点按肾俞、肝俞,各1分钟。

方法二

{1} 摩腹: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位于右侧,用按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小腹部治疗约6分钟。

{2} 提拿小腹:患者取仰卧位,摩腹之后,双手在小腹部做提拿法数次,疼痛部位多施手法。

{3} 滚搓揉腰骶部: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其左侧,用滚法在腰部脊柱两旁及骶部治疗约4分钟,再用手掌搓揉腰骶部4分钟,使局部发热为宜。

{4} 点按肾俞、八髎穴: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点按肾俞、八髎、三阴交、劳宫等穴,以患者感到酸胀为度。

注意事项

①痛经有周期性发作的规律,治疗可在月经来潮前一周开始进行,每日一次,连续7~10次,连续3个月为一疗程。

②保持愉快、乐观的心理状态,避免因过度紧张、情绪波动而加重痛经。

③适当休息,劳逸适度。

闭 经

女子到了18周岁,月经还未初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达六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妊娠期、哺乳期月经不来,属生理性停经,不作闭经论。

闭经由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及后天性器质性损伤而引起者,非按摩治疗所能奏效。先天生殖器官发育异常者如: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处女膜闭锁、先天性无卵巢或卵巢发育不全等;后天性器质性损伤如:子宫切除、子宫内膜切除、子宫腔内放射治疗等。

临床表现本病患者有腰背胀痛、全身无力、容易疲倦,严重者有头晕、失眠、毛发脱落等现象。患有无孔处女膜和阴道闭锁者,每月相当于月经期间可感到下腹部疼痛和腰酸,其症状逐月增剧,腹部渐渐出现硬块。

方法一

{1} 患者仰卧,医者站于其旁。医者用双手推揉腹部数次,提拿带脉(小腹部剧痛部位不宜按推)。

{2} 仰卧位,先以单掌分轻、中、重之力度按压全腹3~5遍,然后以小腹为中心,按顺、逆时针摩腹2~3分钟。

{3} 仰卧位,先点按揉中脘穴0.5分钟,关元、气海二穴各1分钟;再用双手掌、指拿关元、气海穴下深部组织,稍用力做捏揉并轻轻向上提拉的动作约10次,要求手法深沉和缓。

{4} 仰卧位,以手掌小鱼际斜擦少腹及腹股沟处,以热为度,并在两大腿内侧,以手掌面推擦,操作方面虚证自下向上,实证自上向下,以热为度。

{5} 俯卧位,点按腰部肾俞、命门、腰阳关等穴,逐渐加大力度,以有酸胀感为宜;继而点揉骶部八髎穴处的敏感点,待有酸麻胀感觉再持续1分钟;随后,以掌推擦腰骶部,虚证者横向推擦,实证者纵向推擦,均以热为度。

辨证论治

①肝肾不足者,加点按揉肝俞、膈俞、太溪、三阴交等穴,以酸胀为度,点按足三里、血海、曲池等穴,并配以指振法操作,使所按处有明显沉胀感。

②痰湿阻滞者,加按膻中、中脘、气海、逐渐加大力度,并在三穴连线上作手掌推擦,以热为度,点按足三里、丰隆、中极等穴,并横向弹拨2~3分钟。

方法二

{1} 仰卧,摩腹部至皮肤舒适温热。

{2} 顺时针揉腹部20~30次至温热透入腹部,搓擦小腹及少腹至发热后叠掌按压,引热透入深部组织。

{3} 分推两胁以渐热为度,后点中脘、气海、关元、曲骨、期间、章门各穴1分钟。

{4} 揉拿小腿三阴经循行部3分钟。

{5} 点揉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涌泉穴各1分钟。

{6} 两手背轻揉腰骶部,后轻击腰骶部1~3分钟左右至舒适感为度。

{7} 用拇指点肾俞、命门、八髎、环跳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①每日推拿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②患者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查明病因,配合药物治疗。

③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④增加营养,纠正偏食的习惯。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崩 漏

崩漏是指经血已无规律性、周期性,非时而妄行,或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暴下不止者称“崩”,淋漓不尽时称“漏”。崩漏常交替出现,互相转化,故概称“崩漏”。崩漏为月经病中的疑难重症。崩治不及时,气血大量消耗,甚至可危及生命;漏日久亦耗伤气血,致机体虚衰,故均应及时治疗。

崩漏一病,现代医学称之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系由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由于诊查无器质性病变,认为是功能性失调引起,故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

方法一

{1} 用手掌推摩小腹部20~30次。

{2} 用手掌按揉腰骶部及大腿内侧20~30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按压曲池、阳陵泉、三阴交、血海各1分钟。

方法二

{1} 头部按摩:重在调经,通过加强肝脏的疏泄、脾脏的统血及肾的温煦,协调冲任,从而使月经周期恢复正常。交替按揉印堂至百会穴,30次;分推攒竹至两侧太阳穴,30次;点揉百会、风府、安眠、肝俞、心俞、脾俞各30次。按摩力度以局部胀痛为宜。

{2} 手部按摩:按揉合谷、内关穴,各50次;按揉神门、后溪穴,各50次;按揉厥阴、肾俞穴,各50次;按揉命门、会阴穴,各50次。按摩力度以局部胀痛为宜。

{3} 全身按摩:推摩印堂穴至前发际,30次;推摩印堂至两侧太阳穴,各30次;拿捏合谷、太冲、三阴交、地机穴,各30次;按揉肝俞、肾俞、百会、命门、章门、关元穴,各50次。

{4} 胸肋按摩: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中指置于第七胸椎棘突旁及肩胛下角相平处,拇指扶定胸肋,其余三指自然散开,用力从后向前推抹至胸肋部期门穴止,反复操作15遍。

{5} 大腿按摩:自其大腿内侧,自上向下到内踝部揉拿5~10遍,着重点按三阴交、阴陵泉、血海穴各30次。

{6} 腰骶按摩:以一指禅推法,沿脊柱两旁,自肩背部向下至腰骶部操作,往返数遍;同时按揉肝俞、脾俞、胃俞、大肠俞、气海穴,各1分钟。

方法三

{1} 摩腹:患者仰卧位,双腿屈曲,术者立其右,以一手掌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摩腹3~5分钟,逆时针方向再摩腹3~5分钟。

{2} 提拿小腹:患者仍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右,以两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沿小腹中线拿紧腹部组织,向上提拉,然后放松,如此反复20次。

{3} 推揉督脉: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其左,以手掌根部沿督脉自下而上推揉,反复3~5遍。

{4} 按揉腰骶部:患者仍取俯卧位,术者立其左,以掌根部按揉腰骶部3~5分钟。

{5} 点按肾俞、脾俞、肝俞、次髎、气海、关元,每穴1~2分钟。

辨证论治

①肾虚:加按太溪、照海、命门、腰俞,每穴1~2分钟。

②脾虚:加按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胃俞、每穴1~2分钟。

③血热:加按太冲、行间、三阴交、太溪、膈俞,每穴1~2分钟。

④血瘀:加按期门、章门、三阴交、血海、膈俞,每穴1~2分钟。

注意事项

①按摩治疗每日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②出血多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避免贻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③注意休息,出血期间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

④忌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品,保持心情舒畅,保持阴部清洁。

⑤可服用荷叶丸、乌鸡白凤丸、金樱子膏、杜仲冲剂等药物配合治疗。

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妇女阴道分泌物(白带)发生异常。白带有生理、病理两种。生理性白带为透明粘液,量少无局部刺激的表现;病理性白带则表现为量多,持续不断,或颜色、性质、气味异常等有关症状,即称为带下病。

带下病多因子宫糜烂、阴道炎、阴道内异物、盆腔炎、肿瘤等疾病引起的。临床有黄带、赤带、白带之分。一般白带由气血亏损引起,黄带、赤带由湿热下注所致。中医认为,带下病既可因脾肾不足、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又可因胞脉空虚,湿热秽浊之气乘虚而入,损伤任带二脉引起。

方法一

{1} 令患者仰卧,术者站于其旁。术者用手掌推摩患者小腹部数次。按压气海,用双拇指相对按压带脉。

{2} 术者用手掌按揉患者大腿内侧数次。取穴: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痛点部位多施于法,使皮下组织有热感为度。

方法二

{1} 主穴:脾、肾、子宫。

{2} 配穴:卵巢、内分泌。

{3} 操作方法:患者对镜而坐,双手食指和拇指指端相对捏揉或掐揉两耳穴位;或用火柴棒头分别按压两耳穴位。手法用力轻重兼施,以偏重为佳。

方法三

{1} 按揉带脉:患者侧卧位,术者两手中指罗纹面交替着力,沿两侧带脉环行腰腹一周,边按边揉约5分钟。

{2} 摩振下腹: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右侧,两手掌指交替着力,于下腹部从右至左反复摩动约2分钟,然后一手掌着力于下腹部正中线从脐至耻骨部反复振颤约1分钟。

{3} 按血海、三阴交、阴陵泉。患者仍取仰卧位,术者立于右侧,两手拇指端交替着力,分别按两侧血海、三阴交、阴陵泉,每穴各约1分钟。

{4} 推揉腰骶:患者取俯卧位,术者立于右侧,两手掌指交替着力,从腰部至骶部从左至右边推边揉反复施术约5分钟。

辨证论治

①脾虚者:加按足三里、丰隆、脾俞、胃俞,每穴约1分钟。

②肾虚:加按肾俞、命门,用力至能耐受为度,两手掌直擦肾俞、命门穴,以透热为度,擦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