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穴按摩使用手册
16694700000011

第11章 骨伤科疾病的按摩(1)

颈椎病

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由于颈椎椎间盘蜕变、椎体骨质增生、韧带钙化及颈部软组织劳损等原因,导致颈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和脊髓受到不良刺激,引起颈部疼痛,后枕部、颈部、上肢部、手指部麻木胀痛,头晕、头痛甚至肢体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等表现。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长期伏案工作者。中医认为,外伤、长期劳累和感受寒凉能诱发颈椎病。

根据病因的不同,一般将颈椎病分为颈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特点是颈项部疼痛和活动障碍不太明显,肢体僵硬、麻木、无力,并逐渐加重,下肢的症状比上肢症状出现早;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特点为:枕部疼痛明显,伴心悸、肢冷、胸闷、舌麻和耳鸣、耳聋等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有颈肩痛或后枕部疼痛,常发生握物坠地现象,有眩晕、头痛、耳鸣等症状,往往因为突然扭转颈部而猝然晕倒。此三种类型颈椎病,病情复杂难治,按摩的治疗效果不确切,一般宜采取综合治疗。

方法一

{1}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其身后以一指禅推法沿颈项两侧、颈部脊柱段来回操作3~5遍。

{2} 术者一手扶患者头侧,另一手在颈部施用推法,共5分钟,并配合颈椎的屈伸和旋转。

{3} 嘱患者头微后仰,术者一手扶托患者前额,一手在颈项施用拿法,共3分钟。

{4} 继而使用颈部摇法,摇动时幅度由小到大,速度不宜过快,再迅速使用颈部斜扳法。

{5} 术者一手扶持患者后枕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颏部作颈椎拔伸法。

{6} 掌根拍打颈部、肩部,按揉风府、大椎、肩髃、曲池、合谷穴。

{7} 叩击颈肩及上肢,以拿肩井结束治疗。

方法二

{1} 用拇、食、中三指揉拿对侧颈肌。

{2} 用双拇指侧缘由上到下交替推摩颈后部15次。

{3} 双手拇指揉按风池穴0.5分钟,用一手食中指反复拨揉项韧带3~5分钟。

{4} 用双手食、中指按压颈椎棘突两侧,同时配合头部的前屈后伸动作。

{5} 用拇、食、中指,提拿肩部肌肉0.5分钟,再用食、中二指按揉肩井穴1分钟左右。

{6} 点按内关、曲池、合谷穴各0.5分钟,多指揉拿上肢肌肉5次。

方法三

{1} 用多指重复按揉颈部20~30次。

{2} 捏拿肩部大筋(肩井一带)20~30次。按压颈中、曲池、阳溪各1分钟左右。

{3} 缓慢做颈部屈伸、旋转各20~30次。

以上手法,每日早晚各1次。

方法四

{1} 主穴:颈、颈椎、肾上腺、肾、皮质下。

{2} 配穴:肩、枕、内分泌、神门。

{3} 操作方法:患者对镜而坐,双手食指、拇指指端相对捏揉或掐按穴位;或用火柴棒头分别按压两耳穴位,手法轻重兼施,以偏重为佳。

注意事项

①颈肩部避免受寒凉,忌长时间低头工作。   ②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或过低。

③避免颈部的剧烈转动。   ④适当配合肩、颈部的功能锻炼。

落 枕

落枕亦称为“失枕”,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多以一侧颈部胸锁乳突肌紧张、疼痛、僵硬、酸胀及运转不灵活为其临床表现。发病轻者2~3日内可不治而愈,重者疼痛严重,活动明显不便,并牵涉头部、背部等,甚至迁延数周,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引起落枕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睡眠时头部姿势不正确或枕头高低不当;长时间侧头看报、视物或低头工作,使颈部肌肉受到不适当牵拉引起落枕是最多见的致病原因;头颈部的突然猛力扭转;颈项部感受风寒和患者平素身体虚弱也是落枕的重要因素。

方法一

{1} 患者取坐位,术者先用轻柔的小鱼际揉法或指揉法在颈部疼痛区域操作2分钟。  {2} 以一指禅推法在颈部及后枕部来回操作5~8遍后,再施用中度力度的推法,并配合头颈部前屈、后伸、旋转和侧压运动,共5分钟左右。

{3} 患者取坐位,术者先用轻柔的小鱼际揉法或指揉法在颈部疼痛区域操作2分钟。

{4} 在疼痛部位使用拿法,力度适中,做2分钟左右即可。

{5} 嘱患者颈项放松,呼吸自然,术者一手扶住其后枕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颌作颈部摇法,共8~10次,顺逆时针相同。

方法二

{1} 主穴:颈椎、颈、神门。

{2} 配穴:肾上腺、枕。

{3} 操作方法:患者对镜而坐,用双手食指和拇指指端相对捏揉或掐揉两耳穴位;或用火柴棒头分别按压两耳穴位,捏揉到有胀痛、热感为止。

方法三

{1} 用双拇指按揉风池、肩井穴1分钟,用掌根在胸锁乳突肌处施擦法。

{2} 用拇指按揉压痛点,用拇、食、中指捉拿胸锁乳突肌3~5分钟,点按缺盆穴30秒。

{3} 多指拿揉肩胛上部肌肉,拇指点揉曲池、外关、落枕穴1~2分钟。多指揉拿上肢部肌肉3~5遍。此法完后,应配合颈部主动运动。

注意事项

①每天按摩2~3遍,1~3天病情可痊愈。按摩项部前可涂少量风油精或清凉油。

②体弱、落枕反复发作者,坚持按摩能增强体质,防止复发。

③平时注意不要让颈项吹风受凉,枕头不要太硬。

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绝大多数在45岁以后发病,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更为多见,所以又称为“五十肩”。因本病能引起整个肩关节僵硬、活动困难,好似“冻结”了一样,故又称为“冻结肩”。其症状是肩部弥散性疼痛,日轻夜重,患者夜间甚至可被痛醒,晨起肩关节稍微活动后疼痛减轻;当病变组织发生粘连后,疼痛虽减轻,但关节功能障碍加重。常为单侧发病,如一只手不能上抬、梳头,穿衣困难,肩关节外旋及外展动作受限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外伤或举重用力过度,或寒湿入侵,或气血亏虚,血不养筋而致病。

方法一

{1} 手指爬墙:患者面朝墙站立,双足尖距墙约为一脚长,用患侧手指触摸墙壁,逐渐向上爬移,直至不能耐受疼痛时再将手慢慢放下。重复做8~12次。每天做好记录,并慢慢增加爬移的高度。

{2} 划圆圈:患肢由前向后做圆圈式转动5~10次;然后由后向前转动5~10次。划圈幅度应由小到大,直至达到最大范围。

{3} 甩手:两足分开站立,两手臂同时做前后来回摆动,并渐渐加大摆动幅度。连续做30~50次。

{4} 双臂展翅:十指交叉,放于头后,挺胸,两肘关节先尽量内收,然后外展并轻轻向后扩展,以增大两肩关节活动的范围。每遍可做10~15次。

方法二

{1} 患者取坐位,上肢自然放松,术者用掌揉法作用于肩部及上臂部,重复操作2分钟。

{2} 术者一手握扶患者肘关节,另一手在肩关节周围使推法,同时配合肩关节的被动运动,共操作3~5分钟。

{3} 以一指禅推法吸定在肩关节周围压痛点及肩井、大椎、肩贞、天宗、肩髃等穴位,并按揉合谷、曲池、曲泽、极泉穴,共3分钟。

{4} 术者以双手掌分别置于肩前和肩后,用力相向挤动并向上提托,同时作旋转搓揉,共操作1分钟。

{5} 分别使用托肘摇法和大幅度摇法于患肩,幅度由小到大,速度宜缓慢。

{6} 双手握住患肢腕部作患肢提抖法,要求抖动频率快而抖动幅度小,患肢要充分放松。

方法三

{1} 用健侧手拇指、食指揉拿肩部患处20~30次。

{2} 用手掌拍打患肩40~50次,并捏拿腋前线、腋后线各20~30次。

{3} 用拇指按揉颈部外侧锁骨上缘的臂丛点(锁骨上1厘米)及曲池各1分钟左右。

注意事项

①注意肩关节的保暖,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②避免受潮或受风,不要居住在潮湿的地方。

③多做户外锻炼,但是要注意运动强度,防止意外损伤。

网球肘

网球肘由慢性劳损而引起,前臂旋转无力,严重者不能扫地及端提水瓶等,患处可有明显的压痛点。劳损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此时,除肘关节外侧疼痛外,肩、腕关节也会出现酸痛。本病可反复发作,多年不愈。多发生于网球运动员及手工操作者(如木工、瓦工等),故称“网球肘”。中医称为“肘痛”。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劳损过度,气血运行受阻,筋脉不和所致。

方法一

{1} 患者坐位,将患肢放在治疗床上,稍微屈肘关节,以一指禅推法作用于肘关节外侧及前臂,来回重复推移约5分钟。

{2} 用推法从上臂的下半段至肘关节和前臂来回滚动,并配合肘关节的屈伸运动,共操作5~8分钟。

{3} 以拇指按揉臂臑、曲池、曲泽、少海、偏历、手三里,前后共操作2分钟左右。

{4} 让患者暴露肘关节及前臂,并在该段涂上适量冬青油(或麻油),术者用大鱼际擦法或掌擦法来回推擦,使该部位发热,并使热感向皮下软组织渗透。

{5} 让患者放松肩关节和肘关节,术者一手握住患侧手掌,另一手扶住患侧肩部,作左右和上下的抖法;然后一手握住上臂下段,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段作肘关节的摇动和屈伸运动,共操作10~15次为宜。

注意事项

①按摩治疗网球肘一般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5次为1个疗程,3~4个疗程可治愈。

②在最初治疗的几天,会出现疼痛加剧,此时可适当减轻手法力量。

③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肢应得到充分休息。

④避免提拿重物和旋转前臂,必要时可在屈肘和伸腕位给予制动。

急性腰扭伤

本病多发生在体力劳动者或平时缺乏劳动锻炼而偶尔参加者;多因姿势错误、搬抬重物、失足跌倒或腰部过度并伸,或关节扭转超过腰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而伤及腰部肌肉、韧带、滑膜等组织。

方法一

{1} 患者俯卧,术者先以轻柔的掌揉法作用于腰部3~5分钟。

{2} 中等强度推捏法作用于腰痛局部,并逐渐向痛点四周运动,共8~10分钟;待肌肉紧张放松后,作腰部后伸扳法和腰部摇法。

{3} 点按压痛点、大肠俞、肾俞、委中、承山穴。

{4} 让患者充分暴露腰部体表并涂以麻油或冬青油,来回推擦腰痛局部,以患者自觉发热为度。

方法二

{1} 用拇指拨揉腰部损伤处20~30次。

{2} 用拇指或肘关节在伤处一带按压2~3分钟。按压肾俞、环跳、大肠俞、阳陵泉各1分钟。

{3}让患者缓慢活动腰部20~30次。

注意事项

①按摩治疗急性腰扭伤效果较为肯定。

②治疗后患者最好平躺休息,注意保暖。

③经常性腰扭伤者,应及时作腰椎X线片检查,排除其他病变。

岔 气

岔气,又叫胸壁扭挫伤,多因提物举重,姿势不良,搬运过猛,用力不当而伤及胸廓的关节、软组织,导致胸部疼痛,呼吸受限,甚至影响肩部活动。因为患者呼吸活动时疼痛加重,会尽量减小呼吸幅度,所以有效通气量下降,胸胁闷胀,犹如气聚岔道而称作岔气,本病常见于体力劳动者。

方法一

{1} 患者俯卧,术者以一指禅推法作用于背部,重复推移5~8分钟,着重推肺俞、厥阴俞、心俞、天宗、附分、神堂及阿是穴。

{2} 患者仰卧,术者以掌揉法作用于疼痛的一侧胸廓及胁肋部,共5~8分钟。

{3} 点按胸胁部阿是穴、大包、期门、章门、胸乡穴。

{4} 叩击背部及胸胁部2~3分钟,继则施以肩部大幅度摇法和上肢抖法。

{5} 搓摩胁肋上下移动8~10次。

方法二

{1} 用手掌大鱼际推摩伤处20~30次,捏拿胸部肌肉20~30次。

{2} 按压臂中、内关、阳陵泉各1分钟,同时配合咳嗽及深吸气。

{3} 做胸部前后左右的活动20~30次。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本病常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为骨伤科的常见病,大约占腰痛患者的五分之一。椎间盘是位于两个脊椎骨之间的纤维软骨组织,它如同机器上的弹性软垫一样,有缓冲震荡、协助脊柱运动和连接椎体的作用。椎间盘不同与其它器官组织,容易早衰,在30岁左右就出现退化变性,椎间盘的纤维组织失去弹性,髓核的水分减少。这种退行性改变为腰椎间盘突出发病的内因。由于在劳动和体育活动中腰部遭受扭闪、撞击或扛抬重物,事先没有精神准备而使脊柱突然失去平衡,尤其是弯腰弓背提取重物时,椎间盘前缘压力增加,亦可造成腰椎间盘的纤维环撕裂,髓核突出,为发生本病的外部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椎4~5之间或腰5骶1之间。由于椎间盘髓核的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腰腿痛。其疼痛特点,多从臀部开始向一侧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呈放射性疼痛;有的先腰痛,后腿痛;有的腰不太痛,而是髋部及小腿外侧痛,并有胀麻、串电样感觉,腰部前弯后仰受限,髓核突出部位腰椎旁有明显压痛,按压时向下肢放射,行走困难,下肢抬高、咳嗽、站立、打喷嚏和大便用力都能使疼痛加重。病程久者,还会出现脊柱侧弯、畸形、后突,小腿外侧和足背外侧麻木、感觉迟钝、发凉,下肢肌肉萎缩等症状。

方法一

{1} 患者俯卧,医者立其患侧,施攘法于其腰部、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等部位,以腰部压痛点、大肠俞、委中、承山、环跳、殷门、阴陵泉穴等处为重点,重复操作10~15分钟。

{2} 掌根揉腰部患侧肌肉,肘尖揉臀部肌肉和压痛点3~5分钟。

{3} 双掌重叠按压腰部,令患者配合呼吸,按压时呼气,放松时吸气,共15~20次为宜。

{4} 患者仰卧,术者行双膝双髋屈曲摇法10~15次后,作强制性直腿抬高试验2~3分钟。

{5} 单手或双手拿患肢大腿内侧股四头肌、内收肌和小腿腓肠肌,共3分钟。

{6} 双拳叩击患者腰部及下肢部,继则辅以掌拍法,来回3~5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