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经络拔罐使用手册
16694600000012

第12章 骨科、外科病拔罐疗法(2)

〔操作方法〕 针刺后拔罐法。上述配穴可根据病情加减,肩关节炎配肩井、肩髎、肩髃;肘关节炎配天井、手三里;腕关节炎配阳池、阳溪、合谷;指关节炎配中渚、八邪、后溪;髋关节炎配秩边、环跳、关元俞、风市;膝关节炎配梁丘、血海、膝眼、阳陵泉、委中、足三里;踝关节炎配悬钟、昆仑、解溪、丘墟;趾关节炎配申脉、足临泣、公孙、八风;四肢窜痛配合谷、阳陵泉、足三里;全身窜痛配大椎、风池、肝俞、关元俞、申脉。阿是穴每次必须用,其他主穴每次选1个,配穴选用2~3个。先用毫针点刺各穴,得气后留针10~15分钟。出针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①大椎、膈俞、脾俞、血海、气海俞。②肩髃、曲池、外关。③环跳、阳陵泉、昆仑穴。④身柱、腰阳关。

〔操作方法〕 根据病情选用各组穴位,上肢受累取①②组穴;下肢受累取①③组穴;脊柱关节受累取①④组穴。均施以单纯罐法,取麻黄、祁艾、防风、川木瓜、川椒、竹茹、秦艽、透骨草、穿山甲、乳香、没药、土鳖虫、川乌、千年健、钻地风、羌活,苍术、防己、当归尾、刘寄奴、乌梅、甘草各等份。上药煎水煮罐1~3分钟,取出竹罐用毛巾擦去水分,迅速吸拔在穴位上,留罐10~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方法四

〔选  穴〕 阿是穴及邻近相关穴位。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用闪火法将罐具吸在穴位上,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方法五

〔选  穴〕 巨骨、内庭。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隔1~2日1次。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以游走性关节疼痛为主症,疼痛发作或疼痛之轻微、剧烈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常于天气将转变前一二日,即有所感觉,犹如气象台预报天气之准确。大抵天气晴朗暖和,则疼痛较为轻微,天气寒冷或阴湿则疼痛转为剧烈。部分患者关节肿胀,妨碍运动。类风湿性关节炎则不受天气变化之影响,而关节每多变形,木僵肿痛,难以活动,是其区别。

“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学典籍里多属于“痹证”或“风湿”、“痛风”、“历节风”等范畴,部分症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完全一致的。

方法一

〔选  穴〕 病变附近穴位(或阿是穴)。

〔操作方法〕 可单独或与皮肤针结合使用,皮肤针重叩,局部再加拔火罐,可2~3天施治1次。

脚跟痛

脚跟痛又叫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轻者走路、久立出现疼痛,重者足跟肿胀,不能站立和行走,甚至平卧时亦有酸胀、针刺、灼热样疼痛,并向小腿后侧放射。本病与骨质增生、跗骨窦内软组织劳损、跟骨静脉压增高等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体质虚弱、肾阴亏损、肾阳不足,跟骨失养,或风寒湿邪侵袭,气滞血淤,经络受阻有关。

方法一

〔选  穴〕 ①阿是穴、太溪、照海、水泉、涌泉(均取患侧);②阿是穴、昆仑、申脉、仆参、解溪、承山(均取患侧)。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上述2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2组交替使用。其中阿是穴每次必用,并采用密刺法,至皮肤微出血后拔罐。均留罐15~20分钟。起罐后各穴再用艾条温灸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有显效。

方法二

〔选  穴〕 患侧涌泉、昆仑、太溪、照海、承山、阿是穴。

〔操作方法〕 采用涂药罐法,或刺络罐法、皮肤针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涂药罐首先在穴位处涂以风湿油、红花油或补肾活血的药液,然后在穴位上吸拔。施术后,以川芎细末装入与足跟相应大小的薄布袋内,药厚约2毫米,缝上袋口,然后再将药袋缚系足跟痛点上,在走路、睡眠时也不要解除,每2日换药1次。

注意事项

本病在治疗的同时,可配服补肾的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宜穿软底鞋或在患侧的鞋内放置海绵垫。局部每天可热敷或用温水浸足。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易发于20~40岁,临床上以腰椎4~5和腰椎5、骶椎之间的椎间盘最易发生病变。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脊柱侧弯、侧凸的方向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有主观麻木感,患肢温度下降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腰痛”范畴,与外感风寒湿邪、跌仆劳损,致使气血凝滞、筋脉不利、肾气不足、腰膝不坚有关。

方法一

〔选  穴〕 大肠俞、关元俞、肾俞、环跳、风市、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

〔操作方法〕 采用针罐法,针刺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用闪火法吸拔其他穴位,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病愈即止。

方法二

〔选  穴〕 环跳、昆仑、阳陵泉、关元俞、大肠俞。

〔操作方法〕 针刺拔罐法。环跳穴可深刺,使针感能传至足部,以除深邪远痹。其他穴位针刺以有针感为宜。留针20分钟,出针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肾俞、阿是穴(腰部压痛点)。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点刺上穴至微出血为止。立即拔罐,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四

〔选  穴〕 肾俞、腰阳关、阿是穴。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点刺,至微出血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6次为1疗程。

方法五

〔选  穴〕 ①肾俞、腰阳关、腰夹脊、十七椎;②膈俞、三阴交、风府。

〔操作方法〕 火罐法。上述2组穴位,每次选用1组,2组交替使用。用闪火法将罐具吸定在各穴位上,留罐15~20分钟。第一组腰夹脊可采用走罐法,走至皮肤潮红为止。每日1次,7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注意事项

拔罐治疗期间要静养休息,不作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纠正不良的立姿和坐姿,适当做腰背肌肉的功能锻炼;注意腰腿部的防寒保暖。

痔 疮

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的柔软静脉团。凡肛门内外有小肉突出的都叫痔。多因便秘、妊娠等而致直肠下端肛门周围的静脉发生扩张、弯曲成团,日久而形成。如发生于肛门内的为内痔,其外为外痔,内外均有为混合痔。因痔核可出现肿痛、瘙痒、流水、出血等,故称痔疮。外痔在肛门边缘常有赘。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久坐、久立、负重远行或饮食失调、嗜食辛辣甘肥、泻痢日久、劳倦过度等,导致肛肠气血不调,络脉淤滞,蕴生湿热而引发。

方法一

〔选  穴〕 主穴:大肠俞、气海俞、秩边、会阳。配穴:二白。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或针刺拔罐法。先在主穴拔罐,留罐15~20分钟。针刺二白,得气后留针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一般3~7次即见效或痊愈。

方法二

〔选  穴〕 委中、承山、大肠俞、气海俞。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在上述各穴用闪火法拔罐,吸定后留罐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三

〔选  穴〕 长强、腰俞、中髎、二白(只针刺不拔罐)。

〔操作方法〕 刺络拔罐法。用三棱针快速点刺上述各穴,以出血2~3滴为宜。血止后拔罐,留罐15~20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方法四

〔选  穴〕 会阳、白环俞、大肠俞、次髎、承山,以及腰骶部皮肤特异点(特征为微红色或粉白色,稍隆起如针帽大小)。

〔操作方法〕 取以上各穴,施以毫针罐法,施罐前先在穴位上针刺,待得气后,立即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针刺部位上,留罐10~20分钟,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或每次选特异点2~3处,施以刺络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本病患者平素宜多食新鲜蔬菜,忌食辛辣。加强提肛功能锻炼,养成定时大便习惯,以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脱 肛

脱肛是指肛管和直肠的黏膜层以至整个直肠壁脱出于肛门外,也称直肠脱垂。多见于老人、小儿和多产妇女,常见诱因为:慢性咳嗽、慢性腹泻、排尿困难、百日咳等症。病初,排便后脱出之黏膜尚能自动回缩;后逐渐便后需用手送还肛内,患者有肛门坠胀、排便未净感觉;严重者,咳嗽、打嚏喷时均可引起脱肛。脱出的黏膜、肠壁如不及时送还,久之可因慢性刺激而发炎、红肿、糜烂、溃疡,甚至形成绞窄坏死。

中医学认为,本病分“虚脱”和“实脱”两种。虚脱因久痢、久泻、妇女生育过多、体质虚弱、中气下陷、收摄无力而致病;实脱因便秘、痔疮等疾病及湿热郁于直肠、局部肿胀、里急后重、排便过度、肛门括约肌受损而引发。

方法一

〔选  穴〕 百会、长强、承山、大肠俞。

〔操作方法〕 单纯拔罐法。根据辨证分型选配主穴和配穴。虚证加脾俞、气海、足三里;实证加曲池、大椎、中极、阴陵泉。穴位选配后依次拔罐,留罐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间隔5天。

方法二

〔选  穴〕 脾俞、肾俞、气海、次髎、足三里。

〔操作方法〕 取上穴施以单纯罐法,吸拔于穴位上,留罐15分钟,每日1次。同时配合淘米水坐浴,将米水煮沸,待温坐浴15~20分钟,每日1次。

注意事项

本病在治疗的同时,应进行提肛训练。饮食宜清淡,勿食辛辣肥甘之品,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于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