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5分钟远离失眠
16694300000008

第8章 5分钟走出失眠误区

误区一:大量饮酒可以治失眠

饮酒有一定催眠效果,很多失眠患者习惯于在睡前饮一杯白酒来促使自己入睡,但专家提醒,过量饮酒不但不能缓解失眠问题,还会影响睡眠质量。

少量的酒精对大脑皮层起轻度麻醉作用,使人暂时忘掉一切烦恼,全身松弛,改善血液循环,帮助人们快些入睡,然而饮酒后带来的睡眠与正常生理性入睡完全不同。这种睡眠往往仅停留在浅睡期,深度睡眠的时间大大减少,入睡后大脑活动并未停止。而且睡前饮酒多的人在睡眠过程中会频繁醒来,睡得不踏实,第二天醒得格外早。所以,过量饮酒的人即使睡的时间很长,醒来后仍会产生头痛、头昏、疲乏等现象。经常夜饮入睡,还可能导致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神经炎及肝脏疾病等。

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要靠肝脏的解毒,才能排出体外,夜晚饮酒入睡后,肝脏解毒功能相应减弱,大量酒精容易在体内积蓄。

更为严重的是,经常依赖饮酒催眠的失眠者,为达到催眠效果,容易对酒产生依赖心理,饮酒量越来越加大,最后可能饮醉后才能达到“催眠”效果。喝酒成癖会导致细胞损害,反而会加重失眠程度。

夜间饮酒必然导致人体气血紊乱,还易致“脾胃不和”,这不仅影响胃肠消化功能,还必然影响睡眠质量,影响夜间休息,致使精神不振,时间长了,会对人体造成诸多危害。

【专家提示】少量饮酒可能会有助于睡眠,但是以酒为药常常适得其反。所以,失眠者应积极寻找病因,以获得正确的治疗。健康人在夜间入睡前,也切莫在餐桌上贪杯豪饮,否则,同样也会损害身体。

误区二:依赖安眠药可以治疗失眠

一部分睡眠障碍严重的患者往往需借助安眠药才能入睡,比如常见的安眠药安定具有吸收迅速而完全的特点,服药后1小时即达最佳催眠药效,于是他们就认为安眠药可以治疗失眠。实际上他们已经走进了这个误区。虽然药物的确可以通过其强烈的中枢抑制作用达到强迫睡眠的目的,但是,它只能解决浅层的睡觉问题,不能根本解决睡眠障碍。依赖镇静药物易打乱人的睡眠规律,这样多次反复,会使睡眠不良症状将更加严重。除此之外,为缓解症状而长期服用安眠药还会带来许多隐患。

某些安眠药排泄较慢,长期服用会产生一定毒性。因为大多数安眠药需要经过肝脏分解,所以对肝肾功能必然有影响。

长期服用安眠药易成瘾,容易产生耐药性,从而产生耐受现象。药物促使肝脏产生的分解酶增多,体内的药物很快地被这种酶破坏,从而使药物的催眠作用逐渐减弱,为了达到催眠效果,不得不加大剂量,从而引起一系列精神和躯体不良反应。

安眠药容易引起头昏、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还可能引起恶心、食欲减退、腹胀、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甚至老年痴呆症。

可见,安眠药所带来的睡眠并不能代替真正的自然睡眠。所以服用安眠药应慎重。

【专家提示】安眠药中毒的早期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嗜睡、记忆力消失、腱反射消失,出现判断力和定向力障碍、步态不稳、言语不清、皮疹。出现这种症状后,就立即到医院检查、治疗。

误区三:多梦导致失眠

许多人会认为做一晚上的梦、几乎睡不了觉,会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不振;还有人认为长期做梦会导致神经衰弱,从而引起失眠。实际上这些人走进了多梦与失眠的认识误区。

做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都有过做梦的体验,做梦不仅是一种睡眠状态,而且是睡得深沉的表现。研究专家经生理测验发现,那些经常说整夜做梦的人的睡眠周期和正常人并没有什么差别。因此,所谓“整夜做梦”甚至“多梦失眠”的人只是容易在做梦的时候醒来,又爱重复梦境,所以导致入睡困难。认为做梦的时候没有睡觉,这是一种误区。

正常的梦境活动,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也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如果不做梦、长期无梦睡眠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研究人员在睡眠者刚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将其唤醒,阻止梦境继续,反复进行,就会使人体产生血压升高、自主神经系统机能减弱等一系列生理异常现象,同时还会导致焦虑不安、紧张、易怒等。

可见,失眠的真正原因是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造成的,跟做梦没有任何关系。

【专家提示】一般来说,多梦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有人做完梦第二天感到疲倦,绝大部分是因为心理作用。但如果经常做噩梦就要注意,这可能与躯体疾病有关。

误区四:失眠不可痊愈

有些失眠患者因长期饱受失眠的痛苦,尝试了各种办法也没有摆脱失眠的困扰,因此常常会产生失眠是不可彻底治愈的顽疾这一观念。其实,这是对失眠认知的一大误区。

失眠是可以治愈的,关键是要找出失眠的病因,做到对症下药。有病乱用药是治疗失眠症的禁忌,服用不当会适得其反,加重失眠的程度。

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精神、心理、疾病、药物、环境、自身体质等都可能导致失眠。

对于神经质性失眠患者,因性格较敏感、思想包袱较重,首先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柔肝养神为原则,解决心理问题后再服药。

因长期工作紧张、压力大而造成的精神过劳性失眠的患者,在短时间内适当放松,如疗养、旅游等,治疗以平肝宁神为原则。

因颈椎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引起的失眠,治疗时应兼顾原发病。

习惯过夜生活的人容易患上睡眠节律紊乱性失眠,卧床后难以入眠,或通宵似睡非睡,早晨起不了床。对于这类失眠,患者应首先改变生活习惯,避免过多过久的夜生活,再结合镇静安神法治疗。

因长期服用扩血管药、降压药等西药而导致的药源性失眠,应适当调整用药,选择一些既能治疗原有疾病,又不会引发失眠的药物,同时遣以安神佐眠的中药进行调理。

【专家提示】失眠是能治好的,重要的是自己要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误区五:“数羊”能帮助入眠

失眠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使用流传已久的“数羊”方法帮助自己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但有研究表明,这一方法对于失眠并无良效。

研究小组将50多名失眠患者平均分成三组进行对比实验。研究人员让第一组接受试验的人在入眠前采用传统的“数羊”方法,让第二组人员想象欢快的节假日或者秀美的瀑布等平和放松的景象,让第三组人员任其自由思维,不进行任何指导。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受试者进入睡眠状态的速度比平常约快20分钟,而其他两组都要比平常入睡速度略慢一些。

研究人员解释说,“数羊”太单调,无助于人们排遣焦虑情绪并安然入睡。相对于单调的“数羊”而言,想象一些放松的情景更容易帮助人们调整思维,快速进入睡眠状态。

【专家提示】如果因烦恼导致失眠,可以告诉自己你将在次日的“担忧时间”内处理这些分心事,也可在上床前15分钟,在纸上写下你的忧虑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以减轻忧虑对睡眠的影响。

误区六:失眠是一种症状,无关紧要

认为失眠仅仅是一种症状,不是一种疾病,早治晚治无关紧要,持此观点的人已经走进了失眠的认识误区。

其实失眠既是一种症状也是一种疾病。很多情况下,失眠常常是伴随某种疾病出现的。许多失眠患者在失眠初期常忽视及时治疗或讳疾忌医,常常是在患病多年后,自身健康状况恶化、并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时才接受治疗。此时已经失去治愈的最佳时机,同时也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如果属于由于睡眠环境变化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一两天睡不着并无大碍。但是,如果失眠症状持续一两周,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很容易发展成长期失眠,给治疗增加难度。

忽视失眠的早期治疗还有可能引发严重疾病。专家调查发现,在首次发生睡眠障碍以后的6年中,有睡眠障碍的人比正常人患经常性头痛的几率高3倍;患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率高2倍;失眠造成的抑郁比没有失眠问题的人高出4倍,抑郁患者患有严重失眠问题的占到25%~40%。因此,对于失眠的早期症状不应持无所谓的态度。

【专家提示】在失眠症的治疗后期,如果减药不当会引起病情反复,所以对于安眠药的减药一定要有一个过程,如果失眠情况好转可逐渐减药,但不可一下子停药,否则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