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一位出版界的朋友向我约稿,希望我写一个关于中西文化的系列,要求是学术散文,思想性和可读性俱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唯恐学术功力以及写作能力都不足以迎接这一挑战。然而,这一挑战却在诱惑着我,让我时刻怀揣着思索和写作的冲动。于是,四年时间一晃而过,我的成果也渐渐出来了,在出版了《笔墨殷勤有谁知—中西经典诗词的言情传意》和《文字密码—文字、文化与诗意漫谈》之后,我开始了本书的写作。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的人生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暂时离开了大学教授的岗位,来到地方政府挂职锻炼。我首先要感谢湖北省委统战部和组织部将我安排到美丽如画、风景奇绝的恩施自治州。恩施的工业厂矿企业不多,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几乎没有环境污染,空气清新,吸一口,让人感到有甜丝丝的味道。这里或许还可以称得上“中国的慢城”,人们的生活节奏不像大城市那样快,街上的行人大多步履悠闲,连出租车都开得宛如闲庭信步,不慌不忙。
最能体现恩施人悠闲生活的地方要算侗族传统建筑风格的风雨桥了,市中心就有这么一座横跨清江。这座桥有两层,下面一层为人行通道,无车辆往来,桥廊两边有靠椅,称作“美人靠”。在古代供往来商人和农夫歇息纳凉或遮荫避雨,以解肩挑背负之乏。上面一层建有飞檐翘角的亭子,开设茶馆、咖啡厅、特色餐馆等。傍晚时分,我都会散步至此。桥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人们围坐在数十张方桌旁,有的在打麻将,有的在打扑克牌。在大桥的中段,一支乐队演奏着各种风格的流行歌曲或民歌,总可以听到一两个人手持话筒,引吭高歌。也有人干脆和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或跟着一起唱。这片景象真是悠哉乐哉。
我来恩施挂职的具体部门是恩施自治州外事侨务局,这可能是恩施州最小的州直机关之一,全局加我在内也只有八九个人。我在五楼办公,晚上在六楼住,很是方便。由于单位人数不多,我们每天早餐和中餐都在一起吃,可以边吃饭边聊天,不出一个星期,我就完全融入进这个团体之中。
办公楼就在清江河畔,透过窗户就可以看见清江。清江因为水清而得名。我才到恩施时,正是暴雨频发的季节,每次暴雨都会将河岸两旁的泥沙冲入江中,使江水变得浑浊。暴雨过后,江水就像一条黄龙急促东流。不过,这条黄龙很快就消失了,因为江水很快又清澈见底。虽然像条变色龙,但清江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律动。有时候,上游的水电站为了蓄水,控制了江水的流量,河床很快就显露出来,清江变成一湾浅浅的溪流,格外的温柔妩媚,总让我产生亲近她的冲动。
在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就会与新同事们交谈。汪敏局长多才多艺,好书法,办公室里挂着他写的字幅,让我感到赏心悦目;他还喜欢诗歌,曾经在知名的文学刊物上发表诗作,对诗歌有着极强的感悟力,诗歌于是就成了我们之间共同的话题。因为做外事工作,他去过世界上很多国家,亲身感受了西方文化,对我的文化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到恩施挂职,我暂时离开了家,独自一人生活,没有家务事缠身,我因此也赢得了充裕的写作时间。下班之后,我就回到寝室,阅读文献,构思文章的内容,有时候我甚至可以一气呵成地写完一个篇目。
在外事部门工作让我接触了来自许多国家的客人及华侨华人,在交流谈话中,我对西方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入、更直接的了解。一年后,我会回到以前的工作岗位;若干年后,当我回想现在,我肯定会感到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丰富多彩、最有收获的了。
这一年我离家在外,心中不免有很多牵挂。去年年初家父中风,虽治疗及时,但还是造成了偏瘫,卧病在床。父亲的病让我时刻揪着心,年迈的母亲承担起照料的重任,我却不能经常在老人身边陪伴,尽人子之责,心中深感愧疚。就在我挂职期满前,家父因年事已高,久病不治,最终不幸离世,这给了我巨大打击,我含悲忍泪完成此书,以期告慰父亲在天之灵。在这一年,我也将养育孩子的一切责任交给了妻子,辛酸苦辣让她一人承受。妻子的支持给了我无穷的动力,让我觉得再苦再累的奋斗都是值得的。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资助,在此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表示诚挚的谢忱!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