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瑜伽与健康
16690300000015

第15章 瑜伽对人体消化系统的作用与实践(2)

练习瑙力前提条件是空腹,如果每次练习10分钟,能够坚持每天练习的话,一般三个月就可以学会。许多瑜伽行者都会在早晨洗漱后进行瑙力练习,自然成了习惯,就像刷牙洗脸一样不可缺少。瑙力对于消化和排泄、排毒,有很好的效果。

第三节 有益于消化系统的饮食调理

人们通过消化系统获得能量,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组成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相互协调,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以及残渣的排除活动。由于饮食习惯不良或其他原因,会导致消化系统容易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生活。

中医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胃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胃一旦发生疾患,就直接影响人体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发生,所以人们应随时注意胃的卫生保健。护养肠胃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生活饮食习惯,其中饮食调理是关键。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中认为消化系统基本要领是保养脾胃,做到饮食有节、合理调配,要吃洁净新鲜食物,要细嚼慢咽。印度阿育韦达养生学主张熟食,注重食物的选择和搭配,尽可能定量定时,避免冰冷的食物和饮料。

护养肠胃的基本诀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定时定量,规律饮食。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到了进餐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只吃七分饱,忌暴饮暴食。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提倡少吃夜宵,临睡前进食会导致胃酸分泌,产生的热量容易囤积,无论对胃、对人体都无益处。

(2)饮水择时,饭前喝汤。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个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饭前先喝一点开胃汤,使胃液分泌活跃起来,使胃处于消化吸收的准备状态。

(3)少吃生冷食物。常吃生冷食物可导致胃黏膜血管收缩,血液循环不畅,会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现象发生。尤其是早餐,虽然蔬果汁一向是备受推崇的健康饮品,但如果在早餐时喝上一大杯冷冷的蔬果汁却可能适得其反。

因为人体总是更喜欢温暖的环境,清晨,夜间的阴气未除,大地温度尚未回升,体内的肌肉、神经及血管都还呈现收缩的状态,如果此时进食冰冷的食物,必然使体内各个系统挛缩、血流不畅。女性夏天吃冰激凌一定要节制,生理期不要喝冰冷的饮料;男性喝冰啤酒要缓慢,不能只贪图一时的痛快,否则容易导致胃痛、肠痉挛,以及慢性消化不良。

(4)少吃刺激性食物。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天气转凉时,火锅店的生意自然好起来,人们常常是一边进食麻辣烫,一边喝冰凉的饮料,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引发急性胃炎或是慢性胃炎急性发作。因为火锅的底料一般辛温香燥,易动热伤阴,而火锅料经过烧碱浸泡对胃肠道刺激较大,再加上冷饮寒食的侵袭,“火锅综合征”自然一触即发,腹痛腹泻、口舌糜烂、咽干疼痛等症状接踵而至。另外少吃过酸食物,如凤梨、柳丁、橘子等。

(5)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盐渍食品。如今胃癌的危害极大。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长期高盐饮食、食用霉变、烟熏和盐渍食物都会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因此,不吃发霉变质的大米、花生仁、玉米以及变质的肉类、鱼类、贝壳类,同时要少吃咸肉、腌鱼干等,以避免食物中的自然致癌物。

(6)保持良好的就餐情绪。研究报道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嗳气、消化不良、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因此,吃饭时心情要放松,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7)适宜食用的食物。全谷类食物,如荞麦、薏仁、米、麦、燕麦,可加入含多种蔬菜的热汤中同煮,并加入适量的油脂,或加酸甜味。阿育韦达养生学最推崇印度香米(basmati rice),米粒细长,外观透明,比泰国香米更为昂贵。糙米是高纤食物,富含维生素B群,中医认为糙米味甘、性温,健脾养胃、促进消化吸收,对便秘患者有益,但质地较硬,需要长时浸泡,煮至熟透、松软。

一、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主要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的病因与幽门螺杆菌、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饮食推荐

(1)花椒火腿汤:火腿肉150克,洗净切片,与花椒3克同入锅,加水适量煮汤,肉熟后撇去浮油,调味即成,饮汤食肉。具有温胃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适应于胃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者。

(2)鸡内金粥:将鸡内金用小火炒至黄褐色,研细粉备用。用粳米加水500毫升,煮至米开花,兑入炒鸡内金粉5克,再煮二三沸即可。具有消食导滞、和胃止痛的功效,适合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者。

(3)香料米饭:长香米1米杯,青豆1汤匙,胡萝卜1根,小茴香子1/2汤匙,植物油1汤匙。将米、青豆洗净浸泡备用,胡萝卜洗净切小块。油锅热后,加小茴香子,待香味释放后,加青豆、胡萝卜块稍微翻炒,再依次加入长香米、水、盐,翻匀后加盖,焖煮至熟透。具有健脾宽中,安肠胃的功效。适合于日常食用。

(4)薏仁浆:准备薏仁1米杯,水适量。将薏仁洗净,和清水煮熟放凉后,放入搅拌机打成米浆;或者薏仁在清水里浸泡4~5个小时后,放入豆浆机制浆。具有健脾、渗湿、止泻、增强免疫力的功效。用于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等。

二、便秘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复杂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必须结合粪便的性状、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做出有无便秘的判断。如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

女性由于生理因素,很容易患上便秘。便秘的患病率高达27%,但只有一小部分便秘者会就诊。便秘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壮年。

因便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患者常有许多苦恼,便秘严重时会影响生活质量。

便秘常表现为:便意少,便次也少;排便艰难、费力;排便不畅;大便干结、硬便,排便不净感;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部分患者还伴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

由于便秘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症状,症状轻重不一,大部分人常常认为便秘不是病,不用治疗,但实际上便秘的危害很大。便秘的“报警”征兆包括便血、贫血、消瘦、发热、黑便、腹痛等和肿瘤家族史。如果出现报警征兆应马上去医院就诊,作进一步检查。

适当的体育活动,特别是腹肌的锻炼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改善,对于久坐少动和精神高度集中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建议患者每天至少喝6杯250毫升的水,进行中等强度的锻炼,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便秘患者宜食新鲜柔滑蔬菜,如冬葵、菠菜、胡萝卜、银耳、木耳等。水果以香蕉、桃、无花果等为佳。润肠通便食物,如芝麻、蜂蜜、胡桃仁、甜杏仁、松子仁等。适当增加豆油、花生油等烹调用油量,起润肠作用,可使大便通畅。酸奶有满肠防腐通便作用,有条件者可常饮用。便秘者一般忌食辛热刺激食物,如大蒜、辣椒、胡椒、芥末等。虚寒便秘者忌食生冷瓜果。

饮食推荐

(1)白菜心:白菜是大众菜,微寒,味甘,具有解毒除热、通利肠胃的功能。

凡心烦口渴、大便不畅、小便黄少者均可常食白菜。白菜中含有较多粗纤维,还含有维生素A,B,C,尤以维生素C较多,白菜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生吃白菜心可以不破坏白菜的营养,通便很有效。

(2)西葫芦:每100克西葫芦中约含水分94g以上,它是低热量食物,维生素A的含量较多,其余的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与笋瓜相近,含钾、镁的比例较高,其品质比笋瓜要好,还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等。这些物质不能被人体消化酶水解,但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粪便排出。

(3)淡盐水:一般情况下,吃过晚饭后食物的残渣在肠道里停留很长时间,肠道中的细菌、霉菌就会发酵,产生有害物质。有些人常常觉得反胃或早晨起床后嘴里有异味,就是由于胃内产生的腐食残渣所致。而清晨起床后,空腹饮用一杯温开的淡盐水,可以清洗残渣、消毒杀菌,防止因结肠过度吸收水分而导致便秘,还可以预防胃炎,提高自身免疫功能,是一举多得的办法。特别提示:最好一次饮用500毫升淡盐水(放普通勺子的1/10食用盐即可),水温在20~30℃之间。

(4)蜂蜜水:血糖不高的人,可以在早晨、晚上各喝一杯温蜂蜜水。取25克蜂蜜,用温水搅匀冲服即可。蜂蜜可以促使胃酸正常分泌,还有增强肠蠕动的作用,能显著缩短排便时间,消除大餐后的积食。蜂蜜水制作方便,效果明显,宜长期坚持。

(5)番薯小米粥:准备番薯400克、小米100克。将番薯去皮、洗净、切成块,小米洗净备用。在锅内放入适量清水,置旺火上烧沸后,把番薯、小米同放入锅内,改用文火煮至米烂粥稠即可。番薯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很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可预防结肠癌,防治习惯性便秘。

(6)牛奶玉米粥:准备牛奶500毫升、玉米粉60克。将玉米粉加适量冷水调和成粉浆状。在锅内放入适量冷水,水开后放入已调和的粉浆和牛奶,不断搅动,煮熟即可食用。如喜食甜味,可放入适量白糖。牛奶玉米粥清香可口,而且营养非常丰富,具有很好的润肠通便的效果,可以预防痔疮、结肠癌等病患。

思考题

1.人体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哪些组织和器官?

2.瑜伽练习对人体消化系统有何影响?

3.如何进行瑜伽断食法?

4.怎样才能做好推磨式?

5.怎样通过饮食调理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

瑜伽箴言

瑜伽是通向平静、安宁和快乐之门的金钥匙。

——B.K.S.Iyen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