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攀岩
16686200000016

第16章 攀岩运动心理训练(3)

①让运动员事先听一些兴奋的音乐,加快其呼吸节奏和心率;

②进行表象训练,让运动员在大脑模拟攀岩训练、比赛时的场景,紧张的气氛会给运动员以紧张的情绪,从而促使大脑皮层兴奋;

③通过赛前谈话的方式提高唤醒水平,通过语言上形象的动作模仿,形成对运动员的刺激,从而提高其兴奋性。当然,唤醒水平要把握到一个适宜的程度,教练员要对不同的攀岩项目适宜的唤醒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过高的唤醒水平,对于成功完成攀岩任务是没有益处的。

(2)降低唤醒水平

攀岩环境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再加上攀岩运动潜在的危险性,通常会导致运动员产生紧张、焦虑、害怕等情绪反应,而这种情绪反应不利于攀岩水平的发挥。因此,通过有效的方法降低唤醒水平,减少这种不良因素的发生,尤其在难度攀岩过程中较为常用。

①控制呼吸

采用慢且深的腹式呼吸,不仅有放松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增加吸氧量,供肌肉工作需要。

②渐进式肌肉放松

运动员闭上眼睛,使自己的意识从脚部位开始放松,依次放松小腿、大腿、腰、腹、胸、肩、颈,直至头部,重复5—6次练习,精神的紧张状态便会伴随着肌肉的放松依次得到缓解。

③冥想

冥想时,先取得随意的放松姿势,并控制该姿势,采用腹式呼吸,睁开眼睛,使自己寻求一种忘我的感觉。冥想可以使肌肉得到较大程度的放松,降低自己的唤醒水平。

5.心理障碍调节

心理障碍调节主要是克服攀岩心理恐惧,增强运动员自信心的训练。在攀岩过程中,产生恐惧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较主要的有对保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对场地器材的了解程度等。克服心理障碍,就是要先找出产生恐惧的原因,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诱导和训练,从而使心理障碍得到克服。

(1)对于因对保护人员的不信任而产生的恐惧感,就要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让攀登者与保护者形成良好的沟通,经常进行保护技巧的切磋,增强相互信任。

(2)因对场地器材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感,在平时训练中就要安排一些有关的课程,让学生专门对场地环境做一个详尽的了解。当然,对于攀岩训练过程中心理训练方法的安排没有统一的模式,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安排训练,必要时可根据情况的不同,创新一些训练方法来完成心理训练的任务。

6.集中注意力的心理训练

集中注意力心理训练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目标,不为其他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训练。尤其是在攀登训练通过难点时,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会大大提高动作的成功率。

(1)注视秒表练习

集中注意力观察手表的转动,先注视一分钟,如果在一分钟内注意力没有离开过秒针,可延长观察时间到2分钟、3分钟,等到确定了注意力不离开秒针的最长时间后,再按照该时间重复3—4次,每次间隔10—15秒。如果能坚持注视5分钟注意力不发生转移,就是较好的成绩。每天进行几次这样的练习,经过一段时间,注意力集中的能力便会取得较大的提高。

(2)轻微口令练习

教练员平时通过很微弱的、勉强能让运动员听清的声音发出命令,让他们执行,迫使他们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方法持续运动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3分钟。

7.自信心建立训练

运用自我暗示法可以有效地建立起攀岩的自信心。自我暗示就是训练者用自己的语词,在思想上给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使兴奋和抑制达到适宜的程度。具体做法是:在实际攀登过程中,对关键技术或难度点上运用语言提示,做一些相应的模仿动作。这种提示可使意识与完成动作的肌肉进行事先的结合,排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保持情绪的稳定和注意力的集中,把注意力完全放在技术动作上。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积极的暗示语进行自我鼓励和自我安慰的方法进行调控,比如“现在情况很正常”“我很冷静,我一定能战胜困难”“放松”“我一定会成功”等,以便减轻内在和外界环境造成的心理压力,建立稳定的情绪和坚定不移的信心。

8.对高度的恐惧障碍克服

(1)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是心理学上的重要训练方法,又称交互抑制法,在克服攀岩恐惧训练上有着重要的作用。让受训者学会通过系统脱敏法进行自我治疗,目的在于消除恐怖刺激物与恐怖反应的条件性联系,并对抗回避反应。具体操作时,系统脱敏可通过想象着自己已经爬在了岩壁上最危险的地方,此时你已经没有力气再去爬,随时会脱手,以此代替引起恐怖的实际事物或情境的呈现或展示。之后保持在这个状态慢慢去放松自己,让自己学会适应恐惧的状态。这种疗法通常是以“刺激—放松”反射为适应行为,来取代受训者已经形成的“刺激—异常”行为的反应反射,也就是克服攀岩刺激恐惧产生反射,继而强化适应行为,因泛化而使适应行为得到巩固,克服异常行为。

(2)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又称为满灌疗法。它是鼓励受训者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用在攀岩克服恐惧心理的训练上非常适合。攀岩队员在克服恐惧心理上运用满灌疗法,治疗一开始时就应让受训者进入最使他恐惧的情境中采用想象的方式的时候,鼓励受训者想象最使他恐惧的攀岩时的场面,教练员在旁边反复地讲述他最感恐惧情境中的细节,或者使用录像、幻灯片放映最使受训者恐惧的情景,以加深求治者的焦虑程度,同时不允许求治者采取闭眼睛、哭喊、堵耳朵等逃避行为。在反复的恐惧刺激下,受训者因焦虑紧张而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面色发白、四肢发冷等植物性神经系统反应,但最担心的可怕结果却并没有发生,这样焦虑反应也就相应地消退了。其次在教练员和其他队员的保护下,可以直接将需要帮助的队员攀登到自认为恐惧的无法继续的地方悬挂一点时间,如此反复,使其觉得也没有导致什么了不起的后果,恐惧症状自然也就慢慢消除了。

(3)高峰体验法

在进行攀岩训练时,心里有恐惧感的队员可以想象自己最成功的时候,最风光的时候,最开心的时候等,让自己能够把大脑保持在高度兴奋的状态,这样可以分散自己恐惧的注意力,大脑的兴奋状态也有助于克服队员恐惧心理。

(4)思维阻断法

有恐惧心理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当内心开始感到恐惧时,自己可以在内心里大声对自己喊“停”。尽快去阻止消极的意识,用积极建设性的思维取代它。假设已经达到了十米高度产生恐惧,你可以想象:“这才多高?我住在三十多米高的地方呢(假设住十楼的情况),再说还有一根绳子在下面保护着呢。”也就是说当出现恐惧心理时,要有相应的积极心理去面对。

(5)冲击法

冲击法是目前对于“恐高症”的治疗非常有效的方法。“冲击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启发受训者想象他正处在一个相当的高度且该高度还在上升。想象的初始引起强烈焦虑和恐惧,但在长时间诱导过程中这种情绪逐渐消退。同一情况多次重复出现后,诱发与焦虑、恐惧有关的各种行为的作用将越来越小,最后完全消失。

9.心理疲劳的对策

对于攀岩运动员心理疲劳的预防和恢复应该从其成因出发,对症下药,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训练目标的合理化和训练方式的多样化。

在攀岩运动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内容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不断提高。例如,在训练开始时,就让运动员做比较困难的动作、攀爬较复杂的线路,就会使运动员完成困难或发生坠落而不断遭受挫折,导致缺乏自信甚至产生自卑。同样,训练方式越单调,运动员就越容易产生心理疲劳。训练过程中要注意趣味性,应该把有趣的目标整合到训练中。另外,还应注意运动员和教练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

攀岩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恢复主要采用三种训练方法。

(1)迁移与替代训练

对于已经产生心理疲劳的攀岩运动员,要及时减少训练量,降低训练强度,甚至立即中断训练,进行恢复休整。中断训练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而应该主动地用其他方式,特别是自己最喜欢的、最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相关的心理能力训练,即替代训练。

(2)心理恢复放松训练

心理放松主要是通过语言暗示诱导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在实际攀岩训练和比赛中,心理放松训练具有明显消除心理疲惫的效果。放松训练主要有渐进性肌肉放松、自身放松训练、自我催眠、静默和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等。其中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是攀岩训练中最常用的一种放松方法。但是,所有的放松训练都由五个基本成分组成:①精神专一:要求自己要集中注意力与身体感觉、思想或想象。②被动态度:当思维或想象发生分散时,教导自己不理睬无关刺激而重新集中注意力。③减少肌肉紧张程度:让自己处于一个安适的姿势,减少肌肉紧张。④安静的环境:闭目以减少外来的分心,宁静的环境可以减少外来感觉的传入。⑤有规律:需要有规律地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

(3)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

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要求运动员想象最能令人松弛和愉快的情景,教练或医生在一旁用语言指导和暗示,最后是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松弛。该方法要求被试者首先学会体验肌肉紧张和肌肉松弛之间个人感觉上的差别,从而能使自己主动掌握松弛过程:进一步加深松弛训练,直至能自如地放松全身肌肉,进而形成全身心的放松。

10.赛前应激焦虑对策

调节运动员焦虑的方法很多,有些方法可以由运动员自己使用,有些方法由教练员实施,还有些方法必须由有经验的运动或临床心理学家实施。国外有心理学家将焦虑调节方法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身体焦虑调节法,这些方法主要调节肌肉紧张、呼吸和心血管等身体活动过程,如放松训练法、静默放松、生物反馈等;第二类是表象训练法;第三类是行为矫正法,主要是暴露法(其中包括冲击法和系统脱敏法);第四类是认知调整法,主要矫正运动员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合理情绪调节和暗示等。

上述调节方法有些持续过程比较长或对条件有所要求,不适合赛场上的临时调节如赛前产生过高的临赛应激焦虑,可以考虑用一些简单迅速的方法使自己平静下来:最简单常用的就是呼吸调整法,深呼吸可以使人的情绪波动稳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