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垂钓
16686000000006

第6章 传统钓(5)

2.黑漂——轻微抖动后下沉

黑漂的特点是浮漂先出现晃动或点动,接着开始下沉,直至整个漂体没入于水中,故称之为黑漂,也叫闷漂。根据浮漂下沉时漂体纵轴与水面夹角的不同,黑漂可分为直沉黑漂、斜沉黑漂两种类型。直沉黑漂即浮漂在下沉时漂体与水面呈垂直90度,如果浮漂在下沉时漂体与水面呈倾斜角度则称之为斜沉黑漂。

黑漂在任何鱼种中都可能出现,但以鲤鱼和鲶鱼等最常见。黑漂的扬竿时机要宁晚勿早,一定要等到浮漂完全沉入水下之后再扬竿。这是因为黑漂大多都是因鱼儿吸饵后边向前游、边继续向下吞咽造成的。扬竿过早,饵钩还未进入鱼的口腔深处,极易造成空竿或中鱼后又脱钩。晚一点,等到饵钩进入鱼的口腔深处后再扬竿,从而提高中鱼率。

3.领漂

领漂的特点是漂体先出现轻微的抖动,继而浮漂沿着水面出现略带下沉的横向移动,但漂体又不全没入水中,也叫横移漂。领漂可在浮漂的移动过程中扬竿,略晚点则更佳,中鱼率高。领漂以草鱼居多,鲫鱼、鲤鱼也偶有发生,但在其他的鱼种中则不多见。

4.异常漂

鱼吃食的动作、时机是千差万别的,在实际垂钓中,浮漂的一些异常表现常常也是鱼咬钩的漂讯。例如调好的浮漂放入水中本应是竖立的,但却平躺在水面、或者直接沉入水中,这些现象都不是浮漂的正常运动规律,而大多都是鱼儿在浮漂的下沉中途就接饵咬钩造成的,也是一种咬钩的讯号,应当及时扬竿。这种浮漂表现出的非正常的中鱼讯号,叫异常漂。

总之,在“传统钓”中漂讯的形态与中鱼的种类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杂食性、草食性鱼类的吞饵动作小、轻,而且慢,浮漂显示的幅度小而稳,漂讯的种类多且复杂;而且鱼越大,浮漂的动态越缓慢,但越沉稳。肉食性鱼类吞饵动作大而快,浮漂显示的幅度大而猛。漂讯的种类较少、变化不是太复杂;鱼越大,漂讯就越快、越猛、越有力。

读懂漂讯,正确把握扬竿时机,是较难掌握的垂钓技术之一,但只要钓者通过长期不懈地垂钓实践,不断学习、探索和积累经验,必能达到熟练准确掌握最佳扬竿时机的水平。

包食钓法

1.包食的特点

包食钓法是近年才普及流行的一种“传统钓”的改进钓法。包食钓法的操作简单,并可明显提高长竿短线“传统钓”的垂钓成绩,因而受到了钓友们的普遍欢迎。包食钓法的核心是改进了打窝、补窝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打窝、补窝的精确性和均匀性,使得窝点的鱼更加集中,从而提高垂钓成绩。

一般的打窝方法是将调好的诱饵捏成团,直接抛向拟定的钓点。这种打窝方法简便,但很难保证窝点的精确性:一是因为抛投本身就很难保证准确,二是如果水底呈斜坡状,即使投准了也很难保证诱饵能落在所拟定的钓点中。而包食钓法的诱饵是包在钓饵上的,与钩饵同在一处,可保证诱饵能落在钓点中。

2.包食的方法

包食钓法就是在上好的钓饵上再捏上一团诱饵。诱饵是包在钓饵上的,因而叫包食。由于诱饵、钓饵同处一处,保证了打窝的精确性。每次扬竿都包上一团,使得补窝的均匀性也得以保证。

包食的具体包法:左手抓起一团调好的包食诱饵,在手掌中捏成扁平的小圆饼,将上好钓饵的钩饵置于圆饼的中心,把钩饵包裹起来,再用双手用劲捏紧成团即可。包食的饵团可大可小,要根据窝点的鱼情而定。大的可达乒乓球大小,小的如枣、手指大小即可。

包食的钓饵可荤可素,素的常用面粉团,荤的可用蚯蚓等。用面粉团做包食的钓饵,其原理是诱钓合一。虽然钓饵用的是面粉团,与诱饵(一般诱饵为多种原料的混合饵)有较大的差别,但诱饵在水中溶散后总会在钓饵的面粉团上留下粉末、碎屑等残骸,使得钓饵(面粉团)在表面上与诱饵并无差异。鱼吃诱饵无忧,见到大的“诱饵团”就会毫无警惕地一口吞下。用面粉团做钓饵,其关键是要保证钩上有食,引导鱼咬钩。因为诱饵要起诱鱼的作用,一般黏性不大,入水后会溶散,如果没有面粉团做钓饵,钩上无食,鱼就不会咬钩。因而做钓饵的面粉团要有较好的附钩性,面粉团的表面要具有较强的黏性,这在调制面粉团钓饵时要注意调制方法的控制。

包食钓法也可用蚯蚓做钓饵,这是因为蚯蚓是荤食,是一般鱼类更喜欢的食物,遵循的是钓饵要优于诱饵的原则。大团的诱饵增强了诱鱼的作用,诱过来的鱼在溶散的诱饵团中发现还有更好吃的蚯蚓饵,当然不会放过了。蚯蚓做钓饵宜用活体,但活蚯蚓不停地蠕动,使得包食有些困难,大团尚好包,小团则易散,因而有的钓友在用蚯蚓做钓饵时,将钓饵包在了铅坠上。

3.包食的要领

包食钓法的要领主要有二,一是窝点进一步的精确控制,二是正确用饵。包食钓法只是提供了精确打窝的一条途径,能否做到精确打窝还要看你的操作是否到位。要真正做到精确打窝,必须严格控制出竿操作的系统误差,保证每次出竿的钩饵的落点都能落在同一位置。

要让包食产生神奇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要能正确用饵。包食钓法的钓饵比较简单,面粉、蚯蚓都可用,面粉、蚯蚓都是“传统钓”中常用的钓饵,因而钓饵一般不成为问题。

包食用饵的关键主要在于诱饵部分,即包在钓饵外面的诱饵饵团。包食诱饵的选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路用饵,二是饵团的成分搭配,三是饵团状态的控制。对路用饵是指根据季节、钓场的鱼情针对性用饵,这是垂钓的基本原则,并非包食钓法独有的。

包食诱饵的原料组成与一般的打窝诱饵在原料的配比上基本相同,其组成中既要有起雾化效果的粉末成分,还需有可供鱼吃的颗粒成分,只是黏性要略强一点。一般的打窝诱饵对饵团的黏性要求不高,能捏成团抛出即可。但包食用诱饵饵团是要包在钓饵上的,其饵团必须有一定的黏性,否则出竿时钓线一晃悠,还没到钓点就会脱钩掉入水中。也就是说,包食用诱饵饵团要既能粘钩,送得出去,又能溶散、雾化起到诱鱼效果。

包食用诱饵饵团的状态控制要根据钓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适当的调控,并非某一种状态为最佳。例如打窝初期以松散一点为宜,以增强诱饵的雾化效果。如果钓点的水较深,而且是钓底,饵团可适当硬一点、黏一点,以保证饵团到达水底时还没有溶散。钓场鱼的密度不大,对象鱼的食量大(如欲钓大鱼、草鱼、鲤鱼等),饵团要适当大一点。钓友应当熟悉自己所用诱饵的性能特点,即清楚调成状态与溶散速度、雾化效果的关系,根据钓场的鱼情来做具体的相应调整。

摇卯钓法

“摇卯”是南方地区、尤其是湖北、湖南等地广泛采用的一种既简单又方便的“传统钓”方法,其效果不错,不少钓友都乐意使用。摇卯与包食类似,都是通过改善打窝的精确性、补窝的均匀性,使得诱鱼的效果增强来提高垂钓成绩。

摇卯与包食的区别在于包食是直接将诱饵捏在钓饵上,而摇卯则是通过“摇”的特殊方式将诱饵固定到钓饵上。此外,摇卯粉还具有用量少、便于携带的优点。

1.摇卯方法

摇卯用具比较简单,只需要一个装摇卯粉的广口瓶和一杯水。摇卯时要先上好钓饵,将钓饵放在有水的杯子中蘸一下,将钓饵打湿,再放入装摇卯粉的广口瓶中,摇动广口瓶,摇卯粉就会粘在钓饵上。再次将钓饵放到水中蘸湿,又放回到广口瓶中继续摇。重复这个过程,钓饵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摇越大。一般摇至蚕豆大小即可。

看着高手摇卯有种神奇的感觉,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的工夫挂蚯蚓的钓钩就变成了一个饵团包。其实摇卯的操作方法是很简单的,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只需要尝试几次就能掌握。

2.摇卯粉

摇卯用的钓饵是常用的“传统钓”钓饵,用得最多的是蚯蚓,也可用面粉团(只需挂绿豆大小即可)。摇卯粉(诱饵)的关键有二,一是鱼爱吃,有较强的诱鱼效果。二是必须是有黏性的细粉。摇卯粉不黏是摇不成团的,不细雾化效果不佳。

常用的摇卯粉主要有纯的各种豆粉,如蚕豆粉、豌豆粉、黄豆粉等。有的用生豆粉,也有的用炒香后的熟豆粉,还有用蚕豆粉、豌豆粉、黄豆粉三种豆粉各1/3的混合豆粉。无论生、熟豆粉,或哪种豆粉都是非常有效的,只不过是使用的场合不同而已。

为了进一步增强摇卯的诱鱼作用,摇卯还可使用诱食剂。诱食剂可加在摇卯粉中,也可加在摇卯时蘸的水中。加在摇卯粉中的诱食剂主要是香精类诱食剂,如香虎香精等。如果诱食剂的水溶性不佳或诱食剂为液体,可先溶入水中,摇卯蘸水时就加入到“卯饵”中,而且非常均匀。

蘸饵钓法

所谓蘸饵,是指将钓饵在混有诱食剂的液体、粉末、诱饵糊中蘸一下,让钓饵粘上一些诱食剂后再施钓的一类垂钓方法。由于钓饵上增加了诱食剂的成分,使得钓饵的诱鱼作用加强,并且钓饵更加容易被鱼发现,从而可改善垂钓效果。

蘸饵与摇卯的区别在于蘸饵只增加味的“虚诱”,不增加可食部分。蘸饵虽然只是以味诱为主,但操作简便,大大加快了上饵、换饵的速度。蘸饵使用得当,效果也相当不错,不少钓友喜欢采用。

轮窝钓法

所谓轮窝钓法,就是同时打数个窝子,一个窝子一个窝子地轮流钓。轮窝钓法是“传统钓”的一大特色和独到的优势。轮窝钓法的优点有二,一是扩大了钓位的选择范围,增大了正确选择钓位的概率。同时打数个窝子,东边不亮西边亮,总有一个窝子会发起来。在垂钓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你在某处打窝垂钓多时也不大上鱼,你一走,窝子就发了,别人在你原来的窝子中上鱼颇丰。这是窝子发得慢所致,如果采用轮窝钓就不会错过这种发窝慢的好窝子。二是在钓场鱼的密度不大时有明显优势。如果钓场鱼的密度不大,单个钓点的上鱼频率就不高,采用轮窝钓法,哪个窝子冒鱼星就在哪个窝子钓,从而提高上鱼率。

轮窝钓法在打窝时要注意,各窝子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各窝子不能相互干扰,否则效果反而不佳。

轮窝钓法是“传统钓”的一大特色,是“传统钓”的一大优势。“传统钓”的装备少,调漂迅速快捷,因而换位方便,可以适应经常地换位的走钓,这是台钓所无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