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垂钓
16686000000002

第2章 传统钓(1)

传统钓概述

“传统钓”的概念

“传统钓”给人的感觉是“传统钓法”的简称,顾名思义,祖宗传下来的钓技、钓法。我国民间流传、使用的各种具有特色的钓技、钓法都属于传统钓法的范畴。

我国是文明古国,从黄帝、尧舜时期的骨制鱼钩,到明清的《侍女垂钓图》;从简陋的竹竿、芦苇竿到玻璃钢竿,再到碳素纤维竿;从汉代发明的曲轴、唐代的钓车,到现代的线轮;自沉钩底钓发展到戳拱钓、长竿短线钓、浮钩钓;我国的钓具、钓法在不断传承、发展、更新。

我国各区域、各民族所生活的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水域、不同鱼情特点,形成了各地众多的民间钓法、流派。在我国的传统钓法中,既有长竿短线钓法,又有短竿长线钓法、齐竿线钓法;既有重坠钓法,又有轻坠钓法,甚至重坠有不同程度的重,轻坠有不同程度的轻;既有粗线大钩,也有细线小钩;既有沉底坠,又有悬坠;既有星漂,又有立漂;既有手竿,又有抛竿等。

按钓线的长短来分,有以朝天钩、七星漂、长竿短线钓法为代表的东派(长江流域、华东地区),以长竿长线加风标钓(甩大鞭)钓法的北派(黄河以北及东北地区)。

按漂的使用情况可分为立漂、星漂、无漂(如绷尖钓法、重坠弃坠钓法)等。立漂是现在最常见的传统钓法。星漂是由数个小浮子构成,目前仍有许多中老年、少年及农村钓友在使用星漂钓鱼。过去,星漂是用鹅毛梗自制而成,现已普遍采用白色或彩色塑料泡沫细棒或枣核形塑料泡沫粒。星漂有的用五粒,有的用七粒,称之为五星漂或七星漂。星漂的灵敏度比较高,原因有二:一是由于钩线漂同在一根钓丝上,钩动漂移,饵钩的任何运动轨迹,都可在漂上毫不走样地显示出来;二是星漂细小、阻力小力也小,只能配很轻的坠(例如小于0.3克)。超轻坠可大大降低鱼的吞饵障碍。目前,冬钓鲫鱼时,星漂钓组仍然是十分实用的。

无漂传统钓法是在急流中垂钓的特殊钓法。由于水流较急,根本无法观漂,故采用重坠,而不用鱼漂。例如绷尖钓法,就是绷直钓线,绷紧竿尖,见竿尖颤动或弯曲提竿,十分实用,而且科学。重坠、弃坠钓法是在湍急的河流(例如金沙江)中更为特殊的无漂钓法。在湍急的河流中,不仅无法看漂,而且坠子稍轻一点钩饵就无法沉底,河底的乱石还易卡住坠子,以致无法拉起钓钩。重坠、弃坠钓法采用拳头大小的石块做坠,拴以细线,既可使钩饵沉底,又可以弃坠拉鱼。

从用饵的角度看,有简单但经久不衰的万能蚯蚓饵(动物性钓饵),有植物籽实饵,如玉米粒、米粒等。面食的运用上更是丰富多彩,不仅有各种植物性原料的配方比例(民间流行的各种各样配方),还有不同的加工工艺,如炒、蒸、发酵等。从聚鱼方式看,除了最基本的打窝外,有包食钓法、摇卯钓法,还有盛行在广东、广西的蘸粉钓法等。在传统钓法中还盛行诱食剂的使用,民间流行着各种各样的诱食剂配方。

传统钓鱼不仅是一项单纯的体育活动,还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传承和发扬传统钓是当代钓鱼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钓鱼界中提起“传统钓”,往往是特指“长竿短线”这一种类型的传统钓法。“传统钓”一词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是为了比较、区分我国“老式”的主流钓法与新传入的台湾钓法的差异而出现的。这样使用“传统钓”一词,使得“传统钓”的定义变得十分狭窄,只是特指“传统钓”中的一种钓法,不再是全部的传统钓法。

因此,现在的“传统钓”,不再是由传统钓法简称而来的传统钓了。虽然“传统钓”这种叫法不准确,但现在已约定俗成,被广大钓友所接受。本书仍将使用“传统钓”是长竿短线钓法的定义,但在传统钓一词上打上引号,以示区别。

技术装备特点

现在的“传统钓”是指传统钓法中以长竿短线为基础的一种钓法,其技术装备特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传统钓”是长竿短线。所使用的钓竿长度较长,但钓线的使用长度短于竿长。而台钓的钓竿相对较短,钓线为齐竿线,钓线与钓竿等长。

“传统钓”是沉坠钓法,垂钓时铅坠沉底。而台钓为悬坠钓法,垂钓时铅坠悬浮水中。垂钓时铅坠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导致“传统钓”与台钓的漂讯特点有很大的差异。“传统钓”的漂讯出现较晚,鱼咬钩后需要先带动铅坠才能带动浮漂发出漂讯,但漂讯的中鱼率高,漂讯容易把握。台钓的漂讯出现较早,在鱼吞钩入口之时浮漂就能发出漂讯,漂讯的把握需要丰富的垂钓经验,而且垂钓时必须全神贯注。

“传统钓”一线到底,没有明确的主线、子线的区分。而台钓的钓线分为主线、子线两部分。

“传统钓”使用有倒刺的钓钩。而台钓使用无倒刺钩。

虽然“传统钓”现在大多是指具有上述综合特点的钓技、钓法,但许多钓友并不认同这种定义,“传统钓”的超级高手尤其如此。例如,许多高手使用了真正的子线,早就不是一线到底。此外,“传统钓”的基础只不过是长竿短线,其线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不少“传统钓”发烧友早就在使用空钩半水调平水的调漂方法,这种调漂法实际上已是“悬坠”了,只不过是长竿短线的悬坠钓法罢了。

“传统钓”的性能特点

“传统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钓”能流传千年而经久不衰,说明“传统钓”有其独到的科学性。“传统钓”的核心是长竿短线和沉坠漂系。长竿短线是“传统钓”的基础,沉坠漂系则是长竿短线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

1.长竿短线

所谓长竿短线,就是所用的钓竿较长。“传统钓”常用的竿长为8-10米,高手们用的大炮级长竿可达10多米。竿长的优势在于可使钓点更远一些。正是由于钓竿较长,单手拋竿不便,“传统钓”在出竿施钓时是双手握竿将钩饵送出。这种出竿方式不需要太多的操作技巧就可做到精确地定点垂钓,而且是远距离的精确定点垂钓。

“传统钓”钓线的使用长度较短,扬竿时的力量传递迅速,中鱼后的控鱼性好。

综上所述,长竿短线这种钓具组合的特点是能远距离精确定点垂钓,而且控鱼性好,这是“传统钓”能在草洞、荷叶间施钓的重要原因。但是,“传统钓”的这种优势是以牺牲上(换)饵、调漂、摘鱼等诸多的操作不便换来的。

2.沉坠漂系

长竿短线在操作上的不便,使得“传统钓”在垂钓时必须讲究成功率。“传统钓”采用了沉坠漂系和有倒刺的钓钩。沉坠漂系与台钓的悬坠漂系相比,的确比较迟钝,但不表明沉坠漂系落后,而是“传统钓”技术系统的需要。沉坠漂系的漂讯有着鲜明的特点。由于铅坠沉底(铅坠的重力大于浮漂的浮力),要使浮漂运动发出讯号,必须克服铅坠的重力和在铅坠水中的阻力,才能带动浮漂运动,因而沉坠漂系的漂讯一般不是鱼吞钩入口的瞬间发出,大都是鱼吞钩后鱼体的运动所致。沉坠漂系一旦发出漂讯,即可确定鱼已吞钩,加上有倒刺的钓钩使鱼吐钩困难,因而中鱼率较高,漂讯容易把握。

由于“传统钓”沉坠漂系的特点,使得“传统钓”又具有了诸多的优势。例如不追求过高的灵敏度,使得调漂变得方便、快捷,使得快速换位成为可能,使之能适应钓点复杂的底部状况(台钓的钓点底部必须平坦),使得对浮漂、钓线的要求放宽了标准等。

“传统钓”的优点

“传统钓”精确定位、沉坠漂系的两大技术特点,使得“传统钓”具有适应性强、机动性好、入门神速的三大优点。

1.适应性强

“传统钓”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几乎是想钓就钓,受环境条件限制的影响较小。“传统钓”这种极强的适应性使其不受环境条件限制,可完全按照鱼类的活动规律来科学选择钓位。“传统钓”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水浅不影响垂钓

在一些地区(如江南),很多水体的近岸区域只有0.5 — 0.7米的深度,使台钓的运用受到了限制(台钓要能正常垂钓,至少要求水深达到 1 米左右)。“传统钓”不太在意水的深浅,0.5 米甚至更浅的浅水照样可钓。

(2)对钓点没有严格的要求

很多自然水域的钓场环境恶劣,没有现成的钓位。“传统钓”并不在意,甚至只要水边能站人就行;而台钓不仅要求水边要有一块能放下钓箱的小平台,还要求钓点的水底平坦,否则无法施钓,至少钓技不到家的新手无法施钓。

钓谚曰“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也就是说自然水域中的草洞、荷叶间,或水中其他障碍物附近,都是鱼类喜欢集聚的地方,是垂钓的好钓位。“传统钓”能准确、轻盈地把诱饵、钓饵送到这些狭窄的钓点,上鱼率很高。如果水中障碍物多,台钓则无法施钓。

2.简单快捷,机动性强

“传统钓”的装备较少,因而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台钓的基本装备是三大件,竿包、钓箱、渔护包,标准的台钓装备就是拥有一辆摩托车都难以自由出钓。而“传统钓”根本不存在这些问题,一个小竿包,一个塑料袋(装钓饵、简单渔护),有辆自行车就可搞定,机动性好,特别适应野钓打一枪换个地方的“游击”战术。

“传统钓”的机动性还表现在换位方便上。“传统钓”的装备少,想换位拿着家当就可走。找底方便、快捷,到了新的窝点可以迅速开钓,因而“传统钓”可以打多个窝点,轮窝跑马钓。只要有一个窝点聚鱼好,就可钓得爽了。而台钓的装备多,换位时一次搬不完全部装备,换到新钓点又得精确找底,不是高手是不宜轻易换位的。

3.入门神速

“传统钓”的垂钓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钓位的选择和用饵对路上。即使你从未摸过钓竿,只要钓场的鱼多,选择了正确的钓位,只用蚯蚓做钓饵,照样可以钓到鱼,有时还相当不错。“传统钓”在初级阶段不需要掌握很多的技巧性操作,只要你想钓,拿起钓竿就可开钓。不像台钓,没有一个学习过程,不会调漂,不会出竿,你就完全无法垂钓。

小贴士

“传统钓”能远距离精确定点垂钓,控鱼性好;入门神速,不学自会;以不变应万变,装备简单,机动性强;适应性超强,可钓浅水、草丛。

快速入门

入门容易是“传统钓”的一大特点。只要你想玩“传统钓”,不需要专门的操作。

“传统钓”的操作过程包括铅坠配重、钓具组装、打窝、找底、上饵、出竿开钓,出现漂讯,你的第一条鱼可能就钓上来了。

铅坠配重

“传统钓”的铅坠配重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台钓的调目调整。一般以在水族箱中进行为宜,方法如下。将装配好的“传统钓”的线组从线轮中抽出一段,插上浮漂,在铅皮座上挂上一块较大的铅皮,将线组抛入水族箱中。所挂的铅皮要够大,使浮漂能沉入水中,并且铅坠是横卧水底。以后,一点一点地剪去铅皮,直到铅坠以竖直状态触底为止。这样的配重调整标准称之为“竖坠触底”,其灵敏度适中,比较适合初学者和老年人作为休闲垂钓使用。

如果必须在钓场调漂,只能采用无钩半水调平水的方法。无钩半水调平水实际上调的是“竖坠轻触底”,比“竖坠触底”更灵敏一些,也可在无钩半水调成平水后再略加一点铅皮,使之成为“竖坠触底”。

钓具组装

现在的“传统钓”钓竿多为拔节式,线组都是收在专用的小线轮中。先将钓竿拔出1—2节,再将小线轮套到钓竿上,以卡住不动为准。然后,松开小线轮上的锁线钮,拉住钓钩抽出一段线,拉出线的长度以预计钓点的水深1米为宜,再将锁线钮拧紧。将钓线上的气门芯移至竿尖与小线轮之间;将主线上的第一个浮漂座套在竿尖上,如果竿尖太细,可在浮漂座中再塞些牙签之类的小棍,使浮漂座能固定在竿尖不动即可。最后,插上浮漂,钓具的组装宣告完成。

打窝

打窝宜尽早进行,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将鱼诱聚到钓点。钓具组装完成就要先调打窝的诱饵。出竿比试一下钓点的位置,然后可将调好的诱饵捏成团,抛入钓点打窝。这时可打宽窝,但量不宜太大。

找底

打完宽窝就该进行找底了。由于铅坠的配重大于浮漂的浮力,出竿将钩送到钓点,如果浮漂没入水中,表明水较深,需将浮漂向上移动。如果浮漂露出的目数较多,甚至横卧水面,表明水较浅,需将浮漂向下移动。一般以浮漂露出半目或1目为宜。

注意,“传统钓”一般以水深加1米为钓线的使用长度。因此在找底的过程中,要注意钓线总长度的控制,根据钓点水的深浅,通过线轮适当收放钓线。

如果配备有竿架,找底完成就可将竿架支起。

上饵

找底完成、竿架支起,垂钓前的准备工作就一切就绪,上好钓饵就可开钓了。“传统钓”一般多用蚯蚓做钓饵,也可用面食。上蚯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现介绍如下。

从头部刺入,顺势穿入钩体,多余部分挂在钩尖之外,露在钩外的蚯蚓尾不停地蠕动,可起诱鱼的作用。这种装钩方法仅适用于较小的蚯蚓,大蚯蚓由于露在钩尖之外的部分过长,蚯蚓可能会从钩上脱逃或掉落。若大蚯蚓要用此法装钩,可先将蚯蚓从蚓环的下方按需要长短掐断,一般以两倍钩体长为宜,按上述法装钩即可。

在距蚯蚓头部约1厘米处刺入,顺势将蚯蚓穿入钩体一小段,使钩尖穿破蚯蚓体露出,间隔1厘米后再将钩尖穿刺在蚯蚓体上。这样,不用掐断蚯蚓就可将较大的蚯蚓装在钩子上,还可增加钓饵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