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网球
16685500000002

第2章 网球运动概述(2)

2.打法多样,但底线型打法成为未来网坛打法的主流

观看网球比赛的很大一部分乐趣来自于观赏不同风格、不同打法类型选手之间的碰撞。网球打法的类型可分为上网型、全能型和底线型三种。除俄罗斯的萨芬和瑞士的费德勒是综合型选手外,像当今大部分世界顶级高手:纳达尔、休伊特、阿加西等球员为代表,均表现出良好的底线控制和进攻能力。这表明了底线型打法占据了当今网坛的主导地位。如在近几年的上海大师杯赛上,很少有上网型打法选手进入决赛,而具有跑动积极、技术全面、落点精确的底线型打法选手却占得先机。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比赛场地是使底线型打法得到空前发展的主要因素

网球比赛场地大致可分为快速场地、中速场地和慢速场地。而现代网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多种不同性能的场地上进行比赛。纵观当今国际网坛,草地球场因其造价高、维护不易等原因而渐渐萎缩,而中速的人工合成材料场地和慢速的黏土场地比重在不断上升。运动员为了适应不同的场地,在全年频繁的赛事中去赢得更多比赛,获得较高的ATP排名,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一种相对稳定可靠的打法去取得更多的好成绩。而底线型打法却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底线型打法运动员不仅可使自己在擅长的中速和慢速场地上力保不败,而且还学会在快速场地上获胜,使底线型打法得到了发展空间。

(2)技术的变革促进了底线型打法的发展

发球上网型打法就是以强有力的发球致使对手回球质量差,从而形成网前有利的攻势。而今,运动员的各方面技术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以接发球技术最为突出。他们可以把时速200多公里的来球接到对方场地的任何一个角落,不仅给对手上网增加了难度,而且还经常直接得分。

(3)上网打法的不稳定性,是阻碍其发球的主要原因

一名优秀的发球上网型选手不仅要有出类拔萃的发球、敏捷的反应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还要有出色的截击能力。这些对技战术、心智的要求都很高。随着当今网球技战术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被迫上网的能力不断增强,无形中给上网型选手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造成发挥不稳定。正因为上网型打法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上网型选手很难在频繁的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

(4)球体的增大,有利于底线型打法的发展

球体增大了,相对地减慢了球速,增加了击球的回合,这对底线型打法选手有利。他们利用精湛的底线技术和对手展开拉锯战,从容地化解对手的截击,并打出落点精确的穿越球,不断对网前施压,增加对手回接球的难度。另外,球速的减慢,降低了运动员发球的威力,降低发出ACE球的几率,增大了上网截击的难度。

3.力量型选手与技术型选手共同发展

在现今的网球比赛中,技术仍然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所在,拥有全面的技术会使选手在比赛中无往不利,而一般选手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弱点。很多选手利用力量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如罗迪克发球时速可达230公里,如此炮弹式的发球常常为他得分。许多力量大的选手球速越来越快,使得对手难以招架。

4.女子网球趋于男子化

女子发球、抽球的力量越来越大,大威廉姆斯发球时速最高达190公里,绝不亚于男子。而莎拉波娃、毛瑞斯莫、克里斯特尔斯等都是大力抽球的好手。就连技术全面的世界顶尖级选手海宁也曾专门请教练训练提高自己的力量。

5.快速灵活的步法和充沛的体能是获胜的重要保障

随着底线型打法逐渐占据网坛的主导地位,步法和体能在比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获取胜利的重要保障。快速灵活的步法一方面可使运动员及时、准确地找到最佳击球点,提高回球的质量;另一方面还能救起许多令对手认为是制胜球的来球,从而在技术上和心理上不断给对手增加压力。由于赛事日趋频繁,底线型打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体能一定要跟上网坛发展的需要。体能好的运动员普遍获得较好的成绩。老将阿加西曾经年过30岁还占据过年终ATP排名第二的位置。阿加西说,为了保持自己充沛的体能,他在体能教练的指导下,每天都会做艰苦的训练。由此可见,他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绩,不仅与他过人的技术和丰富的比赛经验有关,而且还与他非常重视体能密不可分。像纳达尔、休伊特等人的充沛体力和快速灵活的步法让对手惊叹。

6.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取胜的关键

随着现代网球运动的高度发展,运动员职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教练员运用了大量科学的手段来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各方面的潜能。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在身体、技战术等方面都相差不多。运动员的水平越接近,在比赛中出现的关键比分机会越多,比赛的胜负往往在一两球之间,这时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对技战术的影响更大。谁心理更稳定,谁捕捉机会的能力更强,谁就能赢得这场比赛。

中国网球的发展趋势

1885年前后,网球运动传入中国。先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之间出现网球活动,之后一些教会学校也开展起这项运动。1898年,上海圣约翰书院举行斯坦豪斯杯赛,这是中国网球史上最早的校内比赛。1906年,北京汇文学校、协和书院、清华学校之间,上海圣约翰大学、南洋公学、沪江大学以及南京、广州、香港的一些学校开始举行校际网球赛,促进了网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网球运动只在少数人中间流行。从1924—1946年中国虽6次派队参加戴维斯杯比赛,但因技术、战术水平较低,在第一、二轮都被淘汰。

新中国成立后,网球运动在起点低、基础差、交往少的情况下逐渐发展,1953年在天津首次举办了包括网球在内的4项球类运动会(篮、排、网、羽)。1956年举办了全国网球锦标赛,后来全国网球等级联赛定期举行,并实行升降级制度,还定期举办全国网球单项比赛、全国硬地网球冠军赛、全国青少年网球比赛,近年来又搞起了巡回赛,另外还有老年网球赛、高校网球赛、少年网球赛。这些竞赛对促进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网球运动水平提高幅度较快。1986年第10届汉城亚洲运动会网球比赛,我国李心意获女子单打冠军。1990年第11届北京亚洲运动会网球比赛,我国运动员获得3块金牌(男子团体冠军、潘兵获男子单打冠军、夏嘉平和孟强华获男子双打冠军)、3块银牌和1块铜牌。女子队参加1991年联合会杯网球团体赛,在58个参赛队中进入16强,李芳从国际网球排名200位跃升到155位。夏嘉平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网球比赛获得男子单打冠军。这些成绩说明我国网球运动有了长足的进步,令人鼓舞。然而从世界角度看,我国网球水平存在的差距是相当大的,仅从国际网联世界排名看,1991年我国男子排名最前的是300位,女子排名最前的是155位。

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网球赛,中国有5名队员参赛。女单李芳、陈莉,女双李芳/唐敏,男双孟强华/夏嘉平,除女双进入第二轮外,其他均在第一轮被淘汰。在1994年年终国际网联世界排名中夏嘉平为313位,潘兵为215位,李芳(女)为66位,陈莉(女)为233位,唐敏(女)为237位。2004年,中国的双打选手李婷与搭档孙甜甜站在了迈阿密大师赛的女双半决赛赛场上。能够进入迈阿密女双四强,这对中国姑娘已经创造了中国网球史上新的纪录:在总奖金高达650万美元的WTA一级赛事的半决赛上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孙甜甜夺得女子双打冠军。200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郑洁/晏紫夺得女子双打冠军。但令人有些遗憾的是中国网球竞技水平的发展,主要还集中在女网的提高上,男子网球业绩平淡,较少有可圈可点之处。2004年以来,中国陆续产生了一批有前途的优秀女选手。如李娜,世界排名第18位的她,是中国网球历史上排位最高的选手,在2006年的温网中,她成为首位跻身大满贯决赛的中国选手;郑洁和彭帅也都名列世界前50名。郑洁和晏紫在2006年的澳网和温网中获女双冠军。

中国网协根据职业网球发展规律,已经着手对二线队伍的青少年尖子选手进行职业模式的培养。整个职业模式训练要求显示,队员的发展规划、训练和参赛计划更强调个性化和科学、长期、系统性,每个队员都有各自具体的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和阶段计划。训练的核心主要着眼提高比赛的能力,加强选手的战术组合意识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根据我国选手的身体素质特点分析,全面综合型打法是今后培养青少年选手的主流方向,形成快速、凶狠为基础的精准、灵活、积极的进攻风格。该职业模式培养方案规定,由主带教练带领队员按计划参加国内外比赛。围绕着各个比赛进行多周期训练,特别强调赛间训练的针对性。青少年选手(16岁左右)以参加国际青少年排名赛为主(每年至少10场比赛),适当参加国际卫星赛和国内青少年比赛(每年10场比赛),全年参赛数不少于20场。而少年选手(14岁左右),参加适量国际青少年比赛和全部国内比赛,比赛次数和级别因人而异。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群众性的网球运动发展也比较快。据统计, 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网球场地已达上千片,北京600多片,成都500多片,深圳300多片,这两年又有大幅度增长。参加网球活动的人口有人估计有50多万。以基层和行业为单位的网球协会数目众多,各种类型的业余网球赛不胜枚举,1998年举办了第1届全国业余网球大赛。但由于历史根基浅薄,网球普及程度与网球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在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平均每万人拥有不到一片网球场,中小城市更少,广大农村基本没有网球场。培养网球人口就是培养网球市场和网球产业。阻碍我国网球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网球运动门槛太高,亚网联主席川廷荣一也提出过这种看法。不仅网球场地少,公益性网球场更是难觅踪影。因此,大力普及网球运动,增加网球人口,对发展网球市场和产业至关重要。

今后,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并掌握网球运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并使之与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国网球运动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