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南亚顽疾:克什米尔冲突之谜
1665700000017

第17章 英印帝国里的克什米尔(1822-1947) (10)

英国急于结束对印度的殖民统治,除了日趋严重的南亚危机之外,还有着深刻的国内因素。兰姆说:“英国人花了300多年建立他们的印度帝国,但他们在1947年仅仅用了70多天就拆散了它。按照当前(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所发生的事情来衡量,如此之快的帝国结构的崩溃几乎不会使人感到吃惊。虽然欧洲的帝国在1947年看起来依然是足够坚固的大厦,但英国情形的真正脆弱并不广为人知。实际上,度过1946-1947年那个艰难的冬天之后,英国已经处在财政灾变的边缘了。1947年2月,艾德礼内阁采取了一项急剧消减海外责任的政策。

这导致它放弃在希腊对抗共产主义,以及支持土耳其的经济。它决定停止继续协调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这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而是在1948年6月把它退还给国联的继承者联合国。最后,它在同一天宣布,它将把权力移交给印度次大陆的继承政权。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蒙巴顿副王在1947年3月22日-8月15日期间不仅终结了英印帝国,而且目睹了印巴之间克什米尔争端的第一个阶段。”Lamb, Alastair, Kashmir: A Disputed Legacy(1846—1990), Hertingforbury: Roxford Books, 1991, p101

英国撤离南亚次大陆是以印巴分治的方式来完成的,这加剧了印度社会中久已固存的教派冲突;国大党和穆盟在许多问题上发生激烈争执,使局势显得更加危险。英国工党政府意识到印度事态的严重性,加快了撤离的步伐。1947年2月20日,艾德礼首相在下院宣布:英国政府决定采取必要措施,以便最迟不晚于1948年6月把政权移交给印度人;届时如果印度还没有制定宪法,就将把英属印度的政权移交给某种形式的中央政府,或者在某些地区,移交给现存的省政府。这是对国大党和穆盟施加压力,要求它们尽早达成协议,但也反映了英国急于脱身的心态。

国大党对魏菲尔副王很不满意,认为他偏袒穆盟,尼赫鲁曾公开地批评他Sen, Sachin, The Birth of Pakistan, Lahore: Books Traders, 1978, p167。因此,英国工党政府采取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任命前东南亚盟军统帅路易斯?蒙巴顿接替魏菲尔,担当英国驻印度的末任副王,负责英国的撤离工作。1947年3月22日,蒙巴顿正式就任印度副王。蒙巴顿的传记作者菲利普?齐格勒说:“到 4月中旬,他已经肯定分治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到底实行什么形式,怎样去实现分治,心里还没有谱。……没有真纳的同意,印度的统一只能依靠武力解决。”[英]菲利普?齐格勒着,《蒙巴顿传》,仲大军等译,新华出版社,1989年,第199页。蒙巴顿与印度各主要政治势力协商,制定了印巴分治的政策,在1947年6月3日公布了《关于分治的白皮书》(即俗称的《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15日独立,比英国政府原来预定的最后期限提前了将近一年。

兰姆说:“《蒙巴顿方案》只是强化了将穆斯林占人口多数的地区从非穆斯林地区中分割出来这一核心原则,但它是如此的模糊,以至于难以成为对旁遮普和孟加拉进行划分边界实际操作的凭据,更不用说去考虑确立国界赖以划定的地缘政治原则了。

”Lamb, Alastair, Incomplete partition: the genesis of the Kashmir dispute, 1947-1948, Karachi: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43《蒙巴顿方案》总共有21项条款,主要阐述英属印度如何分治,与土邦问题相关的只有第18条,其内容是:(英王)陛下政府愿意使之明确,上述宣布(关于分治)的决议只适应于英属印度,1946年5月12日的《内阁使团备忘录》所包含的对印度土邦的政策保持不变。Lakhanpal, P L, Essential documents and notes on Kashmir dispute, Delhi: International Books, 1965, p37这就表明,《蒙巴顿方案》对于印度土邦问题并没有新的政策,只是重申旧有的立场依然保持不变。

与“巴尔干计划”和它的变体,即把英印帝国按其无数的构成部分而进行碎分相比较,印巴分裂还是被广泛地认为更加可取Quoted in Lamb, Alastair, Kashmir: A Disputed Legacy(1846—1990), Hertingforbury: Roxford Books, 1991, p102。所以,方案公布之后,印度的两大主要政党很快就对此作出正面的反应。6月9日,穆盟在其决议中说:“陛下政府1947年6月3日的声明设计了把权力移交给印度民族的方案,穆盟理事会在对它进行充分的斟酌和考虑之后,满意地注意到1946年5月16日的《内阁使团方案》将不再执行,它已经被抛弃了。唯一可行的路线是印巴分治,就像陛下政府1947年6月3日的声明现在所建议的那样。

”Ahmad, Jamil-ud-Din, Historic Documents of the Muslim Freedom Movement, Lahore: Publishers United LTD, 1970, p570与穆盟的积极反应相比,国大党的态度颇为勉强,但还是接受了它:“考虑到穆盟拒绝接受(1946年)5月16日的方案,也不参加立宪议会,并且进一步考虑到国大党的政策,即‘它不能考虑压迫任何单位领土上的人民违反他们自己既已宣布和建立的意愿而继续留在印度联邦内部’,国大党接受6月3日公告所列出的建议——它设计了确认相关人民意志的程序。”Madhu Limaye, Mahatma Gandhi and Jawaharlal Nehru: a Historic Partnership(VolⅣ: 1947-1948), BR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1, pp357-358

《蒙巴顿方案》与克什米尔问题有密切关系,以至于有人说克什米尔问题是由它造成的,甚至于印巴分治也是如此。这就倒果为因了,因为《蒙巴顿方案》不过是为势在必行的即将到来的印巴分治进程提供建议而已。打个比方说,它只是一个家庭内不能和平相处的两兄弟分家的协议书,而非挑拨他们关系的离间书。从穆盟和国大党对《蒙巴顿方案》做出正面反应并接受它这一点来看,也不能说其中隐藏了制造克什米尔问题和印度分裂的阴谋。毫无疑问,英国殖民统治是印巴分治的两大主要原因之一,但它只是克什米尔问题在当时产生的间接因素,而非直接推手。其实,方案本身就是英国政府与印度主要政党协商的结果,而非英国单方面制定强加给印度的。但《蒙巴顿方案》的确给人以克什米尔应该归属巴基斯坦的印象,因为它所确定的英属印度的分裂原则是,按所在地主体居民的宗教信仰决定归属,不能确定者再由公民投票来决定。方案中阐述锡尔赫特县归属的解决办法的第13条就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原则,其内容如下:

尽管阿萨姆是一个非穆斯林占压倒多数的省,但与孟加拉省毗邻的锡尔赫特县是一个穆斯林占绝大多数的地区。在对孟加拉进行分裂的情况下,有人要求应该将它与孟加拉的穆斯林地区进行合并。因此,如果决定孟加拉应该进行分裂,就应该在总督的保护下举行公民投票,并与阿萨姆省政府进行协商,决定锡尔赫特县是应该继续成为阿萨姆省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是与新的东孟加拉省合并,如果那个省同意的话。如果公民投票的结果赞同与东孟加拉合并,那就要成立一个类似于旁遮普和孟加拉所具有的边界委员会,为锡尔赫特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以及临近县中穆斯林占多数地区进行划界,它们将转归东孟加拉。Lakhanpal, P L, Essential documents and notes on Kashmir dispute, Delhi: International Books, 1965, pp36-37

按照锡尔赫特的这种解决办法,克什米尔的居民多达77%是穆斯林,它似乎应当直接归属巴基斯坦,如遇麻烦则应举行公民投票来决定。但土邦毕竟不是英属印度,而是在法律上与它地位平等的邦国,方案关于英属印度分裂的原则并不适用于它,其归属的解决办法只能援引方案中阐述土邦问题的第18条,即《内阁使团备忘录》中的办法,土邦通过某种方式加入独立后的印度或者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