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简简单单也是幸福
16605700000028

第28章 画一条幸福的底线(2)

那么,就个人而言,我们也可以说,如果你愿意,人生中的任何时刻,你都可以让自己幸福起来。因为很多时候,幸福与烦恼不是外在的,而是在心中生长的。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有一段妙解:“天下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前一种人永远快乐,他吃的总是剩下的葡萄中最好的;后一种人永远悲哀,他吃的总是剩下的葡萄中最坏的。”只要你可以在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自我掌控心情,那么,你就能快乐起来,就能幸福起来。

一位百岁高龄的老人就曾这样向大家传授他的长寿秘诀,他说:“长寿没有什么秘诀,最重要的就是凡事看开点。”人生不可能只有蜜糖,五味交替的人生才更加精彩。只有在遇到坎坷时看开点,人生的美好才会多一点!否则,只能在自己的怨气中度过一生。我想,这绝对不是你的初衷。

心中有希望,就能奏出幸福乐章

幸福格言:不论希望大小,只要我们抱有希望,只要我们去期待、去完成、去实现,生命必将变得美好而有意义。

人生之路总不会太顺遂,有所得,当然就难免有所失。但是失去什么也不能失去希望。因为失去钱财,可以再赚;失去机会,可以再等待。如果失去了希望,那么你已经拥有的一切都将消失,而且你也没有争取美好事物的机会和可能了。

希望是什么?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注视着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树上的叶子一片片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桂在了树枝上。这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那位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其实,让这个生命垂危的病人生存下来的东西,就叫做希望。也许得不到科学的论证,但是充满希望确实是可以使人更加健康,用希望所装点的生活,也确实是让人更加幸福。

在一个偏僻的村落里,有这样一位老人——她几乎经历了一个女人所能遭遇的一切不幸,但她却用一颗满盛着希望的心灵演绎了一个幸福美丽的人生。

十八岁时,她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生意人,可刚结婚不久,丈夫外出做生意,便一去不返,而当时她已经怀上了孩子。有人说她的丈夫死在了强盗的枪下,有人说是病死他乡了,还有人说她的丈夫被一家有钱人招了养老女婿。

一段时间之后,村里人都劝她改嫁。说她没有了男人,孩子又小,这寡居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但她却说,丈夫生死不明,也许在很远的地方做大生意,没准儿哪一天发了大财就回来了。她被这个念头支撑着,依然带着儿子顽强地生活。她甚至把家里整理得更加井井有条。她想,假如丈夫发了大财回来,不能让他觉得家里这么窝囊寒碜。

儿子十七岁那年,一支部队从村里经过,她的儿子跟部队走了。儿子说,他要到外面去寻找父亲。不料儿子走后又是音信全无。

有人告诉她,她的儿子在一次战役中阵亡了,但她不信,一个大活人怎么能说死就死呢?她甚至想,儿子不仅没有死,而是做了军官,等打完仗,天下太平了,就会衣锦还乡。她还想,也许儿子已经娶了媳妇,给她生了孙子,回来的时候是一家子人了。这个想象给了她无穷的希望,她做着绣花线的小生意,勤奋地奔走四乡,积累钱财。她告诉人们她要挣些钱把房子翻盖了,等丈夫和儿子回来的时候住。

有一年,她得了一场大病,医生已经判了她死刑,但她竟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她说,她不能死,她死了,丈夫和儿子回来要去哪里找到家呢?

过了百岁的年龄,这位老人依然做着绣花线的生意,在村里健康地生活着。她天天盘算着,她的儿子生了孙子,她的孙子也该生孩子了。这样想着的时候,她那布满皱褶与沧桑的脸上,立刻绽放出像绣花线一样绚烂多彩的花朵。

给自己一个可以活下去并且可以生活得很好的理由,这就是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所难以预料的。我们不能控制际遇,却可以掌握自己;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把握现在;我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长,但我们却可以安排当下的生活;我们左右不了变化无常的天气,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情。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的人生就一定不会失色。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换取希望对于人的价值。当我们面对失败的时候,当我们面对重大灾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将人生寄托于希望,希望能够使我们谈忘自己的痛苦,为我们汲取继续走向成功的力量。”希望就像一盈小小的灯火,让我们在苦难中看到光明和美好的一面;希望可以帮助我们在内心产生一种力量;希望会我们相信暂时的不如意是可以转化的;希望就像在无边的沙漠里看见远处有一片绿洲。希望,可能是你所信赖的人的肯定言语,可能是你内心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也可能只是你为自己描绘的一幅美景……其实,希望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希望可以支撑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充满力量、满怀豪情地走向未来。如果我们不放弃心中的希望,那么苦难都会被我们克服。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能够充满信心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生命有限但希望无限,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总之,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当我们遭遇挫折打击,理想实现不了而苦恼时;当艰难困苦一起涌来,考验我们的意志和品性时,请不要忘记:只要心中有希望,幸福和快乐就永远和我们同在。

守住内心的安宁

幸福格言:一个人不仅要安于贫贱,不仅要不谄媚求人,而且内心还应该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会让你不管身处何种境地,永远做内心快乐富足的人。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总有许多事情让人心浮气躁与烦恼:在家中,爱人莫名其妙地冲自己发火;在单位,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挨了领导的批评;甚至走在大街上,一名行人嫌自己挡了他的道,骂骂咧咧没个完……面对外界的这些干扰,心灵怎么能够承受得了?

事实上,生活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情感、家庭、社会所困扰。如果你想品尝到幸福的滋味,就要学会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心态。其实,很多时候,解决生活乃至生命中的苦恼,并不在苦恼本身,而是要有一个开阔的心灵世界:人们只有止息心中的纷扰,才不会被外在的苦恼所困扰,因此要解脱烦恼,就在于自我意念的清净。

从前,有一位勤学苦读的高僧,不仅学问出类拔萃,而且有与飞禽走兽说话交流的特殊能力。

在一个闷热的夏夜,当他依然在不知疲倦地坚持诵经时,突然他感到殿外的池塘里一群青蛙叫的声音很大,加上草丛中蛐蛐等昆虫的鸣叫,搅得他心烦意乱,烦躁不安。于是,他站起身来,走到殿外,对着那片让他觉得扰攘嘈杂的池塘和草丛,生气地大喊道:“蛙儿、虫儿,请你们安静些,别叫啦!”蛙鸣虫叫的声音似乎立刻停了下来。

可不知为什么,回到殿内的高僧,仍是心神不安,难以平静,无法继续诵经。他觉得似乎有两个人在自己的心头对话:

“上苍会不喜欢蛙叫虫鸣吗?”

“如果上苍不喜欢,为什么要让它们夜夜大合唱呢?”

“看来上苍一定是喜欢的!”

“那有什么理由禁止它们的欢乐呢?还是让它们继续歌唱吧!”

于是,受到了启示的高僧,又站起身来,走到殿外,望着那一片寂静的池塘和草丛,高兴地喊道:“蛙儿、虫儿们,对不起,请你们尽情歌唱吧!”青蛙和草虫的合唱似乎又立刻重新开始了。

说也奇怪,尽管它们发出的声音同以往并没有什么区别,但这时的高僧却再也感觉不出吵闹,反倒觉得它们的叫声格外的悦耳、和谐与美妙。他回到殿内接着诵经时也突然感到,除了自己的祈福声之外,还有众多生灵的祈福声与之相和。

我们的生活免不了很多纷扰,既需要面临,又要修补身体所受的创伤和哀痛,而这些就像“虫呜蛙唱”一样让我们难以平静。但是如果你可以像老和尚那样,将虫呜蛙唱合入自己生活的音符之中,你会发现,在烦乱中保持平衡的生活和健康的身心是如此简单。

守住内心的安宁,对每一个追求幸福的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安宁可以使人从纷扰中超脱出来,成为一位局外人。它不仅能避免自己身陷烦恼,且能培育出悠然的性情,从忙乱中寻找乐趣;它还能使人面对困难,持续应该做的努力。创意、美感和良好的心境,都来自这种忙乱中尚能保存的一点安宁心境。

但是,在这个社会中,要想做到内心安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有一种正确的信仰,也就是要有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那么,安宁究竟从何处而来?安宁不是别人带来的,最能给自己安宁的就是我们自己。寻找安宁也很简单,只需怀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的心不仅能让别人愉悦,而且也能使自己快乐。比如在乘公共汽车时碰到交通堵塞,一般人会焦躁不安,自己可以这样想:这正好是看看街道,换换脑子的好机会。如果朋友失约没来,也不必生闷气,可以这样想:不来也没关系,正好自己看看书。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作诗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居住在嘈杂的人间,却听不到车水马龙的喧嚣。为什么呢?因为心是宁静的,身在闹市也如在偏僻的地方一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不论周围环境多么恶劣,都能心境平和,临危不乱,那么,还有什么烦恼不能解脱呢?

不知痛苦,焉知幸福?

幸福格言:生命原本脆弱,我们只能坚强地活着并寻找欢乐,就这样……

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雨后的天晴格外美丽;而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饿急了,吃窝窝头也香甜;布雷兹里特也曾说过:“如果没有严冬,春天就不会那样舒心宜人。”海伦·凯勒对此也有过精妙的阐述:“在获致无比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过程中,如果一帆风顺,那我们将失去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无上喜悦。只有穿越黑暗幽深的山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才会欣喜若狂。”

其实,幸福也是如此,正如古人讲“不知生,焉知死?”的确,不知痛苦,怎能体会到幸福?在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若不是尝到痛苦,遭到折磨,就不会有苦尽甘来的甜蜜感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幸福也是需要比较的。但这种比较,可不是我们生活中盲目的与人攀比,而是自己与自己理性的对比。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个神仙想要帮助尘世里的人,希望体验到幸福的味道。有一天,他遇见一个农夫。农夫的样子很苦恼,向神仙诉说:“我家的水牛刚死了,没它帮忙犁田,我怎能下田作业呢?”神仙就赐他一头健壮的水牛,农夫很高兴,神仙在农夫的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有一天,神仙又遇见一个男人。这个男人非常沮丧,向神仙诉说:“我的钱被骗光了,没盘川回乡了。”于是神仙给他了他一些钱做路费,这个男人很高兴。神仙在这个人身上也感到了幸福的味道。

又有一天,神仙遇见一个诗人。这个诗人年青、英俊、有才华而且富有,妻子非常漂亮而温柔,可他却说他过得不快活。神仙问他:“你不快乐吗?我能帮你吗?”诗人对神仙说:“我什么都有,只欠一样东西,你能给我吗?”神仙回答说:“可以,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

诗人直直地望着神仙:“我要的是幸福。”这把神仙难倒了。神仙仔细想了想,忽然说:“我明白了。”然后神仙把诗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拿走了——剥夺了诗人的才华,毁掉了他的容貌,夺去了他的财产和他妻子的性命,然后便离去了。一个月后,神仙再回到诗人的身边,看到这个诗人正饿得半死,衣衫褴褛地在躺在地上挣扎。这时,神仙把他原来的一切都归还给了他,又离去了。半个月后,神仙再去看那个诗人。这次,诗人搂着妻子,不住地向神仙道谢——因为,他得到幸福了。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幸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或者说,幸福是在痛苦的比较下凸显出来的。

看来,痛苦和幸福并不矛盾,精神上的愉悦正是从苦难的土壤中提炼并升华的。没有苦难的生活,纵使快乐,也不具备厚度——一种仁久但内涵丰富的厚度。现代都市里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过得舒适了,反而很难快乐起来。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没有体验过条件艰苦和物质贫乏的“苦”,才不知现在这种物质满足和条件舒适的“甜”。

所以,我们不要把苦难看做是无法卸掉的重负,如果没有它,生活就会变得轻如空气,飘飘摇摇没有着落。苦难一方面让你不堪承受,另一方面也让你倍感踏实。这种踏实的感觉,就像是双脚牢牢地踩在土地上,不断从土地中汲取力量。正如我们所知,金子只有经过大火的锤打、冶炼才能熠熠生辉;宝石只有经过溶岩的冶炼才能成就夺目光芒;珍珠只有经过血与肉的痛苦磨合才能拥有晶莹圆润。人与金子、宝石、珍珠其实是一样的——只有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痛苦,正视痛苦,在痛苦中成长,才能成为那朵最美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