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你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1638200000010

第10章 人生的重大决定,是由心规划的 (2)

读书要重视书里书外,应该意识到,是人在读书,而不是书在读人,人是主语。因此,人动书自动,人活书自活,不要让书把人的活泼泼的脑筋套成死脑筋。宋代有个批评家讲读书要知道出入法,开始时要求得怎样才能进去,最后要求得怎样才能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讲,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不要被书套住,要是读书走不出来,那跟蛀书虫差不多。

把知识“转换”成力量的步骤有三:输入、消化、运用。我们一定要把(正确的)知识放入脑中;接着要把知识转化成知识能,也就是可以利用的方式;第三个步骤非常重要,也是知识力的最高等级,我们一定要在工作或生活中运用知识并产生力量。亦即任何在脑内的知识都可说是最初级的知识(大部分更可说是无用的知识),唯有在运用、产生力量后,才能证明知识的伟大,用此来观照生活中的现实,就可以获得新的体验和感受。

钱钟书的《管锥篇》是一本好书,李浔阳就问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钱钟书到底提出什么创见了没有?没有印象。这就是为什么余英时说它是“一地散钱”。不过这种现象的由来很有可能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样做的学问更安全一些。可是如今,天下文章一大搜,很多文章写出来,隔三四里都能闻出Google和维基的气息来,这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如今,过去的海量文献离我们只有一个鼠标那么远,根本不是过去学人引用文献冷僻,人却以为奇。网络时代,信息被广泛共享,要拥有知识是很容易的事情,并不一定要凿壁偷光,才能学到知识,而且知识的获得和拥有也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很多人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一旦走入社会,却无所适从。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力量,或是暂时没有力量。

现今社会信息资源已经不稀缺,稀缺的是运用信息的能力。大脑一部分(如记忆部分)被解放出来,被电脑、手机等外部智能辅助工具所取代,这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分布式认知”。那么大脑干什么呢?大脑应该更侧重于分析、应用、综合、评估等这些“高层次的思维”。虽然思维的类别不能简单用低或高层次来进行区分,但是总的说来,低层次的知识和技能容易被复制和传播,而高层次的技能,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普遍意义上的学习能力,虽然培养起来比较困难一些,但是宜早不宜迟。

know和edge中间的字母“l”是什么呢?它就是热爱(love),它就是学习(learn),它就是生活(live)。对知识的正确认识应该是,第一步是“知道”(know),最终的目标是产生领先(edge)。

我们要干一些其他人无法办到的事

一个人如果不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一件从未被他人做过的事,他就永远不会做成它。当你把你做什么、怎么做与你是谁、你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些方面结合在一起时,你可以毫无限制地把职业带到任何地方,就能尽量发挥你的创造性。

独立做事,可以确保自我制胜。否则,就会失去战胜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面对自己要做的事,都会有一些挑战,必须形成自我制胜的个性。

不论什么情况,你所见的正是你一直期望看到的事物,请你处处往好的一面想,这样就能顺利克服失败的打击。把失败转变为成功,往往只需要一个想法,紧跟以一个行动。绝不能等待,要摈弃消极思想,把握解决问题的要点。

一个人如果不相信自己能够做成一件从未被他人做过的事,他就永远不会做成它。在你能觉悟到外力之不足,而把一切都依赖于你自己内在的能力时,不要怀疑你自己的见解,要信任你自己,你就能尽量发挥你的创造性,如果你了解自己,你就能自我成长。

把建立自我品牌一开始就与你的目标相随,所有成功的品牌都由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构成。你想从哪里开始呢?

开始时,你必须对自己在未来一年、五年或十年时间内你的职业呈现的状态有明确的发展和记载的目标。这是因为你的目标给你的品牌指明方向。虽然品牌属于雄心壮志,有影响力的品牌本质上在于它的真实性。换言之,你的职业成功是与你怎么认识和运用你的优势、价值观、激情和眼光成正比的。

当你把你做什么、怎么做与你是谁、你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些方面结合在一起时,你可以毫无限制地把职业带到任何地方。你必须因此变得非常有自知之明,了解什么因素会促使你进行创意、自我激励并取得成功。

2006年12月,在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里,美女主持鲁豫请李彦宏给年轻人一个“最大的忠告”,李彦宏这样回答:“我要说的最大忠告有两条,第一条就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为如果你做的事情你不喜欢的话,碰到困难你很有可能就退了,就放弃了不去做了。第二条就是要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

类似的话,在另一个公开场合上我们再次听到。2007年9月,李彦宏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作演讲。面对莘莘学子,李彦宏坦言自己的成功秘诀:“我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但却极少有人真正地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个人之所以做着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原因比较复杂,但最终的结果却都是一样:对自己所做的事无法投入、深入,因而无法做出最好的成绩。

“不熟不做”历来是创业的铁律。一般来说,创业需要的知识分为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前者包括各种通用的管理知识、营销知识和经济常识等,这些知识是在任何行业都要用到的,而专业知识则是指特定行业所独有的,比如开服装厂需要懂得一定的生产技术、款式、色彩、流行资讯、面料知识等。

专业知识越内行越好,就像李彦宏一样,他在全球搜索引擎的专业知识上是“全球前三名”,所以做起百度这个搜索引擎,当然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很多时候,专业知识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然,要我们每一个人在创业时都达到李彦宏“内行”的境界,显然是不现实的,但你心里不能没有这个意识:要在自己内行的领域选择创业的起点。也许你在事业基本上轨道后,可以找更内行的人来帮助自己,但在上轨道之前,一般来说只能靠自己或合伙人来打拼了。

从传统观念来说,大多数人的性格分为两类,一部分给人以沉稳大气但欠细心的感觉,而另一部分则给人以谨慎周到但欠理性的感觉。要挖掘自己的潜力,就要巧妙地将性格差异转化为自己的优势。

理性型的性格比较有大局观,适合做规划性战略性的架构工作,但有些高管往往能提出很好的总体思路,却在具体落实上粗枝大叶出现偏差。只有具有过硬的用人之道,把握好抓大放小的尺度,才能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感性型的人比较细心,擅长做辅助性的工作,做细致的执行工作,事实上这也是对工作能力的考验。往往对这种考验的恐惧,限制了这部分高管进一步获取地位。更高的地位,就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担负更大的责任。

同时,在你个人形象和你如何被外部人感知之间建立相统一的关系是塑造品牌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当别人描绘你的肖像时,就像是你给自己画的肖像一样,这说明你在着力树立一个强大的品牌。

不要害怕生活即将结束,而应担心它不曾真正开始

真正活过的人,他们的生命应是自主的,他们的精神应是自由的,他们的人格应是独立的。他们做自己觉得无愧于心的事。一个缺乏热忱的人总是有副无精打采的面孔,即使机会都来到身边,也会糊里糊涂让他们消失殆尽。

阮籍、嵇康位列竹林七贤之首,历史上往往将两人齐名。这不仅是因为两人性情相近,才情相若,而且他们的生活态度、处世作风与其他的文人学士截然相反,他们活得真实、自然,敢横眉冷对那些所谓的“大人”。然而真正的“大人”却是他们,因为一个大写的人必然是一个心灵自主与意念坚强的人!

现实中人囿于各种条条框框活得总是十分压抑。从小到大,长辈们苦口婆心,做人要安分守己;老师们循循善诱,做人要循规蹈矩。日常生活中看多了世俗中那一张张打磨出来的虚伪的呆滞的一统化的模型化的脸孔,一个个被礼教规矩斧砍、被病态思想扭曲了的灵魂,真是不胜厌烦之。真正活过的人,他们的生命应是自主的,他们的精神应是自由的,他们的人格应是独立的。他们行他们认为该行的,做自己觉得无愧于心的事。

阮籍“外坦荡而内淳至”的态度,在他的一生中都有所体现!阮籍对司马家政治集团极度不满,然后就以喝酒的方式进行不合作的抵抗。当司马家来向他求婚时,他一连大醉六十天,以醉酒为由推辞。司马家又逼他做官时,他挑小官做偏不挑大官,因为“步兵尉营人”会做好酒,他就去做了“步兵校尉”。没多久,他又云游四方去了。阮籍的嫂子回娘家,按照当时的礼法,小叔子跟嫂子是不能打交道的,阮籍却非去为嫂子送行,而且不以为有什么不妥之处。在他看来,给嫂子送行才是真正的懂礼,才是真正的合礼合理。“礼”只有在合理的基础上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无理。阮籍的母亲死了,他表现得十分高兴甚至还击节高歌。这在一般人看来,他的行为举止是无异于禽兽的,是非常不合礼法的,可是阮籍并不在乎,他只求问心无愧。他的种种言行才真正道出了整个时代的悲哀,也表达了他对那个黑暗腐朽社会的强烈抨击和不满!

阮籍的不合作,是柔和的、洒脱的,略显消极的。而嵇康的不合作是用积极的行为去表达强烈的反抗,是强硬的、认真的。跟阮籍比起来,嵇康就更强势一些了。他写了绝交书给好友山涛,就是因为山涛推荐他去做官。与阮籍相比,他与那些病恹恹弱不禁风的书生们不同,与那些远离人世孤芳自赏的隐士们也不同,嵇康的人生态度更加明确,“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他健康而又快乐地生活着,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会着生命的真、善、美,把生命直接献给自然。他在洛阳城外开了一个铁匠铺,告别了仕途,过起了悠闲自在的打铁生活。连钟会来看他,他也是傲然不理,冷眼以对,甚至还出言讽刺。他的最大财富就是拥有几个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的朋友。难怪陈寅恪说,“七贤”之中应推嵇康为第一人。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