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居危难自救:城市应急手册
1637800000025

第25章 自然灾害 (4)

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二者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其中沙暴是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他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对沙尘暴强度等级的划分一般采用风速和能见度两个指标。

沙尘暴的危害

1.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挟的砂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

2.生产生活受影响。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几小时到十几个小时恶劣的能见度,容易使人心情沉闷,工作学习效率降低。

3.人们生命财产受损。

4.影响交通安全。沙尘暴天气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极大,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火车车厢玻璃破损、停运或脱轨。

5.危害人体健康。与一般风暴相比,沙尘暴除了大风之外,还混有大量的尘埃颗粒、花粉、细菌和病毒以及其他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病菌还会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引发各种疾病。

沙尘暴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很大,机场飞机往往无法正常起降。

沙尘暴天气中,如果不得不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戴上帽子、口罩、风镜。

应对沙尘暴天气的办法

1.平时可口含润喉片,保持咽喉凉爽舒适;滴润眼液以免眼睛干燥;有鼻出血的情况可以经常在鼻孔周围抹上几滴甘油,以保持鼻腔的湿润,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2.多吃水果多喝水。多饮粥类、汤类、茶水、果汁,增加机体水分含量,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的排出。

3.避免室外运动。有风沙时应尽量避开室外锻炼,尤其是老人、体弱者,应该取消晨练,在室内锻炼。

4.保持室内加湿。在风沙天气里,空气十分干燥,相对湿度偏小,人们咽干口燥,容易上火,易引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还会使皮肤干燥,失去水分。对此,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以及洒水、用湿墩布拖地等方法,以保持空气湿度适宜。

5.及时清洁肌肤。风沙天气从外进入室内后,可用清水漱漱口,清理一下鼻腔,减轻感染的几率。有条件的应该洗个澡,及时更换衣服,保持身体洁净舒适。房间内落满灰尘要及时清理,用湿抹布擦拭,以免造成室内尘土飞扬,吸入呼吸道。

沙尘天气的外出行装

1.口罩。口罩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防止外界有害气体吸入呼吸道。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防止口鼻干燥、喉痒、痰多、干咳等。

2.帽子、丝巾或头罩。帽子等可以防止头发和身体的外露部位落上尘沙,解决皮肤瘙痒给人们带来的不快。

3.风镜。风镜可减少风沙入眼的概率,风沙吹入眼内会造成角膜擦伤、结膜充血、眼干、流泪。一旦尘沙吹入眼内,不能用脏手揉搓,应尽快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或滴几滴眼药水,不但能保持眼睛湿润易于尘沙流出,还可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沙尘天气不要戴隐形眼镜出门

沙尘天气里近视者应尽量选择佩戴普通的框架式眼镜,这样一方面眼镜起到了保护作用,阻挡沙尘进入眼中,另一方面,一旦有沙尘微粒进入眼部,泪腺分泌的泪水也可以及时将微粒冲洗掉。而隐形眼镜在佩戴时相对固定于眼球表面,当粉尘不慎进入眼睛,很容易附着在隐形眼镜上,从而导致病菌滋生,如果经常戴隐形眼镜又不注意眼部卫生,极易使炎症加重。

雷暴天的安全注意事项

雷暴是指伴有雷击和闪电的局地对流性天气。它产生于强烈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属强对流天气系统。所以在这种天气到来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确保在雷暴天气中的安全

1.避免留在开阔地带,不要让自己成为所在区域中的最高点。旷野中避雷时最好将身上金属物摘下,放在几米距离之外。

2.不能停留在楼[屋]顶,大多数雷击都发生在建筑物的顶部。平时不要随便在楼顶或屋顶设置金属天线,包括晒衣铁线。

3.不要在旷野中打雨伞等金属物体。夏季外出郊游或生产,最好携带非金属的防雨用具,如塑料雨衣、木柄或塑料柄雨伞。在空旷场地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工具物品扛在肩上。

4.不要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

5.不要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

6.不要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雨天进行室外、野外的球类活动,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

7.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电线杆、桅杆等尖耸物体,闪电在区域中倾向于碰撞更高的对象。

8.迅速到安全地带躲避。如果听见雷声,应尽快到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躲避。但打雷避雨时切忌狂奔,因为步子大了通过身体的跨步电压就大,容易伤人。

9.不要进入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物。由于低矮的建筑物都没有防雷设施,并且大都处在旷野中,是开阔地面上较高的突出物,容易吸引闪电先导。

10.如果听见雷声,最好不要再使用手机。

11.在室内要注意关闭门窗。对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的建筑物来说,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大多数球雷沿建筑物的烟囱、窗户、门进入室内,在室内运动数秒钟便逸出,逸出时易引起爆炸。

12.不宜使用未加防雷设施的电器设备,最好将电视等家电的天线和电源拔下。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但对沿架空电线、电话线侵入的雷电波却无能为力。

13.打雷下雨时,电脑及宽带上网设备最容易受损。因此,在雷暴天气,应把MODEM[猫]电源盒所有连线拔下,电脑保持断电状态,切勿在打雷时开机使用。

14.水是导电的,在风暴期间,不宜使用水龙头,不要洗浴、淋浴,也不要使用其他配管。

15.在雷击时不要接近建筑物的裸露金属物,切勿接触天线、水管、暖气管、煤气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打雷下雨时,不要躲在大树下。另外,打雷时,手机的磁场会发生一定变化。强大的雷电流对地释放过程中也会在周围产生强大能量的电磁场,很可能会引发设备损坏甚至人员伤亡。因此,安全起见,千万不要使用手机。

雷暴天气在车内的安全

1.遇到打雷时,千万不要下车避雨。若雷电击中汽车,电流会经车身表面传到地面,在车内反而安全,不过车窗一定要关紧。

2.车内任何人不要打电话、听收音机等,因为收音机的天线会吸收闪电,所以一定要收起来。

预防阳光灼伤

炎热的夏季,在室外待久了皮肤总会变得红红的。皮肤变红是因为为了修补受损并移除坏死细胞,血管开始膨胀,同时人体皮肤被灼伤部分的血流增大,额外增加的血液会使被灼伤的皮肤呈现红色,并且皮肤表面变热。

阳光如何灼伤人体皮肤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阳光中的紫外线将穿透皮肤杀死能够有助生成新皮肤组织的活细菌。紫外线A将深层穿透皮肤,而紫外线A和紫外线B共同作用下,将灼伤人体皮肤。

暴晒的后果

1.皮肤会有烧热和发痒的感觉。因为皮肤灼伤部分的受损细胞将发送信息至人体大脑组织,对大脑中受伤和激发疼痛的接受组织器官发出信号,由此当皮肤经太阳暴晒后皮肤会有烧热和发痒的感觉。

2.阳光暴晒后皮肤会呈现棕褐色。因为为了弥补紫外线对皮肤深层的伤害,人体会分泌出许多黑色素使皮肤变暗,这种黑色素吸收了紫外线等辐射光线并生产出避免伤害的细胞组织。

3.晒斑。黑色素有助于身体过滤紫外线辐射,但同时对人体也有害。嗜铬黑色素是一种形成红色或金色头发的黑色素,当红头发人群经过阳光暴晒后,他们体内的嗜铬黑色素会发生作用,不会使用皮肤变成褐色,而是变成黄色。实际上,这种嗜铬黑色素对人体并不好,很容易带来更严重的日光照射病症,如晒斑和皮肤癌。

4.癌变。紫外线强烈照射会诱发人体细胞变异和导致癌症。儿童和青春期孩子在酷热阳光下暴晒将比成年人更容易患皮肤癌,这是由于黑素瘤将在人体内逗留更长的时间进行发育形成。

暴晒后的其他不良反应还包括皮肤变皱老化、出现褐斑,眼睛容易患白内障等。

在沙滩上容易被晒黑的原因是因为太阳光线可以在沙子或水面上进行反射,进一步加强阳光对沙滩游玩人群的伤害。除此之外,紫外线还在夏季、中午以及高海拔地区最强烈,即使在阴暗的天气中,仍有80%的太阳光线会穿透云层和薄雾。

如何防晒

1.涂防晒霜。涂抹防晒霜是最方便、最省事儿的方法,但是一定要在一段时间后再次涂抹。因为防晒霜有自己的有效时限,另外,在汗水的影响下它不可能在皮肤上停留太长的时间,所以无论涂得多厚,过一段时间功效也会减弱,所以如果在户外活动的时间较长,就一定要经常涂抹。补擦防晒品时,最好把身上的水分及汗水拭净后再涂。

2.头发防护。晒前可以使用含防晒配方的免晒护发素,让每根发丝都能均匀吸收。游泳前,尤其是在海里游泳,最好能先涂护发素再下水,以减少海水盐分对头发的伤害。对受到紫外线伤害的头发,要在头发上擦足润发用品,用热毛巾热敷,然后洗净。晒后还可以为头发做一次特别护理:把橄榄油涂在头发上,然后用毛巾包上静置一小时,最后用洗发水冲洗干净,就像给头发做了个“油疗”,秀发慢慢就会恢复光彩。

3.戴太阳镜。太阳镜的选择很重要,如果选择了劣质的太阳镜会对眼睛造成更大的伤害。因为瞳孔有自我保护功能,当阳光强烈时,瞳孔会自动缩小,以减少紫外线摄入眼睛。但如果戴了劣质的墨镜,瞳孔不会缩小,紫外线又无法被遮挡,那么进入眼睛的紫外线就更多,从而更加伤害眼睛。

4.使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女士可以选择打遮阳伞的方式防晒,美丽的遮阳伞也可以作为配饰的一部分。

5.穿戴浅色衣服、遮阳帽,这也是减少紫外线摄入的方法之一。

防晒霜的选择

最有效的防晒油能避免紫外线A和紫外线B辐射,其原理通常是吸收紫外光线或是使紫外线偏离你的身体。防晒霜SPF指数显示的是保护人体皮肤遭受灼热的时间长短。但并不是说SPF30便有SPF15的双倍效果,涂上一层SPF30会97%避免阳光辐射光线伤害,而SPF15会93%避免阳光辐射光线伤害。对于东方人的肤质来说,日常美白保养选用SPF值在8—15的防晒品即可。只有在从事游泳、打球等户外活动或在炎热夏季时,才用SPF值在15以上的防晒品,以抵挡紫外线对肌肤的损害。

冻伤的预防和处理

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乃至全身的损伤。损伤程度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以及局部和全身的状态有直接关系。

预防冻疮

1.不要在太冷或者潮湿的环境中逗留时间过久。

2.尽量多活动一下手部或者足部,如搓手、跺脚等。人体发生冻伤多在手、足、耳、鼻等暴露或衣着保暖不足的部位。

3.袜子、鞋子不可太紧。许多人以为,将鞋子、袜子等穿得紧一点儿会更加保暖,能够预防冻伤,这是不对的。鞋袜过紧会导致局部血流不畅,热量无法顺利到达脚部,反而不利于保暖。

4.保持局部干燥,小孩脚部出汗后就要换袜子。

5.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进行耐寒锻炼,从夏天开始即用冷水洗脸、洗脚等。疲劳、醉酒、饥饿、失血、营养不良等使人体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引起冻伤。而经过耐寒锻炼的人则不易发生冻伤。

6.及时吃饭,并注意食物质量。多吃热量较高的食物,如油类、肉类等。

7.用辣椒秧煎水常洗手足可以预防冻伤。

冻伤程度

冻疮常在冬季不知不觉中发生,部位多在耳廓、手、足等处,局部发红,发紫,肿胀,痒痛,有时起水泡,糜烂,破溃,结痂。如无感染,天暖后即会自愈。但来年冬季容易复发。局部冻伤按其程度分为四度:

Ⅰ度冻伤: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痒、痛、热。约1周后结痂而愈。

Ⅱ度冻伤:伤达真皮层。红、肿、痛、痒较明显,局部起水泡,如无感染,结痂后两至三周愈合。

Ⅲ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早期红肿并有大水泡,皮肤由苍白变成蓝黑色,知觉消失,组织呈干性坏死。

Ⅳ度冻伤:伤及肌肉和骨骼。发生干性和湿性坏疽,需植皮和截肢。

救治冻伤者首先应帮其快速恢复体温,可先采用搓揉方式,一两小时后可以热敷。但禁止用火烤、雪搓或用冷水浸泡。

冻伤后的处理

1.迅速脱离寒冷环境,防止继续受冻。

2.抓紧时间尽早快速复温。但不能立刻热敷,可以用搓揉方式使冻伤者恢复体温,过一两小时后可以热敷。救治时严禁火烤、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患部。

3.局部涂敷冻伤膏。

4.改善局部微循环。

5.抗休克、抗感染和保暖。

6.应用内服活血化瘀等类药物。

7.二、三度冻伤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冻伤治疗。

8.冻伤的手术处理,应尽量减少伤残,最大限度地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