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易经大全会解
1616900000020

第20章 《周易》卷之一 (1)

萧山后学本来尔绳(木臣氏)纂辑

西陵后学朱采治(建予氏)、朱之澄(濬宗氏)编订

来木臣之子来珏(子苍)、来朋(公野),朱采治之侄朱树远(载升)、朱本(大升)校正

周易上经

周,代名也。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其辞则文王、周公所系,故系之周,以其简表重大,故分为上下两篇。经则伏羲之画,文王、周公之辞也。并孔子所作之传十篇,凡十二篇。中间颇为诸儒所乱。近世晁氏始正其失,而未能尽合古文。吕氏又更定著为经二卷,传十卷,乃复孔氏之旧云。

《大全》上经,首乾、坤,终坎、离,造化之始终备矣。下经,首咸、恒,终既济、未济,人物之始终备矣。乾坤者,造化之本体;坎离者,乾坤之大用。交易谓阴交于阳,阳交于阴,如卦图天地定位,八卦相错。变易谓阳变为阴,阴变为阳。如蓍策,老阴变少阳,老阳变少阴。交易主卦言;所谓对待之易也。变易主蓍言:所谓流行之易也。《蒙引》:易更四圣,不必尽合。如坤,以西南为阴,东北为阳,是文王后天卦位,与伏羲不同。如乾卦,元亨贞利,取四德。师卦截取丈人吉、无咎之类,孔子不与文王同。如需,取乾遇坎至坎,三爻类言,需而不自坎险言。周公又与文王不同,如坤之无成有终,只是寻常说。而象曰:弗敢成也,代有终也。孔子又与周公不同,于彖传解卦词,或多取一义,或别取一义。如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之类,与文王、伏羲本旨不同者尤多,学者只宜虚心求之,其不同处于理各有所当也。

乾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

六画者,伏羲所画之卦也。一者,奇也,阳之数也。乾者,健也,阳之性也。本注乾字,三画,卦之名也。下者,内卦也,上者,外卦也。经文乾字,六画,卦之名也,伏羲仰观俯察,见阴阳有奇偶之数,故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凡物,阳之质,一而实;阴之质,二而虚,指两仪)见一阴一阳,有各生一阴一阳之象(指四象言),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指八卦),以成八卦。见阳之性健而其成形之大者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拟之于天也。三画已具,八卦已成,则又三倍其画以成六画,而于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也。此卦六画皆奇,上下皆乾,则阳之纯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以性情言,以形体言)。元亨利贞,文王所系之辞以断一卦之吉凶,所谓彖辞者也。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贞有二义:未正必求其正,既正必守其正,此论本然之理)。文王以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于筮得此卦而六爻皆不变者,言其占当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然后可以保其终也(此论当然之事)。此圣人所以作《易》,教人卜筮,而可以开物成务之精意,余卦仿此。

[乾卦全旨]乾之六爻,皆得乾道,非他卦可比,取象于龙,龙固纯阳之物,而神灵不测也。初则才德虽备而时位未乘,二则德位兼全而事功可济,三则出群臣之上而心存敬畏,善处危地,四则以能疑之资而从容详审不敢轻进。九五得乾之纯而以圣人在天子之位,上九进极将返,而不能审时以得乎中。至于用九,则刚变为柔,不锐不驰,得中之道也。

[乾彖]此首以占教天下也。伏羲所画,内外皆乾之卦,其数纯阳,其性至健,文王统观全体之象而系之词,以为天地间凡柔者,皆不足以有为,惟刚健则有能为之资而物莫之阻,乾道之所为,大通也。刚者必正,柔者必邪,乾则纯阳,至健又正之至者也。占者得之,运其刚健之德,事无不立,功无不成,不惟亨而且大亨也。然所为元亨者,非可恃吾力能为而妄为之,必宜以正道自处,未至于正,必求其正,既至于正,必守其正,乃可以保其终也。是则乾道之元亨利贞,天理之本然也。其占必大通,而利在正,固人事之当然也。

《大全》朱子曰:人只见夫子于乾坤,《文言》解作四德,他卦只云大亨以正,便须要于乾坤四德说教大于他卦,毕竟本皆占词也。

《存疑》:乾有元亨之理,其所为之事,就当以正,则元亨可得,只如咸,本义感有必通之理,然不以贞则失其亨,而所为皆凶。恒,本义,然又必利于贞,乃为得所常久之道而利有所往。《蒙引》乾卦卦词,只是要人如乾样;坤卦卦词,只是要人如坤样。至于蒙、蛊等卦,则又须反其象,此有随时而顺之之义,有随时而制之之义,通解以贞保其终,方是元亨。非既元亨了,又须保其终也。元亨内已包得个贞字,下特出之,以戒占者耳。此贞字,乃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枢纽字。

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者,卦下阳爻之名,凡画卦者,自下而上,故以下爻为初阳,数九为老,七为少,老变而少不变,故谓阳爻为九。潜龙勿用,周公所系之辞,以断一爻之吉凶,所谓爻降者也。潜,藏也。龙,阳物也。初阳在下,未可施用,故其象为潜龙。其占曰勿用,凡遇乾而此爻变者,当观此象,而玩其占也。余爻仿此。

[初九]周公析观一节之变而系辞于各爻之下,以为九,以阳居下,备得乾道,故于象为龙。其在下而居初,则象龙之潜藏也。未能有及物之功,占者遇之,不可有为,故曰勿用,言不可出而施用。

《大全》胡云峰曰:《易》之为道,词变象占而已。如此爻,九为变,潜龙为象,勿用为占,统一爻为占之辞。《蒙引》象有二类,如初九,有潜龙之象,九二有见龙之象,是本诸爻体而假物以明之也。如乾之性体,刚健有能,乾乾,惕厉之象。蒙二刚而不过为能有所包容之象,是以本爻所具者以为象,不复假诸物也。然正象何以亦谓之象,盖只是奇偶二画中仿佛有此道理,无实事故也。

《存疑》:龙就爻德上取,潜龙就爻位上取,六爻尽事物之变。圣人特假潜龙以显初九之义,使人以类求之。《蒙引》曰:此爻在士之未仕者,当隐约以待时,仕者亦当隐身而退避。在庶民,则不利有所往,在商贾,宜深藏而不市。以天子之尊而得此爻,亦或时当主静,事当谨密也。又曰:圣人系词,或取爻德,或取爻位,或取本卦之时,与本爻时位,又或兼取,应爻有取所承,所乘之爻有兼取,承、乘应与时位兼全者,又有一爻为众爻之主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见龙之见,贤遍反,卦内见龙并同。)

二谓自下而上第二爻也,后仿此。九二刚健中正,出潜离隐,泽及于物,物所利见,故其象为见龙在田,其占为利见大人。九二虽未得位,而大人之德已著,常人不足以当之。故值此爻之变者,但为利见此人而已。盖亦谓在下之大人也。此以爻与占者,相为主实,自为一例。若有见龙之德,则为利见九五在上之大人矣。

[九二]以刚健中正之德,于象为龙,在初之上则出初之潜而离于隐,于龙为见,故象龙之显见于田,而霖雨足以及物焉。大人出,则泽必及物,物所利见。占得此爻,利见如是之大人。在讼者见之,则获。伸蹇者见之,则获。济困者见之,则获。通升者见之,则获。进随其人之所见,皆足以遂其所图而济其事功。若天子之尊而得此爻,则当见在下之大人,如成汤之于伊尹,文王之于吕尚也。

《大全》朱子曰:六爻不必限定说。如潜龙勿用,若庶人得之,自当不用。人君得之也,当退避。见龙在田,众人得之,亦可用事,利见大人,如今人宜见贵人之类。伊川亦自说一爻当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只当得三百八十四事,说得自好。《蒙引》:以九居二,亦非正也,但纯乾之德与他卦不同。故朱子独自主张曰刚健中正以体而言,则刚兼用而言,则健居下体之中则中,中则无不正矣。程传:乾坤纯体,不分刚柔,而以同德相应。九二之大人,亦是得时位者,如伊周之俦,故能德施普天。下文明其曰虽未得位,言未得在上如九五耳。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阳爻。三阳位重,刚不中居下之上,乃危地也。然性体刚健有能(明其当乾惕之故,明其有乾惕之义,昔从爻位上取。)乾乾,惕厉之象,故其占如此。君子指占者而言,言能忧惧(贴乾惕)如是,则虽处危地(贴厉字)而无咎也。

[九三]以阳爻居阳位,而又不在二体之中。重刚是其过刚之资,不中,则所以用其刚者,又不当,且居下之上,则有重责在身,真危地也。夫九三之居危地,既当存乾乾惕厉之心,而性体刚健又有能。乾乾,惕厉之象,占得此爻之君子,必也终一日之间健而又健,不少止息,至于日入之时,若可少休,犹惕然敬畏如是,则谋无不审,动罔不臧,所以行之身,施之事者,皆得其道。虽处危地,而不至于倾覆矣,故无咎。此周公本象而著占也。

《大全》王氏曰:凡言无咎者,本皆有咎也。处得其道,故得无咎也。《存疑》:乾,健也。乾乾,健而又健也,是不息意。夕惕若,是观贴终日乾乾意。只在终日乾乾内,至夕犹惕乃为终日。何为健?惕然敬畏不为物欲所夺,便是健,故曰:自胜者强。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或者,疑而未定之辞,跃者,无所缘而绝于地,特未飞尔。渊者,上空下洞,深昧不测之所,龙之在是,若下于田,或跃而起,则向乎天矣。九阳四阴居上之下改革之际,进退未定之时也。故其象如此,其占能随时进退而无咎也。

[九四]爻 九四。九,阳,欲进;四,阴,未必于进,居上欲进,居上之下则又未必于进,且初离下体入上体,而为改革之际,皆进退未定也。象龙之在渊,欲跃而升,而未必遽跃者焉。在人则审进退之时,迟疑慎重而不遽进,古得此爻,既不先时而至于躁进,亦不后时而至于失时,何咎之有?

《存疑》:随时进退,重在进一边,其未进便是退。《蒙引》:跃,本是起;或跃则未便起也。此爻重在或字上。进退未定之时,或字上都有了。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刚健中正以居尊位,如以圣人之德,居聚人之位,故其象如此。而占法与九二同,特所利见者,在上之大人尔。若有其位,则为利见九二在下之大人也。

[九五]此爻有刚健中正之德,故其象为龙居五尊位,故为飞龙在天。飞龙在天,则乘风云神变化而霖雨足以及物,此其时也。圣人在天子之位,则仪礼制度考文,行三重之道,使人得以寡过,此其时也。故为人所利见。古得此爻,未仕者兴行通济时之心,已仕者举朝觐会同之典,无论君子小人,皆宜睹之也。

《大全》朱子曰:《文言》圣人作而万物睹,分明是以圣人为龙,以作言飞,“以万物睹”解“利见大人”,只是言天下利见大德之君也。

上九:亢龙有悔。

上者,最上一爻之名。亢者,过于上而不能下之意也(是就其所以处时位者说)。阳极于上,动必有悔,故其象占如此。

[上九]阳极于上,象龙之久于在天不返乎渊而亢者焉。古者得此物,极则反,势盛则倾动,必有悔。尧老而舜摄,舜亦以命禹,伊尹复政,厥辟,蔡泽归相印于秦,知此道也。

《蒙引》只据上九现成时位说时,亢而不与俱亢,则虽有悔而复于无悔。程传曰:圣人有亢时,无亢心,盖必有持盈守满之道焉。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九言凡筮得阳爻者,皆用九而不用七,盖诸卦百九十二阳爻之通例也,以此卦纯阳而居首,故于此发之(此三句先发明其意,当另托在用九二字上)。而圣人因系之辞,使遇此卦而交爻皆变者,即此占之。盖六阳皆变,刚而能柔,吉之道也。故为群龙无首之象,而其占为如是,则吉也。《春秋传》曰乾之坤,曰见群龙无首吉,盖即纯坤卦辞,牝马之贞,先迷后得,东北丧朋之意。

[彖传总旨]《存疑》资始,是生意方动处流形,是生意长进处各正,是生意收敛处保合,是生意充满处乘龙御天,行天道也。元亨也,万国咸宁致太平也,利贞也,当以天道为主释四德,而以圣人互言者,圣人与乾合德也。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彖》即文王所系之辞:《传》者,孔子所以释经之辞也。后凡言《传》者,仿此。此(此字包下五节乾之所包者,广天,特其成形之大者,措乾)专以天道明乾义,又析元亨利贞篇四德,以发明之。而此一节,首释元义也,大哉。《欢辞》:元,大也,始也。乾元,天德之大始,故万物之生,皆资之以为始也(见本文,始字是物之始)。又为四德之首,而贯乎天德之始终,故曰统天(天只是一元之气)。

[《彖传》]夫子作《彖传》以释文王卦辞,以乾有天之象,故专以天道言。又以乾有君之象,因及圣人法天之治。乾之义虽无所不包,而成形之大者莫过于天。乾道无形而难知,天道有迹而易见。大哉!其乾之元乎!盖天以生物为心,而元乃其生生之意。当剥落之余,生意初动,万物资取乎元之理,以始其性;资取乎元之气,以始其形,且非徒为物之资始已也。生意流行,初无间断,一元有以贯通之,亨通利遂贞成,莫非此理,理与气之运行而不息焉。是元也者,乃统贯乎亨利贞之天德者也。始万物而统天德,不可以见乾元之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