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1616100000053

第53章 修身有格

【原典】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爻辞新解】《艮卦》象征抑止:止于背部,不得使身体面向所止的地方;就好像在庭院里行走,两两相背,不曾感觉到有人的存在,进入这一境界,就不会受害。

【原典】《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爻辞新解】《象辞》说:《艮卦》的卦象是艮(山)下艮(山)上,为两山重叠之表象,象征着抑止;君子的思想应当切合实际,不可超越自己所处的地位。

【原典】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爻辞新解】初六,抑止应该在脚趾迈出之前,这样就不会受害,而且将有利于长久坚守正道。

【原典】《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抑止应该在脚趾迈出之前”,这就说明没有失去正道。

【原典】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爻辞新解】六二,抑止人的小腿的行动,不能迈步追随应该追随的人,他的心中是不会快乐的。

【原典】《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不能迈步追随应该追随的人”,又不能退下来听从抑止的意见,因而心中不快。

【原典】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爻辞新解】九三,抑止腰部的行动,断裂脊背的肉,危难将像熊熊的烈火一样烧灼他的心。

【原典】《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抑止腰部的行动”,说明危险将像熊熊的烈火一样烧灼他的心。

【原典】六四,艮其身,无咎。

【爻辞新解】六四,抑止身体上部不动,就不会受害。

【原典】《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抑止身体上部不动”,自我控制不超越本身的地位。

【原典】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爻辞新解】六五,抑止于口不随便乱说,说话很有条理,悔恨将会消失。

【原典】《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抑止于口不随便乱说”,说明六五爻居于中位能守中道。

【原典】上九,敦艮,吉。

【爻辞新解】上九,能够以敦厚笃实的德行抑止邪欲,就吉祥。

【原典】《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能够以敦厚笃实的德行抑止邪欲,就吉祥”,说明上九能够将敦厚的德行保持至终。

【读解】

这一卦专讲养性修身,讲到不宜太劳累,注意保护身体,可免除灾祸。形体保持稳定状态的关键在于背部,行动保持稳定状态的关键在于内心。内心宁静,才能不受外界环境所影响,不会轻举妄动。君子观此卦,行有所依,知有所止。发扬独立停发的主体精神处于艮世之道。

以静养动正如文武之道,是相互补充的一样,动与静也是相互补充的。一张一弛,一紧一松,身心在其中得到调节息养,保持着活力。这种灵感,得自于自然,得自于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节律。它一方面以生命体验为基础,一方面又深得内心感悟的启迪,从而得出保持生命本身的自然节律便是最好的保养的看法。由此出发,过度的紧张或过度的歇息,都是对生命运动节律的破坏,都必须加以调节。肉体本身的平衡,心理本身的平衡,两者之间的平衡,便是调节所要达到的度。

君子把厚重的品质保持至终,达到了止于至善的境界,岿然不动,坚定不移。即使到了最后关头也能如山一样的静穆深沉,才算吉祥。

【事典】

汉武帝诱敌匈奴

汉武帝心浮气躁,轻信与人,诱敌匈奴以失败而告终,可说明此爻爻义。

汉文帝、汉景帝两代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六十多年内,除了短时期的七国叛乱,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因此,社会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是,强盛的汉朝却常常受到北方匈奴的威胁。从汉高祖在白登受包围以后,汉朝对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这种“和亲”,实际上是一种妥协,不但要把汉朝皇室的女儿嫁给匈奴单于,每年还得送给匈奴许多财物。即使这样做,匈奴贵族还是经常侵犯中原,杀害百姓,掠夺粮食和牛羊,使北方地区不得安宁。

汉景帝死后,即位的汉武帝刘彻是个雄心勃勃的皇帝,一心要想改变这种屈辱的地位。

公元前135年,匈奴的军臣单于又派使者来要求和亲,汉武帝要大臣们议论一下。有个将军王恢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总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攻打他们才好。”

许多大臣都反对王恢的建议,汉武帝自己觉得没有把握,只好暂时答应匈奴和亲。

过了两年,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来找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总是一个祸根。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

王恢问他:“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

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我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假装把马邑献给单于。单于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单于一到马邑,将军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王恢把聂壹的主意告诉汉武帝。汉武帝决心采用聂壹的计策,派王恢、韩安国、公孙贺、李广等将军带领三十万人马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里。

聂壹故意逃到匈奴,跟军臣单于说:“我有办法混进马邑,杀死那里的官吏,这样可以稳稳当当拿下马邑。”

军臣单于听了很高兴,但是到底有点怀疑,先派几个心腹跟聂壹一起到马邑去,只等聂壹真的把官吏杀了,再发兵进去。

聂壹回到马邑,按照事前和王恢商量好的办法,杀了几个已经定了死罪的犯人,把他们的头挂在城头上,骗匈奴使者去看,说这就是马邑县官的脑袋。

匈奴使者见了人头,信以为真,立刻回去报告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亲自带领十万骑兵去接管马邑,到了离马邑大约一百多里地的武州地方(今山西左云县),只见草原上放着许多牲口,却没放牲口的人。军臣单于一边走,一边犯了疑。这时候,他见到前面有一座亭堡(亭堡是9332望敌人,传递消息用的),就决心打下这座亭堡,问个明白。

他们打下亭堡,抓住守在那里的亭尉。军臣单于威胁他说:“你把情况老实告诉我!要是说半句谎话,我马上把你的头砍了。”

那亭尉吓得要命,就把汉兵布置的埋伏全都告诉了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一听,大吃一惊,赶快命令全军撤退。出了武州地界,他才喘口气说:“幸亏我抓到亭尉。真是好险哪。”

埋伏在马邑的汉军,得到匈奴逃回去的消息,赶快带大军追上去,可哪儿再追得上?只好空手回来。

汉武帝的诱击战没有成功。但是,从那以后,汉朝和匈奴的和亲关系破裂,接连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

【感悟】

古人的所谓“修身养性”,实际上就是通过自我修炼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而要“修”要“养”,就首先要能“静”能“忍”,否则,心浮气躁,不能成大事。

艮宫 艮为山

慎行知止稳如山

背定身停动亦难

心静如临清静地

适时而止免危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