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1616100000035

第35章 大壮之时

【原典】大壮:利贞。

【爻辞新解】《大壮卦》象征十分强盛:坚守正道,将会非常有利。

【原典】《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爻辞新解】《象辞》说:《大壮卦》的卦象是乾(天)下震(雷)上,为震雷响彻天上之表象,象征着十分强盛。君子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越出准则和规律去做非分之事。

【原典】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爻辞新解】初九,阳刚强盛只在脚趾。这时如果有所行动,必然会招来灾祸。

【原典】《象》曰:“壮于趾”孚穷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爻辞中的“阳刚强盛只在脚趾”一句,说明只停留在这一状态下,是决不会有什么出路的。

【原典】九二,贞吉。

【爻辞新解】九二,坚守正道而获得吉祥。

【原典】《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大壮卦》的第二爻位(九二)之所以能够坚守正道而获得吉祥,是因为它位置居中,能够以柔相出的原因。

【原典】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爻辞新解】九三,小人恃强好胜,君子却恰恰相反。而且,即使逞强好胜者能够保持住阳刚强盛,其结果也决不会好。就像强壮的大羊去顶触篱笆,结果只会把角卡在篱笆中而难以摆脱。

【原典】《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小人恃强好胜,君子却不这样。

【原典】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爻辞新解】九四,坚守正道,必获吉祥,悔恨也会消失;因为阳刚十分强盛,既像篱笆已经崩溃,羊角从系累中解脱出来,又像坚固的车轮能负重载远那样。

【原典】《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篱笆崩溃,羊角从系累中解脱出来”的内在含义是,鼓励君子要充分行动起来,积极向前进取。

【原典】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爻辞新解】六五,在田边地头丢失了羊,却并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不会有什么不利的情况发生。

【原典】《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在田边地头丢失了羊”,是由于其位置不恰当。

【原典】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爻辞新解】上六,强壮的羊因顶触篱笆而被挂住了角,既不能后退,又不能前进,怎样挣扎都没有好处。在这种情况下,要能够忍耐坚持,不被艰难困苦所压垮,就会安然渡过难关,获得吉祥。

【原典】《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爻辞新解】《象辞》说:“既不能后退,又不能前进”,说明行动处事不够圆满周到,结果陷入了极为被动的局面。而“忍耐坚持,承受艰难困苦而不被压垮,就会吉祥”,说明,只要能够坚持忍耐,就一定会渡过难关。

【读解】

大壮卦,说明持守正义,力戒骄溢才能获得强盛之势的道理。阳刚壮大之势的发展必须适度,遵循自然的规律合乎事物正理,否则就会陷入危机,走向反道。

天行健呈现一种阶段性的进展,如何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君子需要切实领会的。用壮之道的意义在于量力而行,即使力量强大,也不可轻举妄动。

君子没能明辨上下,缺乏明确的考虑,轻举妄动,盲目向前,是对自身处境缺乏清醒认识的表现。

用壮之道,在于在大壮之时,不用壮而用柔,才能使不正归于正,履行中道。君子面对这种情况,懂得柔和自守保持大好形势,此为不用壮而更壮。君子时刻具有忧患意识,不论现状如何,都应维持壮大发展的中正之道,这样危机来临,才不会措手不及。

君子大壮之时,应防止自满情绪产生,不被一时之壮所蒙惑,以此保持长久之壮。

【事典】

司马懿装病篡权

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是一个生存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智者恃谋而立身,勇者恃力而行道”,能够脱颖而出、名垂青史的,非魏国的司马懿莫属。司马懿装病躲避灾难正可说明此爻爻义。

东汉末年,九雄并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打败吕布、袁绍、马超等割据势力,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为争取士家大族的支持,他招贤纳士,征聘地方名士出来做官。很多名士都积极响应,归顺到他的帐下,司马懿就是其中之一。

司马懿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了重要职位。到了魏明帝即位,司马懿已经是魏国的元老。由于他长期带兵在关中跟蜀国打仗,魏国兵权大部分落在他手里。后来,辽东太守公孙渊勾结鲜卑贵族,反叛魏国。魏明帝又调司马懿去对付辽东的叛乱。

司马懿平定了辽东,正要回朝的时候,洛阳派人送来紧急诏书,要他迅速赶回洛阳。司马懿到了洛阳,魏明帝已经病重了。明帝把司马懿和皇族大臣曹爽叫到床边,嘱咐他们共同辅助太子曹芳。

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了位,就是魏少帝。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

后来,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曹爽说:“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他们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司马懿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也不干涉。

司马懿表面不说,暗中自有打算。好在他年纪也确实老了,就推说有病,不上朝了。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正合他的心意。但是毕竟有点不放心,还想打听一下太傅是真病还是假病。

有一次,有个曹爽亲信的官员李胜,被派为荆州刺史。李胜临走的时候,到司马懿家去告别。曹爽要他顺便探探情况。

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都是。李胜在一边看了,觉得司马懿病得实在可怜。

李胜对司马懿说:“这次蒙皇上恩典,派我担任本州刺史(李胜是荆州人,所以说是本州),特地来向太傅告辞。”

司马懿喘着气说:“哦,这真委屈您啦,并州在北方,接近胡人,您要好好防备啊。我病成这样,只怕以后见不到您啦!”

李胜说:“太傅听错了,我是回荆州去,不是到并州。”

司马懿还是听不清,李胜又大声说了一遍,司马懿总算有点搞清楚了,说:“我实在年纪老,耳朵聋,听不清您的话。您做荆州刺史,这太好啦。”

李胜告辞出来,向曹爽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说:“太傅只差一口气了,您就用不着担心了。”

公元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

哪儿知道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太傅司马懿的病全好了。他披戴起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

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乱成一团。有人给他献计,要他挟持少帝退到许都,召集人马,对抗司马懿。但是曹爽和他的兄弟都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哪有这个胆量。司马懿派人去劝他投降,说是只要交出兵权,绝不为难他们。曹爽就乖乖地投降了。

过了几天,就有人告发曹爽一伙谋反,司马懿派人把曹爽一伙人全下了监狱处死。

这样一来,魏国的政权名义上还是曹氏的,实际上已经转到司马氏手里。

魏嘉平三年,司马懿已七十二岁了。他在除掉最后一个政敌王凌后,病死于洛阳,真可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感悟】

事情有好有坏,陟罚臧否理应公平,毋须及当局者迷后,更可审慎斟酌。该退避之时,应顺应天时,才能道路亨通,“退”是事物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处于该退之时,而强力向前,盲动不已,则由吉趋凶,咎由自取。相反能急流勇退则逢凶化吉,打开亨通之道的大门。

坤宫 雷天大壮(泰壮)卦

雷行天上响隆隆

最利占求待建功

君子无为能得利

贪羊莫学困篱中